叶圣陶小学写作教学思想的当代启示

2022-03-18 07:06董华伟
关键词:叶圣陶文章作文

董华伟,马 磊

(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盐城 224000)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卓越的语文教育家,在小学写作教学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形成了系统的小学写作教学思想。叶圣陶小学写作教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萌芽期,这是他青年时代以教学实践为主的时期,代表作品是1919 年与王伯祥合作的《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和1924年发表的《作文论》;二是成熟期,这是他中年时代以编辑出版为主的时期,代表作品是1934 年与夏丏尊合著出版的《文心》,以及他编纂的语文教材和撰写的系列论文;三是完善期,即从新中国成立后至他去世这段时期,代表作品是他发表的系列讲话和短论。叶圣陶小学写作教学思想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其中有一以贯之的思想观点。叶圣陶的小学写作教学思想即便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今天,仍然具有诸多有益的启示。

一、坚持生活本位的写作目的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指出,写作的源头是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感受新鲜的或感受深切的体验,充于胸腔,呼之欲出,这就是自然状态下写作的动机,“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1]261。后来在《论写作教学》中,叶圣陶揭露了写作教学存在的弊病,认为教师在作文训练中往往忽视了学生写作的生活功能,仅仅关注为考试而写作,这就是地道的八股做法,因此他呼吁“完全摆脱八股的精神”[1]320。他在这里所说的“八股精神”,就是与实际生活相违背的写作理念。他反对这种观念,主张写作的目的是服务生活的需要,写作内容自然应该来自现实生活。

关于命题作文这一问题,叶圣陶认为文章创作的自然程序是由生活基础到文章题目。但是,教师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也可以限定题目以引导学生的写作。同样,叶圣陶也主张教师的作文命题应该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叶圣陶在1962 年的一次讲话中指出,题目是学生思考的范围,教师选取题目时必须“以学生所有的东西作范围,或学生尚未全有,亦宜以其力所能搜求为范围”[2]185。可见,教师要想使学生将作文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就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作文命题。笔者在小学调研时看到这样的习作训练要求:“母爱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母亲节到了,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请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作文。”这个作文题目就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为现实中存在各种特殊家庭。如果将作文题目要求改为“母亲节到了,你最想对谁说些心里话,请以‘XX,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作文”,就可避免个别学生难以言说或无从说起的尴尬。

叶圣陶强调作文命题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并不否认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叶圣陶所说的“生活”既涵盖了现实世界的真实生活,又涵盖了想象世界的虚拟生活。众所周知,叶圣陶本人就是善于撰写富有想象力的儿童文学作品的作家。曾有学者批评叶圣陶的写作教学思想,认为他片面强调实用而漠视学生情感,这是一种误解。写作教学一向都注意呵护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设计了一些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想象作文。比如,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设计的续写“龟兔赛跑”故事的写作训练,就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关于写作的具体训练方式,叶圣陶提出了“写生为主、临摹为辅”的写作教学观。在《临摹和写生》一文中,叶圣陶用绘画的临摹和写生来比喻写作,认为指导学生采用写生的方法更有益处,因为写生的对象是客观事物,而凡是写生纳入笔下的,都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学生学习写作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他们必须直接面对生活,在写生上下功夫。临摹固然是练习写作的一种方法,但也会给写作者带来消极影响,即“通常所说的公式化的毛病”[3]280。从练习效果看,学生最初接触写作训练时用写生方法也许比用临摹方法的效果差了许多,但是训练次数多了,就能得心应手。叶圣陶提出的“写生为主”的教学思想,对于当前的写作教学特别是小学初学习作阶段的习作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从当前作文教学现状看,走出以临摹、模仿为主的习作教学误区,引导学生书写属于自己的生活,实属必要。当前,一些教师对指导学生独立写作缺乏耐心,热心于提供优秀作文范本供学生模仿和借鉴。这种做法看似可以立竿见影,实际上扼杀了学生自主表达的创造力和独立创作的想象力,对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二、倡导平实自然的写作品格

叶圣陶一贯倡导平实自然的写作品格,主张写作要直抒情感、朴实说理,并提出了写作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当以顺应自然之趋势而适合学生之地位为主旨”[1]255。1924 年,他在《作文论》一文中指出,“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1]261,这是他对写作的总要求。他的这些主张与他后来强调的继承“修辞立其诚”的写作传统的主张相契合。叶圣陶指出,学生如果养成了“诚实”的品德,就能做到思维日渐缜密完善、情感日渐丰富纯真,观察也日趋敏锐周到,他们的作文就不难做到理直、情切、意达,写出“立诚”的佳作。同样的道理,教师评点学生作文,也应该以“立诚”作为衡量文章优劣的准绳。叶圣陶坚持“修辞立其诚”,实际上是将作文训练纳入了育人范畴。

在长期的语文教育研究历程中,叶圣陶对衡量文章语言的标准逐渐趋于明确。1958 年,他明确提出了“准确、鲜明、生动”的要求[1]344。这一文章语言标准的提出,确立了中国现代写作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1979 年,叶圣陶在讲话中提出了端正文风的要求,认为“干干净净生动鲜明的话才叫有文采”[1]419。叶圣陶关于写作的语言要求表明,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绝对的“好词好句”,“好词好句”只能是特定情境下具有较好表达效果的语句。从写作表达要为题旨服务的角度看,成语、四字短语、文言词、生僻词不一定就是“好词”,使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格的句子也不一定就是“好句”。因此,简单堆砌华丽辞藻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机械照搬所谓的“好词好句”更写不出好文章。有些小学生的作文中经常出现的“只一袋烟功夫”“回顾漫漫人生路”等语句,都暴露出简单模仿的痕迹。

关于作文修改的问题,叶圣陶认为也关乎文章的用语问题,因此主张修改主体是学生本人。1978 年,叶圣陶在讲话中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1]116。叶圣陶还就教师指导修改的具体方法提出建议,要求“站在读者的地位把文念一遍,看它是不是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这样做是从群众观点审核自己的文,也是一种好习惯”[1]117。叶圣陶的这些思想观点蕴含着树立读者意识的要求,意味着作文评价的核心是表达效果,而不是技巧的多少和修辞格的有无。既然作文评价要关注表达效果,那么教师在具体评价时就要看学生词语的运用、句式的选择、材料的取舍、详略的安排、篇章的结构等因素是否与他们的写作意图相适应。叶圣陶的主张落实到小学作文教学上,就是要指导学生自读修改、互读修改。

三、主张以读促写的训练方式

阅读和写作分别是书面语言的输入和输出,二者存在必然的内在关联,叶圣陶历来重视处理好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他用“模范”“榜样”来界定阅读材料对于写作教学的意义,并具体论述了阅读材料作为“榜样”的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有利于“作者的积蓄”,即能丰富文章的思想内容;二是有利于教会“作者用什么功夫来表达他的积蓄”,即能丰富文章的语言表达[1]319。叶圣陶认为,阅读是一个吸收的过程,而写作则是倾吐的过程,倾吐的程度取决于吸收的效果。后来,他进一步明确提出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一命题,论述了阅读对写作发挥影响的内在机制。叶圣陶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中说:“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1]43这里所谓的“得其法”的“法”,就是指在阅读中领悟语言表达的方法,或者说是语言运用的策略性知识。也就是说,语文学习中的阅读要区别于生活中的一般阅读:生活中的一般阅读主要关注语言表达的内容,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而语文学习中的阅读不能仅满足于此,还要关注文章的语言形式,即“怎么写”的问题。既然要关注文章的语言形式,就要把握语言形式与语言内容的关联,审视文章“为什么用这种方法写”,也就是思考特定语言形式之于特定语言内容的表达效果问题。

叶圣陶多次强调,语文教材是个例子。他说的语文教材实际上是指语文教材中的主体部分,即课文,也就是说课文是教学所用的范例,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材料,用课文这个“材料”开展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态。课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写作教学、口语交际训练的基本途径。从写作教学的角度看,课文教学要着重教会学生掌握“作者写作的方法”,课文的结构布局、详略安排、词句锤炼等技巧,都可以作为指导学生开展写作的范例。叶圣陶对阅读与写作、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阐释,对当下小学写作教学的视野拓展具有启发意义。比如,教师可以发挥课外读物的作用,鼓励学生通过广泛阅读课外书积累写作技巧和提高写作能力,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当然,“开卷”并非一定“有益”,教师必须切实做好引导。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遴选与其认知水平发展相匹配的文质兼美的典范作品,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批注、绘图、摘抄、讨论等方法,聚焦所阅读文本的表达策略,从中汲取写作经验。

四、关于教师体验“下水作文”的主张

叶圣陶一直高度重视教师写作素养的提高,主张教师要亲自体验写作的过程,提出了教师写“下水作文”的要求。1958 年,叶圣陶在《写什么》一文中指出,教师自己动手写,最能体会到写文章的甘苦,自己的真切的体会跟作文教学结合起来,讲解就会更加透彻,指导就会更加切实,批改就会更加恰当[1]345-346。1961 年,他在《“教师下水”》一文中进一步提出,教师要想给学生切合实际的引导,就要“在作文的实践中深知作文的甘苦”[1]353。可见,叶圣陶认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写作,体验写作活动中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充分认知写作规律,能带给学生切实有益的写作指导。

叶圣陶本人就是善写“下水作文”的楷模。他是语文教育家,也是文学家和出版家,参与了文学研究会的成立工作,创作了大量的童话、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叶圣陶还长期从事编辑出版活动,主持了《小说月报》《中学生》《国文杂志》等多种刊物和多部教材的编辑工作。1932 年,叶圣陶编写出版了一部《开明小学国语课本》,其中的选文据他后来回忆说,“这四百来篇课文,形式和内容都很庞杂,大约有一半可以说是创作,另外一半是有所依据的再创作,总之没有一篇是现成的,是抄来的”[3]323-324。叶圣陶创作的《小小的船》《荷花》《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洞》《多收了三五斗》等作品多次收入小学语文教科书,《苏州园林》《景泰蓝的制作》等作品多次收入中学语文教科书,成为文章典范。

叶圣陶的“下水作文”主张和创作成就表明,爱好写作的教师才能教出爱写作的学生,善于写作的教师才能教出善于写作的学生。当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贯彻叶圣陶“下水作文”的主张,与学生一道体验文章写作的快乐,并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摸索指导学生习作的有效方法。当然,教师写“下水作文”未必一定要与学生写同题作文,因为教师与学生有不同的生活阅历和精神体验,如果一定强制自己与学生同题写作,也不符合“修辞立其诚”的要求。实际上,教师写读书笔记、教学随笔、教研论文,都可以纳入“下水作文”的写作范围,而教师的文学创作则是“下水作文”的较高境界。

综上所述,叶圣陶坚持生活本位的写作目的,倡导平实自然的写作品格,主张以读促写的训练方式,并对教师提出“下水作文”体验的要求,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小学写作教学思想体系。叶圣陶小学写作教学思想,一方面来源于对古代教育的批判和继承,批判了脱离生活实际的八股体制,吸收了循序渐进、读写结合、先放后收等教学理念;另一方面来源于对自身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反思,以及对同时代语文教育状况的理性审视。当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要吸收、借鉴叶圣陶的小学写作教学思想,沿着中国语文教育现代化的道路继续前进,积极开创具有科学精神、体现民族风格的小学写作教学新境界。

猜你喜欢
叶圣陶文章作文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文学寿星叶圣陶的养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