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程师:工科生的浪漫电子梦

2022-03-19 23:03许同
中学生天地(B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电路板信息工程工程师

许同

小时候,我对电机系统很感兴趣,常常把新买的玩具拆个七零八落,摆弄里面的电子马达。我曾用玩具零件做了一辆小车:把饮料瓶身开个孔,塞下5号电池和电线,再用橡皮筋和瓶盖做小车的传动系统。虽然我的小车制作简陋,跑得也不快,但是自己动手拆装的玩具车,就是比买来的更有趣,让我更有成就感。

我对电子技术的执着与热忱,就从童年那辆自制玩具小车开始萌芽。从中专到大学,再到如今走上社会,我沿着梦想一路前行,成了一名独当一面的电子工程师。

从一而终的电路爱好者

中考填报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电子专业。一般人考上中专,多少会有些沮丧和颓靡,但我却如释重负。因为电路就是我的最爱,是我从小到大的不二选择,与其在普通高中和书山题海埋头抗争,倒不如在专业课堂里钻研童年的爱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老师发现我是班上为数不多真心喜欢捣鼓电路的孩子,便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一名真正的电子工程师所要掌握的,远不只一辆玩具小车涉及的那点知识。真正热爱电路的人也不能只专注于“玩”,而是要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

老师们殷切的关怀,同学们热情的鼓励,贯穿了我整个中专生涯。最终,我通过单考单招顺利进入大学,虽然英语成绩不尽如人意,但我的电子技术专业课相当拿得出手,即便在大学里也丝毫不逊于其他同学。电子技术是一门实操性极强的学科,实验室就是学生们最好的教室。我有幸在大一下学期就经常被老师带去实验室做电路项目,有时候琢磨研究到半夜,直接放个充气床就睡在实验室里,一觉醒来,又马不停蹄地解决前一晚留下的技术问题。

实验室里那些精密的芯片元件,每一件都被我亲手摸过,我也从一开始的战战兢兢生怕弄坏,变得熟门熟路且自信从容。我越是捣鼓,越觉得电路的知识无穷尽,能不断地激起我的征服欲。

因此,大学时候的我不只学习了专业知识,还经常和团队的小伙伴们一起参加全省甚至全国的各种电路设计与维修比赛。设计电路是最有趣的环节,我们一群人被关进“小黑屋”绞尽脑汁想方案,彼此交流创意与思路,最终拿出一套符合比赛题目要求的电路方案。我们团队拿过好几个赛事大奖,如今想来,奖项本身倒并不重要,那一屋子的青春与热情,是令人终身难忘的美好回忆。

“从硬到软”的电子工程师

欢乐的大学生活眨眼便结束了,我也要面临每个应届生都会遇到的择业问题。我有过两段工作经历,第一份工作是在电子设备厂当硬件工程师,第二份则是在上海做系统应用工程师。系统应用工程师包括了硬件方向与软件方向:硬件方向主要负责电路分析、设计,并以电脑软件为工具进行PCB(印刷电路板)设计,待工厂PCB制作完毕并且焊接好电子元件之后进行测试、调试;软件方向则主要负责一些嵌入式程序的编写及调试。

硬件工程师是我们专业一个很大的就业方向。硬件,可理解为产品内部的电路板,我的工作内容就是制作和维修电路板。我干活手脚麻利,别人修两块电路板的时间,我已经修完五六块了。但我并不满足于处理硬件的重复劳动,于是主动向老板申请自主设计新产品的电路板。连续两年,我设计的电路板都获得了不错的市场效益,我在硬件工程领域内总算拥有了一席之地。

可是在电子行业内,一块电路板一旦制造完成并投放市场后,几乎不会再有新的尝试和改动。比如一个电热水壶,只要烧水功能不发生变动,那么即便过了五年、十年,它使用的还是同一块电路板。而对我这种从小“脑洞”极大,喜欢捣鼓新玩意儿的人来说,自然不能满足于硬件工程师相对稳定不变的日常。于是我每次都在PCB回厂前的空隙,躲在公司里学习电子产品的前沿知识,并尝试自己写程序改进原先的设计,构筑全新的芯片世界。

我逐渐发现自己热衷于捣鼓硬件,但也爱玩软件,系统应用工程师才是更适合我的职业方向。与硬件工程师不同,系统应用工程师需要兼顾硬件与软件两个方向,既要考虑到产品内部的芯片电路板,又要顾全整个产品最终呈现的效果。软件应用工程师还需要根据用户反馈、市场导向等多重因素,不断调整产品的细节,完成产品的迭代升级。同样还是那个电热水壶,作为系统应用工程师,我不只要让水烧开,更要想办法为热水壶添加新的功能:定时、保温、自动开关……当然,热水壶只是个浅显的例子,系统应用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远比这复杂得多。

认清自身所长与喜好之后,我离开了原来的岗位,辗转到上海,在一家半导体公司成为一名系统应用工程师。我在大学期间就双修了硬件与软件两种方向,因此成为系统应用工程师后也算是得心应手。

在新的公司,电路研发变得没那么循规蹈矩,稀奇古怪的创意也是被鼓励的,而这正是我最向往的工作状态。我经常会思考如何改进产品功能,如何压缩成本实现产品效益最大化。原本五毛钱的芯片,被我一顿倒腾后,可能成本就降到了两三毛钱,看似微不足道的改进,量产后就会产生巨大红利。我还申请了几项电路专利,解决了诸如“电路板发热安全隐患”等问题。随着目标一个个达成,我一步步在新的岗位站稳了脚跟,尽情享受着掌控电子、电路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让电路走进大众生活

就我的工作经历来看,电子工程师的逻辑能力是重中之重。在编写程序的整个过程中,要清楚电流怎么变、电压怎么变,在复杂程序中找准自己做电路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直到实现理想的目标。只有思维足够清晰严谨,明白每一步操作的逻辑,才不至于在电路迷宫中晕头转向。

除了逻辑能力,电子工程师的自学能力也很重要。电路板是千变万化的,与其相关的工作项目也是弹性且多样化的。学校里获取的理论知识是一层坚固的“地基”,但“地基”以上究竟能建造出什么风格的“房子”,完全取决于工程师个人的自学能力。一名优秀的电子工程师唯有不断充电,掌握最前沿的专业知识,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电子时代里从容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作为一名电子工程师,我经常会用电子化的眼光看待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遇到任何看似寻常的问题,我都会思考是不是可以利用电路去改造并解决它:看到有人打羽毛球,我会想研发能判定击球位置的芯片;看到咖啡馆插座不好用,我会想改良一番;我还会将自己对电路的所思所想都写在自己的公众号里,有时候拆解剃须刀,有时候研究口红调色机,有时候从迎宾灯联想到液晶屏和投影儀……

很多人都觉得工科男循规蹈矩,但我的脑海中有着数不清的浪漫灵感,并时刻等着将其付诸实践。当年那个摆弄玩具的稚气男孩已长成大人,并把童年时的电子梦融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兴趣变成了工作,电子梦也化成了我未来的人生路。

(采写:金 竹 朱诗琪 整理:张智威)

专业面对面

How to choose a Major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常年位居高考志愿热门专业榜。大众对这些和电子设备、电路板、芯片等高新科技打交道的工科生,同样充满了好奇。他们每天在实验室里研究什么?在未来,他们会给整个世界带来怎样难以想象的变化?这回我们邀请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一起来揭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神秘面纱吧。

对话专业

电子信息

工程专业

老师说

Q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需要学习哪些课程?

郑鹏、林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包括通识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环节几个部分。通识公共课主要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主要包括电路分析、数字逻辑电路、模拟电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电路与系统等课程;专业课则包含了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信号检测与处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数字电路实验、模拟电路实验、创新性实验等。

Q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有哪些就业方向?

郑鹏、林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毕业生能够在电子信息系統集成、信息处理及应用、智能硬件与系统、集成电路应用等电子信息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工作。

学长学姐说

Q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上课形式是怎样的?

李晨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是“理论+实验+实践应用”三合一的形式。专业主要课程如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等,均采用理论和实验配套的模式。这样原理和实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学生们在深入理解理论的同时,也可以熟悉一些简单的电路调试手段。最后一个实践应用是校企合作,企业进入课堂,让学生参与真实的企业项目,来增强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转换能力。

对话嘉宾

郑 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主任

林 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系主任

李晨铭: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

3553501908222

猜你喜欢
电路板信息工程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江苏高速公路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青年工程师
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废弃电路板拆解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单片机实验电路板的安装与调试
微波辅助浸取废弃电路板中铅锡锑
工程师变成“资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