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立德树人文化资源开发的基本路径

2022-03-19 22:44胡良华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5期
关键词:文化资源语文教材立德树人

摘要: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国育才,为党育人,要贯穿教育工作的始终。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在立德树人上必然要承担更大的责任。文化育人是立德树人的有效方式,语文教材含有丰富的育人文化资源。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语文老师要有文化资源开发的自觉意识。本文陈述了从不同角度发掘教材中文化资源的路径,供语文老师参考。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文化资源  语文教材  开发路径

  2021年1月8日,新年伊始,教育部便颁发了《关于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教材〔2021〕1号),文件中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全面落实革命传统、中华优秀文化教育,要求此项工作在课程教材和教育教学等环节加以贯彻落实。语文课程因其性质,对此必然要更加重视。语文教师要树立革命传统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自觉意识,并通过创新教育教学实践加以落实。马鞍山市胡良华语文教育工作室于2019年4月成立后即申请并立项了马鞍山市教育“三名”工作室专项课题“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立德树人文化资源开发与实施实践研究”(编号为MJZ1912),着力开展此项研究,研究内容契合了教育部的文件精神。本文根据课题组前期研究的情况,拟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利用语文课程教材,开发相应的文化资源,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有发掘立德树人文化资源的自觉意识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基于此,《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 风尚 。”

要想落实语文课程这一理念,必须要依据《课标》,遵循教材,凭借课文,有效开展阅读教学。《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可见,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离不开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的语文材料,其具体呈现为语文教材。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按人文素养主题及语文能力训练双线编排,由一篇篇课文组成。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大一部分是阅读教学。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但不是机械的照相式的获取。阅读这种思维活动,是为了从相关素材中获得准确、具体、有用的信息,阅读目的不同,价值取向不同,获取的信息也就不同。广东省语文特级教师郑建中说:引领学生在一篇篇文学经典中深层领悟智者的思想,感受文字的魅力,深品人间的真情,体会人生的真谛,从而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锻造出卓越的人格。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自觉的文化资源发掘意识,发现教材中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因素,引导学生在文字的列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精神与情感的熏染,了解、理解、继承和发展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使其对文化形成自我认知。

二、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立德树人的文化资源

《课标》开宗明义地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教学需要关注文化传承,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课标》中也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革命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课标》“总体目标与内容”第一条提到的人类优秀文化。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大多有明确的单元人文主题,少数几个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的单元,如八上第一单元的新闻活动探究、八下第四单元的演讲活动探究、九上第一单元的诗歌活动探究,虽没有相对集中的人文主题,但选文的选择也是非常注重其文化内涵的。以八上第一单元的新闻活动探究为例,这一单元的选文有《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些选文除暗含着有关新闻的各种文体知识之外,也承载着继承革命文化、追求科学精神以及爱国情感的育人任务。毛泽东主席的两篇消息展示了革命年代人民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深入探究,则可以发掘人民战争必胜的根本性的历史规律;《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可以激发学生追求科学的热情;认真阅读《“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则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这些都是语文教育的应有之义,同时,管中窥豹,语文教材中有着大量的丰富的文化资源,有待我们开发。

三、阅读教学要善于发掘教材中立德树人的文化资源

要在阅读教学中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教师要善于从语文教材中发掘有用的立德树人的文化资源。语文教材一般由选文(课文)、助读系统、思考与探究、积累拓展、活動探究等部分组成,这些组成部分正是立德树人文化资源的矿藏。

课文文质兼美,都是经过精心编选的,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八下第一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选入了鲁迅先生的《社戏》、贺敬之的《回延安》、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吴伯箫的《灯笼》,这些都是经典的诗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社戏》中描绘了平桥村以及赵庄等为代表的浙东绍兴鲁镇一带农村淳朴的民风民俗,出嫁的女儿夏日归省、春赛、社戏,在鲁迅先生的细致描写中展现出别样的美好,给人温暖,让人回味。在进行《社戏》的阅读教学时,既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的品味来感知文本内涵,也要由此拓展开来,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更加深入地去了解过去农村的人情风俗,了解春赛、社戏等民间文化活动,从而了解我们的历史,了解我们的过往,培养学生淳朴善良的情感态度。

有用的文化资源,还可以从课文的助读系统中发掘。课文的助读系统包括单元学习提示、课文预习提示、课文注释、课后拓展积累等内容。以贺敬之的长诗《回延安》为例,这一单元的学习提示中指出:“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在课文预习提示中编者提出了两条要求:“延安是革命圣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这里生活、工作、战斗过十余年,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你对延安有哪些了解和认识?与同学交流。”“这首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特色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朗读全诗,体会这样的特点,并感受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深情。”课文注释里也涉及大量当地、当时的文化信息,如“几回回”“宝塔山”“白羊肚手巾”“米酒油馍”“鸡毛信”“社主任”“枣园”“赤卫军”等。课后积累拓展中提出“六”个要求:“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访问你的祖辈、父辈,或查找资料,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还可以对照这首诗,延伸阅读莫耶《延安颂》、祁念曾《延安,我把你追寻》、曹靖华《小米的回忆》、吴伯箫《记一辆纺车》等,看看这些诗文体现了怎样的‘延安精神’。”这些课文助读系统,既提示了這篇课文的 阅读教学内容,也指明了我们在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上发掘及拓展教育资源的方向,在阅读教学中要加以充分利用。

另外,课后的思考探究中也常常蕴含着文化资源。《回延安》的课后思考探究三:“这首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根据下面的提示深入体会,完成练习。”题目给出的提示如下:

1.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试选两三个诗节做简要分析。

2.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情。

这道思考探究题从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来看,是对概念性知识和事实性知识的分析;从语文课程性质来看,落实了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认知。题目引导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语言的品味,带领学生体认陕北的地域文化风俗,具有很强的教育性,自然不能略过。

文化育人是教育的必由之路,语文教育其责尤重。语文阅读教学是我们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需要文化自觉的支撑,在文化自觉的引领下,充分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有效的文化资源,激发学生的文化潜意识,培育学生深厚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郑建忠.厚积薄发,打造植入灵魂的教育[J].语文教学通讯(B刊),2021(2).

责任编辑:丁 蔚

3801500589200

猜你喜欢
文化资源语文教材立德树人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语文教材中寻找口语训练的契机研究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
小学语文教材共有课文的词语编排情况考察
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