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灵活就业视角下高校毕业生求职意愿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3-19 22:37王佳慧王乐乐
中国商论 2022年5期
关键词:现状研究高校毕业生对策研究

王佳慧 王乐乐

摘 要:当前,新经济业态迅速发展,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变化,随之带来的是就业形势的复杂化。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缺口仍在持续扩大,灵活就业凭借着其对新经济的高度适应性和融合性,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同时灵活就业以较高的效率、较低的风险与成本为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所青睐,此外毕业生作为知识群体,为灵活就业的实施注入了新生力量,同时灵活就业正在掀起一场就业形态多元化的浪潮。

关键词: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意愿;现状研究;对策研究

本文索引:王佳慧,王乐乐.<变量 2>[J].中国商论,2022(05):-162.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2)03(a)--03

灵活就业一般泛指在劳动期、收入报酬、职工工作场所、保险福利、劳动關系等诸多因素上,与我国建立起来的传统就业模式相异而又有别于现代化大型工厂体系的基础上各种新型就业方式的综合称谓。这一政策提出已久,近几年在我国有着较高的社会接受度。

灵活就业是稳就业领域的一项重大政策探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国家支持灵活就业的相关举措正在推动落实,各地政府不断优化当地自主创业环境,切实加强组织建设与政策引导。企业运用互联网平台,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特点,推动招聘方案优化变革。同时企业内部增设非全日制工作岗位,为广大毕业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加丰富的就业选择。地方高校基于灵活就业的政策号召积极转变就业指导方向,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除此之外高校也在加强配套措施的实施,推动相关课程的开设,转变课程设置目标,将新时代的教学目标设置为培养多元化技能的创新型人才。由此,基于灵活就业背景下对高校毕业生展开求职意愿的现状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 灵活就业政策下的背景描述

1.1 各地政府出台实施意见,为灵活就业保驾护航

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支持灵活就业的相关文件后,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支持文件响应国家号召,为灵活就业的顺利落实提供政策支持,这对高校毕业生而言是福音,毕业生可以根据优惠政策选择更多的灵活就业岗位,不必局限于传统的就业岗位,也有利于其培养多元兴趣爱好,在多样化的就业选择中挑选符合自身就业意愿与心理预期的理想岗位,有效减轻自身就业压力。

目前各地政府正在不断推进落实政策的实施,更多将高校毕业生纳入政策支持范围内,从资金、场地、行业技术和人员配备等方面给毕业生群体提供政策优惠,调动其投身灵活就业大潮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推动我国稳就业事业的顺利进行。

1.2 企业改变传统用工模式,增设非全日制工作岗位

随着灵活就业观念的普及,一些企业结合自身降本增效的需要开始改变传统用工模式,增设非全日制工作岗位。非全日制工作岗位的设置为毕业生群体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选择,有效承接了当前急需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另外,企业还可以根据其运营要求自行调整岗位设置及对人员的任用,从而有效控制企业的用人费率,满足企业各个周期性、季节性的使用需要,解决了企业用工困难的问题。目前已有一些企业在增加非全日制的工作岗位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像支付宝、阿里巴巴这些互联网平台通过平台能力和数字技术直接创造和拉动灵活就业,改变了传统的用工模式,在助力灵活就业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带动作用。

1.3 毕业生灵活就业观念不断深化,影响其求职意愿和行为

新型就业形态层出不穷,灵活就业政策的推行环境利好。基于此灵活就业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的重要就业形式,高校毕业生选择灵活就业有利于减轻自身就业压力。灵活就业政策的落地生效,为高校毕业生选择灵活就业方式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时深化了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的观念,使其对自身和外部环境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进一步明确就业意向,进而充分做好就业准备。灵活就业工作岗位的设置为毕业生提供了求职就业的缓冲期,通过丰富的工作经历,毕业生能积累更多的技能知识,了解更多工作岗位的体系和流程,为第一职业的选择拓宽职场人脉;同时有利于毕业生群体优化未来职业规划、树立起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从而增加求职就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此可见,在灵活就业的政策影响下,毕业生群体调整了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更深入地了解当下就业环境的变化。此外,在就业岗位的选择上,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倾向于形式更加多元化且自主性较强的工作,例如互联网营销师、数字化运营师、直播销售员等;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受不同城市灵活就业帮扶政策的影响,毕业生对就职所在地的选择也有所变化。更多的毕业生选择了人才引进政策更加成熟的武汉、南京、杭州等新一线城市求职就业。可见毕业生的灵活就业观念逐渐深化,其对于就业城市的选择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同时高校毕业生群体也在深入考虑用人单位的资源配置以及招聘要求对自身就业的影响。

1.4 灵活就业观念逐渐普及,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灵活就业在“互联网+”时代取得了长足发展。部分高校开设多元化素质课程,涉及绘画、摄影、化妆品与健康美容以及音乐鉴赏等方面课程,引导学生发展自身兴趣爱好。同时越来越多的在校生通过多元化素质课程的学习,掌握了兼职的相关技能。在“青团社”小程序上,我们发现不少毕业生选择了小众兼职,如网络画手、户外摄影、美妆博主以及歌单导师等。由此可见,在灵活就业的大背景下,高校对灵活就业政策的落实情况也影响着毕业生对求职岗位的选择,高校通过开设多元化的素质课程让在校学生对不同专业的课程有所了解,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其之后选择对应的灵活就业岗位提供学习平台和实践机会。

2 灵活就业政策施行中现状分析

2.1 相关保障体系尚未健全,个人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目前针对灵活就业的法律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大学生群体对灵活就业不够信任。相关法律规定中涉及毕业生群体保护的少之又少,导致当毕业生群体遇到工作纠纷时缺少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施以保护。由于相关法律条款的不完善,使得高校毕业生群体在申请法律保护的过程中遭遇了诸多困难与阻碍,所以现阶段大部分毕业生群体尚且不能接受灵活就业这种新型就业形式,更多地把目光聚焦在传统的就业岗位上。

对于相关保障体系尚未健全、高校毕业生群体权益难以得到应有保障的问题,各地政府应予以重视,及时了解毕业生的求职难题与合理诉求,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并施以援助,这不仅有利于政府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同时也能有效减少高校毕业生群体对灵活就业的疑虑,使其树立起对灵活就业政策的信心,更多地考虑灵活就业这种新型就业形式。

2.2 高校就业指导方向的转变及相关课程的开设

为鼓励部分高校毕业生积极就业创业,地方高校结合相关政策,积极调整就业指导方向,高校就业指导方向从社会安置到鼓励创业,紧跟时代要求,围绕学生需求,真正发挥就业指导服务毕业生的作用。高校也紧跟灵活就业潮流,课程设置越来越贴近市场需求。

在灵活就业政策逐渐普及的背景下,高校也在转变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方向。部分高校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数据分析,结合本校实际及学生生源情况开展市场调研,收集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条件,通过对需求条件的整合与分析,剖析市场需求;同时开展灵活就业专题讲座,邀请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的相关领导进行针对性讲座,对灵活就业的最新政策做出相应解释,并邀请企业管理层人员对目前企业岗位的最新资格要求进行讲解。此外高校积极帮助学生了解灵活就业的政策与规定,掌握求职择业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助推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个别高校的就业指导不再拘泥于课堂,而是组织开展企业游学活动,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学校选拔的方式,组织学生参观游览不同类型企业的管理模式与生产模式,促进学生拓宽灵活就业视野,加大学生群体与地方企业的交流,形成信息共享闭环。

2.3 毕业生对灵活就业的认知程度和接纳意愿不高

面对灵活就业的环境,多数高校在大学生毕业时,为提高本校就业率而让其签订灵活就业协议,在日常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于灵活就业的宣传力度不足,且仅有少部分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在灵活就业的政策背景下,很少有相关高校部门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灵活就业的情况进行调研,致使不少学生对灵活就业政策不太了解,对于灵活就业的概念仅仅局限于微商、兼职等方面,一些更深层次的数字化职业尚未被挖掘发现,因此未能使大学生形成相应的灵活就业观念。

例如合肥市几所高校统计完毕业生的灵活就业情况之后,发现很多毕业生对灵活就业政策持茫然和怀疑的态度。针对毕业生设计的调查问卷反馈结果显示,很多毕业生对灵活就业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字面理解程度,没有深入了解灵活就业政策的具体内容。灵活就业政策被提出并施行后,相当比例的毕业生对该政策持观望态度。部分高校毕业生仍以获得更高学历和考取公务员为第一目标,对灵活就业存在着抵触心理,不愿意去主动争取灵活就业的相关岗位,导致自愿失业。还有少数毕业生对灵活就业岗位的热情程度不高,部分毕业生即使选择了灵活就业的工作岗位,也会因面子问题而选择隐瞒就业。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毕业生对灵活就业的认知程度和接纳程度均有待提高。

3 对策分析

在新经济业态快速发展的今天,灵活就业适应了多层次就业的时代要求,在今后必定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现阶段灵活就业政策落实施行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1)高校方面,应结合政策中关注的重点产业,分析相关企业的招聘计划,总结人员的从业需求,对社会重点产业涉及的相关专业进行有侧重点地教学,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毕业生就业指导;高校还应主动打破传统就业的局限性,迎接数字经济浪潮,培育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大学生。不仅如此,高校还需要加快建设升学平台,为在校生提供更多深造和交流的机会,同时开展校内优秀毕业生考研保研以及出国留学的经验分享会,为当期毕业生提供培训指导,引导其作出符合自身需要的选择,响应灵活就业政策号召,弥补在灵活就业中的指导缺口。

(2)企业方面,首先应增加灵活就业的相关岗位,完善相关岗位的职位要求与胜任素质模型,积极承接有灵活就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群体,并为其提供对应岗位的入职培训,同时完善对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保护,及时了解其职位诉求以及落实工作过程中的困难并加以解决。另外,企业还应根据高校教学内容调整招聘要求,结合毕业生群体的合理诉求进行岗位调整,有效提高毕业生与工作岗位的适配度,从而满足高校毕业生群体求职的心理预期。

(3)高校毕业生方面,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更多将视线转移到灵活就业领域,培养灵活的就业思维,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在灵活就业的背景下适应“互联网+”、大数据等网络技术的运用。充分利用国家对灵活就业的支持措施,加快适应劳动力市场的新变化,在灵活就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4 结语

灵活就业政策的出台引发了我国就业形式的嬗变,目前该政策与传统的就业形式不断碰撞融合,已经搭建起以传统就业形式为主、灵活就业等多种用工形式为辅的新型就业格局,高校毕业生群体的就业选择体系也在不断重构。但就国内现状而言,灵活就业政策的研究对象局限在失业群体,与毕业生群体的联系较少。纵观国内,高校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介入程度相对不足,尚未充分与企业形成合力助推高校毕业生就业。

本文研究内容致力于实地调研政策的落实情况,评估实施效果,针对有关部门在政策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同时在灵活就业的政策背景下,深入探究高校毕业生求职意愿与行为嬗变的现状,分析高校毕业生求职新动向,在此基础上开展对策研究,为政府支持毕业生就业提供新思路,以达到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目的。同時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优化提供建议,推动高校更加注重对学生求职方向的积极引导,紧跟社会就业动态,优化灵活就业指导课程设计,引导毕业生求职观念的转变,顺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规避社会信息误导;积极搭建校企互动平台、灵活就业经验分享平台等,为毕业生求职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实现高校就业和企业招聘的高度融合,为提高高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参考。帮助毕业生培养灵活的就业思维,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帮助毕业生打破专业限制,使其拥有更多的岗位选择,在灵活择业的过程中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此外,在灵活就业背景下开展高校毕业生求职意愿与行为嬗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为未来毕业生的求职选择提供数据和理论参考。最终为政府扶持灵活就业政策增添信心,为企业优化招聘方案提供相关信息,助力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

参考文献

马华华.新经济浪潮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促进:评《灵活就业:数字经济浪潮下的人与社会》[J].国际贸易,2020(12):1.

沈思雅.基于灵活就业视角的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2):135-136.

冯喜良.灵活就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0(20):4-5.

周文成,倪乾.零工经济下平台型灵活用工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营与管理,2021(9):139-143.

2268500520228

猜你喜欢
现状研究高校毕业生对策研究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我国卫生监督机构人力资源现状研究
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研究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