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思政”格局下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研究

2022-03-19 00:18郑桂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大思政格局

郑桂

[摘 要] 在“三全育人”理念提出之后,高职院校开始着力构建“大思政”格局,即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形成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静态理论教育与动态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之转变。首先概述高职“大思政”格局及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其次分析高职“大思政”格局下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必要性及内容,最后提出具体的教育策略,为推进高职“大思政”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高职;“大思政”格局;传统文化教育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话语体系构建研究——基于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视角”(20C0464);2021—2022年度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湖湘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研究”(XH2021218)

[作者简介] 郑 桂(1981—),女,湖南衡阳人,硕士,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思政体育课部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6-0169-04 [收稿日期] 2021-06-03

新时期,在高职院校全面铺开“立德树人”“三全育人”模式之后,思想政治教育并不仅仅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展开,而是形成全新的“大思政”格局,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教育的方方面面,从而形成有效的意识形态、思想道德及价值观教育,培育具备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道德品质高尚、人格完善的高素质“工匠型”人才。在“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应进一步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教育,发挥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思想政治的“软教育”和“隐性教育”,让高职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达成高职“三全育人”的目标。

一、高职“大思政”格局及传统文化教育概述

(一)“大思政”格局概述

高职“大思政”格局是相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而言的,其注重顶层设计,注重学生主体特性,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大思政”之“大”关键在于思想教育的全面性,与“三全育人”所提出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求存在一致性。高职“大思政”格局下所形成的育人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动静结合、量质结合、显隐结合的重要手段[1]。所谓“动静结合”是指将传统的理论教育与新型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相结合。“量质结合”是指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广度的同时,也有必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提质增效。“显隐结合”是指显性思政教育与隐性思政教育相结合,尤其面对00后一代,隐性思政教育有着比显性思政教育更好的效果,更便于高职学生接受和学习,潜移默化地实现德育渗透,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二)传统文化教育概述

传统文化教育是指将我国几千年来传承至今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总结,并在教育过程中传承下去。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非常广的理念,原因在于我国有着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的内容划分为很多版块和方面,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际上,学生从小学阶段学习古诗词、寓言故事等,就是在学习传统文化。到了高职阶段,传统文化教育应抓住重点,将国家和民族精神及道德修养方面的内容放在主要地位,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从而发挥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积极影响。

二、高职“大思政”格局下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加快推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高职“大思政”格局下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加快推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实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以及课程思政理念的不断深化,进一步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并将德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构成部分。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相应的教材内容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比如向学生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学生明确自己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应该成长为怎样的人。而在此教育过程中,如果能够增添传统文化相关的教育内容,则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丰富教育内容,完善更加生动形象的教育模式。

(二)有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起到有效的思想和行为教育引导作用,在“大思政”格局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全面、普遍,也更加符合“立德树人”的目标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育人有必要更加深入,提高相应人才的综合素养,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有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比如,在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人生观”的教育中,单纯开展理论教育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大,而且很难让学生联系实际,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我国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案例的讲解,则能有效辅助说明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从而加深教育效果,并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三)有助于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在高职“大思政”格局下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实际上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行为。就当前来看,我国青年学生在传统文化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特别是在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下,青年学生思想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特征。我國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沉淀的精华,高职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有必要承担起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重任,在高职院校内完善传统文化教育机制、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势在必行。

三、高职“大思政”格局下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内容

(一)爱国思想及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渗透教育应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就当前来看,针对高职学生开展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是促进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关键,渗透传统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优先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思想及民族精神,从而配合新时代的“民族复兴”教育,让高职学生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要求相结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2]。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都一以贯之,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从“商女不知亡国恨”(唐·杜牧《泊秦淮》)到“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二首》),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历代先贤前辈无不借助文学力量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更是通过行动来展现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如岳飞、文天祥、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等,这些民族英雄人物都是开展爱国主义思想及民族精神教育的代表人物。

(二)人文精神及创新精神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比如从老子的《道德经》中就可以看出其所流露出来的人文精神,即秉承“无私”的态度,提倡个人奉献,返璞归真,避免被物欲掌控,注重个人的“修身”,打造理想人格,反对兵伐天下等。又如孔子所提出的“仁者爱人”的思想,墨子提出的“非攻”“兼爱”的思想,等等。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对于当下和谐社会的建设仍有着重要指导作用。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宝贵的创新精神,在古代,我国的数学、天文、地理、医药、制造等方面的技艺发展迅速,“四大发明”推进了社会文明的进程,圆周率的准确计算对于古代建筑建造、土地丈量等都有重要作用,天文学的发展以及“二十四节气”的制定都对我国农业发展、生产生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可见,在“大思政”格局下,有必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及创新精神。另外,工匠精神也包含有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其对于推动新时期高职应用型人才技能提升及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价值观及道德修养

在高职“大思政”格局下,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及道德修养方面的内容也应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促进学生形成爱国爱民、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勤俭节约、精益求精、不忘初心、求实上进等方面的思想价值观及道德修养。早在《周易》中就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与“厚德”被认为是“君子”才有的特点,也是君子应有的价值观和道德修养;《中庸》中推崇“和”与“中”的理念;《庄子》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孟子的“天时地利人和”思想。都是主张尊重自然、尊重他人、身心合一的价值观,与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存在相通性。

(四)法治意识及行为准则

我国传统文化中还有着与当下法治社会建设要求一致,以及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性内容。高职“大思政”格局中,不能忽视法治教育的内容,传统文化中早就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患寡而患不均”(《论语·季氏篇》)的早期朴素法治思想,虽然在封建社会未能实现,但是这种思想理念是先进的,与当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平正义”等要求一致。在行为准则方面,孔子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无信不立”(《论语·颜渊篇》)等,都对高职学生的行为起到约束和指导作用。

四、高职“大思政”格局下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策略

(一)融合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

现如今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并在备课时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段,推进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率[3]。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在开展理论知识教育时,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内容,构建高效互动的思想政治课堂。以“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以我国古代具有深厚爱国情怀的诗人屈原为例,将屈原的生平事迹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在评价屈原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古代士大夫“文死谏,武死战”的精神进行辩证分析,从而实现思想政治课程的深度教学。

(二)开拓网络教育阵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有必要考虑当前学生接收信息的习惯,开拓网络教育阵地,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并基于网络教育平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如今,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有相应的在线教育平台,一般在线教育平台可以上传教育资源,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课、微课等,还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师生之间开展线上沟通交流等。对于学生来说,有更强的学习自由性,有助于推进高职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还可以帮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学习。在网络平台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教师提前搜集、整理或制作相应的教育资源,并将这些资源上传至平台,可以划分为课前预习用的材料及课后复习用的材料,比如教学“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将搜集到的中华传统美德的成语故事、人物故事等上传至在线学习平台,让学生自学,同步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成果。

(三)创新校园讲坛模式,鼓励开办文化社团

在高职“大思政”格局下,思想政治教育应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组织多种力量,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并促使传统文化渗透其中。首先,学校可以创办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校园大讲堂,定期举办传统文化教育活動,比如道德讲堂、学术讲座类活动,每期邀请名师来讲课;其次,高职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开办传统文化社团,发挥学生的个人能动性,让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学生发挥带头作用,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吸引更多学生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从而达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比如,举办传统文化主题的读书活动、演讲活动,组织设计民俗活动,学习传统“六艺”,举办汉服文化活动等,都能够对新一代00后高职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化“工匠精神”教育

在高职“大思政”格局下,思想政治教育还应与学生的实习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深化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效果。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非常重要,其在日后工作中,应遵守职业道德,而这种职业道德素养应提前养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工匠精神”蕴含着对专业能力的学习、求索和钻研、创新精神,也蕴含着“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理念,在高职学生实习实践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都应注重深化“工匠精神”教育,通过构建学徒制教育模式,让学生对师傅身上的“工匠精神”有切实的感知和体会,并在师傅的指导下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事无巨细、脚踏实地、认真完成,在打好基础之后,改革创新、提高效率,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工匠型”职业人才。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创建“大思政”格局背景下,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容可以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并起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深化开展、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深度广度以及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作用,高职院校应形成“大思政”教育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标,融合优秀传统文化,采用多种手段优化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构建“O2O”教学模式,并鼓励开展传统文化校园活动,在组织学生实习实践的过程中渗透“工匠精神”,进而让新时代的高职学生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立志报国,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专业技能、提高个人素质方面,从而提升个人竞争力,在就业时也可能有更多的選择。

参考文献

[1]成青.“大思政”视域下高职《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改革研究[J].长江丛刊,2020(24):174-175.

[2]郑蔚,张琛.“大思政”语境下高职院校四位一体育人格局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20,7(46):127-129.

[3]杨芸.“大思政”在新时代高职传统文化教学中的渗透研究——以私立华联学院的教学实践为例[J].智库时代,2020(3):207-208.

Study o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nfiltration Education in the Situation of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ENG Gui(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n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Department, Hunan Technical College of Railway High-Speed, Hengyang, Hunan 421002, China)

Abstract: After the concept of “three-whole education” was put forwar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egan to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at is, to imple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aspects of talent training, to form a model combining explicit education with implicit education, static theoretical education with dynamic practical education, and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quantitative accumulation to qualitative leap. This paper first summariz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cont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filtration education under the situation of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pecific education strategies,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situation of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3913500589202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育大思政格局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试分析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史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实行“一包两进” 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