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商科课程全生态管理实证研究

2022-03-19 01:27顾静姜金德张婧
经济师 2022年2期
关键词:移动学习

顾静 姜金德 张婧

摘 要:微信作为国内使用最为广泛的社交媒体软件,在移动学习、社交学习上的优势明显。微信平台支持下的商科课程全生态管理实施方案,包括课程公众号、知识服务公众号与传统教辅相结合的课程资源设计,基于雨课堂和微信群的课程互动设计和遵从团队发展规律、构建自适应性学习共同体的协作式教学策略。通过教学实践的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微信平台支持下的讨论交流对同学关系、师生距离、学习氛围、课内学习辅助、课外学习辅助均具有正向影响,其中同学关系与课内辅助对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显著。

关键词:移动学习 社交学习 商科教育 虚拟学习社区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2)02-204-04

一、引言

2015年《地平线报告》指出,未来的在线学习将更加社交化。国内外研究人员发现,学习的社交化有利于学习绩效的提升。Rau等人指出,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流行的知识分享、集体学习的在线平台。Greenhow认为,社交媒体能帮助学习者与他人进行更为有效的沟通,帮助他们分享观点、构建认知和收获反馈。由此可见,将社交媒体运用于教育信息化新模式的构建、运用于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而微信作为一款国内流行的、具有社交、通信和平台化功能的手机应用,在移动学习领域的优势不可估量。

目前,关于微信在教育信息化中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信的应用模式、微信学习平台的设计、微信学习资源的设计、微信学习的互动模式、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等,大多从某一门课或微信的功能特点出发,从技术角度谋求适合教学。而对微信运用于课程管理的普适性研究较少,实证研究就更少。本文基于目前各高校仍以传统教学为主的现实情况,提出微信平台支持下的商科课程全生态管理实施方案,包括课程资源的设计、课程互动的设计以及构建自适应性学习共同体的协作式教学策略设计。最后通过三个班级的实证数据,验证微信社交软件在课程全生态管理中的作用机制。

二、理论回顾

(一)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Alexzander Dye认为,移动学习是在移动设备帮助下,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動学习中使用的设备必须有效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移动学习者采用“碎片化”的学习方式,一般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这就要求学习资源必须“微型化、颗粒化”。鉴于此,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应遵循碎片化原则,将知识点进行拆分。此外,为保证学习者在利用零碎时间学完所有片段后能掌握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点,这要求各片段组合背后具有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二)基于社交媒体的学习

基于社交媒体的社交学习具有学习性和社交性双重功能,学习者借助社交媒体建立社交关系,通过交流互动、知识分享、协作学习形成集体智慧,提高学习绩效。一些研究表明,社交媒体的应用使非正式学习、碎片化学习成为可能。茆意宏以微信平台为例,对大学生微知识学习行为的过程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会通过微信获取知识、交流学习心得,并存在一些深度学习行为。微信可以给人带来内容满足感、社会满足感和快乐满足感,有助于学习者社会化、增强自我认同和交往能力。高校可以利用微信等平台开展微知识服务,以更新教学模式,提高知识服务水平。

(三)虚拟学习社区

虚拟学习社区由虚拟社区的定义发展而来,它是以知识传播为目的的虚拟社区。Hilts和Wellman认为虚拟学习社区具有双重功能,一是帮助师生完成学习目标,二是为学习者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Lewis和Allan(2005)认为,虚拟学习社区通常包括如下特征:共同的目标、共享的资源、成员自主、高度的沟通、交互和协作、信息共享、知识建构、知识迁移。过去,虚拟学习社区多指师生利用课程网站进行在线学习时所形成的社会群体。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智能手机普及后,移动学习、基于社交媒体的学习形成了更有活力的虚拟学习社区,为正式和非正式学习小组建立了一个有效的知识传播环境。

三、微信平台支持下的课程全生态管理实施方案

基于微信在移动学习、社交学习、构建虚拟学习社区中的运用,本文提出了微信平台支持下商科课程全生态管理的实施方案,包括课程公众号、知识服务公众号与传统教辅相结合的课程资源设计,基于雨课堂和微信群的课程互动设计和构建自适应性学习共同体的协作式教学策略。如图1所示。全生态主要指微知识载体的多样性、微知识服务的全程性和微信群聊沟通的自组织性。

(一)公众号微知识与传统教辅相结合的课程资源设计

课程资源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针对课程建立的微信公众号,将章节按主要知识点进行切分,在课程公众号中进行编辑,并通过目录的形式索引,方便学生查阅。每个知识点都可以作为一篇小文章或微视频进行发布,并通过链接形式跳转到相关知识点,形成知识之间的关联。第二类为相关知识服务公众号的媒体资源,这类教学资源时效性高、实践性好,教师通过筛选发布给学生,可以作为课堂案例、课后阅读资料或作业题材使用。第三类为课程幻灯片、习题、电子书等教辅资料,通过课程群或基于微信的智能教学工具(例如雨课堂)进行发布,方便学生在课上及课后随时随地阅览。

(二)基于雨课堂和微信群的课程互动设计

课程互动主要通过雨课堂和微信群聊来完成。雨课堂通过上课点名、测验、投票、弹幕、红包等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引进竞争机制,加强群体学习效果。微信群则构成了课下的三维虚拟学习环境,方便师生分享学习资料、进行讨论和社交。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互动大部分发生在课堂上,为一对多关系。这容易导致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少,激励不足。学生之间除了上课时集中,其它时间均为独自学习,容易产生孤独感。通过雨课堂、微信群为学生提供一个虚拟学习社区,将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纽带,形成归属感。师生在讨论、协作过程中,完成知识共享、迁移,最终内化。整个沟通过程中,教师的中心位置逐渐淡化,形成多中心的网络结构和学习共同体。

(三)构建自适应性学习共同体的协作式教学策略

在教学策略方面,基于目前各高校仍以传统教学为主的现实情况,本文提出了以微信作为信息载体对课程进行全生态管理的个性化实施过程。首先,教师可以自行决定微信在课程中的介入程度。例如,是否一次性建立针对课程的公众号,或者分计划逐步完成。又如,雨课堂在课上的运用程度和微信群的互动程度如何。这都由课程性质和老师的教学风格、教学资料积累决定。

教师在运用微信进行课程管理时,要遵循团队发展的四阶段特征:形成期、风暴期、规范期和绩效期。在形成群聊(团队)初期,多发起话题,相互熟悉认识、导入课程、介绍前沿发展,形成课程学习的目标和愿景,增强团队凝聚力。在风暴期,团队成员容易对课程内容、老师的教学方法产生疑惑,学习热情消退。此时,教师需要与学生充分沟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提出解决方案,抓住一切机会鼓舞士气,树立典型。在规范期,学生团队荣誉感很强,在群聊中无私分享各类知识和观点,展开协作,表现出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一阶段,老师要多给学生一些挑战性任务,加大知识注入,适时加以点评和指导。在绩效期,学生已经形成了学习共同体,能够相互学习、群策群力,知识传播链路将更加多元化。此时,教师需要从更高的层面引导学生,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研究导向型学习方法,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微信作为信息载体可以在此过程中发挥多种作用,首先,公众号的微知识为学生提供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素材,为翻转课堂和移动学习提供了应用基础。其次,基于雨课堂的智能教学工具,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分享幻灯片和练习题,并展开现场投票,活跃课堂气氛。最后,微信群形成的虚拟学习社区是一个自适应性的学习共同体,它伴随团队的成长不断成熟完备,最终形成自身的知识分享、传播、加工、吸收机制,对课程知识资源库产生贡献。

四、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一)问卷调研与统计描述

为了验证微信在商科课程全生态管理中的效果,实证部分选择了两门课程作为样本展开了调研分析。一门课程为物流信息管理,共有2个教学班级,每班78人;另一门课程为项目管理,共1个教学班级39人。调研问卷就师生距离、互动交流、学习氛围、知识分享、同学关系、课程管理效果等问题进行提问,采用1—5分的likert量表,分别代表非常不赞同到非常赞同。通过网上问卷发放,共回收有效问卷124份,回收率为63.6%。对于各题项的统计描述信息,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基于微信的商科课程全生态管理在师生距离、讨论交流、知识分享、同学关系、课程教学效果上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评分(>4),其中在知识分享、师生距离、讨论交流上的分数最高,分别为4.35、4.26和4.23.

(二)模型构建与仿真结果

为了进一步探究微信在商科课程全生态管理中的作用机制,利用AMOS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如图2所示。模型适配度指标CMIN/DF=17.938,RMR=0.094,GFI=0.770,RMSEA=0.371,NFI=0.82,RFI=0.58,IFI=0.828,TLI=0.594,CFI=0.826,拟合参数不理想。

根据表2中路径系数的显著性水平和表3中的模型修正指数(Modification Index)来进行模型修正,除去回归系数不显著的路径,增加可测变量的残差变量之间的相关路径,最终得到修正的模型,如图3所示。

根据正态性检验的结果,各变量的偏度小于3,峰度小于8,可以认为服从正态分布。预设模型的卡方值为20.861,自由度为11,显著性水平p=0.035,接受虚无假设,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可以契合。模型的适配度指标CMIN/DF=1.896<3,PMR=0.042<0.05,RMSEA=0.085<0.1,GFI=0.957,NFI=0.978,RFI=0.959,IFI=0.990,TLI=0.980,CFI=0.990,均大于0.9,PNFI=0.512,PCFI=0.518,均大于0.5,说明整体模型适配良好。

模型估计得到的路径系数如表4所示,所有路径在P<0.001的水平下显著。由图3中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可知,基于微信的讨论交流对同学关系、师生距离、学习氛围、课内学习辅助、课外学习辅助均具有正向影响,其中对学习氛围(0.93)、师生距离(0.91)和同学关系(0.84)的影响最大。微信讨论交流通过加强同学关系、课内辅助对课程教学效果发生影响。

(三)结果讨论

实证结果表明:

1.师生借助微信平台构建了学习共同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沟通交流、分享学习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但其中,只有学生之间的关系对课程教学效果影响显著,这说明去中心化的网络结构,即改变以老师为核心的单向知识传播模式,有助于提升学习绩效。

2.通过微信形成的虚拟学习社区,减少了学生独立学习的孤独感,增进了学习动机和责任感;学生之间相互支持和依赖,交流显、隐性知识,形成知识传播的有效环境,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认知水平,使之学会学习。

3基于微信的学习具有社交性,根据情境学习理论和关联主义理论,借助社交媒体建立社交关系,通过沟通交流、知识分享建立情感,可以形成良好的學习氛围。

4.根据模型检验,微信课内辅助对课程教学效果作用显著,而课外辅助不显著。这说明学生基于微信的学习更多地发生在课堂上,但课内辅助与课外辅助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教师可以由课内推及课外,逐步增加课外学习的资源、要求和难度。

[基金项目:2019年南京晓庄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能力架构研究”]

参考文献:

[1] 唐承鲲,徐明.基于社交媒体合作学习效果的影响要素与实现机制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5(6):32-38.

[2] Kabilan M K, Ahmad N, Abidin M J Z. Facebook: An online environment for learning of English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J].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2010,13(4): 179-187.

[3] 彭学军.微信公众号+翻转课堂的创新型教学模式研究——以数据库基础课程为例.职教论坛,2017(15):77-80.

[4] 范文翔等.移动学习环境下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实践探究.开放教育研究,2015,21(3):90-97.

[5] 姚洁.微信雨课堂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实证研究.高教探索,2017(9):50-54.

[6] 徐梅丹.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中国远程教育,2015(4):36-41.

[7] 朱学伟等.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平台研究与设计.中国远程教育,2014(4):77-83.

[8] 王萍.微信移动学习平台建设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2014,24(5):88-95.

[9] 邱炳发等.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16,26(3):115-120.

[10] 蒋志辉等.基于微信的“多终端互动探究”学习模式构建与实证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16(6):46-54.

[11] 李晓霞.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研究.教学与管理,2016(8):75-78.

[12] 罗洁.信息技术带动学习变革——从课堂学习到虚拟学习、移动学习再到泛在学习.中国电化教育,2014,(1):15-21.

[13] 茆意宏.大学生微知识学习行为研究——以微信平台为例.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39(11):68-77.

[14] Hiltz.R and Wellman. Asynchronous Learning network as a Virtual Classroom[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03 ,40(9):44-49.

[15] Lewis,D.&Allan,B.(2005).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ies:A Guide for Practitioners [M] .Maidenhead:Open University Press.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商学院 江苏南京 200171)

[作者簡介:顾静,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与风险控制;姜金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张婧,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

(责编:贾伟)

3389501908254

猜你喜欢
移动学习
基于云计算的大学生移动学习模型构建
高职院校普及移动学习的策略研究
试析融合移动学习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大学生移动学习模式分析
基于智能手机的高职学生移动学习需求分析研究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
智能手机APP支持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