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作在主题单元活动课程中的探索

2022-03-21 11:54丘子群
民族文汇 2022年2期
关键词:主题活动探索课程

丘子群

关键词:木作课程;主题活动;课程;探索;

中国传统木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是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种类多样、构造丰富且极具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新时代下研究传统木作的木文化、传统历史知识、手工技艺等,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在从化,很多村民世代以制作八仙桌等家具木工制品为生,并且掌握了多种木制工艺技术,有着悠久的民间文化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木作文化在从化代代传承,扎根发芽,不断发展、壮大。

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代代中国人民在在社会发展中进行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结晶,是人民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文明,既需要薪火相传、守护继承,也需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赋予新时代的魅力和风采,让传统文化绽放出更加迷人的时代光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如何让木作文化这项“非遗”文化得到传承与创新,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呢?因此,学校充分利用木作课程主题大单元活动课程对传统木作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探索。

一、设计“活动+单元”的特色课程

学校特色课程以木作为文化内核,设置系统、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结合当地的地域资源以及本土木工文化,将现代化课程与传统艺术相结合,在充分体现当代的教学和创作手段,开设富有文化深意、艺术创新、符合儿童特质的“活动+单元”的特色课程,能够让非遗文化在校园焕发新的生命。自课程开展以来,学校就围绕传统木作文化、技艺等内容设计开展了主题大单元活动,秉承“活动育人”的特色,在校园开展各类木作制作活动,并积极参加各级的展演、交流活动,同时聘请当地工匠艺人为学校的课程顾问,定时为学生开展木工文化和技艺的专题讲座,带领学生采访本地木工艺人,参观当地木艺工场等,积极拓展学生的课外生活,为学生开辟广阔的实践空间。依托各种形式的木作主题大单元活动课程,让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木作文化认知课、木工基础技艺体验课、木工技能创作课三大单元的课程,让更多的学生近距离感受木作文化的魅力,同时,在探究活動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主题大单元活动的开展顺应了当下素质教育的的发展要求,能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情境活动中去感知社会、认识家乡风俗,让学生增加了大量的人文、科学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实践创新的素养。例如: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木作专题讲座、亲子木作创作课,课后作业布置学生参观工匠小镇、乡村村史馆等活动,让学生开展探究、参与体验、亲自实践等学习活动,学生从村史馆、工艺馆以及从化当地的工匠艺人的讲座等一系列主题探索活动中了解木作的历史和文化,再从课后到学校木作社团上探索木作的文化起源,再到木作课上亲手制作出木作作品。学生通过美育活动了解木作以及乡土风俗,使学生领悟传统之美。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专注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的个性发展。

二、创编“领域+单元”的校本教材

传统木作在基础教育的国家美术课程中出现的内容不多,教师难以通过改编、整合、拓展等方式编写符合学生、学校的木作课程,为了更好地开展木作课程,美术科组教师根据木作特色课程的设计理论与本校实际进行考察分析,挖掘乡土资源,而从化本土鲜活而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正是学生传承与交流的最好资源,在美术特色课程中,引入有关木作的地方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民俗艺术等地方美术资源,依托"乡土美术"为载体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融合实际生活的教材内容更加具有生命力,既能促进当地文化特色的艺术传承,又能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家乡文化的热爱。

学校围绕木作主题单元活动,结合学校、师生、本土人文资源,依据校本课程的一般规律,逐步创编“领域+单元”的木作校本教材,开发“欣赏·评述”领域、木构建筑为单元的校本教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木作的文化内涵。木作的艺术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厚,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欣赏资料,帮助学生探究其内在逻辑。利用从化当地了历史人文资源开发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校本课材,从化风格独特的民居木制祠堂、祠堂里的雕梁画栋、窗雕等, 为撰写欣赏单元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撰写符合学生特点的“设计·应用”领域、木艺工艺品制作为单元的校本教材,精选传统基础技艺,利用木作产业、匠人的木工经验和创作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传统木作的割据、钻刨、榫卯组装、雕刻等传统技艺,制作木作工艺品、当地木雕工艺品、文创作品。构建以“综合·探索”领域、项目活动为单元的校本教材,举行具有艺术特色木作艺术活动,依托学校艺术节、区级艺术工作坊展演等项目,构建具有学校独特文化符号、视觉元素、艺术品质的项目活动课程。

“单元+领域”的校本课程让学生能够在系统、专业的课程中产生对中国传统木作的感悟与理解。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引入教材能是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探究性学习的需要,是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木作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重要途径,是传承木作文化、深化美育课程的充分体现。

三、“融合+多元”的展示评价

美术特色课程的评价标准是多元性的。非遗传承不只是制作一件件体现文化传统的作品,它是让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实现创造和发展的实践活动。因此,美术特色课程的评价标准既要强调对学生美术素养的评价,也要注重对学生参与美术活动过程的综合性评价,要乐于把学生引进现实生活大舞台,把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陶冶高雅的艺术情操,并把美术教育推向新的高度,深化素质教育。

美术特色课程的作品是生活化的,作品的展呈是多样性的。教师可让学生跨界、融合当下新潮的主题作品,创作符合当下审美样式的立体、平面、视频等不同形式的视觉主题作品,创作衍生文创作品融合到展厅、家居、校园等各个场所,用于举办艺术展览,或变成兼具实用性和美学价值的木盘、杯子、台灯产品用于居家装饰摆放,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将作品变成创新好玩的木玩具,还可以让学生利用榫卯结构制作广受少儿喜爱的国潮榫卯积木、中国传统建筑斗拱积木。除此之外,更可以在校园里建立木作历史馆、活動基地、展示墙,以点带面,营造浓郁的木作文化氛围,展现学校在木作文化上的传承成果,使得非遗文化得到活态传承,让传统木作文化在当下校园里获得全新的艺术表达,助推学校文化内涵的特质发展。

“融合+多元”的展示评价使课程学习的创造性活动升华,更使学生作品获得新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转化创新展示,即传承了优秀传统艺术,也推进了学校课堂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美育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自实施主题单元活动课程以来,校园和师生都发生了焕然一新的面貌。校园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校内的课余生活丰富精彩,教师实现了新课程理念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学生感受到艺术的无穷魅力,变得积极主动,乐于参与探究活动,与同学交流合作,在各级各类的活动和比赛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木作主题大单元活动课程的开展,让学校师生认识了传承千年的木作文化,激发了师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唤醒了师生对于传统生活艺术的学习憧憬与热爱。学校在依托木作美术特色课程开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展厅、活动基地,举办和参加了各类活动和展演,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木作艺术,并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对促进学校精品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实施,对打造学校的文化内涵起到了引领和创新的作用。

总之,学校通过开展木作主题单元活动课程,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推动了乡村美育的深度发展,传承和创新了地方乡土非物质文化木作艺术。

参考文献:

[1]刘国旭.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

[2]潘彤.传统文化体验教育”3+3”模式的研究与实验[J]教育现代化,2018,5(41):253-255

[3]曹林. 主题性大单元情境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 课外语文(下),2021(1):44-45.

[4]王玉,朱文.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9,(5):52-57.

猜你喜欢
主题活动探索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大悦城实施体验营销案例研究
基于学生综合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设计探微
浅议班级课程与主题环境区域的整合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