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县域经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

2022-03-21 06:08陈云翔范粟淇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支柱产业产业转移

陈云翔 范粟淇

摘要:长江三角洲区域是中国区域经济中活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优的区域。按照国家发改委新一轮发展规划,阜阳将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成为苏州结对合作帮扶城市。太和县在发展水平上与江浙沪存在很大差距,但也有人力和区域优势,特别是县域经济与江浙沪有一定互补。太和县要把握机遇,与太仓县携手同心前行、深化交流协作,成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合作共赢的典范。

关键词:县域经济;长三角一体化;产业转移;支柱产业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特殊的区位和特殊的部门功能决定了县域经济在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特殊地位。[1]太和县位于安徽北部,交通便利,物贸发达,有着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如有针对太和县产业经济的发展现状,深度融入长三角,培育适宜于太和县县域经济的产业,对太和县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太和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太和县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涌现了一大批产业和“能人”,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了独特经济的发展模式,形成了独特的“太和现象”。根据《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报告2021》数据显示,太和县位居安徽县域产业竞争力第6位、县域投资环境竞争力第7位。

(一)支柱产业多。太和县坚持工业提质增效,以生物医药、有色金属再生、发艺文化、工业滤布四大主导产业为龙头,以物流、木材、绳网、中药材、粮食等特色产业为主导,同时带动了金融、通讯、运输、宾馆、餐饮等众多产业。随着临港产业园的建立,水运、造船、建材等产业也将逐步兴起。

(二)民间商业繁荣。改革开放以来,太和县就有一大批人进入经商的浪潮,贩卖药品、收头发辫子、打烧饼、收薄荷油、做筛网、卖板面,商业发展氛围浓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验和资本的积累,一部分商业开始转型升级,并逐步建立起庞大而细密的市场网络,生产销售逐渐向周边辐射,太和县有30多万农商大军,足迹已经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三)消费市场充满活力。太和贸易市场蓬勃发展,大润发、华润苏果、翰林广场、浙商国际商贸城、红星美凯龙、永辉超市等著名商业品牌纷纷进驻。太和县居民消费水平常年位居安徽首位,拥有国家级物流园区,物流网络覆盖全国各地,是全国著名的医药集散中心。

(四)农业发展潜力大。太和县近年来一直是全国农业先进县,在现代农业方面发展迅速,荣获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国特色香椿产业示范区 ”、 “中国桔梗之乡”等荣誉称号。太和县农业上产平稳增长,粮食产量连续成为皖北百万吨粮食生产县,肉类产量总量居全市前列。随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时代的到来,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太和县农业发展将迎来新的飞跃。

二、太和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短板

(一)经济总量大但人均偏低,物价水平相对较高,高端消费有外流现象。部分领导干部经济发展理念滞后,投资营商环境有待改善。

(二)存在体制、机制性障碍。我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我县乃至皖北地区市场经济体系还不成熟,地方保护主义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在地方公共品投资决策和制定规划时,难免着眼于本县区的经济利益,不利于企业的公平竞争。

(三)科技支撑不足。我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与上海、江苏等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县是农民工输出大县,劳动力大量转移,很多高科技人才不愿意回县城发展,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科技支撑和创新能力受到限制。

(四)企业融资难。县域金融的活跃度不高,金融存贷比相对较低,企业有需求,银行有意向,但受制于现有金融风险防范有关要求,各类银行对本地企业贷款额度较低,银行与企业间缺少桥梁中介。对当前打捆经营国有资产、土地项目整理、运用PPP模式融资等措施多还处于观望研究或探索推进之中。

三、太和县县域经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在深度融入长三角背景下,要拓宽发展思路,调整发展方式,努力实现从以支柱产业为支撑,承接江浙沪省市特别是苏州产业转移,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不断做强做优县域经济。

(一)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县域经济發展,要摈弃以往单一的发展思路,要有战略性、全局性的眼光,夯实工业基础,实施整体发展的战略。[2]

(二)全力推进企业创新发展,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本地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让企业能够真正了解市场,用最前沿的理论和技术武装自己。

(三)不断增强产业园建设,加快相同产业的整合和调整,使产业集聚发展,拓宽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高标准进行国家级开发区创建,加快工业集聚区环境评估,不断完善化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申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四)强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积极承接上海非大都市核心功能疏解和苏浙产业转移,整体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合作。完善承接产业转移支撑体系,围绕补链延链强链,推动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积极与太仓县进行产业项目帮扶对接,为项目落地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四、优化投资环境,拓展县域经济发展平台

(一)坚持把优软环境作为环境建设的基础和根本来抓,着力优化居住环境、政务环境、信用环境、法制环境,制定优惠政策,扩大招商引资成效。继续坚持和完善好为招商引资服务的措施和办法,转变服务理念,主动关心支持。

(二)1、从文明城市创建入手,不断加快基础设施的完善, 为太和县域发展提供硬件支撑和宜居的生活环境,吸引和留住人才。牢固树立“投资环境就是姿源,投资环境就是竟争力,投资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深化服务型政府改革,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帮助企业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难题,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企业快速的发展提供沃土。

(三)2、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要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要转变引资方面观念,认真梳理分析太和县产业和园区发展需求,不断完善面向发达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的招商引资項目库建设。

3、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搭建平台、优化招商投资环境,兑现招商政策,进一步完善园区平台,提升公共服务,充分发挥太和县人脉优势,打造专业队伍,让更多客商了解我县经济。

五、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延长产业链条

支柱产业是县域经济的有力支撑,国内外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地区,县域经济的成功发展都是得益于支柱产业的不断延伸。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通过差异化政策支持,倾斜人才支撑和资金保障等政策,加快企业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战略重组、综合开发、产业改造、融资上市等方式,打造全国知名品牌,打造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要延伸绿色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产业链,创建国内有影响力的绿色新能源基地。工业滤布产业优化产品质量,争夺细分市场,夯实全国工业滤布三大基地之一地位。发艺文化产业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向集团化、集约化发展,建设国内颇具影响力的发艺文化产业基地,打造中国发艺文化名园。

1.发掘本地优势,发展现代农业

太和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耕地175万亩,国家的商品粮、油、肉等重要生产基地布局在这里,还有独具特色的贡椿、桔梗、薄荷等这些县域特色的优势产业。把握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本地农产品资源丰富优势,加快推进太和县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带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一是要加快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积极发展适应性农业,推进农业与旅游业、食品加工业深度融合发展。[3]二是要实施“农牧结合、种养一体、综合利用、提质增效”工程,大力推进畜牧业绿色转型升级,努力提高畜牧业规模化发展水平。三是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纽带,集生产、加工和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示范区、示范主体建设。

参考文献:

[1]辜胜阻、李华、易善策.依托县城发展农村城镇化与县域经济[J].人口研究.2008

[2]胡阳. 长三角一体化[J]. 温州人, 2020(1):

[3]刘奇. 现代农业规模化的五大着力点[J]. 2021(2013-3):46-48.

作者简介:陈云翔(1985.11-),男,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汉,研究生,中共太和县委党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法律、经济

课题项目:阜阳市委党校(阜阳行政学院)专项课题(FYDXKT202119)

猜你喜欢
长三角一体化支柱产业产业转移
重议城市边界的空间属性及其变迁
上海青浦: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开展未成年人考察帮教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的盛泽思考
关于长三角地区吸引人才聚集的关键因素研究
南通沿海前沿区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研究①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企业生态视角下产业转移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与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性:一个文献综述
代营粮食蔬菜种植业的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