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安胃汤联合新十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

2022-03-21 06:55张文乾
河南中医 2022年3期
关键词:天枢中脘疏肝

张文乾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焦作 45415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属于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上腹疼痛、早饱感、恶心呕吐、嗳气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2]。FD病因较复杂,生活与工作压力增大、饮食不规律等原因均会导致其发病率增加。有研究显示,国内发病率已达到19%左右,而消化系统专科门诊FD的就诊比例超过50%,加之FD病程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4]。FD属中医学“胃痛”“痞满”等范畴,中药治疗FD历史悠久,以疏肝健脾为原则,因其治疗效果显著、复发率较低等特点,广泛运用于临床[5]。针刺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之功效,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调节经气、提高脏腑功能、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目的[6]。临床上鲜少有二者联用治疗FD患者报道,故本研究基于此,以中医理论为依据,观察疏肝安胃汤联合新十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肠激素、胃肠动力及复发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2~60(42.01±8.72)岁;病程6~15(10.56±2.39)个月。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23~61(41.26±8.89)岁;病程7~16(10.23±2.46)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2016年美国消化疾病周(DDW)学术会议上发布的《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诊断标准》[7]相关诊断。

1.2.2 中医诊断标准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8]的诊断标准,临床上多表现为胃脘痛、腹胀、嗳气、手足不温、舌苔淡白、脉薄弱等现象。

1.3 病例纳入标准治疗前2周内未接受相关针刺治疗;经胃镜等辅助性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病例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疾病;近1个月内服用过影响胃肠激素、胃肠动力药物的患者;晕针或对中药汤剂不耐受者;胃肠功能紊乱,凝血功能障碍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意识不清或认知精神障碍者;有腹部、肠道手术史者。

1.5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疏肝安胃汤治疗,具体药物组成:白芍15 g,柴胡、香附、延胡索、川楝子、乌药各12 g,紫苏梗、炙甘草各10 g。疼痛加重者加九香虫10 g;腹胀加剧者加枳壳12 g,佛手12 g;嗳气频繁者加旋覆花10 g,佛手12 g;反酸严重者加左金丸6 g。每日1剂,水煎200 mL,早晚分服。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十针治疗,具体操作方法:①取穴:选取中脘、双侧足三里、双侧天枢、双侧内关、太冲、脾俞、胃俞。②患者选取舒适体位,用体积分数75%酒精常规消毒针刺部位,再用0.30 mm×40 mm规格的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天津亿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津械注准20172270152)针刺所选穴位。中脘、内关直刺0.5~1.0寸,足三里1~2寸,天枢直刺1~1.5寸,太冲直刺0.5~0.8寸,脾俞、胃俞针尖朝脊柱方向斜刺0.5~0.8寸。进针后行捻转、提插手法,捻转角度为90~180°,提插深度为3~5 mm,速度控制在每分钟60~100次,以患者局部有酸麻肿胀感为度,留针时间为30 min,隔日1次,每周3次。两组患者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周。

1.6 观察指标

1.6.1 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将胃脘胀满、疼痛、善叹息等主症和纳差、呕吐、恶心、嗳气等次症进行评分。主症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分、2分、4分、6分,次症则分别计0分、1分、2分、3分。

1.6.2 胃肠激素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动素(motilin,MTL)、胃泌素(gastrin,GAS)、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水平,试剂盒选自上海研生实业有限公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试剂盒选自上海信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6.3 胃肠动力变化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动力变化,检测前禁食12 h,嘱患者取仰卧位经鼻插入测压导管并记录空腹压力,5 min内进食流质标准餐,2 h后检测并记录胃肠压力;采用胃肠电图仪(合肥凯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皖械注准20192070174)测定患者餐后胃收缩幅度、胃收缩频率。

1.7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消失,证候积分改善率>90%;显效:临床症状体和征明显减少,证证候积分改善率60%~90%;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好转,证候积分改善率30%~60%;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变,证候积分改善率<30%。

证候积分改善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有效率=(痊愈+显效)/n×100%

2 结果

2.1 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2.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2.3 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MTL、SS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GAS、CCK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MTL、SS水平高于对照组,GAS、CCK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2.4 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前后胃肠动力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胃肠动力指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前后胃肠动力指标比较

3 讨论

疏肝安胃汤收录于方剂集锦,是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常用方剂。该方主要由白芍、柴胡、香附、延胡索、川楝子、乌药、紫苏梗、炙甘草组成。白芍能养血调经、柔肝止痛;柴胡调解表里、疏肝提阳[13];香附理气调中、利肝胃升降[14];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通便;川楝子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乌药温脾养胃、祛寒止痛;紫苏梗辛温行散,具有除寒止痛、行气止呕之功效;炙甘草益气补脾、调和诸药;九香虫味甘辛,具有理气止痛、温中助阳之功效;枳壳平气疏肝、祛痰消胀[15];佛手具有止呕消胀、疏脾和胃之功效;旋覆花质地轻散,具有化痰降气、行水止呕之功效;左金丸具有疏肝泻火、止酸止痛的功效。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和胃行气、止痛止呕消肿之功效。现代药理学表明,柴胡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和镇静等作用;枳壳具有增强分泌消化液,缓解支气管痉挛,促进胃肠道蠕动的作用[16-17]。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MTL、SS水平高于对照组,GAS、CCK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疏肝安胃汤可通过调节MTL、SS等胃肠激素水平,提高胃肠运动频率,加快胃肠排空速度,促进胃肠道恢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针刺疗法是中医学常用外治法,老十针是通过针刺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等治疗胃肠疾病患者,而新十针则是在老十针的基础上,保留了针刺中脘、天枢、内关、足三里等4个穴位,另针刺太冲、脾俞、胃俞穴治疗FD患者。中脘为胃之募穴,针刺中脘可和胃健脾、止痛行气;足三里、天枢均为足阳明经穴,《灵枢·四时气》记载:“善呕,呕有苦,长太息……胃气逆则呕……取三里以下胃气逆。”《素问·六微皆大论》云:“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针刺这两个穴位可祛寒止呕、行气下逆、调经止痛;中脘、足三里、天枢等3穴相配主治胃脘痛,可调理肝脾、和胃降逆、补益气血;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穴,针刺内关可理气消胀止呕;脾俞和胃俞均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穴,两穴相配,具有止泻缓痛、散热消肿之功效[18-19]。运用新十针法可起调理脏腑、疏气通血、止呕消胀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2%,且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新十针法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这与郑朝怡[20]的研究相符。

综上所述,疏肝安胃汤联合新十针治疗FD患者,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胃肠激素水平,提高患者胃肠动力变化。

猜你喜欢
天枢中脘疏肝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穴位贴敷良附丸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尊敬
尊 敬
长寿名穴保健康
蒋天枢:无偿完成老师的托付
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柴胡疏肝散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型腹痛35例
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