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30例*

2022-03-21 06:55侯军文唐丽军周萍黄海华石敏丽肖艳
河南中医 2022年3期
关键词:源性尿量脊髓

侯军文,唐丽军,周萍,黄海华,石敏丽,肖艳

兴国县人民医院,江西 兴国 342400

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是因脊髓神经受损而造成的膀胱尿道功能失常,以尿频、尿急、勃起功能障碍等为表现[1]。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该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有效治疗极为重要。有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该病具有一定的效果[2-3]。但对于热敏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的具体效果及机制研究尚少[4]。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热敏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兴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40.13±4.23)岁;病程(2.15±1.24)个月。对照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0.25±4.31)岁;病程(2.03±1.32)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诊断标准肢体麻木,无力,胀痛,会阴区热胀感,大小便异常;不完全性瘫痪[5]。

1.3 病例纳入标准年龄18~60岁;治疗依从性良好者;意识清醒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病例排除标准精神类疾病患者;伴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者;先天性脊柱发育不良者;肾功能不全者。

1.5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①定时、定量饮水。每次饮水量450~500 mL,饮水和排尿的间隔一般在1~3 h。②自主排尿意识训练。每次排尿或导尿前3 min,患者卧或坐于床上,指导其全身放松,想象自己一个人在卫生间,听着流水声,准备排尿,并试图自己排尿,然后由家人或医护人员陪伴下慢慢排尿,每次排尿前均需进行。③Valsalva屏气法。患者取坐位,身体前倾,屏气呼吸,增加腹部压力,向下用力做排便动作帮助排出尿液。④代偿性排尿训练。Crede按压法:患者坐位或卧于床上,手握拳于肚脐下3 cm按压,并向耻骨方向来回按摩,动作缓慢柔和,同时嘱患者增加腹压帮助排尿。每次导尿或自排小便末时进行,每2 d 1次,4周为1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热敏灸治疗。①穴位热敏的探查。选择穴位热敏高发部位神庭、风府、风池、大椎等区域进行穴位热敏探查并标记,使用本院自制的 22 mm×160 mm艾灸条与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 cm左右,反复旋转施灸,操作 1 min,重复上述手法,灸至皮肤潮红为度,一般灸 2~3遍。再用艾灸条对准穴位或患处,约距皮肤 3 cm 左右施灸,使局部有热感而无灼痛为最佳。在探穴过程中,患者要体会施灸部位的灸感变化,如出现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深部热的热敏感觉中任何一种时,应及时告诉医生。②辨敏施灸。以出现热觉灸感经过或直达病变部位的热敏穴位为首选热敏穴位。③单点温和灸。将点燃的艾条或者热敏灸仪对准热敏穴位,施行单点温和灸法,以患者无灼痛感为度,临床操作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不固定施灸时间,每2 d 1次,4周为1个疗程。

1.6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可自主排尿,膀胱残余尿量不超过50 mL,无漏尿发生;有效:可自主排尿,膀胱残余尿量不超过100 mL;无效:不可自主排尿,膀胱残余尿量无明显改善。

有效率=(显效+有效)/n×100%

1.7 观察指标尿流动力学检测指标包括最大膀胱测压容积、最大尿流速率及残余尿量等。生活质量、国际下尿道综合症状评分(LUTS)[6]。生活质量问卷包括膀胱功能、自主排尿率、情绪,分值范围 0~15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治疗前后残余尿量、最大膀胱测压容积、最大尿流速率比较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治疗前后残余尿量、最大膀胱测压容积、最大尿流速率比较

2.3 两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国际下尿道综合症状评分比较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国际下尿道综合症状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主要是由于脊髓传输神经功能损伤,导致膀胱功能失活[7]。尿路感染是该病最常见并发症,反复感染会导致膀胱变形,会导致尿频、尿急等,如不治疗,尿路感染可进一步引发肾盂肾炎,严重者会出现肾功能衰竭,可危及生命[8-9]。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还可能出现尿路结石、憩室形成、息肉增生、肿瘤等并发症[10],当尿路结石较大不能通过尿液排出体外,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较小的结石可能会磨伤尿道,引发血尿[11]。而肿瘤可导致膀胱输尿管返流、肾及输尿管积水[12]。因此,如何有效治疗该病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研究的重点。

该病属于中医“尿闭”等范畴,多因酿湿生热,湿热不解,下注膀胱,或湿热素盛,肾热下移膀胱,或下阴不洁,湿热侵袭,膀胱湿热阻滞,气化不利[13]。因此,治疗宜清湿热,散瘀结,助气化为原则[14]。本研究中使用的艾灸条具有温经作用,燃烧之后可以增加热辐射性,主要功效是祛寒、通络[15-16]。其主要成分为艾草,而艾草能温通经脉,又是以热辐射的形式出现,燃烧产生的热能加速血液循环,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之效[17]。在热敏灸穴位探查时发现,气海、膀胱俞是较为常见热敏穴[18]。气海位于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可改善受损部位压力过强[19]。有研究表明,热敏灸刺激膀胱俞可促进神经细胞生长调节因子的表达以及脊髓中枢增强排尿反射活动及其兴奋性,从而缓解排尿困难[20]。

随着患者病情的稳定及时加入康复训练,提升自主排尿率[21]。通过加强排尿意识促进排尿反射[22]。通过自主排尿意识训练,Valsalva屏气法、代偿性排尿训练、骨盆底部肌肉,增加肌肉组织收缩力、张力[23],给膀胱和尿道提供支撑力,增加尿道括约肌的收缩力、张力,有利于自主排尿[24],且上述动作,简单易学,患者依从性高。

本研究表明,热敏灸结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自主排尿率。单一的康复训练治疗作用不全面且患者的执行力较差,联合热敏灸治疗达到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效果,进而多方面协同,功效互补,提高疗效。有研究表明,热敏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能够明显减少残余尿量、增加最大膀胱容积,可有效改善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尿流动力学状态[25]。

综上所述,热敏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效果显著,但本研究样本量偏小,同时缺乏长期随访观察,有待进一步开展大样本、远期观察的研究检验。

猜你喜欢
源性尿量脊髓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优势探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自制精密尿量计量器测量患者尿量的效果分析
注意!疼痛信号在传输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
关于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思考
新手术为修复脊髓损伤提供希望
射频消融联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2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