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炳文《后南柯》女性形象探析

2022-03-22 09:12卓子然
今古文创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与时俱进女性形象

卓子然

【摘要】晚清洪炳文所作《后南柯》延续了《南柯记》的地名、姓氏、官阶,将故事背景转移至两千年后的槐安国,重要人物的设置几乎可与唐时一一对应。但女性形象与唐时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女性的择偶标准发生了改变,女性角色将能够拯救国家作为择偶的重要选择,把民族大义置于情爱之上;其次,巾帼英雄的形象在戏曲中散发着绚丽的光芒,与《南柯记》中要求女性姿才冠世、遵从三从四德的形象迥异;第三,《后南柯》塑造了一位智勇双全、掌握外交手段、与时俱进的理想女性形象,她的才能在原本只属于男性的战场上得到充分的展现。这些与洪炳文本人积极地接纳时代吹来的新思潮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关键词】《后南柯》;女性形象;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2-0007-03

洪炳文生于1848年,卒于1918年,著述颇丰,涉及诗词文赋、经史训诂、乡土史料、农林渔牧、医药卫生以及西方科学技术的研究。他的一生都处于中国历史上剧烈变化的时代。西方列强使用强硬的手段打开中国多年封锁的大门,打着文明的旗号进行野蛮的欺压,逼迫清政府签订各种丧权辱国的协约。如洪炳文一般的知识分子迫切地寻求着救国的出路,可以说洪炳文的戏曲创作如《警黄钟》《后南柯》等不只是抒发了自身对于西方列强的厌恶、映射了历史事实,他更希望通过他的戏曲创作唤醒国人站起来有所作为。他并没有将国家的兴亡完全寄托于男性身上,《南柯记》中占据绝对戏份的淳于生在《后南柯》中光芒却几乎被武旦周芙仙所遮盖。作者虽在例言中说道“传奇体制,必兼男女英雄,脚色方为全备” ①,解释了武旦出现的理由,但对武旦的大量篇幅的描写中显然超越了作者例言中赋予她的使命。

一、《后南柯》中女性形象的特点

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品《南柯记》在中国戏剧文学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汤显祖在梦境中写人生,塑造了一位姿才冠世、娇弱可人、心灵手巧的蚁国公主,在父母的要求下嫁给了人间一位英俊的智勇之士。《后南柯》中亦有一位蚁国公主,两千多年的变迁,国势的变化、思想的转变,她所表现的已不再是三从四德束缚下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全新的、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新增的武旦形象散发着她更为独特的魅力。

(一)左家娇女,胸怀大义

《南柯记》中的金枝公主展现了传统社会对美好女性的想象,公主姿容绝美自然不必多说,对她品行的重复刻画展现了时代对女性的审美。在她要出嫁前,母亲教导她“今日依于国母,他日宜其家人,四德三从。” ②“夫三从者,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而从子。四德者,妇言、妇德、妇容、妇功,有次三从四德者,可以为贤女子矣。” ③公主专程“学刺绣于灵芝国嫂” ④,她表现自己孝顺公公的方式是“做下长生袜一双,福寿鞋一对”寄给公公,希望公公能通过“些微针指,也见俺一房儿妇”。金枝公主身上展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理想女性的才貌双全、德行兼备,对于婚姻,她更多的是听从母亲的教导,出嫁后,她听从丈夫的安排。而这些在《后南柯》的灵芬公主身上则有了别样的展现,当淳于毅因为祖先不被相信,拒绝成为槐安国的驸马时,灵芬公主勇敢设计笼络淳于毅。她要嫁给淳于毅不为父母之命,也不只为了情字,更为重要的是“淳于生人才仪表,足为吾国增光” ⑤“念及国家、念及种族” ⑥她需要通过和淳于毅成婚的方式为国家留住人才。身为槐安国尊贵的公主,她本不必远求世人为丈夫,大可以借身份之贵在本国中选一位敬她、爱她的丈夫。但同时她也是一国的公主,她主动将国家民族的复兴担负在了自己的身上,站在了国家、种族的立场上重新对择偶标准进行了考量,做出了牺牲,选择了有能力改变国家命运的淳于毅,勇敢地设计对淳于毅展开追求,促成了二人的婚事。婚后与淳于毅约定三事,要他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要过分挂念儿女私情。女性人物冷静地对待情感,将民族大义置于情爱之上,实是处于中国大变局下的作者的渴求,他将自己的满腔热血通过公主之口说出,不只是希望公主,而是希望举全国之力,将国家民族的利益置于自身利益、自身情感之上。

(二)巾帼英雄,不让须眉

相较于《南柯记》,《后南柯》中新增了重要的武旦角色。笔者认为作者塑造的武旦,已超出他例言中所称“周弁之妹陪出公主” ⑦,散发着更为强烈的光芒。她是一位颇通剑术、武艺超群又兀傲不群、目空一切的侠女。如果说作者通过旦角之口传达了希望人们将民族大义置于个人利益之上,那么他通过武旦的行动则抒发了他的满腔幽愤,他希望能横空出世这样一位女英雄,她的行动无关家国利益,出于古道热肠,有着救世之才,最终成为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重要角色。武旦周芙仙是来自于人世间的,她跟随着哥哥来到了槐安国,淳于毅看重她的武艺,认为她有救国之才,设计将她嫁给了小生田希文。整出戏文中,重要的角色里只有她是和槐安国的人没有婚姻关系的,她的一切行动都出自她的侠肝义胆,她没有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而是选择主动出击,维护槐安国的安宁。在第九出伐檀中,武旦先发制人,预先料想到邻国会有阴谋诡计来对付槐安国。为避免打草惊蛇,她未事先告知任何人,包括她的丈夫,使用轻功潜入邻国,多个夜间秘密行动探听邻国动向,最先发现了檀萝国与黎民、元驹等国密谋瓜分槐安疆土,勾连白义、马义等国,未来甚至会使黄种灭绝的可怕预谋。在这一点上,她的见识是超越众人的,只有她想到了探知敌情,也只有她有能力这样做。当田希文提出朝廷未必肯信两个外来之人,且邻国祸机未露,要静待时机时,她激烈地指责正是如小生一班文人拘牵濡缓,才误了军国大事。当淳于毅将战场指挥的工作交给她时,她应对自如、毫不怯场,井井有条地调兵遣将,将军队兵分三路,一路镇守本郡,一路去檀萝国境内保護商民,另一路则打游击战。她登坛发令,在她的指挥下军队大获全胜。她早早地预料了哥哥会因为喝酒误事,提前嘱咐了哥哥不得喝酒,哥哥还是误了军机,她主动检举哥哥,愿效力军前,为哥哥赎罪。先后两次为了喝酒误事的哥哥承担了罪责,她既没有选择包庇哥哥,也没有落井下石,侠女风采,可见一斑。

(三)理想女性,与时俱进

汤显祖与洪炳文都在戏曲中塑造了理想女性的形象,但汤显祖笔下的理想女性与洪炳文笔下有着明显的区别的,这与他们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汤显祖处于封建王权的鼎盛时期,远非清朝末年这般风雨飘摇。女性地位不高,她们也不需要征战沙场,拯救国家。她们需要的是遵守三从四德,夫为妻纲,成为一个好妻子、好母亲,没有那么多的国仇家恨需要她们来背负。所以汤显祖笔下的公主是美丽的、多情的,甚至是娇弱的,她要嫁的是父母为她选定好的如意郎君,她要通过针指来体现她的贤德,面对邻国的入侵,她只需要等待她的丈夫来拯救她。

这与武旦周芙仙的人物形象则完全不同。洪炳文处于清朝末年,一个腥风血雨的年代。他笔下的女主角不能够再继续柔弱,而是需要坚强、勇敢,能够保护自己,保卫国家。周芙仙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兄长因为喝醉了酒,冒失顶撞公主,为了回报田希文的救命之恩,哥哥想将她嫁给田希文。周芙仙不愿意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摆布,有着自己明确的择偶标准。她想要嫁的是一位有才能、有见识、有远大理想和前途的男性,嫁给他之后,她想要利用自己的智慧要为之谋划,获得似锦的前程。但很明显,婚后她的野心不止于此,她得到了丈夫的支持与信赖后,在战场上展现了更大的自我价值,不是丈夫的附庸,而是作为独立的、有军事才能的将士指点江山,挽救国家于危亡。

周芙仙是看不上八股试贴小楷的,虽为科举考试必备的技能,但这些在周芙仙眼中算不上才学,不过是读烂墨卷的秀才做的事情。她看中的是能够拯救国家于危亡的气魄,是能提出“公法无名辞莫达,自强急待萌芽。假如野朝努力行新政,文武同心抚国家,团体坚如蜂酿蜜,伺隙阴难蜮射沙。” ⑧这样见识的男儿。她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不被世俗的审美所裹挟。

此外,她充满智慧和谋略,能够与时俱进,吸取西方先进的理论和外交手段,先发制人,巧妙地运用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给了敌人致命的打击。

周芙仙作为《后南柯》新增的女性角色,她跳出了女性需要依附于男性角色的框架,成了勇敢的、独立的个体,在属于男性的战场上获得了自己不可替代的位置。在《后南柯》的时代背景下,需要的正是周芙仙这样侠肝义胆、有武功有谋略的坚强女性,时代使然,让周芙仙成了作者笔下的理想女性形象,这个形象可以说是与时俱进的,这个时代需要的是这样的女性角色。

二、女性形象变化的原因

为什么洪炳文会在戏曲中设置迥异于《南柯记》的女性形象,又为何要给予她们如此多的戏份,特别是武旦这个角色,武旦在戏曲中做的许多事情都可以安排给净去做,为何舍弃了净,将发现阴谋、与敌作战、潜入丞相府盗取文书等重要的行动都安排给了武旦,可以说是作者有意地将这些行动加在一个女性角色身上。作者对女性角色的重视与他本人受到新思潮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清朝末年,清政府被迫打开中国大门的同时,也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思想理念,有见识的知识分子积极地吸收先进的思想理念,寻求自强救国的道路。洪炳文虽“幼负异禀,勤学好问,以制艺试帖名于时” ⑨,终其一生都没能走出中国国门,但是他兴趣驳杂,对西方的新文化颇有兴趣。他自言“又好泰西新法诸书,玩之颇有味” ⑩,宋恕对他的评价中也谈及他“早涉西洋政法、理化之说” ?,可见洪炳文对西方的政法、理化的亲近。他还将次子送到海外留学,那么他对西方思潮的认可便是显而易见的了。笔者认为西方男女平等思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念以及外交政策的影响都促使作者创造出了武旦这样的女性角色。

首先,男女平等的思想观念让洪炳文创造出了一个武艺高强、能够征战沙场的女性角色。整体来看洪炳文的戏曲,不难发现他的现存的戏曲中,除了秦桧妻子这个在历史上已经固定了的恶人角色,其他女性角色都以正面的、积极的、进步的面貌出现。《水岩宫》中他甚至用了二十二出的篇幅赞美了温州瑞安地区一位勇敢对抗日军,从容赴死的烈妇,这也是他现存戏曲中最长的剧本,这也许不能证明了他在情感上对女性角色的偏向,但可以看出他对男女平等的观念还是非常提倡并且在他的戏曲中认真践行的。

中国古代,特别是封建皇权的全盛时期,男尊女卑的思想深入人心,女性的价值得不到应有的展现,被三从四德的规矩束缚着,女性只能围绕着家庭体现自身价值,毫无个性的展现。在《后南柯》中,作者给了武旦周芙仙平等地展现个性的机会,她是一个武艺高强、桀骜不驯的女子,相夫教子显然不是她的人生追求,她需要在战场上发光发热、建功立业。丈夫田希文的举荐以及槐安国王和淳于生的肯定与支持都成了她能够做成这件事的重要保障。丈夫田希文并没有因为妻子比自己强就用三从四德的规矩约束她,他鼓励妻子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自己。他在众人面前承认自己不识军机,主动举荐自己的妻子担任中军,他能够欣赏妻子的个性魅力,不受到時代审美的拘束。淳于生也笑称“妻令有如军令,何妨听其指挥” ?,他对女性的尊重是出自本心的,完全的信任武旦的能力,并且重用她。在戏曲中并非没有人质疑她女性的身份,甲阵第十中,右相段无忌便因武旦女性的身份陷害她,“又闻军中有周司宪之妹作为中军,妇人在军,兵气不扬,是为犯忌。此次用兵,恐难得胜” ?,右相对武旦的能力毫无了解,对这次战争的形式也没有进行严谨的分析,只因为她女性的身份便断言这次作战不可能成功,作为一国的宰相便妄下这样的定论,足可见当时的社会对于女性的偏见,幸好得到了国王的肯定“女子从军,古时有之,犯忌云云,拒牵之见,应毋庸议” ?,武旦赢得了展现自身能力的机会。作者提倡的男女平等,并不再是喊口号式的纸上谈兵,而是真正的从个性出发尊重女性,实现男女平等。

其次,赫胥黎的《天演论》传入中国,它第一次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传递给了变法维新中的中国人。洪炳文对变法维新运动十分赞同,这也体现在了他笔下的女性角色的行动上,在与白义、马义二国的交战中,周芙仙考虑到此二国人民擅长飞行,非槐安国民可以抵抗,但此二国人民害怕鹳鸟,在交战时放出鹳鸟,又捕捉了一啼便能让白蚁化为泥的竹鸡数十只,二鸟齐上,便可让敌人溃不成军、落荒而逃,再捕捉穿山甲断其后路,便万无一失。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最后,先发制人的外交政策成为中国迫切的需求。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国门,自此中国节节败退。西方列强步步紧逼,想要吞噬中国的野心越发的强大,清政府却只会一步步地退让,无论是作为普通民众,还是有思想有见识的学者,洪炳文都受够了政府官员保守的行事作风,可以说先发制人作为作战的有力武器满足了作者的情感需要。

戏曲中,周芙仙潜入邻国,发现邻国灭种的阴谋后与丈夫商议办法,田希文认为“今日之事,似宜持之以静;沉机观变,似宜应之以缓。” ?这是一种比较保守的做法,因二人的身份较为特殊,都是世间之人,再加上邻国尚未显露出想要攻打槐安国的计谋,二人说的话未必会被相信,田希文想要采取这种更为保守的做法也无可厚非。但周芙仙却不这样认为,她勇敢地指出文人拘牵濡缓的特点,在国家大事面前只知道等待时机,静观其变,却不懂得先发制人。洪炳文借周芙仙之口当然不只为了指责幻想出的槐安国文人,他的满腔愤怒是对清政府的一众官员所说。洪炳文作此戏文是光绪乙酉(1886)年,满清官员在一次次与国外的征战中处于劣势,处于被动、保守的地位,洪炳文更希望清政府能够站起来,能够处于外交中先发制人的位置上。

三、结语

清朝末年是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年代,西方列强在残酷地打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侵占土地、财物的同时,也将新鲜的思潮吹入中国。在自由平等的思潮下,作者创造出了脱离足不出户传统女性的形象,她们不再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束缚,也不再单单为了爱情而活着,她们被时代裹挟着,为了国家民族的命运选择自己的婚姻,自觉承担起家国大任。她们从《南柯记》中传承而来,又跳脱了《南柯记》中柔弱的女性形象,开始展现个人的能力。男女平等的践行,让如武旦般有智慧有武艺的女性走上本被男性独占的战场,展现个人的价值。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以及先发制人的外交政策是武旦学习了西方先进的政法后灵活地加以运用,也寄托了作者对清政府的期待,满足了作者的情感需要。作者笔下的理想女性是与时俱进的,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有见识、有能力、有家国情怀的顽强的女性。

注释:

①②③⑤⑥⑦⑧⑨⑩????沈不沉编、洪炳文著:《洪炳文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231页,第231页,第231页,第262页,第263页,第231页,第266页,第569页,第569页,第270页,第274页,第274页,第269页。

④汤显祖著、徐朔方笺校:《汤显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2835页。

?宋恕著、胡珠生辑:《宋恕集》,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434页。

参考文献:

[1]洪炳文著,沈不沉编.洪炳文集[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2]左鹏军.晚清民国传奇杂剧史稿[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3]左鹏军.近代传奇杂剧研究[M].广州: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宋恕著,胡珠生辑.宋恕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3.

作者简介:

卓子然,女,汉族,江苏淮安人,浙江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与时俱进女性形象
电视台新闻播音创作空间的拓展探讨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