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生本管理 发展核心素养

2022-03-22 22:29胡壮丽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班会课核心班级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可分为“生本管理”和“生本教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目标,是广大教师和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重视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的快速传播,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式,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转变育人理念、育人方式,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一、生本教育与核心素养

生本教育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终身发展而设计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其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以学生的生命价值为出发点,强调学生是管理和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

郭思乐教授提出生本教育二十多年来,生本教育共同体蓬勃发展,由最初的15所实验学校发展到现在的300多所,遍及广东、山东、湖北、贵州、辽宁、江苏、江西、新疆、内蒙、云南、安徽、四川、重庆、香港及澳门等地。开展“生本”实验的许多学校因此改变了“面貌”,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成为社会认可的学校。广大教师在生本教育实践中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和儿童生命力量的神奇,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的同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彻底改变了教育教学观念,得到良好的专业发展。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其内容主要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在夯实全体学生文化基础的同时,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积极为学生营造社会参与的环境,让每位学生充分享有自主发展的机会,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学校各类管理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获取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得到自主发展,这与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一致的。

二、在生本管理中发展核心素养

所谓生本管理,就是一切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导地位的自主管理,包括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育人目标的学校各类管理活动,诸如学生会自主管理、社团自主管理、班级自主管理等。生本管理是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过程,是学生实现自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学校教育中一种可行的教育管理模式。

聚焦生本管理,发展核心素养,即以生本教育的理念去开展学校各类管理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生管理之中,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管理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一)生本理念下的学生会自主管理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主阵地,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不管是在学校管理,还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在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之上,通过完善生本管理体系,坚持“以生为本、成长成才”的管理理念,努力营造适合学生生命发展的环境,搭建有利于全体学生健康向上、都可以获得最好发展的德育平台,以培养志向高远、品德高尚、举止高雅、富有胆识、充满朝气、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拥有领袖特质的学生为最终目标。在这个目标的实施过程中,若学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作用,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笔者所在的惠州市第一中学在建校90多年的历史征程中,不断创新学生管理方式和方法,积极营造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近10多年以来,学校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始终围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展开学生管理活动,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构建了如下图1所示的学生会自主管理框架图。

实践证明,以学生为本的学生管理活动,让学生由被动管理走向主动参与,让一部分学生做全校文明行为的榜样,带动全校同学养成讲文明、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共同营造和谐的校园气氛,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真正实现由“师本管理”向“生本管理”的转变。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校管理实践活动,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動性,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意志、脑力、智力和创造力,达到完善学生的意志和品格,提高了学生社会参与度,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获得超越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

(二)生本理念下的班级管理

如果说学生会的自主管理是学校大方向的“宏观管理”,是少数学生干部参与的管理,那么班级自主管理则应该是精细化的“微观管理”,是全班学生参与的管理。班级自主管理是建立在校学生会自主管理的框架之下,涵盖班级学生活动的方方面面,诸如班委管理、小组管理、纪律管理、考勤管理、劳动管理、作业管理、班会管理、社团管理及宿舍管理等。笔者从事班主任工作近20年,在生本教育理念的启示下,不断尝试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方式,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构建了如下图2的班级自主管理框架图。

生本理念下的班级自主管理的核心是“小组合作管理”:班级按照每6个人分成一个管理和学习小组,由组长给6位成员分配劳动任务、作业收发任务及其他班级管理工作。同时,班级各项劳动任务的完成采用“小组值周制”,即轮流到值周的小组6位同学负责完成班级一周的劳动任务,包括教室卫生、包干区卫生、厕所卫生及擦黑板等劳动工作。班级每一件事物都由学生负责管理,每位学生至少承担一项班级管理工作,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管理中来。这样既有利于各项管理任务的完成,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实施班级自主管理,强化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班级各种管理活动给每个学生充分授权,但并非是任由学生自由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的监控要与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谐统一。同时,班级自主管理需要以多样化的健康活动为载体,需要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来约束,需要以全面、客观的评价机制作保障。

三、在自主式班会课中发展核心素养

班会课是班主任实施班级自主管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之一。成功的班会课可以使学生团结形成凝聚力,健康发展,在班级建设中发挥统一思想,起到激励整个集体昂扬向上的重要作用。作為班主任,要重视班会课的育人功效,努力提高班会课的实效性。然而,由班主任主持的传统班会课,即纯粹的说教式的班会课,常常被布置日常事务、训斥学生及“说教式”的一言堂现象充斥,其内容主要是文明礼仪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及安全教育等。这种几乎没有学生参与的枯燥无味、空洞无趣的班会课,学生们经历过的不计其数,已经变得麻木,甚至反感,也容易造成班主任的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及官僚主义等,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

笔者从事班主任工作近20年,在生本教育理念的启示下,不断尝试以学生为本的自主式的班会管理方式。每周的班会课由一个学习小组负责完成,按照小组的次序依次循环。负责的学习小组先确定好主题,班主任审核通过后,由小组的6位同学组织完成班会课。一般情况下,负责小组的每位同学组织完成班会课的部分内容,小组的6位同学都有上讲台交流和展示班会内容的机会。班会课主题也是多样化的,可以结合学生当前学习的实际情况和面临的一些问题来确定。例如主题可以是:《为了高考,高中生应该摒弃哪些不良习惯》《学会感恩》《如何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主题辩论》《学习小组才艺展示》等。惠州一中高二(7)班学习小组组织的核心素养目标下主题班会如下图3所示。

通过总结历届学生组织的自主式班会课的实践和效果表明,自主式班会课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能产生如下的积极效应。

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节完整的主题班会课需要经历“主题的确定-思路的选择-课件的制作-课堂展示-自我反思”等过程,对于中学生来说,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是一个挑战,都需要不断的思考与学习才能完成。每一次的主题班会课对于主持的学生来说,可能是全新的,这就要求他们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去挑战自我。有同学曾在主持班会课后发表感慨:“主持一次班会课,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从多个角度培养了我个人的能力,同时使我深刻地理解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意义,领会了带动‘全场’的难度。”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组织一次自主班会课后,同学们在挑选主题、内容设置、制作课件及台上展示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班会主持人基本都能较好地把握课堂进度,登台的同学都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能力也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获得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班会课的组织者感到巨大的前进动力,不断地激励他们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学习和以后的工作。

第三.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面临考试和升学的压力,在心理、情感方面所表现的逆反情绪较为明显,易出现厌学情绪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心理问题。作为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活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班主任可积极开展自主式班会课,指导学生挑选富有时代性、具有教育意义以及能营造轻松氛围的班会主题,充分给予学生战胜自我、展示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实践证明,开展自主式班会课,不仅使“台上”的同学各方面的能力和心理素质得到了提升,也帮助了“台下”的同学解决青春期阶段所面对的心理问题、学习问题,让全体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四.有利于改善同学关系

自主式班会课拉近了同学之间的距离,加强了彼此的相互了解,有利于同学间的交流,极大地改善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在一次“学会感恩”主题班会上,主持人讲述了有残疾的妈妈坚持为自己做早餐的感人故事,感染了班上的每一位同学,让同学们知道“生活不易,要学会感恩”的生活道理。课后班上同学对主持人的妈妈产生了由衷的敬佩,对主持人本人及其家庭情况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四、结束语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和十八个基本要点,其落实途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通过课程改革落实;通过教育实践落实;通过教育评价落实。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在落实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通过开展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生本管理和自主式班会课等教育实践活动,侧重发展“六大素养”中“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四个方面的素养。

(胡壮丽,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理学硕士研究生,高中物理高级教师,惠州市首席教师,主要从事基于生本理念下的学生自主管理,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效物理课堂的研究、翻转课堂研究以及微课辅助教学研究等。)

1404501705258

猜你喜欢
班会课核心班级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班级“无课日”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基于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的出彩班会课体系构建
班会课也可以五彩缤纷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