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学习力的培养研究

2022-03-22 22:29吴子含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技能运动体育

吴子含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表现出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对体育课堂教学不感兴趣;对体育游戏感兴趣,对运动技能的重复练习不感兴趣;对能较好掌握的运动技能练习表现积极,对未能较好掌握的运动技能练习态度消极等,多是因为学生学习力的不足,即缺乏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和欠缺学习毅力。“学习力”不强等是影响小学中高年级体育课堂教学学习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让学生重视体育课,坚持在体育课堂中积极表现,成为体育教师需要面临的一大问题。本文认为:一是在兴趣引导,提高学习动力不仅要创设情境,开展游戏,以兴趣引导学生,还要进行学科联动,增加课堂教学亮点。同时利用学科文化,丰富学科教学内容。二是要“落实三分,保障三重”。即在重视差异,多样分层教学中进行辅导分层,评价分层和作业分层,达到重在提高、重在激励和重在培养运动习惯的作用,最终帮助学生拨开“云雾”,引导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积极面对体育教学,助推学习力的培养。

教师应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情况调整教学计划、设计教学环节、更新教学手段、创新练习形式,使差异化个体都能全身心投入课堂、坚守课堂,学有所得。本文通过对小学阶段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问题背后的影响因素,探索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学习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育教学理念陈陈相因

体育教育理念对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向作用。我国的体育教育理念从探索民族独立自强之路逐渐发展为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智力、情感等还没有发展完全,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缺乏自我约束和纪律遵循的能力,这个时期特别需要教师的管理和引导。其次,目前的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关爱不足,威严多盛”的现象。同时对体育课程性质的认识产生偏差,出现了课改是“健康与技术之争”“应淡化运动技术教学色彩”“应淡化竞技运动技术教学色彩”等错误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体育课程性质,干扰了体育课程教学实践。再而,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对自主探究、合作等新的学习方法的解释说明不足,以及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的否定,使得一些不当、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出现,降低了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最后模糊了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且使体育课程承担了超出体育课堂教学功能和体育教材教授等诸多责任与任务,这使得体育课程的性质、功能、任务和目标变得更加不明确和不具体。

2.体育课程考核方式千篇一律

当前,小学体育考核主要依照2011版的体育课程标准以及学校体育科研组自改自设进行设置,考核内容对于学生基本上是统一的。对于此类考核方式,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满足学生们对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和身体素质发展的需求,同样也无法从根本上,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认知程度与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们容易对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进而增加学习厌倦感。在实际的专家访谈中,目前的体育课程教学,有较大部分学生身体素质根本无法达到体育考核标准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唯有通过每节课不断的练习,才可以勉强通过及格标准。一个班的达优率在实际的考核中是很低的。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出现了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想法,长期的体育课学习无法使他得到身体素质的提高后而产生的厌倦及恐惧心理,这样的千篇一律的考核方式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亟待解决。

3.学生体育学习认知每况愈下

目前为止,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教学实施的主体,学生在接受体育课程内容时,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学生的参与更多是被迫的,而非主动利用兴趣通过体育运动来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一是体育教学方法和内容并没有让学生喜欢;二是体育课程教学考核方式对于一部分学生而言比较容易;三是体育教师对于学生心里期待并未得到实现;四是学生对于体育教师并不“感冒”,这些都成为小学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障碍。

二、中高年级学生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学习力的培养路径分析

1.兴趣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1)创设情境,开展游戏,以兴趣引导学生

技能学科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但教师如果安排枯燥乏味的重复练习形式,学生肯定会因为失趣而游离在课堂之外。教师应巧创情境,既是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况下理解所学技能,也是给课堂增加趣味性。游戏的开展一方面是对学生以习得技能的巩固,也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之一。如在體育“持轻物跑”的技能教学中,关于解放军抗洪救灾的情境创设和游戏开展,既能帮组学生理解技能、运用技能,也能提升课堂趣味性。此外,特定情境下、游戏中更是开展德育的大好时机。

(2)学科联动,增加课堂教学亮点

技能学科既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也可以相辅相成。比如在歌曲《牧童》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歌词联想“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我放羊儿咯上山坡/绿绿的水、青青的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情景感受能力,还能给学生积累绘画素材;体育课堂中音乐的运用越来越普遍、越来越重要,不仅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音乐方面能力的发展。

(3)利用学科文化,丰富学科教学内容

体育课堂教学以运动技能为主,但绝不局限于运动技能的传授。某一运动技能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生活意义,教师应挖掘学科教学内容下隐藏的学科文化,进一步丰富学科教学内容,提升学科教学维度。如在武术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如果局限在武术动作的传授,就会让课堂教学略显单薄、枯燥。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武德培养、民族自豪感的体验、攻防意义的体验,就会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技能的提升,也会让学生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

2.鼓励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习力的核心,体育教学要引导鼓励学生在技能练习中思考,在互动交流和合作探究中反思。比如在投掷垒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开门见山告诉学生出手角度和高度的重要性,学生会记住但不够深刻,局限于知道出手角度和高度对投掷距离的影响但不知具体原因。教师如果让学生自己探索投掷动作,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如何投掷得更远,那学生最终一定会对正确的投掷动作有深刻印象。

要注重“问题”导向,始终让学生保持好奇心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他们在充满疑惑的过程中保持探究欲。事实上,带着疑问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正是积极思考的表现,也是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浅层尝试,我们要细心呵护。作为教师,我们要让问题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鼓励学生探究,不斷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在相互交往过程中促进彼此成长。

3.重视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毅力

教师要明确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个体差异性对教学结果存在极大影响,体育教学应建立在教师较好把握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之上。而作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重要保证的学习毅力,又是学生差异性的一大体现。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毅力。一方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毅力欠缺时及时开展引导,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1)辅导分层,重在提高。学生正确技术动作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纠错和辅导帮助。课堂教学中的辅导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正确运动技能形成的帮助,而是包括技能提升、动作技能要点的掌握、练习积极性的提高,甚至是对体育运动兴趣的提升。而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差异,往往是影响学生正确技术动作形成的主要因素,教师无法改变学生的客观差异性,但有能力、有责任提升学生对某一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如在前滚翻的教学中,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自然可以更多地关注动作细节;另一部分学生,教师大可不必深究细节,学生能基本完成动作即可。辅导分层的目的是让学习能力差异客观存在的情况下,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在体育课堂教学后,学有所得,有所提升。

(2)评价分层,重在激励。评价分层的目的在于通过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向,给予学生更多的正向评价,以激励学生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在面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应适当放低评价标准、寻求多样评价方向,多多给予表扬,提升其练习积极性。要求教师在练习中仔细观察,发现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可以是练习态度、课堂常规、意志品质或者是对动作技能某一要点的把握等。教师要对学生的这些闪光点不惜表扬,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基础好的学生需要鼓励无可非议,但是有时候在动作细节等方面“故意挑刺儿”,反而更能促进学生较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对动作技能细节的“故意挑刺”其实是对学生动作细节的不断雕琢。学生只有在细节上下足功夫才能更好地掌握某一运动技能,最终形成肌肉记忆和技能自动化。但是要注意“打压”得当,切不可因为一味“打压”使学生练习积极性下降或对体育课、体育运动失去兴趣。

(3)作业分层,重在培养运动习惯。体育家庭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和意识有巨大推动作用。个人认为体育家庭作业内容不应该是对某一运动技能的重复性练习。首先,部分运动技能的练习需要一定场地条件,学生回家很难找到合适的场地。其次,学生如果没有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盲目的重复性练习反倒不利于学生对于该运动技能的掌握。最后,枯燥且乏味的重复性练习很容易让学生对体育运动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体育家庭作业可以是与亲朋好友的实战比赛、给父母表演某一运动技能、观看比赛等较有趣味性的形式。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课堂技能学习情况,选择不同形式的家庭作业。学生不需要在家庭作业中对某一运动技能获得较大提升,更不会因此有更大的作业负担,他们最好是在每天的体育作业中获得运动的喜悦感、满足感、成就感等。长此以往,学生会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获得终身体育的能力。

(4)帮助学生拨开“云雾”,引导积极面对。学生学习毅力不足的主要表现为学生多课堂教学失去兴趣,不愿坚持积极参与课堂练习。除了上文提到的设计有趣、有吸引力的教学手段,给学生多维、正向评价,还有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对负面情绪影响下学生的引导。身体素质的差异、学习能力、运动基础等诸多因素影响学生运动技能的习得情况,甚至是感冒和睡眠等都是影响学生的运动技能表现的因素之一。学生在面对自己课堂表现不如他人时常常表现得消极、逃避练习。教师应该给予负面情绪下的学生更多的引导、鼓励,帮助学生走出负面情绪,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练习,以挑战者的身份面对困难,这也是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学习力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学习力的培育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当今智慧教育需要培育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学习力不仅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业成就,更关乎其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提高其学习力的培养已然迫在眉睫。小学中高年级体育课堂教学学习力的培养提升,责任不在学生的“优劣”,在于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深度、课堂的设计和教师对于每位学生的态度。教师只有在认真了解学生基础情况的前提下,合理设计、开展教学活动,积极正向地引导学生,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

1209501705246

猜你喜欢
技能运动体育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不正经运动范
拼技能,享丰收
我们的“体育梦”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