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记结合 读说联合 思写融合

2022-03-22 22:29杨蕾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阶段素养能力

杨蕾

阅读是当今世界人们获取知识、习得文化、信息交流及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知识时代伴随信息技术进步,我们每天所要面对及处理的信息浩如烟海,科学的阅读方法、良好的阅读素养显得尤为迫切且重要。那么,什么是阅读素养?小学阶段为什么要培养学生阅读素养?小学语文阅读素养到底该如何培养?这一系列问题,成为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关心话题。笔者从语文学科特征、语文核心素养、个体成长与社会发展等多元视角入手,结合部编教材与教学实践,谈谈对小学阶段语文阅读素养培养的思考和实践。

一、“阅读素养”概念探究

“阅读素养”概念建立在人们对“阅读”行为充分认知基础之上。关于阅读的概念,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多。如《大英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从书面语言符号获取意义的过程”,体现阅读行为对认知的影响。《中国读书大辞典》则对上述定义做出补充,除认为阅读是“从书面语言符号获取意义”等行为表征外,更强调阅读是“社会行为、实践活动和心理过程”等综合反映。阅读专家王继坤认为“阅读”是阅读主体进行“认知、理解、吸收和应用的复杂心智过程”,是“现代文明社会从事学习的最重要的途径与手段”。结合上述研究总结为:阅读不仅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与探寻世界的行为过程,同时也是思维发展、审美体验、情操陶冶的行为综合。阅读具有主观能动性,可根据目的进行人为干预调节。

国际针对“阅读素养”研究颇多,代表组织有IEA(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NCES(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等。IEA将“阅读素养”定义为一种能力,认为其是个体为理解与运用社会所需或自认为有价值的书面语言而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对儿童阅读者而言,常通过阅读来建构意义、展开学习、参与社交与娱乐。OECD认为“阅读素养”前提基于阅读目标,强调个体为获取知识、发展潜能、参与社会活动等阅读目的,从而发展起一种理解、运用与反思纸制文本的能力。IEA对于“阅读素养”的定义更看中阅读者的行为与动机,它认为阅读素养是阅读者理解与运用书面文本,以实现愉悦身心、知识获取、参与社会、实现目标的综合能力。结合上述研究,我们对“阅读素养”涵义做出如下概括性梳理:阅读素养是个体借助阅读行为以认知、记忆、读写、反思等方式,通过文本材料展开阅读感知、理解、品鉴与表达,并在此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相关知识、能力、品格等综合素质与能力。小学阶段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启蒙期,更是阅读素养培养与发展的关键阶段。某種程度而言,语文教学就是语言教学,建立在语言认知、理解与运用基础之上,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语文素养的养成更离不开早期阅读素养的培育。

二、小学阶段“阅读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探因

(一)“阅读素养”是学科学习与核心素养的前提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语言文字运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阅读是语言文字运用重要途径,对语文学科学习与语文核心素养塑造肩负重要教学使命。这一点,在小学语文课程编排也有体现。如,针对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素养培养,教材从字音拼读、汉字识写、词汇积累、兴趣激发等方面进行科学铺设,努力构建一整套符合该阶段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体系,从认知理解等基础阅读能力养成方面渐次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及能力。到了小学更高年级,伴随阅读体量与阅读文体的不断扩充,学生在识字能力与语言积累等方面逐渐发展,他们可以更加灵活地操控、理解与运用各种语言句式,在语言认知与语言表达等方面更加自如,极大扩展了他们的阅读视野,增加了他们的见识。通过更多优秀作品或文章的阅读,他们的思维得到高度发展,并为语文素养养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另外,在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的同时,学生精神世界也得到充分满足,他们借助阅读来开展人生思考与未来规划,在阅读领悟中促进情感认知,更加有助于人文素养提升,实现小学语文学科学习的高水平发展。

(二)“阅读素养”是学习能力与终身发展的基石

阅读素养不仅是学科素养,更决定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是促进我们终身发展的根本性素养。惠普尔说,“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高尔基认为:“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事实证明:一个学生阅读素养水平高低与其学业表现存在正向关系。北京大学社会调查中心一项针对该校3000多名在校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北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阅读量是同龄学生4倍,并且在求学阶段早早就建立起良好阅读素养,促使他们学习成绩比同龄孩子更为优秀。国内研究表明:70%以上考试成绩不佳均与学生阅读素养有关,由于缺乏很好地读题能力,严重影响到解题过程,最终影响考试成绩。即便毕业之后,阅读素养依然对我们将来的学习、就业产生深远影响。总之阅读素养对人的学业发展与未来成长具有决定性意义。小学阶段是阅读素养培育的关键期,也是黄金阶段,从小形成的良好阅读素养有助于建构人的认知基础,体现个体主观认知与外界社会信息的正确契合,借助阅读素养,有助于发展认知思维,启发情感智慧,促进人格发育,更有助于增加社会认知,更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体现人生价值。小学阶段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其本质是借助文本阅读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在持续认知深化基础上,不断推进学生阅读能力水平提升。

三、小学语文“阅读素养”培养策略

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涵盖了识、记、读、说、思、写等各个环节,这些教学环节之间相互勾连、彼此配合,共同构建起小学语文阅读素养培养的教学途径。其中,“识”“记”结合,构成了小学语文阅读素养教学基础;“读”“说”联合,串接起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关键内容;“思”“写”融合,则进一步强化了教学成果,促进学生阅读素养全面提升。

(一)“识”“记”结合,夯实素养基础

此处的“识”,是认识、辨识、识别之意,即在教学只要求了解事物大概轮廓,对其有个初步整体感知,并不要求学生认知精准全面。“记”则指记忆、记下,记准的意思,强调在“识”基础上,对阅读内容进行记忆与深化,要求学生在熟识熟练基础上,对其中信息进行准确记忆,以增强阅读能力,奠基阅读素养。小学语文课标在低年级学生阅读教学任务中提到,要“借助图读中的图画阅读”,“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等,就是对阅读素养中“识”方面教学最好诠释。而其中关于“背诵优秀诗文篇(段)”“积累成语格言”“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的教学规划,强调了阅读素养中对“记”方面的教学强调。“识”“记”结合,强调了学生对语言的感知与积累,构成了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基础。

以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在低年级语文教材中,通常借助《识字加油站》《日积月累》等栏目,及“读一读,记一记”“朗诵课文”等课后练习,来强化学生对生字词的拼读认读能力,提升识字能力,促进整体阅读感知能力。借助“背诵”“语句默写”“组词造句”等形式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记忆理解,深化阅读的基础素养形成。总之,“识”“记”是阅读行为产生的基础,是学习阅读能力的基本组成;缺少了“识”“记”基础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行为就无法顺利开展,语文阅读素养恰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从谈起。小学语文低年级阶段的“识”“记”教学进行得越扎实,学生们掌握得越精确,则对阅读流畅性和阅读效率越有效,为学生阅读素养高品质形成奠定基础。

(二)“读”“说”联合,突出素养重点

所谓“读”即阅读,这是小学语文阅读素养核心教学内容,所谓“说”则是指说话,即用口语进行语言表述。小学阶段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应重视“读”“说”之间的紧密关联,以读促说,以说益读,构建语文阅读素养正循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初的阅读方式主要集中在朗读、诵读、指读等阅读方式,这是在学生识字能力有限的基础上,对阅读兴趣的一种启蒙。再后来,发展到默读,即在阅读的时候进行不出声朗读,摒弃了早期指读等缓慢低效阅读方式,体现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全面提升,并在教学中将默读发展为学生常用阅读形式。伴随学生语言能力发展,阅读方式由逐字逐句的默读,进化为为略读、粗读、跳读等快速阅读方式,对提升学生阅读效率,增加信息浏览摄入量提供极大便利。

除了阅读方式之外,阅读数量也是培养学生阅读素养重要指标。对此,小学语文教学也有对应要求,如规定第一学段(1-2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不得低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不得低于40万字,到了第三阶段(5-6)的课外阅读量则需要保持在100万字左右,良好阅读方法习得,再加上宽广的阅读量,双向组合有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为阅读素养培养提供坚实保障。“读”是阅读素养的“输入”,而“说”则代表着阅读素养的“输出”,是对学生阅读效率的有效考验,以检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把握与感知能力。如,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项链》一文课后练习中提到“朗读课文: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体现阅读素养培养中为交流而“说”的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课文《爬山虎的脚》课后练习中提到“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体现阅读素养培养中为复述而“说”的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课后习题中提到“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辉煌?”,体现阅读素养中为思辨为“说”的教学设计等等。围绕阅读行为,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与“说”相关语言表达练习,有利于锤炼学生阅读思考能力,深化阅读理解,并在质疑辨析中提升阅读鉴赏能力。

(三)“思”“写”融合,促进素养深化

“思”则指思维、思考,是学生针对阅读而产生的内在思维活动,也是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内部消化、加工、再造的探究过程,体现出阅读素养培养的深入与进化。“写”则是指写作、习作,是学生基于阅读而进行的书面文字表达,是阅读素养的外在表露。阅读素养以“思”导学,并非要学生胡思乱想,而是要引导学生在对文本资料进行深“读”基础上,主动进行思维建构与创造,其核心在于激发丰富想象力,将其现实情感与书本精神进行深入勾连,让学生获得良好阅读情感体验,促进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而写作则是对阅读行为的進一步延展,是学生从“语言积累”向“语言运用”的行为跨越,是阅读素养外向展示,体现学生由阅读自然将所思、所想、所察、所悟进行外宣过程,是阅读素养呈现形式。因此,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思考与习作练习的紧密结合,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借助习作表达学生阅读感悟,从而全面促进阅读素养提升。

以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课后练习第3题为例。题目是:“读下面的句子,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一两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标语,和同学分享。”本题先是引导学生针对文字材料进行阅读思考,然后要求学生进行习作练习。学生进行标语写作的过程,就是其在阅读思考基础上进行思想整合、创造、输出过程,体现阅读素养教学中“思”“写”的完美融合。

综上所述,阅读素养是语文教学核心任务,也是语文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阅读素养对小学阶段学生而言,无论提升当前语文学习成绩还是未来职业长期发展均具有重要奠基作用。本文从阅读素养的概念、重要价值与培养策略等方面着手,初步探讨了小学阶段阅读素养价值,以期能引起广大语文教育者重视,就此呼吁大家全身投入到小学阅读素养研究实践中去,为推动学生语言能力发展、促进语文素养全面提升而不懈努力。

1660501705324

猜你喜欢
阶段素养能力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