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声唤雨

2022-03-22 22:20马可房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期

马可房

摘 要:陶器是人类发明史上的重大成果之一,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彩陶是史前人类营造在陶器上的精神家园,反映先民的生活和社会存在,表达先民的思想寄托和精神世界。蛙纹是马家窑文化彩陶的主要纹饰,是马家窑先民的氏族图腾。

关键词:史前彩陶;蛙纹;产生演变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1.005

彩陶是史前人类编绘的一个梦幻世界。大约在一万多年前,人类发现了火。在火的使用过程中,人类迫切需要耐火器物,用来蒸煮食物。人类最初是使用采摘果壳或树條编制的篮子来盛装器物的,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先民们发现涂有黏土的篮子或果壳经火烧可以形成不易透水的容器,这种容器不易被火烧毁,还可烧煮食物。经过长期使用和不断改造,先民伟大的创造—陶器诞生了。陶器的发明,对于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起到了革命性的突破作用,是人类发明史上的重大成果之一。随着生产力发展、制陶工艺改进,陶器制作日趋成熟,大约在距今八千年左右,伴随着人类对天然矿物颜料的发现和使用,彩陶应运而生。

史前社会生产力水平非常落后,人类社会是由氏族和部落组成基本生活团体,这些生活团体之间往往又相互结成亲属部落或部落利益联盟,这样就形成了大大小小不同范围的利益共同体。这些共同体相对独立,但在生产生存上又互相依赖,共同对抗来自自然和敌对部落的侵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共同认知、共同信仰、共同生活习俗。这种认知、信仰、习俗以艺术化手法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在先民最早的艺术作品—彩陶上。因此,彩陶作为一种造型艺术,总是反映当时的生活和社会存在的,表达当时的思想寄托和精神世界的。

史前先民在与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流等自然现象变迁的搏击和抗争中以及对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的生长发育的认识与理解过程中,由具象的感知,慢慢产生幻化和感悟,从自然界的纷繁物象中发现和捕捉到了与自己的生命息息相关的现象,这些产生于大自然的现象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情感和旺盛的想象力。如葫芦的大腹多子之相、青蛙的两栖生存之相等,一旦为史前人类所认知,并被他们主观情感认同,便被艺术化涂抹在日常使用的陶器上,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求和渴盼。

史前河水经常泛滥成灾,原始先民的家园被淹没,庄稼被冲毁,许多亲人被淹死,大家没有能力改变这样的情况,只能时刻生活在被死亡笼罩的氛围中,祈求上天庇佑。这时,细心的先民注意到了青蛙在洪水来临时可以在洪水中生存,洪水过后,又能在岸上生活,出入自由。这在无法抵御洪水的原始先民眼中,无疑是一件令他们崇拜的事情和物种。除此之外,遇到洪水灾害之后,如何更快恢复生活并进行繁衍生息又是先民们最重要的愿望,而青蛙产卵量非常大,繁殖能力极强,符合先民多子多孙的心理,这是先民崇拜青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不仅如此,先民注意到青蛙的鸣叫与风雨有很大的关系。青蛙这种既能预知风雨,又能在洪水中生存,还有强大的生殖能力,这些能力正是当时先民所盼望拥有的。于是,人们开始崇拜青蛙,希望自身能拥有青蛙的能力,或借助青蛙来保佑自己的氏族。慢慢地随着原始先民认知的发展,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宗教信仰意识萌芽,青蛙这个在氏族部落中深入人心的神灵形象,就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了彩陶纹饰之中,并不断演化为先民的氏族图腾、崇拜偶像。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几件会宁县博物馆馆藏马家窑文化蛙纹彩陶,了解蛙纹的演变过程,并从中窥见先民精湛的绘制技艺和他们要表达的精神世界。

半山类型蛙纹双耳彩陶壶(图1),高42厘米,口径13厘米,腹径43厘米,底径11厘米。20世纪70年代征集于头寨子镇牛门洞村。泥质橙黄陶,侈口,直颈,圆肩,鼓腹,平底,腹部饰对称半环形双耳。黑红彩,口沿内施一圈黑色弧线纹,颈部满饰黑色网格纹,颈部和肩部连接处饰一圈红色条带纹,条带纹外又旋一圈黑色条带文。肩腹部的主题纹饰为蛙纹和圆圈纹,蛙纹和圆圈纹中间填充三个大小不等的圆点。蛙由头部、躯干和四肢组成。头部为一圆圈,该圆圈由里、中、外三圈组成。最里层为黑彩绘制的菱形方格,黑色方格在陶体上留白出橙黄菱形方格,黑黄交错,黄色菱格由上下两层各三个共六个菱格组成,似蛙的嘴巴、眼睛、鼻子。菱格外为一圈红色条带,红条带外又绘一圈黑色条带,红黑条带间留出橙黄条带,而黑色条带向内勾挑出黑色锯齿,将橙黄条带分割,美观而不空洞。主躯干由宽厚的红色条带垂直绘制,刚直挺拔,至躯干末端左右各加绘黑色条带,和头部一样,黑色条带和红色条带间露出橙黄陶体,由黑彩向红彩方向勾挑出黑色锯齿,尾部更新肥硕。四肢均呈“w”形,前肢较小,后肢随器型增大而显肥硕。四肢由红、黑两色绘成,中间红彩条带,外加黑彩条带,黑彩条带向内勾挑出锯齿与红彩分割。四肢末端绘出指爪,除一左后肢为四个指爪外,其余每肢五个指爪。圆圈纹和蛙纹头部绘制方法一致,由里、中、外组成三圈组成。最里层为黑色彩绘出菱形方格纹,共八层,黑色菱形方格间亦留白出八层菱形网格纹。中层为红色条带纹,最外层为黑色条带文。黑色条带纹向内勾挑出黑色锯齿纹,锯齿间留白与红色条带纹分割。蛙纹和圆圈纹下面的下腹部施一圈黑色条带纹,最下面施一圈水波纹。

该彩陶陶质细腻,胎体极薄,器表光洁,腹部有一处向内凹陷,应为初始烧制时所致。彩绘因型而绘,先民充分利用器型上部的上小下大特点,绘制出头部至尾部上小下大四肢分明的青蛙,青蛙旁边绘一圆圈纹,蛙纹与圆圈纹中间空白处又用小圆点填充,小圆点根据空间,亦上小下大,恰如其分。整个彩绘画面以蛙纹躯干为对称轴,左右对称彩绘出蛙的四肢及大圆圈纹,就连四肢纹和圆圈纹间填充的圆点也对称分布,在对称中显示图案的平衡与协调。仔细辨识,该彩陶纹饰又是由蛙纹图案和圆圈纹图案,在陶器圆形的表面构成一条封闭的纹饰带,整个图案便没有了开头,也没有了结尾,循环往复,无穷无尽。这种连续图案与圆形的罐体相互结合,体现出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美感。这正是史前先民利用陶罐这个有限的空间,表达出他们对生命和物象往轮回复的期盼和渴望。

平视彩陶,蛙神似自水中腾空跃起,溅起水波点点;又似蛙神从天而降,飞奔于天地之间,正在向人间播撒希望的种子。俯视彩陶,恰似在广阔的大地上,正中间是一处深不见底的水涡(图2)。水涡在不停地旋转,蛙神守护在水涡旁,似在专心注视着水涡的变动,关注水涡涨落,佑护农作物安全生长。又似静候在既便于耕种又利于灌溉的菱形小块的大片农田旁,防范病害侵袭,守护风调雨顺。这件彩陶器型端庄浑圆,构图简洁明快,无论是平视还是俯视,画面都非常完美,布白均匀,黑、红、橙黄三色组成,色彩艳丽,十分华美,令人赏心悦目,是立体造型艺术和平面绘画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彩陶精品。

半山类型蛙纹双耳彩陶壶(图3),高42厘米,口径13厘米,腹径43厘米,底径11厘米。略残,修复。泥质橙黄陶。侈口外翻,束颈,垂肩,鼓腹斜收,小平底,肩腹饰对称双耳。口沿内饰一圈条带锯齿纹,颈部饰折线纹,颈肩结合处是红黑条带纹,腹部饰蛙纹。蛙纹躯干由中间红彩,两边黑彩条带纹组成,四肢由中间红彩两边黑彩条带纹折线纹组成,前后肢均呈“w”形,因器型前小后大,前肢肢节、肢端皆有数量不等的指爪,后肢仅肢端有指爪。蛙纹旁边绘圆圈纹,由两层圆圈纹组成圆圈,由中间红彩两边黑彩条带绘成,两层中间以条带纹组相隔,每组或三条或四五条,每组中间又填饰圆点纹,内圆填绘网格纹。圆圈上紧接壶口,下以肢节形折线纹相托。主题纹饰下绘一圈条带纹,最下端绘一圈水波纹。圆圈纹形似太阳,寓意深远。

马厂类型变体蛙纹高低耳彩陶罐(图4),高24.5厘米,口径10厘米,腹径20.5厘米。完整,泥质橙黄陶,侈口,斜沿,直颈,垂肩,鼓腹斜收,小平底,肩腹饰高低耳,耳上堆塑有泥条纹。施黑、红彩。口沿内饰黑彩弧线纹,颈饰黑彩折线纹,颈肩结合处施一圈红彩条带纹和一圈黑彩条带纹,肩腹部饰宽带纹,宽带形似“个”字,宽带由黑红两彩组成,中施紅彩,两边施黑彩,最下层施一圈黑彩宽带纹。此纹饰由蛙纹演变而来,以罐口代替圆圈作为头部,竖直宽带纹作为躯干,折线宽带作为肢体,线条粗犷,构图简洁。

马厂类型折线圆点纹双耳彩陶壶(图5),高40厘米,口径13厘米,腹径38厘米,底径11厘米。泥质橙黄陶,侈口,直颈,溜肩,鼓腹,平底,腹部有对称双耳。罐口内沿饰一圈弧线纹,颈部饰网格纹,颈肩部结合处饰一圈红彩条带纹、一圈黑彩条带纹,黑红条带纹间留出黄陶地,肩饰一圈条带折线纹,折线纹由两条黑色条带中间夹红色条带组成,形似三角形。折线纹下又饰一圈黑色条带纹,紧接着又饰一圈折线纹,较上层简略,只用黑彩绘出,这样在陶体上形成较大的三角形陶面,三角形内饰黑彩圆点纹,最下面又饰一圈黑彩条带纹。俯视彩陶,恰似盛开的八瓣花朵,层层叠叠,十分美观。

蛙纹的描绘最早见于半坡时期出土的一件彩陶盆上,蛙的形象十分写实。到了马家窑文化时期,有大量的蛙纹彩陶出现,延续时间较长。刚开始是写实的,绘在彩陶盆的内壁上,到半山类型时期则变得较为抽象,将头画成圆形,内填各种纹饰,躯干和四肢用红、黑相间的带纹、条带纹表示,上下肢向上折曲,肢端有数目不等的指爪。马厂类型时期,蛙纹变得更为抽象,完整的蛙纹已很少见,头部大多被完全省略,以罐口代替,身体仅以局部的变体纹样表现。马厂类型晚期有的四肢由顺向演变为反向呈直角曲折,进而将代表身体的宽带也省略,简化为肢爪纹,最后演化成三角折带纹和折线几何纹样。

彩陶是史前人类营造在陶器上的精神家园,一件彩陶就是一个独特的创造。上面介绍的这几件蛙纹彩陶上的蛙纹,或具象,或抽象,各不相同,又有演化上的渊源关系。从这几件彩陶也可以看出,彩陶纹饰都是圆点、直线、三角,以线条为主,构图上虚实搭配、循环往复连续不断,用色以橙黄陶胎作地,用黑与红二色绘纹,图案在强烈的对比中又透出艳丽的风格,极具地方特色。构图元素多,弧线较少,常见纹饰有宽带纹、直边三角纹、垂弧纹和鱼纹等。线条简洁明快,图案规整有序。

参考文献

[1]冯先铭.中国陶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郎树德,贾建威.彩陶[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4.

sdjzdx20220323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