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我护理为目标导向的微信平台宣教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围术期自护能力、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3-22 01:37王小丽周玉萍
全科护理 2022年8期
关键词:股骨公众骨折

王小丽,周 英,周玉萍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TF)是指下肢遭受直接或间接性暴力而引起股骨颈基底部到股骨小粗隆区间的骨折现象,以局部疼痛、肿胀或压痛,功能障碍,髋外侧见皮下淤血斑等为主要症状,影响病人生活质量[1]。手术为该症治疗金标准,但术后肢体功能康复是序贯且连续的过程,术后早期康复阶段病人生理/心理较为敏感,是接受正确康复知识和技能信息的关键时期。有研究表明,术后康复效果与功能恢复情况和损伤程度、救治技术、护理措施与康复环境密切相关,提供持续康复和延续护理在内的教育模式,帮助病人掌握疾病知识与自护技能,有利于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和康复持续性,改善其预后[2]。微信包括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两种形式,微信群可作为医患实时互动答疑及同伴交流的平台,公众号可作为知识点与资讯推送的便利渠道,作用于提醒、记录、教育等方面[3]。有研究表明,基于微信平台行健康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较,具有个性化、系统化、动态化特点,具有使用方便、主题鲜明、指向明确的优势[4]。为此,本研究将以自我护理为目标导向的微信平台宣教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围术期中,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6月—2021年7月8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8~80岁;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5]并具有手术指证;具备正常沟通能力;资料齐全且自愿参与该研究者。排除标准:存在精神障碍者;意识不清病人;髋关节并发其他疾病者;骨折前无法独立行走者;合并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根据抽签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44~76(65.58±4.34)岁;AO分型:A1为16例,A2为17例,A3为11例;疾病原因:车祸17例,坠落伤10例,跌倒17例;研究组男23例,女21例;45~77(66.87±4.56)岁;AO分型:A1为18例,A2为15例,A3为11例;疾病原因:车祸16例,坠落伤5例,跌倒23例。两组病人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围术期实施传统健康教育,主要由护理人员结合病人病情与需求实施随机性健康宣教,通过口头宣教和发放健康手册,为病人讲解疾病知识、术后并发症知识、术后康复锻炼内容与方式等。研究组则以自我护理为目标,实施微信平台宣教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2.1 明确健康教育需求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自行设计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围术期护理需求问卷[6],通过开放式交流提问分析病人教育需求,如“您希望获取哪些方面的信息和支持?”“您认为术后哪些功能锻炼有利于功能康复呢?”“你觉得功能锻炼有哪些需要帮助的问题?”等。访谈结束后对病人反馈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组织讨论、内容筛选等方式将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健康教育需求归纳为知识内容、康复行为、提醒与记录、实时帮助渠道等方面。

1.2.2 微信公众号的构建与应用

1.2.2.1 构建[7]以知信行理论作为微信公众号构建框架,以提升病人围术期疾病知识掌握度,术后康复信念与动机,改善健康行为,促进术后康复进程为目标,创建“股骨粗隆间骨折康复指导”微信公众号,并根据病人个体性教育需求,设置相应的模块,为病人呈现涵盖疾病知识、术后康复、行为指导、自我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以利于病人使用期间提升自我护理的知信行水平,见表1。

表1 微信公众号功能与内容要点

1.2.2.2 应用 ①成立管理小组:成员包含骨外科副主任医师1人,负责模块设计与审核公众号推送内容;康复科康复师1人,负责公众号疾病知识与康复锻炼等内容的审核与上传;康复科专业护士长1人,负责公众号内容的定期更新与病人使用情况的跟踪记录;责任护士2人,负责病人使用提醒以及随访工作。②应用准备:病人入院后护士通过一对一交流为病人及家属普及微信公众号使用方法,详细讲解具体模块并进行功能示范,确保每位病人及家属均能掌握微信公众号使用方式、使用作用以及便利优势。③公众号应用:邀请其家属协同病人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随后完成信息认证,方便管理人员在服务端掌握病人信息与联系。进入后可见所有功能,其中文章浏览中主要以图片和简短大号文字呈现,且附有朗读语音;用药管理中可设置具体剂量、服用时间、次数、每日用药记录等,时长超过5 min未记录则可自动发送消息提醒;膳食指导中可包含每日饮食推荐、制作说明、功效、成分营养含量等;康复运动中可包含运动锻炼方法、视频分解及锻炼目的。此外针对公众号内容无法解答的问题可通过点击其他帮助模块与医生在线咨询,实时满足病人个性化需求,每日由护士统计公众号内容浏览次数,针对漏看或未及时记录的病人实施一对一信息或电话提醒,提高病人康复信心与依从性。

1.2.3 微信群的创建与应用

1.2.3.1 微信群与教育内容的创建 ①建立由主治医生、护士长、护士各1人的微信群,医生负责健康教育内容的制定与整合;护士长负责教育内容的推送与病人反馈;护士负责健康教育的具体讲解以及病人掌握度的评估。②确定阶段性教育内容,如入院当天应推送疾病治疗方式、用药重要性、病情观察、疼痛护理方法、相关检查目的等;术前应推送术前准备、注意事项、术中配合、麻醉介绍、手术效果和介绍、术后不良反应等;术后应推送疼痛护理、康复训练内容、并发症预防等;出院时应推送出院介绍、准备、出院指导、居家护理事项、换药介绍、入院复查时间等。

1.2.3.2 微信群的应用 ①教育时间分化:病人入院后创建微信群,实现医护患交流平台,入群后将预先准备的宣教内容和模块推送至病人微信或QQ群,指导病人观看任意宣教内容>5 min。将教育内容推送时间定为入院时、入院后1 d、术前、术后1 d、出院时,推送重点内容根据病人损伤程度而定,定期评估病人病情,适时调整消息提醒时间点,并将预先设置的内容结合病人疾病条件实现批量自动化宣教推送。②趣味性教育:根据健康教育内容制定微信小程序游戏,每次游戏中包含10个疾病知识问题,邀请病人以五五组队式进入游戏,答对则可直接进入下一问题环节,答错则直接淘汰,坚持到最后环节则获得胜利,胜利者给予病人礼品表扬。设置微信链接打卡学习环节,病人每日以打卡形式参与知识学习,教育者以视频方式分享相关知识20 min,观看完成则可获得相应成长值,出院时由护士统计成长值进行针对性奖励。③反馈与监督:小组成员以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作为宣教内容推送形式,护理人员通过医护端可实时监控病人对各项推送内容的阅读情况,对未完成阅读者可直接将内容发送到微信,并结合弹幕提醒模式进行提醒,实现多层次、多渠道、多模式的教育过程。此外还可设置口服药物种类、时间、次数、剂量闹钟提醒,以及入院复查、康复训练时间、项目、注意事项等提醒,以提高其康复积极性和用药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自我护理能力评定量表(ESCA)[8]评估两组病人干预后自护能力,该表包括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护技能和健康知识4个维度,采用4级评分法,各维度分值范围为43~44分,总分为175分,分数越高表示自护能力越好。②采用自我效能量表(GSES)[9]对两组病人干预后自我效能水平进行评定,该量表包括角色功能(7个条目)、情绪控制(9个条目)、症状管理(9个条目)及护患沟通(8个条目)4个维度,共计33个条目,采取1~10分评分制,总分330分,得分越高则表明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③应用中文版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10]评估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该表包含生理健康、心理状态、认知功能、社会功能4个维度,共36个条目,总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表2 两组病人自护能力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4 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位于股骨大粗隆和小粗隆之间,因股骨髋部细小且负重量大在经历暴力冲击后极易引起骨折现象,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并发的髋关节活动障碍、下肢缩短/外旋畸形及股骨头坏死等不良病症为影响病人生活质量主要因素[11]。手术是该症首选治疗方法,但其作为应激性创伤事件,大部分病人围术期心理状态敏感,疾病不确定感上升、自我管理能力严重下降,影响术前依从性及术后康复进程。相关研究表明,明确病人围术期核心护理问题,迅速对其健康问题及护理需求做出判断,实施有效且延续的健康教育,促进病人疾病知信行与自护能力的提高,可正面影响病人围术期心理情绪和自我效能,提高疾病预后与转归[12]。传统教育以宣传手册结合口头讲解为主,宣传手册文字枯燥,不易领会,医护人员口头讲解随意性较大,内容不完整,容易出现漏项和误听,导致宣教效果欠佳,病人自我管理能力难以提高[13]。随着信息时代来临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医疗咨询服务和健康教育已成为普遍手段。微信平台是基于现代化网络技术有效便捷的健康教育途径,可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图片和文字,实现线上无限制互动,优化医患交流策略,节约人力、物力。实现内容共享、实时沟通、咨询和求助,帮助病人获取专业化指导和帮助,改善传统医患沟通方式,加深病人健康知识掌握度,提高整体教育质量[14]。相关研究表明,该模式可为病人提供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教育内容,增加教育内容的趣味性,更利于不同年龄与文化程度病人接受的教育方式[15]。

护理干预是对治疗效果的重要补充和延续,高质量的健康教育是病人获取理想结局、实现自我管理的重要保证。本研究以自我护理为目标导向的微信平台宣教,通过知信行理论为微信公众号的构建依据,以提升病人疾病认知,激发病人健康信念,改变病人健康行为为目标,提供多模块的健康咨询与教育,使健康教育媒介由传统的纸质资料转换成文字、图片及语音等结合的多媒体资料,实现了教学活动“碎片化”,能够给病人更直观、更易懂的视觉和声效体验,更能调动病人积极性,使病人将被动学习逐渐转换为主动学习,加深对自身疾病和手术治疗的了解,避免盲目性的猜测和畏惧。且内容都是摘自权威的康复内容并通过专业的专家审核后确认,以确保病人内容接受的准确、规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专业性,各阶段知识点明确、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利于记忆和理解,方便病人学习,提高知识掌握准确率。同时微信群的建立与应用,通过实施涵盖住院、术前、手术相关教育、术后、康复和出院等阶段的教育内容等,帮助病人逐渐适应环境、疾病乃至手术,提高病人心理灵活性,培养积极应对方式与心理适应能力,增强其治疗与康复自我效能,干预后结果显示,研究组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进一步验证以上结论[16]。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该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能更显著改善病人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本研究以知信行为理论框架,探究病人知识、动机、社会支持对康复行为的影响,依托具有主动性和实效性的网络媒介,以专业管理小组为后台,通过从生理领域、健康相关行为领域、社会心理领域等多方位为病人提供行为改变的信息和改变行为所需的技能,增强病人自护意识,主动参与围术期康复计划,掌握功能锻炼、术后护理、骨折部位保护、饮食注意、并发症预防等技能,有利于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此外对于康复相关运动锻炼部分内容,配合专门视频讲解,结合专业人员演练操作,通过眼、耳、感觉等促进记忆,易于病人学习,增加趣味性,可提高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且该方式突破传统教育方式带来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康复训练知识存储时间得到延长,利用率高,更利于病人与家属居家康复训练时也得到专业康复治疗师的远程指导,满足任何时期康复需求,促进病人对教育知识再领悟、再认识、再发现、再应用,使康复训练得到有效延伸,并保证康复持续性、正确性与有效性,进而有利于术后病人功能恢复,促进整体生活质量提高。

综上所述,以自我护理为目标导向的微信平台宣教形式新颖,教育内容目标明确、主题突出、资源丰富多样,能满足病人多种个性化需求,有利于增强病人自我效能与自我护理技能,促进病人术后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该模式既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还能提升病人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保障病人知识掌握度与整体教育质量。

猜你喜欢
股骨公众骨折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