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栽培技术

2022-03-22 12:08
农村.农业.农民 2022年5期
关键词:丹参

河南省地形图

南阳市位于河南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是“医圣”张仲景故里、淮河发源地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地处“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亚热带至暖温带过渡带,属于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南阳盆地北靠伏牛山,东扶桐柏山,西依秦岭,南临汉江,三面环山,南部开口,利于阻挡北方南下的寒流和汇集南方北上的温湿气流,为药用植物生长的“天然温床”。

一、丹参概述

丹参,又名紫丹参、赤参、血参等,为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的根入药,为常用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疼,养血安神的功效,近代医学临床用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有显著疗效,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主产于河南、山东、四川、安徽等省份。丹参根系发达,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喜阳光充足、暖和湿润的环境,耐寒、耐旱、耐沙,怕高温,忌水涝,过沙过粘的低洼土壤不宜栽种。

(一)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柔毛及腺毛。根圆柱形,朱红色。茎四棱形,上部分枝。叶对生,羽状复叶,小叶5~7片,卵形,边缘有锯齿,被柔毛。花冠蓝紫色,上唇直立先端微裂,下唇较短,先端3裂,中央裂片较大,并作2浅裂;雄蕊2枚;子房四深裂。小坚果椭圆形。

轮伞花序

羽状复叶

(二)丹参性状

·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分枝。

·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有纵皱纹。

质硬而脆,断面疏松纤维性,有裂隙或略平整,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

·气微,味微苦涩。

(三)丹参药用价值

扩展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慢心率、改善心肌缺氧。用于治疗冠心病产生的心绞痛、胸闷、心悸症状。抑制血小板凝集、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降低血黏度、降低血脂。对抗红细胞凝集、减轻动脉粥样硬化,防止血栓的形成和抗凝血作用。

(四)生物学特性

丹参野生于林缘坡地、沟边草丛、路旁等阳光充足、空气湿度大、较湿润的地方。

·温度:喜温和气候,较耐寒,可耐受-15℃以上的低温。生长最适温度为20℃~26℃,产区一般年平均气温11℃~17℃。

·水分:怕旱又忌涝,年降水量500 mm以上。

·土壤:以地势向阳、中等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栽培为好。忌在排水不良的低洼地种植。

·酸碱度:从微酸性到微碱性。

1. 丹参种子:千粒重约1.6g。在18℃~22℃下,15天左右出苗,出苗率70%~80%。陈种子发芽率极低。

2. 无性繁殖:根分段在地温15℃~17℃时开始萌生不定芽。

3. 温度与发育的关系:当5 cm土层地温达到10℃时,丹参开始返青。4~6月枝叶茂盛,陆续开花结果。7月之后根生长迅速,7~8月茎秆中部以下叶部分或全部脱落,果后花序梗自行枯萎,花序基部及其下面一节的腋芽萌动并长出侧枝和新叶,同时又长出新的基生叶,有利于根的生长。8月中、下旬根系加速分枝、膨大。10月底至11月初平均气温10℃以下时,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最低温度-15℃时丹参仍可安全越冬。

二、选地整地

丹参的栽培地应选择光照充足、排水良好、浇水方便、地下水位不高的地块,土壤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疏松,pH值6 ~ 8的沙质土壤。

由于丹参的生长期长,在整地时,先在地上施好基肥,尽量多施迟效农家肥和磷肥作基肥。一般亩施腐熟的农家肥3000 kg,过磷酸钙50 kg或磷酸二铵20kg,硫酸钾15kg,硫酸锌2 kg,使有机肥和化肥充分混合,深翻30~40 cm,耙细整平、作畦。一般畦连沟宽2.5~3 m,畦高15~25 cm。过长的畦,宜每隔20 m的距离挖一腰沟,以保持排水畅通。地块周围挖排水沟,使其旱能浇、涝能排。

三、繁殖方法

以无性繁殖为主,种子繁殖法因生长期长,产品质量差,故少用。

分根繁殖:秋季收获时留出部分地块不挖,到第二年2 ~ 3月间起挖,选择直径为0.7 ~ 1 cm,健壮、无病虫害、皮色红的根作种根,取根条中上段萌发能力强的部分和新生根条,剪成5 cm左右的节段,按株行距 25 cm × 30 cm开穴,穴深5 ~ 7 cm,每穴放入根段1 ~ 2 段,斜放,使上端保持向上,注意应随挖随剪随栽,栽后覆土约3 cm,每亩用种根50 ~ 60 kg。

扦插繁殖:于4~5月生长旺期,取丹参地上茎,剪成10cm左右的小段,剪除下部叶片,上部叶片剪去一半,然后在做好的苗床上按株行距6cm× 10 cm,斜插入土1/2 ~ 1/3,使芽略露出土面,将土压实,立即浇水。做到随剪随插,插后早、晚用喷雾器喷水,保持畦面湿润。待根长至3 cm左右时即可移栽大田,此法一般较少用。

芦头繁殖:丹参收获时,选取健壮、无病害的植株剪下粗根药用,而将细根连芦头带心叶用作种苗进行种植。大棵的苗,可按芽与根的自然生长状况分割成2~4株,然后再种植。还可以挖取野生丹参,粗根剪下入药,细根连同芦头一起栽种,按行距30~40 cm、株距25~30 cm,30cm深挖穴,每穴1~2株,芦头向上,覆土以盖住芦头为度,时间应在晚秋或早春。早春40~45 天即4月中、下旬芦头即可生根发芽,晚秋种植当年不发芽。

四、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丹参前期生长较慢,应及时中耕除草,一般从移栽到封行前要中耕除草2 ~ 3次。宜浅松土,以防伤根。4 月上旬齐苗后,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第2次于5月上旬至6 月上旬进行;第3 次于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进行,封垄后停止中耕。

追肥: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 ~ 3次。第一次追施稀薄人畜粪水,每亩1500 kg;第二次追施腐熟人粪尿,每亩2000 kg,加饼肥50kg;第三次重施腐熟、稍浓的粪肥,每亩3000kg,加过磷酸钙25kg、饼肥50kg,以促进根部生长。

除花蕾:丹参自4月中旬至5月将陆续抽薹开花,为使养分集中于根部生长,除留种地外,一律剪除花蕾。花蕾要早摘、勤摘,最好每隔10天摘或剪一次,连续进行几次。

排灌水:丹参最忌积水,在雨季要及时清沟排水;遇干旱天气,要及时进行沟灌或浇水,多余的积水应及时排除,以免烂根。

五、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

1.根腐病:5 ~ 11月发生,6 ~ 7月为害严重。

防治方法:实行水旱轮作或用生物农药抗120的200倍稀释液灌根;加强管理,增施磷、钾肥,疏松土壤,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抗病力;发病初期喷70%甲基托布津800倍~1000倍液。

2.菌核病:5 月上旬开始发病,6 ~ 7 月尤为严重。

病菌首先侵害茎基部、芽头及根茎部,使这些部位逐渐腐烂,变成褐色;常在病部表面、附近土面以及茎秆基部的内部,发生灰黑色的鼠粪状菌核和白色的菌丝体。与此同时,病株上部茎叶逐渐发黄,最后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保持土壤干燥,及时排除积水;发病初期用井冈霉素、多菌灵合剂喷雾;也可用50%利克菌或50%速克灵的1 000倍稀释液喷雾或浇灌。

3.叶斑病:5月初开始发生,可延续到秋末。

病株叶片上病斑深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严重时病斑密布、汇合,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剥除茎部发病的老叶,以利通风,减少病源;发病前后喷1:1:150波尔多液。

4.叶枯病:5月初发生,一直延续到秋末,6~7月最严重。

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期叶面产生褐色、圆形小斑,病斑不断扩大,中心呈灰褐色,最后叶片焦枯,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实行轮作;增施磷钾肥,或于叶面上喷施0.3%磷酸二氢钾,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500倍~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 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 ~ 3 次。

(二)虫害

1.小地老虎:春季为害丹参幼苗。(又名土蚕,切根虫)

防治方法:地老虎1~3龄幼虫期抗药性差,且暴露在寄主植物或地面上,是药剂防治的适期。喷洒40.7%毒死蜱乳油每亩120 g兑水50 kg或2.5%溴氰菊酯、90%敌百虫800倍液或50%辛硫磷800倍液。另外,可黑光灯诱杀成虫或者糖醋液诱杀成虫: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90%敌百虫1份调匀,或用泡菜水加适量农药,在成虫发生期设置,均有诱杀效果。

2.银纹夜蛾:5~10月为害,尤以5~6月为害严重。该虫将丹参叶子咬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叶片被吃光,是丹参的主要虫害。

防治方法:可用90%晶体敌百虫1 000 倍液,40%氧化乐果1500 倍液,或25%杀虫脒水剂300倍~350倍稀释液喷雾。

六、采收加工

(一)种子采收加工

丹参越年开花结实,栽植后的第二年,从5月底种子开始陆续成熟。在花序上,开花和结籽的顺序是由下而上,下面的种子先成熟。种子要及时采收,否则会自然散落地面。采收时,如留种面积很小,可分期分批采收,先将花序下部几节果萼连同成熟的种子一起捋下,而将上部未成熟的各节留到以后再采收。如果留种面积很大,那么可在花序上有2/3的果萼已经褪绿变黄但未完全干枯时将整个花序剪下,再剪掉顶端幼嫩部分,留下中下部的成熟种子,在晴天太阳下曝晒3d,脱粒,扬净,晒干,装袋,放在凉爽通风干燥处保存备用。

(二)根的采收加工

无性繁殖的丹参当年秋天下霜后或第2 年春天萌发前收刨。种子繁殖的第2年秋后或第3年春季萌发前收刨,产量高,质量好。丹参根系入土较深,质脆易断,应选晴天土壤半干时挖取。从垄的一端挖深沟,深度由根长而定,当根全部露出后,顺垄逐株小心取出全部根系,在田间曝晒,去掉泥土运回加工,忌用水洗。运回的丹参,剪掉枝叶,摊在太阳下暴晒至五六成干,用手将一株一株的根捏拢,再晒至八九成干又捏一次,把须根全部捏断,晒至足干。商品以足干,呈圆柱形、条短粗、有分枝、多扭曲;表面红棕色或深浅不一的红黄色,皮粗糙多鳞片、易剥落,体轻而质脆;断面红色、黄色或棕色,疏松有裂隙,显筋脉白点;气微,味甘微苦;无芦头,无杂质,无霉变者为佳。

七、丹参的种植前景

(一)具备的优势

种质优势、产地优势、品牌优势、引导优势。

(二)市场需求

市场上对丹参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对丹参的需求量都不足700万吨,而现如今丹参的需求量近4000万吨,今后还将持续上升。究其原因,一是丹参的药用价值被大力的开发,出现在更多的使用领域,应用范围和吞吐量不断提升;二是人口老龄化严重,患心脑血管病率明显增加,需要的丹参量更大。

(三)市场价格

丹参的市场价格与丹参的大小以及年有关,年份越长的丹参价格越贵,普通的丹参在2017年10月份的时候基本上稳定在13到14元,到2014年2月价格在15元左右,一直到现在价格还是普遍在20元左右,其次就是不同的年份价格不同,有卖到30到40元,60到70元不等的。丹参的价格不是很贵,和普通的农作物种植相比,仍属经济作物,还是有利可图的。

(四)丹参种植成本和收益分析

投资成本(不含土地承包费用)主要有:

1.种苗:一亩栽植丹参苗8000棵,市场上优质苗价0.1元/棵,每亩地种苗需投资800元。

2.耕地:深耕土地一次,旋耕一次,每亩费用100元左右。

3.肥料、农药:每亩用50公斤复合肥做基肥,约180元;追肥,约70元计算,共计250元(农家肥不计算在内)。一般年份,丹参病害较少,在生长期,发生病害两次,以预防为主,费用较少,约80元。

4.其他:种植、收货、晾晒的人工费用,由于栽培方法、种植时间、环境条件等不同因素,以800元计算。

丹参在晚秋或早春种植后,生长期一年,于当年秋季收获。一般年份,在没有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平均产干货50g/棵,以每亩栽培8000棵,按照成活率90%计算,每亩可收获干丹参400公斤。目前统货(大小不计)按市场价格16元/公斤计算,每亩收入约6400元,刨去成本一亩地的纯利润约为3900元。

猜你喜欢
丹参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发酵法对比提取丹参黄酮研究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本草园——丹参
氟桂利嗪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偏头痛的疗效研究
彝药紫丹参研究进展
全能丹参更护心
治神经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