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试点的《汽车发动机检修》课程改革研究

2022-03-23 18:59王树强张立新
专用汽车 2022年3期
关键词:证书检修发动机

王树强 张立新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课程改革力度的逐渐加大,在1+X证书制度试点下,《汽车发动机检修》课程应通过有效的措施来推进该课程的良好实施。本文重点对基于1+X证书制度试点的《汽车发动机检修》课程改革进行探讨,从1+ⅹ证书制度的意义入手,分析《汽车发动机检修》课程改革中的问题,提出1+X证书制度试点下的《汽车发动机检修》课程改革策略,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借鉴,为汽车专业领域培养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1+X证书制度;汽车发动机检修;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C961

收稿日期:2022-01-27

DOI:10.19999/i.cnki.1004-0226.2022.03.016

1+X证书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综合素质强的专业技术人才,使相关技能人才满足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汽车发动机检修》课程教学对学生的要求更高,由于该课程存在较多的实践操作环节,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而不只是局限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当前该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效果。因此,基于1+X证书制度试点下,高校应重点研究《汽车发动机检修》课程改革策略,更好地进行专业人才培养。

11+X证书制度的意义

1+X证书涵盖两项证书技能,一项是学历证书,另一项是相关的职业等级证书。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要接受专业课程学习,还应充分利用课内和业余时间,重点提升自身的技能知识,考取相关证书,在毕业时获得除学历证书外的技能证书。

其中,“1”代表学习完学校的课程并通过了毕业考试,学校为其颁发的毕业证书,“X”是学生通过自身学习,在校期间自行考取的技能等级证书,在一定程度上与双证书模式相类似,但又与双证书存在较大的不同。

a.与双证书相比,该证书为学生提供了获取更多证书的机会。

b.双证书中的职业资格证书,实际上是准入类证书,具备通用性特点,并不是从企业特点入手形成的各项考核内容,因此学生获得证书后并不能很好地开展企业岗位的相应工作,还需再次进行培训。

但学生获得1+X证书后,代表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其考核内容更加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内容会直接贴合企业生产实际,因此,一旦学生获得该证书,说明学生具备在企业相应岗位从事具体操作的能力。

该证书制度有效实施后,不仅会使学生拥有毕业证书,还会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在实践活动中还会使学生积累相应的工作经验,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1+X证书具备更深层的内涵,它并不仅仅是多个证书的简单组合,也不是简单的培训,而是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重点强调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使学生能够以更好的状态面对未来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它对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2《汽车发动机检修》课程改革中的问题

现阶段,虽然较多的高校进行了《汽车发动机检修》课程改革,不过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相对落后。教学方式对课程整体教学质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一些高校在汽车发动机的检修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方式较为落后,实际教学环节并未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仍选择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理论及实操教学,更加注重的是教师讲解,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思考。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未能很好地掌握相应知识,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影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很好地提升实践能力。

3基于1+X证书制度试点的《汽车发动机检修》課程改革策略

3.1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1+X证书制度下,不仅要求学生拥有学历证书,还应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才更加符合社会人才需求。为获得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高校设置课程前,应做好市场的调查与研究,深入市场实际,掌握汽修行业发展实际,了解当前在汽车发动机检修方面的人才需求,针对性地调整培养方案,优化教学模式。

同时,为进一步优化教学成效,教师应对学生做出正向引导,使其积极考取相关证书。在《汽车发动机检修》课程实际教学环节中,除了进行专业知识教学,教师需要不断向学生渗透有利于证书考核的知识内容,使学生了解到证书考取对于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为学生制定出针对性的学习方案。此外,学校可深化与相关机构的合作,两方合作下,开发相关课程。

3.2重新设置课程体系

《汽车发动机检修》课程教学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将重点放在教学课程的开发上,基于岗位需求,在具体教学环节引入工作任务,进行相应知识点的讲解。贴合学生发展情况,结合企业具体岗位的工作流程,构建出针对性的学习系统。

实际教学环节,教师应实施差异化教学,设计出多样化的专业技能,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进行汽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时,为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内容的选定上应先向学生传授一些较为简单的内容,随后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逐渐加深,使课程内容持续深化。

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汽车发动机检修》相关知识时,应将技术内容分成三个级别,即初级、中级与高级。其中,选定初级内容时,重点向学生教授发动机系统检测与保养方面的知识;选定中级内容时,重点向学生教授发动机各部件维修方面的相关知识;选定高级内容时,重点向学生教授发动机故障诊断方面的相关知识。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并没有根据不同的层次将知识进行划分,通常情况下,教师将全部知识都作为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抓住重点,无法找到学习思路,没有实现对重点知识的把握,不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此项课程的重点内容是发动机检修知识的学习,因此应细化不同级别的学习内容,进行课程体系的不断优化,进一步提升学生技能,并且实现学生对证书的逐级获取。

3.3强化校企合作

为保证1+X证书制度下《汽车发动机检修》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高校需要强化校企合作,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与企业合作交流中,可以邀请有经验的员工作为讲师为学生讲解相应的检修知识,传授检修经验,在实践讲授中,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也会使学生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高校可落实双导师制度,对学生的《汽车发动机检修》课程学习进行引导。在课程理论教学方面,主要是在课堂中进行,在实践技术方面,主要是在企业的汽车生产车间进行。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工作实践中,提升自身技能操作能力。

此外,学生可进入到企业实习,一方面,让学生提前适应职场环境,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好地应对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考核,降低证书考核难度。

3.4积极引进信息技术

现阶段,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积极引进信息化技术,实现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发展并优化教学模式,因此,汽车专业教学环节也应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在1+X证书制度试点下的《汽车发动机检修》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引入4$店汽车保养及维修方面的具体案例,实现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践教学的良好结合,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实践技能。例如,学习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知识时,为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可进行教学内容划分,且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都要围绕1+X证书制度的相关要求,重点进行技能实训。

第一阶段,教学思路设计。实际教学环节需要贴合1+X证书制度中的技能要求,且还应结合4S店的客户要求。在实施教学设计中,将教学重点内容放在冷却系统压力检查以及冷却液更换上,在实践过程中,还应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程序,逐步使学生获得实践技能,为技能证书的获得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融合促进教学活动科学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信息网络的良好应用下,进行知识内容的线上发布的方式可以实现师生的良好互动,学生可以将自身学习情况通过线上方式向教师反馈。在良好的沟通下,可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索。教师将案例引入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实物展示,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再进行深入讲解,在此过程中会达到良好的知识内化效果。

第二阶段,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应积极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教学水平及效率得以进一步提升,在《汽车发动机检修》相关内容学习上,实训教学是教学的重点所在,要求学生能够在虚拟仿真教学软件的学习下,掌握规范的操作流程,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通过模拟仿真练习,解决维修问题,并使实践操作更加准确。

3.5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教师属于课堂活动的实施者,为提升1+X证书制度试点下的《汽车发动机检修》课程改革效果,高校应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首先,在校企深入合作下,提升教師的实践指导能力的同时,还使教师获得更强的专业能力。教师可进入企业跟岗学习,同相应技术人员配合,探究并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技术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全面提升教师能力。

高校还应加大对于人才准入的把关力度,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定期为教师与学生普及一些专业的知识与理念,如汽车发动机检修中的难点问题以及有效的解决方案。教师不但掌握了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并且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以此做好课程定位,准确确定教学目标。

其次,加大培训力度。高校应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对教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技能培训,使其掌握的专业技术不断更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有效促进“1+X证书”下的《汽车发动机检修》课程改革,教师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引入产教融合,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产项目结合,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此外,高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校内技能比赛,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构建出一支综合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3.6加速实训设施完善

高校开展实践技能培训时,需要有相应的实训场所,除此之外,还要有实训设备为教学提供支持,“1+X”证书制度环境下,应通过实训基地建设,使学生获得更多实践机会。因此,学校需要加大对于实训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力度,以便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

结合证书考核要求,针对性地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如:构建相应的实训中心,保证其具备较强的安全性的同时,重点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还应积极开展模块化教学改革。

完善实训设施时,会花费较多的资金,所以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良好开展下,会为学生提供参与到具体工作中的机会,促进学生就业,且企业会有较多的实训设备,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技能提升要求,从而最终获得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4结语

在“1+X证书制度”下,要求教师与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为有效促进《汽车发动机检修》课程改革,应合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重新设置课程体系,强化校企合作,积极引进信息技术,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加速实训设施完善。希望通过以上方式,提升《汽车发动机检修》课程改革效果,满足“1+X证书制度”下的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孔德兰,李矫阳.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内部治理:内涵、问题与实践路径[J].职教论坛,2021(9):139-146

[2]刘丹,杨承阁,龚艳丽汽车专业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的探索与实施[J].中外企业家,2020(28):243-244.

[2]张晓刚.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1(15):52-56.

[3]陈璐职业院校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1(2):13-18.

[4]黄宝玉.高职院校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思考与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11):133-134.

[5]王正勇,聂强,向红梅推动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三导建议[J].大众标准化,2021(22):119-121

[6]王力斌.“1+X证书制度下发动机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科海故事博览,2022(5):106-108.

作者简介:

王树强,男,1988年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证书检修发动机
我是人体的“发动机”
少就是多
地铁车辆检修模式及检修技术相关思考
地铁车辆检修模式的思考与解析
雨中检修
检修
TWP100C涡喷发动机
发动机阻力矩计算和起动机介绍
2016国际年度发动机大奖公布
两面夹击 让恶意证书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