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改革的汽修“三学”思维实践研究

2022-03-23 18:59陶长虎
专用汽车 2022年3期
关键词:三学实践研究改革

摘要:“三教”改革中“教师、教材、教法”三者构成一个闭合的教学系统,解决了“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汽修学习中可以在教师“教”的基础上着力于学生“学”的探索,突出“学生、学本、学堂”的“三学”思维。本文紧扣学习主体“学生”,整合教本为“学本”,将课堂转换为“学堂”,以做、学、教、评一体化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把握学习过程的“设计理念、学习攻略、学习生发”等核心问题。

关键词:“三教”改革;“三学”思维;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1

收稿日期:2021-12-29

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2.03.017

近年来由于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对汽修方面的人才需求和技术要求也逐步提升,如何学好汽修专业知识以及对汽修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我们提出了“三学”思维的学习理念,在汽修学习中围绕“学生、课程、课堂”三元素,将“教师、教材、教法”发力于“学生、学本、学堂”,使“三教”向“三学”迁移,实施“三元耦合”学习流程,优化项目学习生态,实现“学生培养职业化、课程开发人性化、课堂呈现智慧化”的教学愿景,培养工匠精神、社会责任感,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1“三元耦合”理念,让课程内容人本

汽车本身是由于许多部分和各种各样的零配件组合而成的机体,它的维护、维修项目有很多。若汽车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随时可以出车,就如人类,只要身体健康就能开展各项活动一样。故教学设计秉持对课程的人性化开发、对学生的职业化培养、对课堂智慧化呈现的“三元耦合”理念,教学实施参照课程标准、人培方案,结合行业标准,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劳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涯规划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1.1学生与课程之间的耦合

1.1.1基于企业职业岗位耦合课程

例如主轴颈的测量是曲轴测量中的一个环节,在职场岗位上需要安全意识和工匠精神及职岗技术,所以课程整合中设置了专场练习主轴颈测量的精准度,植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及工匠精神。

1.1.2基于学校汽修专业耦合课程

根据学生就读汽修专业方向要求,设置学测、工考项目、1+X证书等匹配的内容,植入圆度、圆柱度的计算及操作学习流程,对接专业发展要求。

1.1.3基于学生智能状态耦合课程

根据学生智能状态,侧重不同的学生分配不同任务或工作,如游标卡尺、千分尺的使用和精确测量或数据分析等,因人而异,智慧设定。

1.2课程与课堂之间的耦合

1.2.1基于课程类型,确定项目化课堂形式

什么样的课程确定什么样的课堂。理、实或理实一体进行不一样的项目课堂。如主轴颈的测量主体是实践内容,其中又有一定的理论内容,我们设定理实一体的课堂模式。

1.2.2基于课程人性化开发,确定项目化课堂属性

如学习曲柄连杆机构时,将内容看成汽车“心脏”结构的基本理论。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喻为发动机的“手术”,曲柄连杆机构的测量喻为发动机“体检”项目。

1.2.3基于课程根系网格,确定课堂内容

通过根系目录逐级分析“课程、模块、项目以及任务”知识网格体系,进行不同的课堂内容学习,使学生学习旅程知识结构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如多个教学片断存在于模块三、项目三、任务二中的第5课时等。

1.3学生与课堂之间的耦合

1.3.1基于学生学情,确定适合教学起点

如二年级汽修专业,我们知道高二汽修班学生已了解了《机械基础》、《电工电子》等部分专业课程内容,平时对信息化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自我学习,所以在课堂增设自学环节,运用煤体方式“让学”“引思”,在真正需要教学的基本点上来进行点拨、帮助。

1.3.2基于学生发展,确定效力最值路径

根据学生的发展目标,明析直线教学路径,指引学生以微课、视频、模拟操作,在预设轨道上学习前行。如主轴颈测量,直指工具使用教程学习,圆度圆柱度讨论分析。

1.3.3基于学生状态,实施“四位一体”攻略

根据学生学习状态,优化“做学教评”环节,做字当头,学贯始终,相机而教,评点提升。

总体达成“三元耦合”最佳状态,使学生学习行为真正发生,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展示學习最美风景。2“四位一体”攻略,让学习环节智慧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采用做、学、教、评“四位一体”融合方法推进项目学习。

学生做环节:通过任务驱动、项目推进、创意表达等方法,让学生把握知识点的基础内容,组成结构、基本功用等,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实现做中学。

学生学环节:要求小组代表通过汇报、解说、展示、质疑、释疑等方式来呈现任务的完成情况,使“学”的行为真正发生。

教师教环节:应相机而教,教要适时、适度,启发和点拔应得当,让学生生发、顿悟。教的环节需要教师有教的智慧,“让学”有高度,“引思”有深度。

多元评价环节:学生在任务、项目或是创意作品表达时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元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结合。3“任务驱动”流程,让学习过程精彩

基于“三元耦合”的项目化教学理念对教学模块进行了整合与重构,使课程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更趋于一体化设计,形成了项目引领下的任务驱动学习模式。通过试、探、仿、练、赛等环节,让学生掌握工具规范使用、测量要素分析、工艺流程设计等技能;通过仿真模拟与实操练习,让学生体验训实技巧,实现做学融合;通过多元竞赛与多样检测强化实训的生成,涵养了自身匠心。

学习流程图、思维导图让学习知识体系脉络清楚,创意作品设计让创新思想在课堂生彩,三维动画使教学过程呈现更加清晰,模拟仿真、理实一体使教学方法多元,教学成效显著提升,达成预期的学习效果。

3.1生活角色的思维理念

学习过程中植入“生活角色”,用任务的形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融合起来,巧妙构建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推进理论与实践高度的螺旋上升,使课堂趣味盎然。

我们将“课堂”向“学堂”进行迁移,主张在做中教,做上学,让“做学教”融为一体,都是让学生怀着“生活角色”的情怀去“做”任务,“学”知识,绕开了纯理论化教学的误区。对于知识难点,通过观看微视频、模拟仿真及小组互助合作等形式,进行突围,使学做融合无痕。

3.2“让学引思”的教学策略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我们致力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合理地让出时间、空间,运用智慧的方式激发学生思维。通过富有个性张扬也有创意展现的挑战性学习任务,使学生积极投身于信息搜集、资源整合、脉胳疏理之中。在教学实施环节,本着教师让位于学生,“课堂”转变为“学堂”,突显学生为学堂主体的学习思想,利用知识问题化、项目活动化、难点情境化的手段,使学生在愤悱、顿悟、建构的心理体验中追寻着学习的乐趣。

3.3信息化的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机智化,教学形式多元化。借助“云平台”“雨课堂”“蓝墨云班课”“UMU”等各类平台APP进行辅助教学,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对难懂、晦涩的知识,借助微课、微视频、三维动画等进行突围。对疑难、易混的知识点搭建线上线下互联通道,实现教学空间多元,通过这些媒体手段的辅助,克服了单调、枯燥的讲解,绕开了苍白、无力的说教。

3.4成长性的学堂体验

“教”与“学”的转换中,我们着力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序升进,通过问题引领,层层发问与追问,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中。老师时而采用引导、启发等手段让学生生成顿悟之灵感,时而通过小组思维碰撞的方法来解疑,让原本平淡的学堂荡起了阵阵涟漪,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4“三学”思维实现教学的“三大转变”

4.1实现“教师主导”到“学生主体”的转变

遵循“学生主体”“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的原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了培养,学生更有了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各种平台和工具的使用,使教学实效明显提升,重难点的突破和高效课堂的达成水到渠成。课堂教学实现了由教师主导到学生主体的华丽转身,教师变成了监督员、引导员、指导员和评论员;学生从幕后走到了前台,由被动变成了主动,由客体变成了主体。

4.2实现“教学做”到“做学教”的转变

传统课堂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如何做,突显的是课堂主导教师。我们的课堂主张“做学教合一”,虽同为做、学、教三要素,仅教与做位置有别,但在形式和本质上大相径庭,相去甚远。“做学教”课堂体现的是“做字当头,学贯始终,相机而教”的教学策略。

4.3实现“学场思维”到“职场思维”的转变

教学环节让学生的学习真正置于仿真或真实的生产之中;教学环境注重学习场景的仿真,将课堂置身于未来可能的工作场景;教学情境有效创设适合教学需求的教学情境,创设企业管理制度,引入职场监控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

师资队伍培养:造就师傅式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学生学习体现的是主体作用及内在的能动性,从而实现学场与职场的和谐统一。

5结语

“三学”思维实践中,学生是主体,学本是基础,学堂是平台,形成一个闭环的整体,解决学习系统中“谁来学、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汽修学习中以“做、学、教、评”一体化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学习源头的“设计理念、学习攻略、学习生发”等核心问题,促进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共同成长的学习愿景。参考文献:

[1]韩焕忠.“三教平心论”对三教关系的探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0(6):28-32.

[2]刘芳.“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鄂州大学学报,2021,28(3):75-76+102

[3]吴广顺,林紫怡.“三教”改革: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J].江苏教育研究,2021(12):70-73

[4]孙明红,桑峰勇,杨雪.闯关制教学模式助力职业教育“三教改革[J].林区教学,2021(4):45-48

[5]梁克东,王亚南基于“三教改革”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改革创新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8):28-34+41.

作者簡介:

陶长虎,男,1973年生,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中职汽修教学与理论。

猜你喜欢
三学实践研究改革
初中数学线上教学“三学一练一辅”模式探究
“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与《汉语修辞学》的教学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培育学生“三学”素养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人物描写“三学”写作法
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