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学指标及骨密度、髋关节功能变化观察

2022-03-23 03:36芦斌梁立卓
临床外科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股骨头股骨置换术

芦斌 梁立卓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治疗耐受性差,卧床休息时间长,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积坠性肺炎、褥疮等,致死率高达20%[1-2]。目前,临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仍以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等手术治疗为主。内固定术对病人股骨骨质要求较高,老年病人接受内固定手术常因骨质疏松而固定失败[3]。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固定稳定,病人卧床时间短,避免了由卧床所致并发症发生[4]。我们对7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比较了手术指标、骨密度及髋关节功能。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我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78例。纳入标准:(1)经X射线及CT检查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标准分型Ⅰ~Ⅲ型[5];(2)年龄>61岁;(3)接受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4)病人知晓本研究且同意其治疗资料纳入本研究。排除标准:严重骨质疏松;髋关节存在先天性畸形、骨折史或感染史;患有强直性脊柱炎;陈旧性或病理性骨折;治疗和评分资料缺失。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62~81岁,平均年龄(69.87±5.46)岁;Evans分型:Ⅰ型18例,Ⅱ型17,Ⅲ型11例;骨折原因:坠落伤15例,跌倒伤8例,车祸伤12例,其他原因11例。观察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9.57±5.12)岁;Evans分型:Ⅰ型14例,Ⅱ型10例,Ⅲ型8例;骨折原因:坠落伤11例,跌倒伤6例,车祸伤8例,其他原因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

1.手术方法:对照组经髋关节外侧入路行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术,术中将移位粗隆骨折块复位、克氏针暂时将其固定,将适当长度钢板和近端锁定套管置于大粗隆下部1 cm处股骨近端外侧面,股骨头软骨下方放置3枚直径为2.0 mm克氏针,C臂机透视下将对应长度松质骨全螺纹锁钉拧紧并锁定,3~4根远端锁定钉固定,二次透视检查后置入引流管,缝合伤口。观察组经髋部后外侧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中常规股骨颈截骨并将股骨头去除,将假体作为支撑,同时解剖复位大小转子骨块,粗隆间粉碎明显骨折使用捆绑带固定;开髓后使用髓腔锉扩髓,冲洗髓腔后在假体末侧远部1~2 cm处应用聚乙烯髓腔栓子塞填塞,骨水泥枪伸至髓腔栓后注满骨水泥;假体柄插入髓腔角度选择以大小转子为标准前倾15°,人工股骨头安装完成后复位髋关节并观察稳定性,冲洗、缝合关节囊,保留1枚引流管,缝合切口,无菌敷料包扎覆盖伤口。

2.观察指标:(1)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2)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采用X线骨密度检测仪检测骨密度;(3)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使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关节功能[6],记录治疗后3个月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90分、81~90分、70~80分、<70分比例,计算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80分比例;(4)术后恢复指标包括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

三、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两组病人手术指标比较见表1。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病人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两组病人治疗前后骨密度比较见表2。治疗后两组病人骨密度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骨密度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骨密度比较(g/cm2)

3.两组治疗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见表3。治疗后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上升水平高于对照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80分比例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4.两组病人术后恢复比较见表4。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病人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讨论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是运用加压和锁定原理,以Mippo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内固定技术。锁定螺钉可以嵌入钢板椭圆形孔内,其稳定保持主要依靠两者固定后成角之间稳定性[7]。本研究中,观察组病人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均优于对照组,但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张宜朝等[8]使用相同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卧床时间与本研究结果相似。付玉平等[9]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和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短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组,但术中出血量多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组。老年病人多存在骨质疏松症,其引发骨密度下降使股骨粗隆承受能力变弱,病情进展致皮质骨和骨量进一步病变,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本研究在治疗前后进行骨密度检测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病人骨密度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80分比例高于对照组,提示治疗后观察组对病人骨密度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改善作用更为显著。有研究显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替代病人骨折骨块,改善病人股骨结构,对病人骨密度、髋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较大[10]。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使骨折立即稳定,减少卧床休养时间,快速修复关节损伤,恢复肢体功能,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11]。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病人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戴腾等[12]研究表明,人工股骨头置换病人手术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均要少于锁定钢板组。叶茂等[13]研究发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病人予以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病人术后3个月优良率达到93.48%,与对照组(67.39%)比较差异明显。本研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病人治疗后3个月关节恢复优良率高达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60.86%)。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一般使用骨水泥或生物型长柄填充骨折处,给予骨折处一定固定强度,有利于早日康复,手术操作较简单,技术要求较低。采用此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感染和关节周围骨折。随着生物医用植入材料不断开发换代,关节假体性能更为优越,其相容性和骨水泥性质进一步优化,其治疗疗效进一步提高[14]。

综上所述,与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创口较小,可改善骨密度,早日恢复髋关节功能,且术后康复较快,并发症较少。

猜你喜欢
股骨头股骨置换术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人工髋关节股骨柄假体断裂的研究进展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Oxford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病变学习曲线早期病例的短期疗效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MRI、CT诊断的价值差异研究
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股骨头坏死可不手术治疗吗
全髋关节置换术90例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