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变革理论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策略研究

2022-03-24 08:02李建孙璥张蕊
高教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组织变革应用型高校改革策略

李建 孙璥 张蕊

摘  要:应用型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和科学研究的组织机构,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存在初设、成长和衰弱的生命周期。面对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为提高组织生存适切性,组织变革十分必要。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燎原之势,应用型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普遍存在顶层设计缺少系统性、平台资源整合不充分、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术研究缺少活跃度、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不浓厚等问题。本研究在分析了组织变革理论的前提下,提出注重战略管理、强化资源整合、丰富资金来源、加强学术研究、浓郁文化氛围,是应用型高校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应然选择。

关键词:组织变革;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6-0027-05

Abstract: Clinic universities are organizations that train high-quality innovative talents and conduct scientific research. As a social organization, there is a life cycle of initial establishment, growth, and decline. Facing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internal factors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organizational reform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adaptability of organizational survival. Under the national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have become a starting point. In terms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form at clinic universities, they lack systematic top-level design, sufficient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and investment, academic research and cultural support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organizational change theory, this study attempts to pay attention to strategic management,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diversity of the sources of funds, enhancement of academic research and enrichment of the culture are the necessary choices for clinic universities to achiev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form.

Keywords: organizational change; clinic universiti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form strategies

我國目前正处在由传统教育强国向现代高等教育强国全面跨越的战略转型期,根据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公报数据,2018年新增的本科院校总量占我国本科院校总量比例已达到50%以上,其在培育、创造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等方面已经充分发挥了难以取代的重要功能,为中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持续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教育部在2021年工作重点中明确提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伴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发展,中国创新发展环境条件不断改善,创新型创业社会的氛围也越来越浓郁,革新创业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并取得了重要进展。打造创新升级版,推动科技创业高质量快速健康发展,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创业人才,对于提升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有着重大意义。面对当前形势,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不二选择。应用型本科学校是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主体,同时肩负金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重大任务。然而,应用型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诸多薄弱环节,阻碍了其使命的彰显。为此,用伯顿克拉克的组织与变革理论改革了应用型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在知识、课程、团队合作等层面,围绕着强大的技术驾驭核心、开阔的未来发展外围空间、多样的人才资助基地、活跃的科研心脏地带、高度整合的创新文化等五大核心要求,探索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策略。

一、组织变革理论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耦合

(一)组织变革理论的核心要义

伯顿·克拉克教授在《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一书中认为,创业型大学校园可以“凭它自己的力量,主动地探讨怎样在干好它的各项事业中革新。它要求在社会组织特征上作出根本性的改变,以期在将来取得更有前景的趋势。”即形成强大的驾驭内核,扩大发展外层,形成多样化的资助阵地,激活科研心脏地带,形成统一的创新性文化。而一个强大的驾驭内核既应该包含中心行政管理团体和学系,也应该包含中心行政管理团体和学系,学校应该在运作过程中将创新性的管理价值观与原有的学术价值观相协调开来。而扩大的发展外层则是指创新型学校必须要超越老旧学校之间的界限,与校外的组织和群体联结起来从事知识转让,与工业联系起来筹集资金等。多元化的资助基地是指创新型高校比非创新型高校更快地能够从多个途径得到资助扶持。一般来说,从政府部门得到资金是主渠道,除此之外,政府还可能通过研究委员会、工厂公司、慈善基金会、知识产权版税收入等渠道筹措资金。在一个创新型大学培育出了一个更加强大的驾驭核心、一个拓宽的发展外围,并且慢慢实现收入渠道多元化的时候,如果它的心脏地带还是处于旧学科和传统学系之中是不行的。“学校应该一个系接一个系,一个学院接一个学院地成为一个创业型单位,制定新的计划,建立新的关系”。创业型大学要在整个大学内开展一种变革文化,这样的信念首先要在心脏地带传播,再逐渐蔓延到外围,这样最终就会成为整个大学的文化。

(二)组织变革理论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价值耦合

在2014年9月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明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推进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5月至2015年,中央层面已发布了至少二十二篇有关文件,鼓励创业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学成果转化等工作迫在眉睫。针对这样的情况,高校应该变被动为主动,转变现有的发展模式,在组织层面上不断地寻找创新的发展机会,同时灵活地调动自己以应对日益多变的社会要求与挑战,为创新型国家的发展建设提供优秀人才支持。所以,应当进一步推进一般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强化落实国家创新能力核心驱动战略、不断推进经济结构性转变升级。

1. 从组织变革理论到创新创业教育

从克拉克的组织变革角度来看,应用型高等院校的创新与创业教学必须强化创新理念,建立“一体化的创新文化”;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一个强大的驾驭发展核心”;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实现“多元化资助基地”;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框架和课程设置,“激活学术心脏”;开展多元化的实践合作,努力“拓宽发展外围”。而就目前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来看,在这些方面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应用型院校应充分利用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机遇,通过岗位拓展与组织创新,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将“创新创业资源-创新创业文化-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服务”交互链接,使人才、知识、技术、资金等多种资源交互合作,形成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集成创新空间。

2.基于克拉克组织变革理论的五个核心要素分析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应用型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一定要有一种强大的管理内核,而这个加强的管理内核就有潜力把创新的管理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教育理念融汇到一起,同时也通过学校日常管理工作渗透到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一个拓宽的发展外围对创新创业教学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能有效推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一个多元化的人才资助基地则是对应用型高等学校在创新创业体制机制构建、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平台构建等方面的有力保证;一个激活的科研心脏地带,是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与教学研究的重要专业组织,能促进创新创业学术水准,而更多的科研水准也能提供较多的资本支撑、更高水平的教师和很好的生源;一个整合的创业文化即创新创业改革理念,可有效提高师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3.结合克拉克组织变革理论的基本特征分析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伯顿·克拉克博士在《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一书中,认为创新型学校可以凭其自身的能力,主动地探讨怎样在干好它的事务中创新。它寻求从社会组织特性上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以期在将来获得更有前景的发展态势。人们可以把一个经过调整自己机构内固有的运转体制,积极回应社会转型开展学术创新以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准和综合能力的高校称为创新型高校。也就是说,应用型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当纳入我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和新型城市化建设,以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并与行业转变升级相匹配,以形成紧密衔接产业链发展、技术创新链条的课程与专业知识系统,通过岗位拓展和组织创新,把学科专业资源转变为学科专业资产,并充分运用学科专业资产所提供的发展资源,以完成新一轮更高水平地发展。

二、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理念滞后

克拉克认为要在整个大学形成一种“涵盖变革的文化”。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来说,不能把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口头,应该得到学校人员和各个单位的认同和配合。而就目前来说,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上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

1. 创新创业教育观念的偏颇理解

学校并不能完全科学定义创新创业的教育范畴,正确掌握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价值和含义,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进行融合,没有指定专门的单位来领导创新创业教育,导致高校没有形成创新创业文化,工作推进缓慢。

2. 过分追求创新创业教育的功利性价值

随着中国创新创业教育兴起,社会上也普遍存在着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功利化评价,一般认为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把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职业培训等视为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内容,把大学生就业率视为评价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准则;教师对创新创业教学内容的掌握不够精准,存在着盲目、简单、机械的特点。有些人还有功利化思维,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怎么开企业赚钱,这样的理念不纠正,会严重影响应用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

3. 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不完善

由于理念不够深入,高校有关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应用型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内在激励制度和对外激励机制尚未形成合力,也就是学校部门合作制度与政校行企合作制度尚未建立有效衔接(学校合作机制包括变革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和健全学校创新创业教学机制,政治学校行企合作机制包括与政府部门合作,与产业公司合作和探索政治学校行企合作机制)最终造成创新创业教育落实不力。

(二)科技创业教育管理职责分散

1. 创新与创业教育的结合不完善

创新与创业教育需要一种“强大的驾驭核心”,也需要将包括中樞管理集体与高校中的其他科研机构和行政单位有机结合,协调发展。但是现在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主要由教务处、学生处、就业处和团委等部门负责,教学单位具体负责执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这种管理与教学泾渭分明的管理机制并不利于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把教学、科研和管理部门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克拉克所说的“强有力的驾驭核心”还需要学校调整机制,增强部门合作与沟通。

2. 创新型高校在科技创业教育管理的表现形式

面对着复杂的环境变化,要实现高校迅速、敏捷地进行内部人力资源变革,实现对高校内部组织特性的实质性变革,创新型高校就必须要有一种强大的驾驭内核。伯顿·克拉克教授认为,在变革途径中的强化与驾驭内核,并不是说一定要强化某个个人的绝对权利,而是因为截然不同的研究对象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和结构特点。以此来说,创新型高校“强大的驾驭内核”也应该具有截然不同的表现。比如,苏格兰斯特拉斯格莱德学院进一步强化了学院的管理工作团队在学院中的核心领导地位,而芬兰的约恩苏学院则将学院所有的地方管理工作分权到学系中,而英国沃里克学院则使用了一个系统的核心委员会负责管理学院的各种资源分配。但无论使用了何种管理工作形态,在创新型学院中要求更强有力的领袖核心这是一致的趋向。在伯顿·克拉克眼中,“创新型高校既并非很高集权也并非很高分权,它们在不同层面的管理工作力量都很强。”伯顿·克拉克认为,创新型大学目标是要充分保障校级层面的集中控制和学科自治之间的平衡。在管理运营方面,创新型学校也要尽量保持新的管理核心价值观与传统的学术价值观之间的平衡与协调性。

(三)科技创业教育经费投放不足

应用型院校为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为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变革打下了初步基础,但创新创业教育变革要面对全体学生,必须分级施教、整合专业、加强实施,变革所需费用投入也很大。完善的创新型创业教学系统,学校需要完善实践教育条件,技术创新训练基地,技术创新孵化场地,同时学校还需要通过整合我校大学生创业区、孵化园、科学园等创新型创业网络平台,积极招募優秀企业家、技术创新成功者、风险投资专家学者等职业人士,并通过举办创新创业竞赛,进行技术创新路演等教学活动,以提高创新型创业实践能力。这些无不需要经费支撑。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缺乏足够的资金,事业的发展就成为一纸空谈。

(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够

在高校,学术心脏地带是指作为研究和教学场地的基本单位,也就是各个二级学院和系部。创新创业教育要取得发展,必须与各个二级学院的专业课程相结合。这也是现阶段应用型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问题之一:教育框架和课程设置都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因为受学科数量、教师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院校目前还不具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课程体系中的条件,例如,不少高校都专门设置了自己的创业学、创新研究等必修课,但一般来说是校级选修课,有的高校则是将经管学科的部分相关商业必修课设置为选修课,甚至将二者加以融合,而这些必修课设置方式也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发展。并且课程本身没有与学生所学专业相融合,学生很难形成体系化知识系统,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目的也很难实现。创新创业教学在中国发展相对较晚,相应教师短缺问题严重,有的是从高校中临时抽调商业管理类本科课程教师来替代教学,有的也有由学校管理人员甚至政府管理人员来承担教学,更有甚者,创新创业课堂也只能设置在学校的就业辅导中心,归属于高校的学生就业辅导中心管辖。如此一来,不少同学都接触不到创新创业课堂,学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教学理念也就很难实现。

(五)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短缺

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很好地实践克拉克努力“拓展发展外围”的组织变革理论,因为创新创业与实践联系十分紧密,尤其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原本就是核心目标。而现阶段,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应用型高校还存在一些问题。高校新建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数量少,导致学生的创新创业停留在书本上,不能理论联系实际。还有就是“产学研”一条龙服务做得不好,研究成果与外界的市场联系不紧密,缺少相关人士帮助创新科研成果转化。而科研人员也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能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在这其中的相互衔接是断裂的。当然,现在各个地方、尤其是应用型高校越来越重视这一块内容,资源设施建立起来了,但是还缺少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渠道的发布途径等,导致信息闭塞,资源浪费。

三、应用型高等学校科技创业教学改革的策略

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组织变革理论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积极对接国家大势主动变革,成功变革的关键在于要突破各种束缚,拥抱变化的世界,找准学校的定位,整体谋划、系统布局。

(一)更新教育理念,引领教育改革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开展首先要在理念层面进行更新,以先进的理念统领改革的持续推进。高校应结合自身特色,紧扣学科专业特点,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凝练并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并通过有效的形式和方法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贯彻落实,以先进的理念统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

(二)强化领导核心,统筹教育改革

创新与创业教育领域变革的重心仍然是教育,路径是实战,关键是创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中国高校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国高校目前的体制机制很难充分满足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学院工作必须确定由主要领导分管,并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统筹设计,细化各单位、各部门分工,优化体制机制。依靠强大的领导核心和精干的工作队伍,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目标,确定了工作任务,梳理出时间表、路线图,有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的持久、健康发展。

(三)校政行企协同,创新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学校要根据自身定位,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以目标为导向积极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创新创业的教学平台,提高教师创新创业实际能力。大学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行业企业将逐步成为政府部门高等教育服务的主要提供商,高校也将与政府部门、行业和企业等四方形成互动,高效集成创新创业教育要素和教学资源,形成理论知识和实践相辅相成、互补的培养模式。

(四)营造教育生态,培育双创文化

创新创业教学中,不但要提供有关的基础理论教学,而且还要进行各种实际演练教学;不但要全面融合学校的创新创业教学资源要素,更要求全面融合高校科技园、大学创业园、高新技术孵化园区、高新工业园等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教学资源要素;既要通过得力举措提高学校教师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也要通过有效整合社区企业家、创新成功者、财税、金融和法学专家等人才,共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重视的重大工程,要建立全国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立积极成功、包容挫折、努力奋斗、拼搏进取的创新创业教育文化。

(五)拓展资金渠道,丰富资金来源

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学校应该对政府拨款资金作好预算,给创新创业教育留出合适的份额。此外,创新创业教育还应该努力拓展校园外的多渠道资助,比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与大型企业、慈善家、天使投资和公益团体保持良好关系,寻找合适的机会获得资金。同时,还可以鼓励有创新创业项目的教师或学生参加创业投资类型的竞赛和项目路演,为创业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当然,每年政府还会有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学校应该组织专门的团队进行申请。

(六)向有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的高校“取经”

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在我国兴起了十几年,在部分比较著名的院校中也获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不过在一些社会经济还没有特别发展的地方,创新创业教育也并非在高等院校实施与发展,面对现在少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其他的院校也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共同努力把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开来,从而充分调动起大学生自身的创新积极性,为祖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效服务,并做出积极贡献。

四、结束语

学校所开展实施的科技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不断发展壮大,需要改革的漫长系统工程,并非在短时间内就能很好地实现,若想获得显著的效果,需要的是全国所有有志向、有创新意识的高校大学师生都主动地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来,在该校增强革新创业意识的前提下,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做创新创业的良好典范。总之,创新创业是国家发展战略,应用型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组织变革的视角下,强化创新创业理念,加强领导核心的力量,积极筹措资金、建立健全教育框架,拓展与市场和实践基地的合作,真正把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韩道友.借鉴德国经验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2-64.

[2]俞国锋,黄俊燊.高校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及路径选择[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25-27.

[3]伯顿·克拉克.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周敏,胡荣宝.关于地方应用型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思考——以铜陵学院为例[J].巢湖学院学报,2016(4):161-164.

[5]张恩韶,李清晨.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2):73-77.

[6]吴廷强,罗德莲.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6(2):95-99.

[7]储昭暉,刘沛平.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92-95.

[8]丁俊苗.安徽省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发展思考[J].创新创业教育,2016(4):75-79.

[9]胡赤弟,江春华.基于知识形态构建的产教融合本质及其实施途径[J].现代教育论丛,2020(4):85-93.

[10]龚晓林.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校科技,2017(8):66-68.

[11]李飞标,徐志玲.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2018(6):10-12.

猜你喜欢
组织变革应用型高校改革策略
组织变革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探析
企业互补资产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高职数学教学方法的现状及改革探究
新形势下专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研究
试论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
校本研学共同体:激发教师多层次发展的组织变革
论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文化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