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学本科生物饵料培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22-03-24 21:59李亚男赵丽娟林蠡
高教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李亚男 赵丽娟 林蠡

摘  要:生物饵料培养学主要研究生物饵料的筛选、培养及营养价值,是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核心基础课。该门课程综合性与应用性强,知识点分散且繁多,学生识记困难,如果一味按照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的积极性将受到严重影响,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分析该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思考,以期为水产养殖或者其他专业开展生物饵料培养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生物饵料培养学;水产养殖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6-0128-04

Abstract: Live Food Cultivatology mainly studies the selection, cultivation and nutritional value of food organisms. It is a core basic course that students majoring in aquaculture must master. The course is highly comprehensive and applicable, and the knowledge points are scattered and numerous. Students have difficulty in memorizing.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teaching effect if the traditional instillation teaching mode is blindly followed. Furthermor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for this course will be seriously affected. Based on previous teaching experience, the author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and propose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These will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aquaculture or other maj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Live Food Cultivatology.

Keywords: Live Food Cultivatology; aquiculture specialty; teaching reform

我国是水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受渔业资源限制,我国的水产品供给主要以养殖为主[1]。我国池塘养殖技术在世界上属领先地位,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有重要作用。养鱼八字经是我国几千年来养殖技术的结晶,具体指“水”“种”“饵”“混”“密”“轮”“防”“管”,其中“饵”指的就是饵料。饵料是进行水产养殖的物质基础,海洋、湖泊等水域中自然生活的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生生物都可作为饵料生物。这些饵料生物经过人工筛选和优化培育,可作为水产养殖对象不同生产阶段的专门饵料,即生物饵料。生物饵料主要包括光合细菌、微藻、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在水产动物的幼体养殖阶段应用广泛[2]。生物饵料培养学是一门主要研究生物饵料的筛选、培养以及营养价值评价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水产养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而生物饵料培养技术也日益成为水产养殖应用学科的核心技术之一,是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其专业能力和今后的就业前景。本文结合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个人经验,通过对教学内容、方法、师生互动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探讨生物饵料培养学教学的改革思路,以期提高本门课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兴趣,提高学生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水产养殖或者其他专业开展相关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生物饵料培养学教学概述

(一)课程基本内容

生物饵料培养学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组成,理论课程主要讲授水产养殖中尤其是苗种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饵料的生物学特性、基础理论、培养方法技能和实验研究方法等。通过生物饵料学课程的教学,使水产养殖专业本科学生了解水产动物养殖及苗种生产过程中各种生物饵料的应用,掌握生物饵料主要培养种类(光合细菌、单细胞藻类、轮虫、枝角类、卤虫、桡足类等)的生物学特性,室内外、实验性、生产性的培养和应用技术,以及生物饵料的纯种培养和保存技术等。为学生开展今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实验部分的教学一般在相应知识点和理论学习结束后开展。主要内容包括生物饵料培养的基本技能(常用生物饵料的识别、密度测定、大小测量等),重要生物饵料的培养方法(如微藻分离和培养、轮虫培养),重要生物饵料的评定和应用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等。

(二)课程教学任务与目标

生物饵料培养是水产养殖专业、动物科学专业、水生生物医学专业以及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以水生生物学、微生物学、水化学、生理学、生态学等课程为理论基础,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水产养殖,尤其是苗种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生物饵料的生物学特征、基础理论、人工培养的方法技能和实验研究方法等,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养殖生产及相关科研实践。

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生物饵料培养学课程教授主要以教师课堂教学和书本学习为主,实验为辅进行。该课程知识体系建立在水生生物学、微生物学、水環境化学以及生理生态学理论基础之上,进一步融入生产实践,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由于学生前期对于相关理论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教授时侧重应用实践讲解。但学生由于没有配套相应的实习实践活动,课堂接受能力有限,所学内容没有机会应用、强化,加之该课程知识点繁多、分散且各章节内容相似、容易混淆,学生记忆困难,积极性不高,以及本科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及时总结复习的习惯等原因,导致该门课的教学存在上课一讲就通,下课就忘的特点。学生为通过考核,过分注重考核内容识记,忽略不考知识点,导致对本门课程知识的理解存在片面化、不连续性以及全局性理解不到位等特点,不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专业工作技能的掌握。因此,必须加强和深化生物饵料培养学课程改革与实践[3]。

三、教学改革措施初探

目前,我国高校的主要授课方式是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参与性不强,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加之生物饵料培养学知识点繁多且分散,学生课堂理解知识点后课下主要是识记任务,如果不及时总结复习,知识吸收十分有限。所以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尽可能在课堂理解的基础上加深知识点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下几点教改措施,以供借鉴(图1)。

(一)翻转课堂教学

随着现代中国高校网络以及电子设备的普及,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仅限于课堂,如何与时俱进,将学习的决定权和参与权从教师向学生转移,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以及其他开放资源获取相应知识,学会学习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老师讲解与学生讲解并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来讲,本门课程教材使用的是成永旭主编的《生物饵料培养学》一书。绪论部分主要讲述生物饵料培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与其他学科的发展关系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该部分由教师讲解,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的兴趣和重视程度。之后,结合课时分配,对课程讲解进行分工,抽出一部分章节让学生进行自主讲解(如第四章 枝角类的培养;第六章 桡足类的培养;第八章 淡水钩虾的培养;第九章 水生环节动物的培养)。首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合作小组,以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书本、看视频讲座、听播客、学习相应APP、浏览百度贴吧和各种论坛等多种途径查阅课程所需资料,制作课程PPT,自荐或推荐方式上台讲解[4]。由于《生物饵料培养学》一书各章节编写相对独立,讲解均可采用生物学特性——增养殖方式——营养价值与应用的思路进行。教师可进行一至三章节的讲解示范,也可教师讲解与学生讲解交替进行。鼓励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开展课堂互动,及时总结知识点,大胆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疑惑,追踪最新研究成果,介绍最新生产设备、生产方式等。学生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进度、进行点评与总结。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一方面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着已知和未知上课,有助于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在学生各小组之间形成竞争关系,团队内部形成协作关系,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有利于相互学习;此外,也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锻炼机会,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二)引入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唤起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一种教学方法[5]。该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非侧重于对学科知识的机械记忆和简单应用。笔者采用:(1)提前发布下一章节有关学习资料,如微藻的工厂化养殖视频、轮虫摄食与增殖视频、知识点扩展等;(2)提前布置下一章节预习思考题,督促学生查阅下一章节所讲内容的最新应用进展。通过以上两种方式的前期实践发现,在正式授课时可明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专注度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明显好转。

生物饵料培养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以视频方式结合最新应用进展进行讲解,可唤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讲授时,将讲授内容与实际生产紧密联系起来,贯穿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从生产实践出发,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与学习激情。

(三)丰富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效率

目前大学的教学方法多以PPT教授为主,教师板书使用较少。生物饵料培养学这门课知识点分散,学生对其梳理和记忆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加强板书应用,及时梳理知识点并适时发散、拓宽知识点,根据教学重点内容采用提问、问答或抢答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合理组织课堂。板书的合理应用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强调重点知识点,提高课堂知识掌握效率,进一步引发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相关知识的拓展,也可丰富课堂内容, 使理论教学更加精彩。

另外,该门课程偏重应用实践,通过运用直观和实践性强的教学手段,可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笔者前期发现,在课堂中较多运用视频教学方式,可显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专注力。如在微藻的培养一章中,播放藻类人工培养视频,人工种植的微藻还可用于石油提炼,让学生拓宽视野,激发课程学习兴趣。生物饵料培养学实验部分的教学也可引入多媒体实验课件,将实验内容具体化、动态化,辅以实验原理讲解,加深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也可提前将实验课时不能完全涵盖或者不便开展的实验内容制成录像供学生课堂以及课下学习。

(四)合理分配教学内容,讲解详略得当

生物饵料培养学是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所有课程中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但近年来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调整导致这门课课时越来越少,理论教学内容只有20学时,如何利用课堂时间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讲解详略得当,引导学生掌握这门课的自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校使用成永旭主编的《生物饵料培养学》一书作为主讲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在实际教学中,应对章节内容进行重排,将部分内容整合讲解,详略得当,以突出重点。以第二章微藻的培养为例,该章节教材共有十一节内容,包括微藻培养概述(第一节)、主要培养种类和生物学特性(第二节)、培养方式与设施(第三节)、培养工艺流程(第四节)、微藻在一次性培养中的生长特性(第五节)、影响微藻生长的因子(第六节)、微藻培养液配方(第七节)、藻种分离保存(第八节)、敌害生物防治(第九节)、应用实例(第十节)以及微藻培养的进展和展望(第十一节),内容十分丰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笔者首先介绍微藻培养的发展历史和目前取得的成绩(第一节),接着以最成功的工业化培养藻种螺旋藻为例,介绍其应用实例(第十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要求学生课下自学第十节其余藻种的培养应用实例。本章的第二节微藻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内容已经在水生生物学教学中重点介绍过,此处作为回顾要略讲,减少课堂时间的占用。第三至六节,以及第八至九节是本章的教学重点,要展开进行详细讲解,分配2~3课时。第七节微藻培养配方是在第六节内容上延伸出来的具体内容,主要介绍不同种类微藻的常用培养基配方,可要求学生课下自学阅读,重点掌握不同种类藻类培养的常用培养基名称即可,对于本节其他内容达到了解的程度即可。除教材内容之外,课堂上可增加现实中微藻工厂化培养视频或照片实例,加深学生对培养设备及工艺的理解程度,拓展学生专业视野,形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双重培养模式。

(五)关注学生信息反馈

重点关注两点,一是知识反馈。通过学委课下收集学生问题,在课前或课后预留五分钟集中解决共性问题。二是课堂方式反馈。即关注学生课堂状态,以班级为单位,采用无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学生对于上课方式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状态,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有利于课程开展。此外,学生也可通过QQ、微信、邮箱等方式及时联系老师进行信息反馈,信息反馈表如图1所示。

(六)考核方式改革

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学时代的教育,强调在教师主导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考试并不是衡量学习效果的唯一方法。而且长期以来大学的考核机制主要以平时成绩(出勤率)加最后闭卷考试成绩相结合作为最终学科成绩,其中平时成绩比重为30%,期末考试比重为70%,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学生平时往往不好好学习,考试前进行突擊以追求高分,因此考试成绩亦不能充分反映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和整体把握。为了更好地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在掌握课程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对本门课程的考核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具体如下:(1)出勤率占总成绩的10%。满勤给10分,每缺勤或迟到一次,扣3分,超过两次,该部分成绩为0。(2)小组报告占总成绩的30%。这部分成绩由平时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所进行的课程PPT讲解组成。涉及课程资料的收集整理、PPT制作与讲解水平、课堂互动与组织等。该部分成绩由小组互评和老师评分综合产生,各占一半比例。鼓励学生自荐或推荐上台讲解,对于主讲人给予课程总成绩3~5分的加分鼓励,为培养水产综合素质人才提供锻炼窗口,小组报告评分表如图2所示。(3)上课互动5%。这部分成绩由老师根据平时同学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积极与否进行主观评价。(4)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5%。试题类型涉及理论课与实验课关键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整体掌握情况。

四、结束语

生物饵料培养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在水产养殖专业中起着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桥梁作用,是评价学生专业技能掌握程度及未来专业技能运用能力高低的关键学科[6],可以为水产健康养殖产业培养专业的水产创新型人才打下夯实的基础。因此,需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优化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及整合知识的能力,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促进我国水产业的健康发展[7]。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EB/OL].(2016-12-31).http://www.moa.gov.cn/nybgb/2017/derq/201712/t20171227_6131208.htm.

[2]成永旭.生物饵料培养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

[3]王先锋,董静,高云霓,等.水产院校生物饵料培养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河南水产,2017(4):36-38.

[4]潘炳超.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实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3):83-88.

[5]孙舒扬,李华敏,蒋小满,等.食品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1):52-54+67.

[6]刘东超,周银环.生物饵料培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6,26(2):143-146.

[7]高红梅.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J].南方农业,2019,13(29):147-148.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