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才是真正的得到

2022-03-24 05:36叶倾城
中学生天地(B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梳子寝室友情

图:IC photo

年轻学生给我写信,说她渴望友情,却没有得到:寝室女生轮流带饭,从来没人给她带,甚至连她在不在寝室都无人在意,她渴望被重视,却不知道如何实现,每天都活在孤独里……

我想了很久,回答她:“得到”是一个伪命题,而给予才是真正的得到。

你渴望友情,那你是否付出了呢?你渴望被重视,那你是否曾经很郑重地听室友讲话呢?还没走上社会的你,也许不能理解:被需要,才是一个人存在的价值。

我有一个行将退休的女友,她一想到将不再有人需要自己,就开始焦躁不安:此后的日子何以寄托?

叶倾城专栏70 后,作家,编剧,广播电台主持人。

我推荐她看一本书,叫《外婆出租中》。老太太其实不是任何人的外婆,事实上,她孤身一人,无儿无女,快要被时代甩下,她心一横,登了一则广告:

外婆出租中。你需要一个嘘寒问暖的外婆吗?你需要一个对你絮絮叨叨的外婆吗?我不是一个很有力量的人,我没有钱,没有智慧,没有特异功能,但我有的,是愿意付出的心意。我把我的爱全都给你,希望你不要嫌它少。

我对她说:“只要你希望自己有用,愿意让其他人需要你,你就可以是所有人的外婆。”

女友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悟。有一天经过图书馆,她发现图书馆在招募志愿者——她一生都喜欢看书,喜欢图书馆的窗明几净,却从没想过要为之做些什么。她想起了我的话,于是走到前台问:“我什么都不会,可以当志愿者吗?”

忽然间,她就成了学生——要当志愿者得先培训;她有了新同事——一共三十位志愿者;她被拉进了工作群——她好久没体验过这样热闹的氛围了。

她以她每周两次的付出,让图书馆更美好:几个年轻学生围着她问长问短,老师让他们写城市的历史,而他们不知道资料从何找起,她带他们去方志的书架;有老人来借书还书,不懂得使用自助借还机,她压低声音在他们耳边一字一句地教,她不是不能一次性替他们完成,但他们不可能次次求人……就这样,她突然发现人生又变得多姿多彩起来。

六十岁的人如此,十六岁的人其实亦如此。

学过化学的你们,会发现“用处”就写在物品的定义上。

铁有什么用?铜呢?氢气呢?被使用、对社会有所益处,并不是物质的存在意义,但对我们来说,这就是它的定义方式。我们最早学到的,永远都是对生活极有用处的事物,那些冷门的、无用的,可能在整个中学阶段都学不到。

物如此,人也如此。

真正的孤独是不被需要。而“不愿意被需要”,才是现代人在自掘坟墓。

“宅”现在似乎成了褒义的词,许多青年骄傲地宣称自己是宅男(女),有一句话很受他们推崇:“我不给其他人添乱,其他人也别给我添乱。”

这里传达出新的价值观:有清晰的边界感,独善其身。不想被干涉的人,也因此不想干涉他人。或者这里面也有隐约的怨气:在我无助的时候没人帮我,那我为什么要帮助别人?

那就错了!因为帮助他人是人的天性。

婴儿是最无助的,饿的时候只能大哭,不能主动觅食,更不能帮助别人,因为他们太弱小了。

当孩子略大一点后,就会很乐意帮助别人。如果对刚学会走路的小毛头说:“帮妈妈拿个梳子。”他们会非常高兴地答应,奔过去找梳子,抱着梳子奔回来给妈妈。我从来没见过一个小孩不愿意帮助大人,一个都没见过。

人长到一定年纪,有了一定的力量,就愿意用这力量来帮助人。这是人类生活的根基,因为给予是一种爱的定义方式。

我们为何爱爸爸妈妈?因为他们一直在给予。你是喜欢下课后关心你们的老师,还是对学生不闻不问的老师?

在用“给予”定义他人之前,最好先用来定义自己:你是否像铁、铜一样,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对班集体有所裨益吗?你愿意用真诚的付出,让自己成为“很热心、很爱帮助同学的人”吗?

在那种情况下,你的缺席会立刻被发现,你不会成为孤独的“死宅”。

猜你喜欢
梳子寝室友情
向美好友情进发
当友情遇到禁忌
你的梳子选对了吗
带电的梳子
寝室“奇葩”操作大赏
寝室闹鬼记
梳子:致月亮的后半夜
我有友情要出租
我们的友情
非常魔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