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NGAL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3-24 02:12赵晓东舒建宇赵荣荣毛建云田艳珍
临床误诊误治 2022年3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年龄预测

赵晓东,刘 斌,舒建宇,赵荣荣,毛建云,田艳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病理改变主要为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导致管腔完全阻塞,血流中断,继而引起严重心肌缺血和坏死[1]。该病病情危急,病死率高,预后较差,早期预防及诊治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3]。有研究发现,一些新型标志物如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4]。但NGAL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尚不明确,故本文通过分析不同预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NGAL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64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为研究对象。164例中男98例,女66例;年龄23~72(59.34±11.52)岁。本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标准[5],且通过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发病时间<12 h,且接受PCI术治疗;首次发病;年龄≥18岁;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心脏瓣膜病、外周动脉疾病、心房颤动、自身免疫性疾病、主动脉夹层、重度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严重电解质紊乱者;有活动性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及出血倾向者;有心肺复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缺血性脑卒中史者;未获得有效随访者。

1.3研究方法 分析患者预后情况,嘱患者出院后每月门诊随访1次,随访时间为6个月,以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为观察终点。MACE定义[6]: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发生靶病变血运重建、再发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支架内血栓形成、卒中或死亡。按是否出现MACE,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并分析血清NGAL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影响因素。

1.4临床资料采集 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连续或累计吸烟6个月以上者)、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犯罪血管、PCI术入路、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实验室指标。实验室指标检测:所有患者于入院后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BS-2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Cell-Dyn 3700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肌钙蛋白I(cTnI)、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氨酸转氨酶(ALT)、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平均容积(MPV);采用酶动力法及尿素酶速率法分别测定血肌酐(Scr)、尿素(BUN)水平;应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NGAL水平。

2 结果

2.1患者预后分析 164例出院后随访6个月期间共发生MACE 26例(15.85%),其中复发心肌梗死8例、发生恶性心律失常7例、发生急性心力衰竭6例、死亡5例,归入预后不良组;未发生MACE 138例(84.15%),归入预后良好组。

2.2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基线资料比较 预后不良组年龄、MPV、NGAL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首次医疗接触时间长于预后良好组(P<0.05,P<0.01)。见表1。

表1 不同预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3NGAL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GAL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923,95%CI为0.876,0.971,最佳截断值为212.66 ng/ml,此时敏感度为80.51%,特异度为76.39%。见图1。

图1 NGAL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预后的ROC曲线

2.4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预后不良作为因变量,将上述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单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量化赋值见表2。结果显示,年龄、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及MPV、NGAL水平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P<0.01)。见表3。

表2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量化赋值表

表3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预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起病急,可在短时间内引起急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差[7]。早期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病情进行评估,预测MACE发生风险并予积极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8]。研究显示,NGAL具有抑菌和抗凋亡蛋白效应及增强肾小管细胞增殖作用,与肾脏功能密切相关,可作为肾损伤的敏感标志物[9-10]。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NGAL在心血管疾病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11-12]。有研究表明,血清NGAL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13]。而NGAL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尚不明确,故本文就此展开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NGAL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且经ROC曲线分析显示其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92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其也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心肌梗死发生后,梗死区心室壁扩张、变薄,心室扩大,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心功能进入不可逆转的终末阶段,从而容易发生MACE,导致预后不良[14]。李超等[15]研究显示,NGAL是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室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NGAL是促进动脉瘤进展、斑块破裂、血管壁重构的重要因素,其介导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促纤维化等均可引起心血管疾病病情加重。基质金属蛋白酶-9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导致纤维帽破裂和斑块内出血,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其活性过高提示冠状动脉斑块破裂风险升高[16-17]。研究显示,NGAL在心肌细胞中表达,并可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形成稳定二聚体复合物,延缓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水解活性的降低[18-19]。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年龄、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及MPV水平也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与李永光等[20]研究结果相似。MPV是反映血小板活性和功能的标志物,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变化相关。在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MPV升高,血小板代谢及酶活性增大,可释放更多促血小板反应物质,加快胶原及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增加患者治疗后心肌梗死复发风险,对患者预后不利[21]。笔者认为,年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自身常伴有很多基础疾病,导致心肌梗死症状不典型,且其对疼痛不敏感,常引起就诊时间延误,从而影响治疗及预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情发展迅速,缩短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从而及早解除冠状动脉阻塞,恢复心肌供血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血清NGAL水平对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年龄、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及MPV、NGAL水平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年龄预测
变小的年龄
无可预测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年龄歧视
算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