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动式护理床抬背机构的设计与研究

2022-03-24 10:05张轩铭周浩东王子钰褚亚旭吕金贺李洪洲
机械工程师 2022年3期
关键词:角加速度背板角速度

张轩铭,周浩东,王子钰,褚亚旭,吕金贺,李洪洲

(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000)

0 引言

目前,无论在医院、养老院、护理中心,还是在家里,护理床应用极为普遍,减轻了医护人员、病人家属的负担[1-4]。2016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王玉昭[5]对起背机构的保护单元进行模块划分设计。2018年,天津工业大学的秦帅华[6]将起背机构中的抬背板分成腰部支板和背部支板,分别对病人的腰部和背部进行支撑,另外设置独立支撑病人臀部的座板,三板联动完成起背动作。2019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高峰[7]在起背机构中设计了一种移臀单元,解决了患者的体位在初始位置时偏下的问题,提高了病人的自我调节性。

上述护理床起背过程中都存在背板拉病人背部衣服的现象,使得病人颈部、后背受到衣服的挤压,造成病人不舒服,甚者产生窒息,特别是对于失去运动功能的病人,就更加的危险。因此,急需解决上述问题[8]。

1 现有护理床抬背机构扯背原因分析

现有护理床抬背机构原理,如图1所示,护理床以O为抬背板的旋转中心,O′为人体重心的旋转中心, 人体中心高为O′B=68.5 mm。根据人体工程学中的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人体背部的肩胛骨和抬背板接触的同一点记为A,选取BA=500 mm。当抬背板OA抬起一定角度α时,抬背板上的A点的位置为C′,体旋转中心与抬背板的旋转中心不重合,而使人体背部的肩胛骨上的A点位置变化为C点,人体背部与抬背板产生了滑移,滑移量为CC′,因此采用该结构虽能实现其基本运动功能,但因患者位姿改变,从而对患者背部衣物造成牵扯,造成患者不适。

图1 现有护理床抬背机构运动原理示意图

2 联动式护理床机构设计及理论分析

为解决因患者的位姿改变,患者背部衣物牵扯造成患者出现不适问题,设计了一种联动式护理床抬背机构简图,通过主动补偿的方式,将人体背部与抬背板产生的滑移量行补偿,消除扯背现象。联动护理床抬背机构简图如图2所示,该机构主要由电动推杆、抬背板、背靠板滑动机构和多连杆等组成,该机构在电动推杆的推动下,通过多连杆传动实现抬背板和背靠板移动。

如图2可知,建立直角坐标系,首先研究的主要参数为抬背板的角位移θ5、角速度ω5、角加速度α5。

图2 抬背机构方案示意图

式中:L1为杆AB的长度;L2为杆BC的长度;L3为铰链A与铰链E之间的长度。

应用欧拉公式eix=cos x+isin x,将式(2)中的实部和虚部分离,得到

抬背板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分别为ω5和α5,将电动推杆速度和已知杆的长度代入,可得到抬背板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判断抬背板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是否有突变情况,如果没有说明其运动平稳,该机构的设计符合要求。

同理通过矢量方程式,计算背靠板的相对位移情况。

通过式(23)得出θ9是关于lMH和lHE的函数,之后输入已知条件,代入可求得lMH和lHE的值。LHE为靠背板的位移量。

3 联动式护理床机构的运动仿真

依据运动学平衡方程,采用MATLAB软件搭建机构仿真模型并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抬背板的角速度和人体背部位移量与背靠板补偿量情况,对患者抬背过程中的舒适性和机构的正确性等问题进行验证,仿真分析结果,如图3、图4所示。人体背部位移量与背靠板补偿量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人体背部位移量与背靠板补偿量对比分析

图3 抬背板角速度

图4 人体背部位移量和背靠板补偿量对比曲线

由图3、图4可知,从整体趋势来看,抬背板角速度曲线平滑,没有出现断点和突变,运行较为平稳,能够保证抬背过程中的舒适性。人体背部位移量与背靠板补偿量曲线相比,随着靠背板抬背角度变化,该靠背板在径向方向上位移有规律变化,先比人体背部位移量曲线滞后,近19°时,滞后量达到最大值为2.55 mm,其后滞后量变小,在47°时,与人体背部位移量曲线重合,之后,背靠板补偿量与人体背部位移量相比,背靠板补偿量开始超前,至75°时,达到最大值105.83 mm。在75°时,人体背部位移量为105.12 mm。

背靠板补偿量维持在0~2.55 mm范围内。经分析产生原因为:由于该机构结构特性引起的。当t=12 s时,抬背板角度达到75°,靠背板与抬背板的相对位移量为105.83 mm。通过实验得出人体位移量差3 mm患者感觉无明显,而本机构的最大位移量为2.55 mm,小于3 mm,防止了扯背现象的发生。

4 结语

设计的联动病床抬背机构可以用于现有护理床。采用连杆滑块联动机构建立了二维原理图;采用矢量方程建立了其理论模型;在MATLAB中进行运动仿真分析;对比了仿真与理论位移结果,得出其在不同起背角度时的位移变化规律,通过分析曲线,验证了该机构模型的正确性和良好的位移性能,防止了扯背现象发生。

猜你喜欢
角加速度背板角速度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中横摆角速度信号估计方法的研究
2020年中国光伏技术发展报告
—— 晶体硅太阳电池研究进展(10)
乐凯太阳能电池背板:强劲支持光伏产业
光纤陀螺跟踪角加速度模型建模与研究
高中物理角速度矢量性问题的教学探究
自行车刹车问题研究
探讨角量的矢量性
圆周运动角速度测量方法赏析
半捷联雷达导引头视线角速度提取
某型伺服系统执行电机的选择和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