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四精神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022-03-24 22:24马秀丽陈丽杜丽花任丽坤苏永涛
成长 2022年9期
关键词:信念理想信念精神

马秀丽 陈丽 杜丽花 任丽坤 苏永涛

河北中医学院(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20)

百年之前,无数青年抛头颅洒热血,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用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敲醒“铁屋子”里沉睡的人们,凭借“科学、民主、进步、爱国”8 字真言青年一代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正式拉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时隔百年之久,五四运动的时代内涵和精神是否还能作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凭据?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的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1]。基于此,厘清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动态需要,搭建起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与五四精神之间的桥梁、融合平衡点,很很有可能重新激活五四精神对青年群体的影响效能,从而鼓励当代大学生积极主动承担社会发展的责任,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中国伟大“中国梦”的实践中。

1 新时代五四精神的内涵拓展与教育引导价值

我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奋斗史,百年前的青年英豪们在五四运动期间所表现出的爱国、进步、科学、民主是史无前例的。五四精神使青年学子与中华民族生存存亡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时值当前时代,五四精神随着“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的不断推进,逐渐被拓展成不畏牺牲、匹夫有责的爱国意识,执着奋进、百折不挠的进步精神,求真务实、坚持真理、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独立自主、自由平等的民主精神。

民族奋斗史的曲折前进告诉我们,任何时代的先进理念和精神都不能仅作为口号宣扬,还要真正的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成为时代托起者们的信仰、追求。大学生作为当前时代和未来时代得以良好过渡,伟大中国梦得以实现的内驱力,他们的担当、开拓、创新等都需要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而经过拓展的、具象化的五四精神恰恰满足这一要求,可作为激励广大青年砥砺前行的动力,帮助他们拨开成长途中所遇到的各类坎坷与迷雾,最终成长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提到的“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在把控当前时代发展趋势拓展五四精神后,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引入五四精神,将科学理论与大学生当前思想发展现实情况相融:

(1)有利于辅助当代大学生认清自己在社会与国家发展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从而在融合家国情怀与理想信念的基础上,明确自身未来努力、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2)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有效应对理想信念虚无化、多级化、功利化等对其思想、信念、“三观”等的冲击和侵蚀,正确树立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坚定理想信念,始终牢记服务人民、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奉献的信念,练就本领,不懈努力,不忘初心,在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同时,践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有利于当代大学生自主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主力军,他们深入学习、研究、拓展、创新五四精神的过程,也是他们潜移默化接受五四精神引导,树立正确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用五四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身行为判断标准,不断提升自己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2 以五四精神为据,优化大学生思想信念教育的思路

2.1 以五四精神为基,引导大学生具象化践行崇高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青年作为“中国梦”的追梦人和圆梦人,青年强则中国强,青年兴则中国兴,青年智则中国智,青年梦想成真则中国梦圆。正因为每一个青年的操守、行为、理想都与国家、民族的生存发展紧密相连,所以大学生作为青年中高知识、高技能、高学习能力的“三高”人群,他们只有志存高远、信念坚定、协同共进、创新创异,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才真正有希望。

因此,以五四精神为基,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的理想、小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大梦结合起来,使其努力的行为既微观又宏观,既具体又抽象,既囊括着小我又汇聚着大我。只要这样,五四精神、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才能具象化到大学生的行为和人生成长计划中,才能成为大学生“知行合一”的养料与助推器。

2.2 以五四精神为辅,指导大学生自主提升综合素质

果戈里指出“为了国家的利益,将自己的一生变为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五四精神以爱国情怀为核心,在依托五四精神实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时,研究者务必重视要在教育中着重强调家国意识,精准结合大学生生活实际和当前身心发展的状态、桎梏,详细阐述当代大学生与家国的关系、鼓励大学生主动思考并探索如何坚定不移的接受党的领导,如何承担并践行个人、社会、民族、国家、时代等赋予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确需要广大大学生群体具有爱国情怀、正确思想政治觉悟和立场,以应对西方思想的伺机侵蚀、影响,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要以“道德绑架”的方式出现。无论是爱国情怀需要的誓死捍卫祖国主权完整、长治久安、尊严与发展等,还是“科学”“民主”“进步”3项所要求的自觉提升综合素质、丰富知识储备、强化专业素养、提升专业技能,自觉加强“五个认同”和坚定“四个自信”、与时俱进、弘扬中国精神及协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实际都需要大学生群体发自内心的主动的要求,需要大学生自觉激活自己内驱力。所以,以五四精神为辅,最大化发挥大学生群体自主提升内驱力的效能,还需要教育者始终以大学生群体身心发展的客观状态、动态变化的诉求等为凭据,密切观察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状态,及时给予其针对性的指导。

2.3 以五四精神为据,培养大学生“传承-开拓-创新”实践思维

大学生群体的个人进步和时代发展均需要其不断的学习、兼容并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创新创异。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前时代,信息的、瞬息万变,国内外文化的交融互生等为大学生信息搜索、整合,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等提供了诸多便利及挑战。如何科学、有效、合理的理解、认知、应用旧有文化和外来文化,如何以传承为基础按需创新及如何保障创新的必要性、价值等,自然成为大学生和大学生理念信念教育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五四精神为据,可借助“讲好五四精神”“做好五四精神创新拓展”等主题教学活动方式来吸引、鼓励大学生丰富研究渠道,听、说、读、写、编并用,多角度研究并实践尝试五四精神与自身思想信念的融合创新。诸如辩论赛、座谈会、调查报告、知识竞赛、红色基地实践教学等,均可成为引导大学生接受红色基因传承,从五四精神中不断汲取力量,理论与实践融合创新并反哺个人成长的关键要素。

3 大学生思想信念教育与五四精神融合的教育路径

3.1 进课堂:补充教材资料,细化教学过程

五四精神进高校课堂自然需要教师在教学组织阶段按需补充相应的课程配套教材及内容。针对目前并无比较固定的、已经形成范式的五四精神引导教材的问题,建议当前时段教师可自行准备视频、图片、文字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类资料丰富教学课堂,或者由教研组按照校本课程的研究目标自行研究、配发课程所需教材、资料等。五四精神进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主要学科教学,需要教师厘清学生对五四精神教育引导方面的真实诉求,进而良好的把控五四精神与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间的衔接点、关联方式/ 渠道。建议高校教师细化不同科目教学内容,在有针对性的融入五四精神后,尝试将其完整的转化成五四精神可全方位传播的教学体系。如,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教学背景,以当前形式及政策作为精神指引,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作为德育榜样,中国近现代史以重点内容的方式呈现,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则作为五四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的弘扬手段。

在完成教学理论体系构建后,教师要统计师生对使用五四精神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态度、认知、疑虑、建议等,从而整理出影响五四精神教育引导成效的重要因素,如现代教育理念、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分界点呈现、五四精神涉及到的教学资料储备等。继而使用各个击破的方式,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五四精神相关的各类资料,如音乐作品、影视作品等,来丰富教学形式,增加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提升学生视觉感知、体验、思考的、深度、针对性、具象性程度。讲授法与讨论教学法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可鼓励学生就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创新要求、与当前热点的关联性等与学生展开讨论,借此来提升学生课堂积极性、参与感,在课下也要借助主题宣传推广、自行实践探索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真正将五四精神内化于心。很多教师惯性使用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小先生’教学法”等来辅助教学,前者的确便于易化学生对五四精神核心价值理念的识别和认知、理解程度,但对于大学生而言,使用“榜样+社会热点”的论证教育方式也许更优于“‘小先生’教学法”。总而言之,无论采取何种教育方式或渠道,只要适合学生基础学情和理念信念教育所需,能最大化发挥五四精神教育价值和引导效能即可选用。

3.2 进活动:丰富主题实践活动,构建体验式学习体系

五四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并不能仅限于听、说、读、写,教师或者学校还要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活动中五四精神引导教育的比率,在保障理论与实践教育占比合理、科学的基础上,丰富主题教育活动的形式、内容。比如,定期组织大学生参观旅游本地五四运动的纪念馆、历史遗迹等各类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五四精神与文化的红色旅游基地。学生在聆听革命者英雄事迹时,有可能感受到曾经的同龄人在特殊年代矢志不渝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勇于反抗的意志。在对比、审视、反思、畅想的过程中,他们的历史使命感、文化自信心、政治立场等会更为坚定。

每年五月,高校可举办红色电影周、五四知识竞赛、五四精神师生交流会、五四红歌会、五四精神学术研讨会、五四精神演讲比赛、五四精神论坛等五四青年纪念活动。教师和学校鼓励大学生们自由发挥,放飞想象的翅膀,小组合作、社团合作、个人创新,将自己对五四精神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尽情的表达出来。用五四精神、文化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可便于学生找到五四精神与自身成长、社会发展的关联性等,继而更为深刻的领会新时代五四精神的内涵,对自己理想信念发展的影响与要求等。

构建体验式学习体系,需要教师和学校运用好校园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这一孵化器,并强占媒体舆论引导高地,借助承载五四精神的多样化平台,潜移默化地引导、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个人成长规划和理想信念等。硬件配套设置建设方面,高校可丰富校内各类建筑物、雕塑、校园景点中所蕴含的五四精神元素,如修建五四运动英雄事迹、人物标的物,定时更新校广播站、宣传栏、校内展板中的五四精神宣传资料,在校报、学院报上定期刊登学生文笔较好的五四精神调研报道、学习最新体会等,榜样人物与校园景点双重发力,让五四精神教育始终立体化围绕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五四精神进宿舍也可作为学校增加学生体验式学习的又一利器。学校可将五四精神融入到宿舍当前的物质文化建设中,以宿舍为载体,借助宿舍制度条例、宿舍装饰、宿舍特色文化以及校风、班风、宿风等与五四精神的巧妙融合,来帮助学生轻松抵抗不良心理、行为对自己学习、情操等方面额侵蚀。

猜你喜欢
信念理想信念精神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为了信念
发光的信念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信念
拿出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