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河边柳

2022-03-24 11:46邱俊霖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杨柳风飞絮柳絮

○邱俊霖

阳春三月,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此时,也正是柳树长新芽的好时候。

吹面不寒杨柳风

柳树,常常出现在河边,因为柳树不仅耐涝,而且根系发达,能够巩固河堤。人们在江边种植柳树的历史非常悠久,比如唐朝诗人刘禹锡被贬到四川为官的时候,就填过几首《竹枝词》,其中写道“杨柳青青江水平”,描述的便是岸上杨柳青青,江中风浪平平的景象。

在我国古代,人们将柳树称作“杨柳”。宋代诗人释志南在《绝句》中写道:“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杏花雨指的是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古人把应花期而来的风,称为花信风。从小寒到谷雨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总称“二十四花信风”。其中清明节尾期的花信是柳花,这一时间段的风便被称为杨柳风。

试想着在一个春天,人们行走在郊外,杏花时节的蒙蒙细雨,调皮得像故意要沾湿人们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吹拂着脸庞的杨柳风已感觉不到寒意,而嫩绿的柳条随着春风轻轻飘扬舞动,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春天呀!

风吹柳絮似雪飞

垂柳因其郁郁葱葱,在古代还深受隐士们的喜爱。

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便对柳树情有独钟。史书记载,他的宅院里便有一株很茂盛的柳树,嵇康引水浇树,每到夏天,便在树下打铁。

东晋的文学家陶渊明,更是给自己取了个外号叫做“五柳先生”,至于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他自己在《五柳先生传》里便提到过:“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因为他的住宅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

此外,一到春天,柳树就会飞絮。《世说新语》里面就有一个《咏雪》的故事:谢太傅,也就是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里搞家庭聚会,忽然雪下得很大,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啥呢?”他侄子胡儿脱口而出:“跟撒在空中的盐差不多。”可是侄女却说:“不如把雪比作随风满天飞舞的柳絮。”太傅大笑着很高兴。很明显,飞舞的柳絮往往能够给人带来轻盈飘逸之感,所以将雪比作飞絮,自然在意境上更胜了一筹。

最是杨柳绾别离

杨柳的飞絮还很容易引起古人的伤感。“杨柳”一词早在成书于先秦时期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已出现了,如在《小雅·采薇》篇中便有这样的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回想当初离开时,正是杨柳依依随风吹的春日。如今回来的路上,已经是大雪纷飞的时节了。这四句写景、抒情、伤怀,将缠绵而飘忽的离别情思,含蓄却又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此外,由于“柳”是“留”的谐音,又因为杨柳枝叶细长,代表着友情的长久,古人常以杨柳来代指道别之情,表达不舍之意。比如,古代地理书籍《三辅黄图》里头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说的是汉朝的时候,长安城里的人们出城送别,到了灞桥,便要折柳道别了。

唐朝诗人刘禹锡曾经作过《杨柳枝词》,其中一首写道:“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说的是城外的春风吹动着酒家外悬挂着的旗帜,行人在傍晚告别。但长安道上有着数不胜数的各种树木,却只有垂杨是寄托相思别离之情的。

唐朝诗人白居易曾经在江南为官,而且曾经搞过水利和绿化工程,在河岸边遍植杨柳,后来离开了江南,他还时时想念着江南的河边柳:“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这首诗表面是在回忆江边杨柳,但追忆的内容实际上却是非常丰富的:或许有故友、有美好的风景等等,但白居易只写杨柳,人们却能体会到其中的内在情感。

无论如何,阳春时节,怎离得开杨柳的点缀,让我们从古人的诗文里品味柳树的韵味,将这美好的春光留住。

猜你喜欢
杨柳风飞絮柳絮
柳絮
柳絮飘飘
柳絮娃娃
窗外飞絮
杨树飞絮治理初探——以潍坊学院为例
大型原创黄梅戏《江城飞絮》
春天来了,你发现了吗?
从《杨柳风》谈语域对等理论在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
书里杨柳风,独爱那枝红
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