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施工中出现涌水突泥险情的处置技术

2022-03-25 00:01蒋明明
科技创新导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水突浆液岩体

蒋明明

(湖南省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湘潭 411100)

高速公路建造期间,隧道是一项重要的施工内容,在施工期间面临诸多阻碍与风险。水文、地质及自然条件等因素,均会影响到隧道工程的稳定性,导致出现各种形式的地质灾害。在此之中,涌水突泥已经成为隧道建造期间产生概率较高的一种地质灾害,在断层破裂带的作用下,体现出显著的突发特点,会耗费地表的水资源,使自然环境受到不良影响,容易产生围岩不牢固、地表下陷等问题,导致作业人员、机器设备、隧道自身等面临风险挑战,若处理不妥当,会降低隧道施工效率,并对将来的安全使用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影响隧道项目的运营收益。因此,项目负责人员应当深入探究涌水突泥的防范措施,降低隧道施工风险出现的概率,保证隧道的稳定,从而保证其能够顺利运作。

1 隧道工程涌水突泥处置施工技术

涌水突泥尽管有一定的突发特点,然而也具有短暂性稳固的特征,为此,在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涌水突泥灾害后,应利用恰当的时机采用科学的应对举措,一般采用的应对方案是先封堵,然后将水排出,最后增固。在施工活动开展之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制订健全的施工方案,之后,依据地质状况优化施工计划;抓好现场监控工作,另外采用科学的防水措施,在全部工作准备充分后才可以动工建设。

1.1 堵排结合处理

当涌水突泥段产生一系列突泥问题后,在解决期间,为防止病害的再一次出现或者发生其他施工风险,先要对类型近似的项目的处置结果加以探究,不可随意采用抽水清淤的方法。对于涌水突泥段中具有的大体量的污水、砂石等,先采用地表钻孔的方式明确入孔位置,确保孔管进入较深部位后再从地表投入一些物料,大多是体积很小的岩石混凝土;之后,进行浆液浇筑作业,确保灾害产生区域路面的稳固,对淤泥进行阻挡;最后将水排出,将淤泥全部清理出来。施工活动应当遵照堵泥与排水并重的准则,在溃口部位投入适量的物料,可对涌水与泥砂发挥阻挡作用,防止其涌到洞口位置,构成涌水突泥段疏水降压点,为清淤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1]。

为确保排水工作的顺利开展,要保证作业面岩体的牢固,为此,对溃口岩柱进行增固是排水作业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浆液浇筑过程中,水、过滤石、泥浆的比重要恰当,严控使用数量,如此能够防止大面积浆液浇筑土体砂石再次堵塞问题的发生,利用钻杆,自孔管下部从下到上逐渐抬高,逐渐疏通,等排水活动完结后,使用快干水泥将孔口封堵。通过地表材料投入,做好溃口位置的封堵工作,让涌水量日渐平稳,确保涌水作业目标的达成。因为不能确定灾害的危及范畴,同时,地质要素相对繁琐,虽然利用钻孔及排水的方式,还是会存在诸多的不良盲区,为避免盲目位置产生灾害,在浆液浇筑之前,一定要采用排水举措[2]。

以地表投料物对底部进行充填,构成泄水作业面,依据现实状况设定锚杆地点,且喷射恰当比重的混合泥浆,然后对边坡土进行处置,提升边坡稳固水平。把防水板放置在平台面上部,设立钢筋网作为基础架构,利用合理比重的混合泥浆堵住底端,然后在四周搭建排水沟,确保排水坡面向外输出,将水转移至排水沟。

1.2 全断面帷幕注浆施工加固隧道段

根据地下水特点及围岩土质,灵活地采取帷幕浆液灌注工艺手段,先通过全断面浆液浇筑方式实施大范围注浆,然后再进行局部区域浆液浇筑,最后采用补充的方式确保不会出现注浆的盲区。在初始区域,相关人员要采取空口管,接着再为他们提供阻水处理,大幅度提升岩体总体强度,确保前方岩体紧缩,外形发生一定变化,构成止浆岩盘,应当用最短的时间让掌子面呈现为闭合状态,闭合之后有助于作业面岩体维持平稳。空口管注浆阻水起作用的范畴较小,由此,在选取注浆材料的过程中,要优先选取较易与岩体结合在一起的水泥,接着在后续注浆过程中,使用具备重叠性以及较高耐磨程度的物料。可以优先采取水泥净浆,在实际注浆期间,优先采取定位预埋的形式提供钻孔处理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掌子面围岩的硬度,确保岩体硬度可以负荷施工过程中所受的压力,在掌子面安置止浆墙,等到止浆墙浇筑结束后,从孔口管中向前钻进[3]。

钻孔作业完毕后,第一时间将泥砂清除干净,浆液浇筑之前,先将注浆机调节到最佳状态,如果相关设施难以运作,那么就要在第一时间处理事故。根据预先明确的注浆量,进一步检查施工建材是否完整,然后再进一步安装注浆栓塞,向孔内浇筑浆液,若碰到无法钻动的碎石或者突然发生涌水突泥问题时,应当马上对围岩进行增固抑或从地表填充恰当的材料将水堵住,然后继续钻孔作业,到设计的深度之后,马上进行浆液浇筑。在进行隧道掘进作业过程中,根据隧道地质基础,对围岩周边采取全断面帷幕注浆工艺增固。

2 工程概述

本文所论述的隧道工程,采取分离式结构,在隧道进口位置的左端设计7个人行横通道,接着在右侧安置3处车行横通道,在贴近2个通道的间距在250~300m。右端掌子面作业至ZK22+663的时候,发觉该地区均是砂土状的花岗岩地质,同时,掌子面右端产生了诸如涌水突泥的问题。

3 涌水突泥区域组成和险情成因剖析

3.1 涌水突泥区域构成

隧道的地质条件相对繁杂,针对涌水突泥地区岩层,需要通过诸多破碎带以及规模较大的裂缝带组成,它们的材料由风化花岗岩制作而成,表现为松散砂土状。尤其是在涌水突泥的范围内,其泥沙质含量相对很高,这就说明富水相对饱和,表现为流塑状或者软塑状[4]。

3.2 涌水突泥险情形成原因分析

3.2.1 岩体松散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涌水突泥区域通过多个表现为平行形状的压性断裂带构成。该断裂带岩体表现为不同的风化状况,强度差异明显,在出现涌水突泥问题的过程中,受到流动性明显的地下水干扰之后,从断裂带不断地涌出,如此一来,就可以产生诸多全—强风化花岗岩所构成的粗细沙颗粒。值得注意的是,细碎的断裂带导水性相对很强,这就容易出现涌水突泥问题。

3.2.2 岩体应力变化

在挖掘隧道的过程中,能够让围岩的初始应力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原本较散、细碎的岩体受到自身重量及挖掘力的影响,此时,就会出现竖向的方位转移,从而造成断层段地下水出现下泄路径。与此同时,粗细沙粒等风化物在水流作用之下往外流出,进而产生了一系列涌水突泥问题。

4 涌水突泥险情处置技术

4.1 加固涌水突泥区域

4.1.1 平铺钢筋混凝土

相关人员要采集恰当节点,将直径Ø4mm、间隔距离为150mm的钢筋网平铺在涌水突泥表面,然后再将厚度为15cm的混凝土铺在表层予以封堵。

4.1.2 布置平孔排水管

在涌水突泥位置,相关人员要预先安置平孔排水管,由此保证这一范围的稳定性,防止出现更多的危险事件。

4.1.3 安置导管且浇筑浆液

相关人员选取0.5m×0.5m 的尺寸,竖向打入尺寸为Ø42×3.5mm、直径为4m 的钢管制作成的小导管,然后再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灌到里边,可让涌水突泥地区凝固。

4.2 加固涌水突泥影响区的初期支护

4.2.1 增固钢拱架锁脚

为了防止涌水突泥四周的初支出现形状上的改变,此时,就要求在ZK22+700~ZK22+670 位置加固钢拱架锁脚,换言之,就是在各榀钢拱架两侧的拱脚位置进一步添加2 处直径为4m、尺寸为Ø76×5mm 的钢管,焊接稳固之后,就能够利用浆液浇筑强化锁脚。

4.2.2 增设棚架支护

在ZK22+700~ZK22+675区段拱起的时候,相关人员要加装一个棚架支护,也就是加工成多个12m、尺寸为Ø76×5mm 的钢管,依据纵向4m、横向1m 的距离予以设置。一旦建设成功后,就要求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浇筑至出现少部分水产生的钢管中,发挥封堵涌水、胶结岩体的功能。之后,把出水量多的钢管当做泄水途径,在二衬作业时,把其堵住。

4.3 钻孔排水降压

使用钻孔排水降低压力的方式,能够有效处理断层破碎带用水量多、水的压力过高的问题;能够让溃口浆液浇筑环境得到优化,确保注浆效果;还能够避免在承压水的影响下产生挖掘风险。在洞的两端和临近洞的中间岩体上,设立2个泄水孔,规格为Øl08mm,可以实现排水减压的目标,能够让涌水突泥位置的水压大幅下降,让洞中围岩的作业条件得以优化。

为防止泄水导致岩体受损,应当在泄水孔施工完毕后,及时浇筑浆液,对孔进行清理。为避免地下水大量流失,有效保护自然环境,浆液浇筑应当在涌水突泥影响地区二衬以后实施。

4.4 帷幕注浆改良地质

该项目拟使用帷幕注浆的形式,如此一来就可以实现改善地质的效果。挖掘以前把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填到开裂的通道内,以发挥封堵涌水与胶结岩石的功能。除此之外,还可以确保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能不断改变,大幅度提升围岩整体强度,提高围岩支护能力,保证开挖顺利从溃口通过[5]。具体步骤如下。

4.4.1 止浆墙施工

在ZK22+689~ZK22+685 区间,采取上、下台阶现浇C25混凝土手段,能够确保掌子面处在闭合情况下,作为浆液浇筑的止浆墙。上台阶的高度是5m,下台阶的高度是4.5m,厚度都是2m,宽楔口设计成30cm,搭接部位设计成1m。为了进一步提高止浆墙的抗滑效能,相关人员可以沿着洞体设计接茬钢管,同时,确保它们能够形成环状。然后,在止浆墙的帮助之下,开始掌子面前段ZK22+685~ZK22+665 涌水突泥区域的浆液浇筑、填充、增固。在此段浆液浇筑施工完毕后,可基于之前的支护,把改良之前的涌水突泥物全部清除,然后再继续实施和上文相同的止浆墙作业。

4.4.2 钻注浆孔

钻孔过程中,应当依照外环—内环、上—下、同环跳孔钻注的准则钻进。浆液浇筑孔选择Ø130mm钻头成孔,孔口管的材料为型号Øl27mm×5mm、2.5m 长的热轧无缝钢管。浆液浇筑段使用型号为Ø94mm 的钻头成孔。为降低钻杆振动频次,确保成孔的精准度,钻孔机应当尽可能贴合止浆墙面。钻孔偏差应当在5cm以内,终孔误差不可超过孔深的1个百分点,保证钻孔部位达标。在钻进过程中,若产生涌水突泥灾害,应当马上停止钻进,且及时进行浆液浇筑,之后再次钻进,一直到孔完成。钻进期间,应当高度重视前方地质情况,避免险情发生[6]。

4.4.3 帷幕注浆

在浆液浇筑施工以前,需要在浆液浇筑模拟试验达到要求后,才能够进行浆液浇筑作业。进行模拟试验,旨在确定浆液的充填率和扩散半径,合理确定浆液配制比,明确注浆压力、浆液注入量、胶结时长。浆液浇筑施工进行过程中,可依照注浆模拟试验信息,即时调整有关参数,以确保浆液浇筑成效。帷幕注浆的技术参数具体是:竖向注浆增固长度25m;竖向增固范围5m;浆液扩散直径3m;浆液浇筑速度为5~110L/min;浆液浇筑孔半径为47mm;终孔的竖向间隔距离是2.3m,环向间隔距离2.1m。水泥浆和水玻璃液浆的比通常是1∶0.5~1∶1;模数大约为2.4;注浆初压即0.5~1.0MPa,终压设即2.0MPa。倘若浆液属于单液浆,那么凝结时长大概是一两个小时;如果是双液浆,凝结时长为3~5min。

4.4.4 注浆过程管理

应当依照实验得出的结果进行浆液的配制,对配浆比重进行严格控制,水、水泥、水玻璃的偏差应当不超过±5%,添加剂依照±1%的标准加以管控。搅拌时长一般在3~10min,最长可达到30min,以确保浆液搅拌充分,不可把搅拌不均匀或者包含有杂质的浆液运输到作业现场。浆液浇筑的时候,应当按照先稀后稠、先大后小的准则,另外,应当逐步增大压力。在注浆压力达到最高、维持10min以上、最后的浇筑量在5L/min以下的时候,此孔段浇筑工作便可完结。每次浇筑结束,都应当查看钻孔情况,以确保浆液浇筑成效[7]。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处置隧道涌水突泥地质灾害的过程中,因为注浆范畴较有限,不仅要针对溃口区段,还要监控隧道中的所有区域,所以这就会干扰到断面的检测及加固工作,要避免涌水突泥诱发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问题,损坏地表水均衡,从而威胁地层的平稳性。在本文中,综合项目案例对隧道发生涌水突泥后的处置方案予以研究及运用,从而实现治理效果最大化。

猜你喜欢
水突浆液岩体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脱硫系统用浆液循环泵汽蚀分析
荆西隧道涌水突泥综合整治处理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岩体结构面粗糙度获取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深埋无砟隧道涌突荷载及清淤平台长度研究
隧道施工中突水突泥治理技术与应用
平泉县下营坊杂岩体分异演化及其成岩成矿
单一层状岩体和软硬复合岩体单轴压缩破损特征试验研究
基于FLAC3D的节理岩体巷道锚注加固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