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好习惯的形成体现了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

2022-03-27 10:31黄献谋邹雅莹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创造性多元化

黄献谋 邹雅莹

摘 要: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着重关注点,教导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带领学生养成主动劳动的习惯,培育学生创造性劳动的思想。劳动教育虽早已在各中小学校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但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导致大部分的相关劳动教育工作存在片面化、形式化的问题。因此,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可以先“育师”,再“育生”,此外应注重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教育及多元化地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树立全面的劳动观。

关键词:劳动教育;劳动实践;多元化;创造性

一、劳动教育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劳动的理解出现片面化

现阶段,小学生大多将劳动与值日画等号,仅有的劳动方式使得学生对劳动的态度不佳,甚至出现不愿劳动,劳动懈怠的现象。许多年轻的父母对孩子过分宠爱,不让他们参与家庭劳动,以至于许多学生没有养成主动分担家庭内务的习惯,甚至需要依靠父母才能保持自己的课桌和床铺的整洁。对于劳动的态度偏差会使得学生品性也受到连带的偏移,不利于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助长了“好吃懒做”“不劳而获”等不良风气。这不单是学校劳动教育方式和劳动时长设置的问题,还有部分家长和学生在思想上忽视劳动教育。

(二)学校落实劳动教育存在形式化

学校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却总会不经意间忽视了劳动教育。学校对于学生的劳动引导出现偏差,部分学校设立劳动教育存在形式化,更有学校只是为完成任务才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形式主义的劳动教育,会让学生对于劳动的概念、价值的理解模糊不清,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学校设立了劳动课程,可没有专业的劳动课程教师,由其他科任老师组建的师资队伍,也缺少专业劳动教育的培训。劳动课程内容的浅显,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难以学习到关于劳动的深层次含义。劳动教育的落实过程存在一定的问题,形式化的教学种种迹象,使得学生根本无法真正意义上去接触劳动、感受劳动、理解劳动。

(三)勞动实践开展方式枯燥无味

大多数学校劳动教育开展的方式较多为劳动教师讲述课程内容,而且课堂教学枯燥。学生实践动手机会少,没有亲身的体验。或者是直接将体力劳动、值日等与劳动完全画上等号,这体现学校开展劳动实践的单一。值日属于劳动的一部分,是劳动不可缺少的开展方式之一,但这不等同于劳动。机械化的实践任务与劳动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当下学生若无法提升对劳动的兴趣,又谈何喜欢劳动。

二、进一步完善和推动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劳动教育从育师先行,后贯彻学生劳动观念

第一,校方出台教育政策,将劳动教育成果也作为教师期末考核评分之一,避免劳动教育形式化、片面化,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第二,对授课教师进行培训,首先教师应当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劳动,才能给学生传授相对更为专业、更与时俱进的科学劳动理论,使学生清晰劳动的理念与意义。教师是学生最崇拜与尊敬的人,所以教师需要为学生做好劳动的榜样。同时,校方可以给学生开设劳动教育相关讲座,邀请劳模进校园,让学生更能直观感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其中也要多宣传创造性劳动。第三,倡导劳动文明风,营造浓郁的劳动校园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成长,理解“我劳动我光荣”的理念。第四,每年进行劳动积分评比,增设劳动标兵等奖项,设立劳动大使等校园榜样。第五,教师通过开展家长会的形式对家长进行思想上的劳动教育,让家长协同校方一起完成对学生劳动教育的工作。只有教师、家长、学生都形成了劳动的意识,劳动教育才得以真正落实。

(二)落实多元化的劳动实践

相比起枯燥的劳动理论课程和单一机械的劳动实践,富有文化意义的劳动实践和有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更有意义。校方将劳动实践与中国传统节日有机融合,例如学校组织在清明时节带领学生扫墓,通过劳动实践的方式去缅怀祖先。在端午节和中秋节,组织学生在食堂手工制作粽子和月饼,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果实,体会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道理。创造性的劳动实践则可通过“变废为宝”“生活小妙招”等比赛活动的形式开展,在创造性劳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校组织低年级学生在班级里进行养殖小鱼,坚持对小鱼的喂养也是劳动实践的一种方式。周末组织高年级学生在校外野炊,通过厨艺比拼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制作不同的菜品,提升自身技能。也可以组织高年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性的劳动,比如地铁义工、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等,更可以借此增加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将劳动教育方式从单一化转化为多元化,打破了学生对劳动的刻板印象,更增加了学生劳动的兴趣,培养了劳动的习惯。

三、小结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是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在小学中落实劳动教育,得以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体系。让劳动教育观念根植教师心中,使教师教育出爱劳作的学生。积极开展多元化的劳动实践工作,吸引学生的眼球,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注重创造性劳作。

参考文献:

[1]胡霞.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探究——以会宁县北关小学为例[J].试题与研究,2021(34).

[2]孔敏君.小学劳动教育新模式3+X策略[J].家长,2021(20).

[3]曹建民.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2021(46).

[*本文系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ZX2020-35)的部分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创造性多元化
山西大同:多元化养老服务 托起幸福“夕阳红”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