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国情监测更新手段与内业方法

2022-03-27 10:34王倩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2年1期
关键词:自然资源提高效率

王倩

摘要:随着地理国情监测年度更新工作的稳步推进,并按照国务院关于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常态化的要求,建立了连续、稳定、规范、综合的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库。监测结果已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监管、生态保护与修复效果评价、空间利用控制、资源勘探、土地种植类别监测等。本文根据地理国情监测年度更新的特点,针对地理国情监测结果中的重点、频发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质量控制建议,为基础地理国情监测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自然资源;国情监测;数据预处理;提高效率

前言

地理国情监测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可获取地表自然要素、人文地理要素、社会经济信息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2016年以来,地理国情监测和更新已成为常态。近年来的监测成果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实施监督、环境保护与治理、自然资源管理、空间利用控制等诸多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根据总体监控方案和技术规程,结合实际生产运行中遇到的问题,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的,详细阐述生产过程中的思路和解决方案,为生产运行提供参考。

1地理国情监测

地理国情监测是在整合现有各时期测绘成果的基础上,利用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地形、水系、地表覆盖等进行动态监测。根据其分布特征,对变化、变化频率和区域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能够反映环境、生态、资源等要素的空间分布数据,从而动态地测绘地理国情,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国家地理信息。地理国情是从地理角度对国情进行分析和描述。其基本内容是地球表面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变化。它强调对国家土地等构成国家物质基础的各种因素的综合考察。地理国情可以直接反映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人地关系的协调程度,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策依据,也是基本国情的一部分。

2全国地理形势监测总体情况

为全面掌握我国地理条件现状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基本条件,揭示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布和内在联系,满足需求2012年10月,国家地理国情监测项目正式获批。2014年,我们以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充分收集、整合、利用与地理国情相关的专题信息和其他重大项目测绘地理信息成果。从2016年开始,以每年6月30日为监测标准时间点,以总体目标、综合考虑多方面需求的地理国情信息年度监测进入常态化监测阶段。围绕地表覆盖特征和重要地理国情内容,对上年数据采集时间至今年监测标准时间的各类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充分利用已完成的解释样本数据。收集以协助内部解释对于难以准确识别的特征,应进行实地调查,增加新内容,并结合各行业专题数据更新后台数据库,使地理结果国情数据尽可能反映监测年份的状况,形成全面覆盖全省时间序列数据结果,持续提供地理国情信息支持和业务运行。

3监测结果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3.1土地覆盖分类结果常见质量问题

3.1.1地表覆盖图的光斑边缘线位置超限

这类问题在土地覆被分类结果中经常出现。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操作者在收集数据的时候不够详细;另一种是只更新了后台数据中的补丁分类代码,而忽略了原始影像点边界和当年影像是否符合精度要求。

3.1.2地表覆盖图斑漏更新

地表覆盖图斑漏更新主要表现为实际发生变化的图斑没有更新到位,或者两阶段的图像图斑没有明显变化但背景数据本身有误。在现有技术手段的操作过程中,往往采用切换和比较两相图像的方法来提取变化监测模式。由于两相图像对比度非常接近,向量边界没有明显变化,容易造成背景数据本身的误差。更新。这就要求操作者在改变信息集合时不仅要检查向量边界的拟合,还要检查属性与土地类型的匹配。目前,收集变化信息的工作方式绝大多数是逐屏目视判读。一些操作者在解释时将地图比例设置得太小,这很容易导致地表地图漏更新。

3.1.3地表覆盖图斑分类错误或多余更新

对于土地覆盖分类数据,分类编码的正确性直接影响后期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关系到各行业数据的符合性。因此,应尽可能避免地表覆盖地图点分类错误或冗余更新的问题,尤其是面积超过20000平方米的大地图点,这也是质量控制的重点。地理国情监测是以第一次国家地理全国普查和年度监测结果为基础的。收集的数据在分类和指标上应与普查结果一致。

3.2地理国情结果的常见质量问题

3.2.1地理国情位置采集超限

多源遥感影像用于监测国家的地理状况。如果操作者在采集中不够详细,或者对不同时期图像的配准和投影误差没有足够的了解,可能会导致采集到的元素的中心线或边缘线超出规定的5个像素容差范围.

3.2.2地理国情要素漏更新

地理国情的更新是基于两张图片的对比和各行业专题数据的验证。缺少更新通常是由于更新链接失败或图像数据和专题数据的分析和验证不完整造成的。

4质量控制建议

4.1加强监测人员培训

监控人员包括操作人员和质检人员。从以上对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监测人员是影响监测质量的首要因素。监测人员对地理条件、技术法规、常见问题处理等相关内容的内容指标的熟练程度,以及操作过程中的细心和责任感,直接影响到结果的质量。因此,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有效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是关键。技术培训不应仅限于项目的开始,而应贯穿于生产的各个环节。在变更信息收集、现场调查核实、内部编辑整理等关键环节,进行相应的操作指导和技术要求非常重要。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技术水平相对薄弱的监测人员的培训,补齐短板,提高数据整体质量。

4.2变更信息采集流程优化

变更信息收集环节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实践证明,大多数质量问题都与这个环节密切相关。一旦操作者对图像、监控内容、技术规范等知识不足,导致本环节数据更新不正确或冗余,将导致后续环节需要大量时间修改,甚至可能超过修改时间。直接获取时间。有鉴于此,在地理国情监测的实际生产中,对这一环节的流程进行了优化,增加了变化信息预识别环节,注重质量控制,以达到更好的质量控制效果。具体如下:首先要求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变化信息预识别,变化信息预识别采用简易的矢量图形(如圆形)进行变化图斑的标识,不对数据进行更新,简单填写矢量图形中对应的“CC”“ChangeType”“是否外业”等属性。重点识别所负责的任务区中人类活动程度较高、变化种类较多或数量较大的区域,如城镇周边。其次组织经验丰富的质检人员,对变更信息预识别结果进行质量检验,检验结果分为优、合格、不合格。对预鉴定结果不合格的经营者,由单位技术负责人或质检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直至预鉴定变更信息。此外,变更信息预识别的合格结果可以直接应用于变更檢测的后续生产过程,从而在保证数据质量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4.3技术指导文件的编制

编制详细的相关技术文件,指导规范操作,可有效避免因监控人员对技术要求理解不一致而导致的质量问题。监测影像作为地理国情监测生产的主要数据源,对保障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结果的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采集变更信息前,应根据采集到的图像进行综合分析,详细说明图像的时效性、使用原则等信息。由于数据使用标准不同,应综合分析、整理上述资料,并进行必要的数据转换,进一步提取符合监测要求的有效信息。同时,根据专题资料的实际情况,编制了详细的使用说明,避免因专题资料使用不明确导致数据矛盾。

5结束语

地理国情监测具有地域大、范围广、特征复杂的特点。本文从地理国情监测和监测结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优化措施,确保监测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2019年全国地理国情监测实施方案[G].北京: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2019.

[2]陈丽李珊.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生产实践与应用思考[J].测绘技术装备,2018,20(2):32-35.

[3]高天虹,张金刚,刘敏.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内业的质量控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7,37(6):210-212.

猜你喜欢
自然资源提高效率
纵切机组的连续生产方式
乐于探索 美在其中
论中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方法
法律未界定之自然资源
试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做到“六化”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感悟语文教学魅力,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浅析越南经济发展展望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