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小时,一线护心

2022-03-27 10:32陈立娜
大学生 2022年3期
关键词:接线员热线陪伴

陈立娜

“今年冬天第一场雪,祝福接线员,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的倾听和陪伴”“考试前我压力巨大,加上一系列七七八八的事情,整个人情绪崩溃,感谢接我电话的老师的陪伴,考试顺利通过啦,特来报喜,感谢老师在电话里对我的肯定……”这些是我成为北大24小时热线接线员后收到的来自同学们的温暖反馈。

2020年疫情期间,有位同学来电说亲戚早上突发危急情况,家里人都去陪护了,同学当时独自在家十分慌乱。我在热线中做了充分的情绪安抚之后,这位同学知道了下一步该怎么做。几个月后的一天,这位同学再次打来热线,通话快结束时,同学兴奋地说:“老师,我听出你的声音!疫情的时候……”那一刻,我真切地体会到热线工作实实在在的价值和意义。

2019年4月,看到朋友圈内相继转发北大招募24小时热线接线员的信息,我心里产生了好奇:给学霸们提供心理服务是怎样的体验呢?我将如何用自己的所学来帮助他们呢?带着跃跃欲试的心态,经过严格筛选,我正式加入了热线队伍,成为北京大学首批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接线员。

“您好,这里是北京大学心理援助热线”,这句问候语是我与来电者初步的“心理接触”。接下来的通话中,借助他们表达的内容,以及语调、音高、语速做初步的风险评估:对方所遇到的情况以及本人的心理状态是否有潜在的危机风险,确保来电者是在身心安全的状态开展热线工作,澄清来电目标,与来电者共创解决方案并落实到行动。这些细致而重要的工作是每通热线都需要做的。就这样,无论是清晨还是黑夜,热线陪伴着来电者度过一个又一个对他们而言艰难的时刻。

“老师,我真的要崩溃了……”这是2020年年初某位博士生的深夜来电。受新冠疫情影响,这位同学无法按时返校。但是科研任务不能耽误,于是跟导师申请远程办公。由于需要协调和配合的工作很多,拖慢了进度,导师打电话询问时,这位同学的情绪绷不住了,“导师一直是我很欣赏和尊敬的人,我害怕自己失控直接跟导师吵起来,我实在不想给她留下这样的印象。”说到这里的时候,这位同学开始哭起来,电话这边的我听到这些话,既担心又心疼。

“这样的担心和害怕我是能够理解的,如果哭出来能够让你好受点,我愿意在热线这里陪着你。”电话这头,我轻声说道。随着这位同学情绪逐渐稳定下来,我们又讨论了一些解决现状的方法,让同学了解到自己是有希望、有力量来渡过眼前困难的。“终于能把一直压在心里的话跟别人讲讲了,感谢您的陪伴!”电话那头,这位同学长舒一口气,对我说道。

我知道,一次电话的帮助有限,结束通话后来电者仍有许多现实困难要面对。可是我们也有这样一种信念:热线24小时不间断的陪伴,可以给每一位来电者更多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力量,让他们知道“我们每个接线员一直都在这里,愿意陪你走过每一个岔路口”。

“看似接线的是一个人,实际是一个团队在工作”。被团队支持的力量所滋养,是我们接线员做好这份工作的底气。对我们热线群体提供最多支持的是中心领导团队、危机干预团队和后勤保障团队。记得有次在凌晨接到一个初步评估有心理危机风险的来电后,我马上联系危机值班老师说明情况,中心领导迅速组建工作群,对接院系,第一时间定位到来电者并派人看护。中心响应和处理危机的高效,着实让身处一线的我们倍感安心。

2020年,北大心理中心专门举办了热线代表座谈会,会上领导提出了“热线专家打造计划”,引起了代表们的积极响应。原来服务好每一通热线的同时,我们个人的专业成长也被纳入到了整个中心的人才建设中了;接线员群体中还有辅导员老师的加入,他们自身就有过硬的工作能力,又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经过心理赋能系列培训后,专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由“社会招聘的心理学专业人员+校内辅导员”组成的接线员队伍,形成了一股优势互补、业务能力持续迭代和进步的力量,坚实而有力地守护着24小时热线。

2021年,中心累计接听心理援助热线2035例,接线时长69116分钟,实现了心理服务时间“全覆盖”。见证热线的开通、发展、完善、壮大,到如今它成为北大“护心长城”重要堡垒,作为参与者,這是令我倍感光荣的成长历程。

责任编辑:方丹敏

猜你喜欢
接线员热线陪伴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我的接线员朋友
20180100,古风日历专线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让客服抓狂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