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与CT对复杂性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对比分析

2022-03-27 00:48颜恒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8期

关键词:DR;CT;复杂性四肢骨折患者;临床诊断效果对比

【中图分类号】R6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8--01

四肢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主要是由于车祸或意外受伤造成的。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肢体骨折的发生率也在不断的增加,一旦出现骨折,病人就会感觉到剧烈的疼痛,从而影响到病人的生活。特别是复杂的四肢骨折,会因为软组织的损伤,血液循环的影响,会造成严重的痛苦。若不能正确地诊断和处理,将会对术后肢体的康复产生直接的影响,故应采用正确的诊断技术[1]。随着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 CT和DR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疾病的诊断,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研究选取2020年2月到2022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复杂性四肢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诊断和X线诊断,经 X线和 CT扫描后,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旨在研究X线与CT对复杂性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到2022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复杂性四肢骨折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中,男女分别有39例、11例,患者的年龄在23岁到64岁之间,平均年龄(43.97±4.21)岁。

纳入条件:(1)对四肢骨折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达到诊断的标准[2];(2)能够进行正常的交流和沟通;(3)所有参与试验的患者都已经认识并签署了同意书。排除条件:(1)有其他创伤;(2)严重的心理疾病;(3)不能与科研人员合作。

1.2 方法

上海伊士通DR:按传统的方法对摄像进行定位。

CT:采用仰臥位检查,采用飞利浦16层 CT机,采用碘佛醇作对照,流量3.5毫升/秒,85至100毫升的注射剂量,0.75毫米的准直,5毫米的层厚、120 kV的管电压、280毫安的管电流、重建层厚为0.625毫米,再植骨间距2.5毫米,

所有的检查和扫描结果都是2位专业的诊断医师进行的。

1.3 观察指标

观察CT扫描和X线诊断的符合率,并分析其诊断的不同影像学特点。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DR、 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50例经 X线检查确诊的复杂性四肢骨折,其符合率为78.0%。经CT检查,50例病人的符合率为96.0%,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体育活动的不断发展,肢体骨性骨折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但是这种骨折的种类很多,可以按照病人的症状、部位、原因和症状等不同的不同分类。四肢骨关节骨折各有其重要作用,其解剖学关系较为复杂。如果是创伤性骨折,由于解剖结构复杂,容易造成误诊,最终造成四肢骨关节骨折的错误处理。如果病情不严重,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延迟病情,增加疼痛,从而影响到关节的正常发挥[2]。如果病情较重,不能对症处理,会造成关节功能的永久性损伤,最终会影响到病人的生命。

四肢骨关节骨折,根据不同的骨折位置,检查的难度也是不同的,尤其是对肢体骨关节骨折的病人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隐藏性骨折,在确诊的过程中,很难找到问题,这对病人的治疗和恢复有很大的影响[3]。

X线对四肢骨关节骨折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准确地判断病人的骨折状况,而且CT后处理技术的优点也体现了出来, CT的优点在于扫描速度快,影像显示效果好,能对疾病做出更加深刻的判断,通过对病人的骨折横截面进行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病人的骨骼结构,明确骨折的范围,进而得出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CT后处理技术能构建出三维立体图像,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较低的重叠性,能很好地显示病人的肢体和关节状况,便于临床医师掌握诊断和治疗的方向。CT后处理技术所形成的三维立体图像,能清楚地反映病人的骨骼结构,明确骨折的位置,是一种很好的诊断方法[4-5]。

本研究显示DR检查后,其符合率达78.0%.经 CT检查,其符合率为96.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由于人体的骨骼结构非常复杂,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很大, DR检查并不能很好的发现隐藏的骨折和细小骨折的位置,也不能让观察者知道骨折的具体位置和运动,所以, DR片的诊断存在着一定的疏漏和错误。三维重建技术能从多角度观察骨折的部位,有利于了解骨折的损伤情况从而指导病人的手术,同时,CT后处理技术能更好地观察骨折的数量、大小和分离状态,并能观察到骨折的细小骨折及其影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综上, CT对复杂性四肢骨折的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对复杂性四肢骨折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潘传利.16排螺旋CT用于膝关节骨折的诊断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0):170-171.

[2]王伟.螺旋CT检查在诊断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7):171-172.

[3]高洪波.螺旋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骨折分型诊断中应用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8):54-56.

[4]侯金宝.探讨64排螺旋CT对膝关节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17):44-45.

[5]王自力,常刚,万青红.螺旋CT重建在踝关节骨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7):150-152.

作者简介:颜恒;学历:本科;出生年月:1972年12月29日;现任职称:放射主治医师;单位: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第三人民医院(城关镇卫生院);科室: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