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帮助小班幼儿建立节气概念

2022-03-27 00:58张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5期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小班幼儿概念

张娟

【摘要】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宝贵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是独特的教育资源,幼儿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感受“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提升文化认同感,同时促进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对于生活经验尚不丰富的小班幼儿来说如何帮助他们建立节气的概念呢?我们应该把抽象的节气概念具体化,通过幼儿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帮助幼儿建立节气的概念。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概念;小班幼儿

一、“二十四节气”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历法中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是当今社会传承传统文化的需要,更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首先,二十四节气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有助于幼儿通过直接体验和多种感官感受节气所蕴含的内容,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而且在丰富的节气活动中有利于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其次,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农耕文化、生活节律、气候、物候特征等内容有利于幼儿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念,尊重自然发展的规律。再次,悠久的节气文化也有助于幼儿树立文化自信,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帮助幼儿建立“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学习了解节气的特点、知道节气与生活的关系,就好比在幼儿幼小的心田里种下了一棵爱生活、爱自然、爱祖国、爱中华文化的小树,是认可中华文华的一种方式,更是理解与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起点。

二十四节气是一种丰富而有趣的文化,蕴含着很多的生活习俗和饮食习惯,比如,打春牛、吃春饼、吃饺子、放风筝、踏青、斗蛋、吃香椿、尝新麦、称体重、贴秋膘、打小人、吃艾饼、剃头、登高等,这些生活习俗在现在的农村仍然保留着很大一部分,而且也影响着在城市生活的人们的起居、养生、运动、娱乐等生活。

二、在幼儿园小班节气教育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

小班幼儿对春夏秋冬季节的概念正在建立之中,这个年龄阶段也是幼儿了解四季特点的时期。在刚刚开始进行传统文化节气教育活动时,很多教师急于将节气的名称灌输给幼儿。这样,幼儿并不能理解节气的概念、记不住节气的名字,而且很容易将节气与季节弄混淆。

幼儿将节气与季节的概念弄混淆时,教师不必急于纠正幼儿。因为正是小班幼儿的理解不够,所以才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幼儿在将“春分”理解为“春天”时并不能代表幼儿完全错误,因为幼儿的初步与暂时片面的理解而让他知道春分与春天是有相关连之处的。这同样是因初步建立节气概念而出现的现象,教师如果急于纠正幼儿反而会影响幼儿学习传统文化节气活动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挫败感。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抽象的节气概念转化为幼儿能看得见、摸得着、体验得到的活动,通过各种习俗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密码,让幼儿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感知节气原来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帮助小班幼儿建立“二十四节气”概念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前教育的质量。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认知。同时,积极有效的教师互动也可以促进幼儿教师的成长和幼儿园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科学发展。

三、借用身边环境帮助小班幼儿初步建立节气概念

既然节气文化如此重要,那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应该渗透节气活动、帮助幼儿了解节气文化、引导幼儿发现节气活动的乐趣。如何帮助小班幼儿理解节气概念以便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有所传承?具体通过什么样的活动帮助小班幼儿了解节气的概念呢?幼儿的学习特点需要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才能便于记忆理解,我们需要将抽象的节气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这样才便于小班幼儿理解。

(一)先实践活动,再进行梳理活动与节气的相应关系

春分时节快要到了,俗话说:“春分到,蛋儿俏。”在这一天,全国很从人都在进行立蛋的游戏。我们可以与幼儿一起选择光滑的蛋进行尝试立蛋,与家人尝试立一立生鸡蛋与煮熟的鸡蛋,探究两者有什么不一样。在立蛋游戏之后还可以了解鸡蛋的营养、品尝蛋美食、进行蛋壳创作画,等等。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知识的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春分与随后的清明、谷雨节气都是自然播种的好时期。如何帮助幼儿理解这几个适合种植的节气呢?比如,笔者班教室门口有一片种植园和一个长条形花坛,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松土、洒水,之后泡种子,然后在地里播下胡萝卜的种子,在花坛里撒下格桑花的种子。同时,学习相关播种的谚语,如“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并帮助幼儿理解谚语里的“瓜”“豆”都是不种的种子。自从播下种子之后,花坛与种植园成了幼儿在园重点关注的对象,每天都要看一看种子发芽了没有、小苗长高了没有、长出新叶子了吗?有一次户外活动——玩跨栏、钻山洞等游戏,有些幼儿玩了一会儿就停了下来,好像对游戏不感兴趣了,只见滢滢和小晨一起趴在跨栏上,不知道在说着什么,过了一会儿两个人哈哈哈地笑起来。笔者走进他们的身后,发现他们在说:“种子喝水吧,种子吃水果吧,种子长高了,长大啦……”边说还边手脚舞动起来,用肢体和语言表示着种子长高的过程。

回到活动室之后,笔者将种子生长的视频播放给幼儿看。幼儿表示,不光用身体可以表示植用的生长,还可以自创歌曲、画画……笔者见此,顺势引导学生:为什么这些天种子生长得这么顺利呢?与天气有什么关系呢?于是引出谚语中的“春分”“谷雨”节气,帮助幼儿用实际活动初步理解这几个相近节气的概念。

(二)借助身边资源帮助小班幼儿了解节气相关事物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组成部分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理解和学习节气的相关知识是我们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由于认知能力有限,选择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内容尤为重要。

随着五一假期的结束,立夏节气即将来临,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是标志着气温逐渐升高、炎热高温将至、雷雨逐渐渐增多、农作物将蓬勃生长的重要节气。假期返校回来,教师与幼儿一起来到节气桌摆放处自由活动,突然有一个幼儿发现两个大大的字(立夏)和以前不一样了。经过他的提醒,其他幼儿也纷纷同意他的发现,问教师:这里写的是什么?于是,教师进行了介绍。又有幼儿问:“立夏”是什么?要干什么呀?这下,幼儿根据旁边的挂饰“荷花”“青梅”图片,以及绳子挂着的鸡蛋,桌上摆放香囊、小麦穗、扇子等自由地讨论开来。

回到活动室后,我们进行了“立夏是什么”的讨论分享活动。教师根据幼儿讨论分享的内容进行文字记录。因为是小班的幼儿,所以,教师在文字记录的旁边简单地画上了标志性的简笔画,以代表分享的内容,又署了分享幼儿的姓名。在分享结束后,幼儿一起进行“立夏是什么”的主题创作。有的幼儿学着教师的记录内容画出了歪歪扭扭的“立夏”;有的幼儿画了帽子,因为立夏到了,天气也热了;有的幼儿画着刚才在节气桌见的“挂蛋”……如此一来,幼儿基本对“立夏”节气建立了初步的概念。在后续活动中,正好结合幼儿园体检活动为幼儿进行称重。此外,还可组织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亲子编织挂蛋,进一步加深小班幼儿对“立夏”节气概念的理解。

四、结论

教师应将小班幼儿的认知特性融入二十四节气活动中。小班幼儿在认知方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的概念,包括生活经验、好奇心和求知欲、直觉思维及行动。将二十四节气概念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科学地开展节气教育活动。活动则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节气故事、节气游戏和节气食俗。这将有利于激发小班幼儿参与二十四节气活动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减少抽象节气描述的行为,并通过幼儿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向幼儿直观、清晰地进行介绍,使小班幼儿在操作中能迅速地进入活动状态。教师应将重难点知识融入实践中,让小班幼儿在实践中了解节气难点和要点,重点培养幼儿对节气术语的感知能力,让幼儿了解与节气相关的事物特性,加强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注意激发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鼓励幼儿大胆研究,引导幼儿深入思考。此外,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引导家长在适当的时间带着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和节气的特点,亲身体验节气的变化。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文化认同的珠澳姊妹園同构二十四节气课程的研究”(课题编号:2020ZQJK017)]

参考文献:

[1]严锴.老黄历牛皮卷[M].华龄出版社,2007.

[2]上官居士.民间预测万年历1800-2100[M].延边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陈  洋

猜你喜欢
二十四节气小班幼儿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