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石雕花鸟的工笔与写意

2022-03-27 01:27周李光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冰柱石雕花鸟

周李光

花鸟怡情,悠然神远。文雅而不庸俗,优雅而不鄙薄,是文人匠心所在。因此,以花喻人、写鸟寄情成为了君子在闲暇时光中最好的调和剂。关于青田石雕花鸟题材的最早开创者,已没有资料能够证明是哪一位,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清代咸丰年间就出现了成熟的花鸟石雕作品。

咸丰三年的《五福临门》石雕壁饰,创作者难查其详,只知它原是镶嵌在青田山口一户林姓人家的门楣上。这样一件护佑神灵、寓意吉祥的作品,不仅有着丰富的色彩,也将石雕艺人那娴熟的雕刻技艺展现得淋漓尽致。可以想见,早在清代末年,充满智慧的石雕艺人就能熟练地驾驭各种花鸟石雕技术。需要观者注意的是,与石雕山水的宏大气象不同,石雕花鸟类作品则更趋向于细节的繁复。这种不同,在中国绘画中也有着直观的体现,相信熟悉中国绘画的读者能够轻松地发现其中的奥妙。对于大山大水的描摹与挥写,似乎是山水画家的专擅,而对于花鸟画家而言,更倾心于一些日常生活常见的物象,这种差异在石雕艺人那里亦是如此。

在清光绪年间编著的《青田县志》中记有一首《方山采石歌》:“方山石,石何奇?巧匠断山手出之。大者仙佛多威仪,小者杯勺几案施。精者篆刻蟠蛟螭,顽者虎豹熊黑狮。”这首采石歌极有可能是当时流传广泛的民谣。从中可以发现,在当时即出现了题材多样的石雕作品,这其中必然包含了不少的花鸟类作品。此前我们已经提到咸丰年间的一件《五福临门》,相信至光绪时,石雕艺人们的技艺及制作题材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因为清末参与石雕制作的艺人,不仅人数众多,石雕市场亦称繁荣。

1860年出生的石雕藝人金针三,要算是石雕界的老前辈了,对于现在的很多石雕艺人而言,他的名字并不陌生。他是青田县油竹雅岙西村人,自幼在山口村习艺,常和著名艺人周芝山兄弟磋商技艺,技艺全面,尤以鸟兽、佛像著称,在1914年的“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其石雕作品“小屏风”获得银奖。金针三的作品非常罕见,现藏浙江省博物馆的“松鹤长寿瓶”是他唯一一件传世之作, 这件寓意美好、带有明显祈福意味的作品,采用镂雕、浮雕的方法刻制完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习惯把鹤称作仙禽,看作是长寿的象征,因此有“仙鹤”的说法。松树长生、长绿,因此人们往往将其与仙鹤和挺拔苍劲的古松联系一起,作为祈求延年益寿的题材。这件作品不仅有鹤和松树的形象,而且旁边并配有一位闲情逸趣的老者形象,属于典型的祝寿类作品。实际上,这类蕴含吉祥的祝寿作品,不仅在石雕当中,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亦俯拾皆是,像清末任伯年、吴昌硕及近代的齐白石都有大量类似题材的祝寿作品。这类石雕作品的出现,并不能仅仅归于偶然,创作者更有可能受到了绘画的启发。

相信在晚清花鸟石雕艺术上卓有建树的石雕艺人,为数不少。    花鸟类石雕作品更注重于细节的繁复,如果非要寻找一位代表人物的话,光绪乙未年(1895)出生的张仕宽可能最合适不过。青田石雕界有“张仕宽的葡萄山,藤蔓遍天下”之说。据现藏浙江青田石雕博物馆的张仕宽作品《葡萄山》,我们完全可以验证这一说法。一块完整的青田石,在张仕宽的刀下,处理得处处镂空;错综复杂的葡萄藤蔓,尽显曲折,丝毫毕现,老、中、嫩不同质感的叶子串联起来,栩栩如生,充满了立体感和真实感。

如果按照中国传统绘画的分类,张仕宽的《葡萄山》应算是写实一路的作品,这类作品不仅要求创作者能得其“神气”,对形体的准确把握亦是重要的一关。“形神兼备”一直是中国绘画的最高要求,不同的是,张仕宽能够在石雕作品上达到此种高度,难度可想而知。张仕宽也极可能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或深谙中国传统绘画之道,因为在面对这件作品,不仅让人想起宋人随手翻阅的小品画,那随风翻折的叶子、盘曲蜿蜒的枝干、追逐戏食的松鼠,组合起来好似一幅工笔重彩花鸟画,让人赞叹不已。

我们将张仕宽的作品归为“工笔”一路的话,那么林如奎的作品则明显具有“写意”的风格。12岁开始随父学艺的林如奎,以擅长雕刻花卉蔬果著称,尤长于梅花的创作。梅花因为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一直以来都是文士们赞颂的对象。诗人喜爱描写,画家热衷绘画,同时,它亦是石雕艺人们乐于雕刻的对象。

对于自己的梅花情结,林如奎曾有过如下回答:“我雕梅花,因为梅花最适合表达我的本性。它不怕冻,不怕寒,天生一身傲骨。天冻不死它,地寒不了它,越是压制,越是独放。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雕琢它,和这些原因分不开。从以前的“整风”运动到后来的“文革”,我之所以好好地挺过来,靠的就是冰梅这种精神和信仰……

和古往的历代文人一样,梅花可以给人以精神上的激励,林如奎对梅花的喜爱也是基于此点。早期的作品《咏梅》,是受到毛泽东的诗词《卜算子·咏梅》的启发而创作完成的。他独具匠心地把大片坚硬的“蓝花钉”刻成百丈悬崖,把夹在其中青如玉的冻石雕成一根根冰柱,运用镂雕和高浮雕的手法将中部表层的一片彩冻,雕成傲首怒放的梅花。作品上部悬崖峭壁间倒垂的冰柱足可显示出天气的寒冷,自上而下的流水则纷纷变成了凝固的冰块;中部的梅花却傲雪怒放。

借用中国绘画的术语来评论此作,却“留白”的手法在此作中得到了淋漓的展现。尤其在处理梅花和冰柱上,作者更是匠心独运,几刀带过的冰柱与繁密的梅花形成鲜明对比,真可谓是“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美术教育家邓白先生曾这样评价林如奎:“他是那么诚恳、谦虚、朴素……其艺如其人,风华从朴素中来,简约从忠厚中来,腴厚从平淡中来。”此论确然。

所谓技近乎道。“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花依鸟,随风摇曳多姿;鸟恋花,令人沉醉不已。

猜你喜欢
冰柱石雕花鸟
写意花鸟
冰柱儿
达洋和时间魔法
想当凤凰的金花鸟
花鸟
冷暖之争
曲阳石雕作品选
方兴未艾的曲阳石雕
石雕艺术品的生产亟待整顿
曲阳石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