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曲《大青山下》作品艺术特色

2022-03-27 11:28
轻音乐 2022年3期
关键词:慢板吐音大青山

孙 晶

一、《大青山下》作者简介

笛曲《大青山下》的曲作者,是我国著名竹笛表演艺术家、作曲家李镇。李镇曾于内蒙古自治区歌舞团工作了40余年,精通笛子、箫、排箫、坂、巴乌、长笛等吹奏乐器。他的演出足迹遍及世界五大洲,拥有非常丰富的舞台演奏的艺术工作经验。个人的努力和在歌舞团工作的经历,造就了他在北方笛子的独树一帜,并对内蒙古地区的笛子艺术发展有着不可言喻的重大贡献。[1]代表作品有《鄂而多斯的春天》《大青山下》等。

二、《大青山下》的创作素材

乐曲《大青山下》以流传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的二人台戏曲音乐为素材,结合新派笛风那闪烁华丽的装饰技法和动情的歌唱性表达,辅以二人台笛子吹奏技巧中独有的左、右手飞指技法的夸张性渲染,层层推进,一气呵成。乐曲《大青山下》像流行在当地的山曲一样,风格直率,有棱有角,高亢激越,大弯大调,是对代代生息在这绵延千里、物茂粮丰的土默川、大青山下(古代的敕勒川、阴山下)性格爽朗的各族儿女的礼赞。乐曲表现内蒙古革命根据地大青山地区人民,继承光荣革命传统,辛勤建设家乡,为实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情景。

三、《大青山下》作品分析

《大青山下》“二人台”音乐简要分析:笛曲《大青山下》取材于“二人台”戏曲音乐这一民间音乐形式,因此乐曲中有着浓郁的“二人台”音乐文化。《大青山下》乐曲中频繁使用了如:飞指、吐音、滑音、花舌及富有“二人台”音乐风格的独具歌唱性切分节奏型等,这些也都是“二人台”伴奏音乐中笛子特殊演奏技巧及其不同的演奏方式。[2]

从乐曲结构来看《大青山下》全曲分为ABA三段式:快板、慢板和快板再现。

第一段(A调)的快板,热情、明快的,整体给人一种欢快的感觉,需要注意强弱对比,花舌、气震音的运用等。通过装饰音,为曲子增添不同的色彩。进入连续的十六分双吐音部分要注意吐音要清晰、轻快。

第二段的慢板,进行了转调(1=G),是奔放、抒情的行板。首先在速度上,立马慢了下来,诉说的感觉油然而生。似乎是回忆起以前的大青山,诉说着大青山的故事、大青山的往事,将那种从心底里而发的浓浓深情融入曲中。该部分也是本曲的华彩部分,也是带有二人台音乐风格最浓郁的一段,有着独特的山野风味和乡土气息。并且本曲采用了“快简慢繁”二人台的旋律原则,慢板的演奏是很见功底的,不仅要演奏的华丽舒展而且要优美婉转。[3]

第三段(回到A调)的快板,是第一段快板的再现。慢起渐快,一强一弱进入快板,整段速度由慢渐快到再快。用飞指的技法渲染全曲的氛围,造成一种强烈的效果,从而升华主题。

四、《大青山下》演奏技术处理

在教材中,对《大青山下》的半孔与飞指技法进行了介绍。演奏本曲用半孔指法演奏第2、5、6音孔的变化音,右手飞指:是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在1、2、3音孔上按节奏向右、左抹动。左手飞指:是左手手指散开,食指、中指并拢在第4、5、6音孔原地来回摆动,速度快而密集,加上花舌或喉音,音效强烈。按右边持笛记谱。

基于教材上的介绍,加之对乐曲的理解,对《大青山下》的具体处理方式如下:

快板第一句以极具爆发力的两个加重音的四分音符,拉开了“二人台”音乐的序幕。为了推动情绪,这一句有很丰富的“加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装饰音”。每个八分音符前几乎都有小三度的波音装饰,有的演奏者在演奏时省掉了波音,只吹单独的一个滑音,实质上在听觉体验上还是要逊色很多,音响效果上显得很单调。然而,一些演奏者虽然作了波音的“加花”处理,却仍然达不到预期效果,其原因就是功夫不到、指速过慢。需要注意的是,在处理此类装饰音时,要求装饰音要干净利落,切不可占用过多时值。如果指速过慢,很容易造成拖沓、画蛇添足的效果。第二句第一小节的切分音打破了2/4拍“强-弱”的常规律动,变为“弱-强-弱”,将重音移至“la”上,给人一种独特而摇摆的感觉,赋予音乐更丰富的色彩。句尾的“sol”在长音的基础上加上气震音,从而丰富快板的整体效果(见谱例1)。

谱例1:

第四句用mp(中弱)的力度吹,情绪切换为抒情的表达,与前面明快、热情的三个乐句形成对比。此句的“do”是由“la”上滑而来,因此采用的是半孔指法,需要特别注意音准,切勿因弱吹而导致音偏低。

紧接着是12个小节的连续十六分音符双吐音,需要吹得清晰、轻快,后两个小节做出渐强的效果。与双吐音相连接的是重点在装饰音倚音上的八分音符抢气部分,共有7组,此句要确保“do”与“la”两个音都能清晰的吹出来,并强调前倚音的装饰效果。

在快板与慢板之间的段落部分,在乐句中大量使用气震音,突出“二人台”的风格。在衔接处做了突慢的处理方式,乐曲节拍提前变换到4/4,演奏方式相对自由,在“re”上加了一个波音,并作延长;将“1”与“7”通过滑音连接起来,此处气滑辅助指滑更富有韵味;第二个“re”上同样也添加一个波音;紧接着后面的高音“1”与中音“2”可用滑音进行连接,使音乐能更自然的过渡(见谱例2)。

谱例2:

慢板部分,进行了转调,由原调(1=A)转为(1=G),采用筒音作mi的指法。慢板乐段是全曲的难点部分,也是精华所在。慢板的处理比快板的快速吐音考察的要全面的多,感情也要细腻的多。慢板不单单考察音乐的表达,更是对气、指、舌、唇配合能力的综合体现。如果气息支撑不住,首先影响到音准,强吹的时候偏高,弱吹的时候偏低。另外,还会影响到音色。音色强时噪,弱时虚。而这些技巧的不足在快板时反而能较轻易的掩盖。此外,慢板的滑音也是表达细腻情感的精髓所在。滑音的快与慢直接影响情绪的表达,同样的滑音不同的人吹,效果完全不一样,有人演奏的滑音很生硬,有人演奏的却很缠绵、细腻,这里不仅对音准有严格的要求,更是对音乐感觉的直接考验。慢板对各个乐句的处理细腻丰富。第一乐句在“mi”上加一个花舌,更加突显乡村气息。“la”与“sol”之间可作半孔的滑音处理,使情感表达更加细腻;附点八分音符“sol”前加上一个倚音“mi”,气口放在“sol”后面,切记尾音要拉长,给人以声断气不断的绵长感;在之后的“do”与“si”之间也同样作气滑加指滑处理,乐句的尾音“la”,前两拍可吹直音,后两拍再加入气震音处理,使感情表达更加细腻。(见谱例3)。

谱例3:

第二乐句的“do”由于切分节奏,强拍在“do”上,且本身为半孔音,因此在加气震音时需要控制口风向下,避免出现音偏高的情况;句尾与前一乐句的长音相同,都可做长音加气震音的处理,需要注意的是,此句“la”的装饰音一定要奏得圆滑,先是由低音“la”快速滑到“re”,把重点放在升“1”到“2”的滑音上,慢滑,体现依依不舍的感觉。

第四乐句的十六分音符“re”,乐谱上标记是从低音“la”开到“re”,为了强化情绪,也可作低音“mi”到中音“re”的处理。在力度上由弱渐强;此处注意风门角度的调整,渐强的过程也是风门角度调小的过程(见谱例4)。

谱例4:

慢板的最后一个乐句,开头的切分音作突慢的处理,并用很强的力度完成,按照节奏将每个音进行相应的延长处理。

第三部分的快板是第一段快板的再现段,构成了中国作曲中典型的三段式表现手法。该段所表现的感觉与第一段类似,但由于有前两个部分的铺垫,本段在情绪上更加热烈、欢乐。在158小节处,更是有八小节的长音加气震音,此处在前四拍按照常规方式吹奏,后四拍由左手三根手指一起逐渐地往下虚压,达到音高逐渐变低的效果。

随后便是连续的高低八度跺音、连续飞指、连续滑音,这些连续的效果,更多的是热烈情绪的渲染,每组持续四个小节。在渲染的最后,由筒音“re”上历音到高音“do”的四小节飞指,左手三指并拢,快速在4、5、6孔上进行左右滑动,最后潇洒的甩出,将乐曲推向高潮。

紧接着节拍又再次回到4/4拍,进行突慢的处理,第一个音“sol”吹完稍作停顿,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乐句尾音回到快板的速度,加上气震音的辅助,整曲欢快的结束。

在技巧处理上,主要为三个部分:吐音,滑音,飞指。

首先是吐音的运用。在二人台的相当曲目中,吐音与南方的吐音完全不同。在一般的吐音教材中,要求吐音有颗粒感、有力度。然而在二人台的乐曲中,要求给出吐音的感觉是似断非断,似连非连的感觉。[4]因此在吹奏时每一乐句依旧是按照连线的吹法,找到吹长音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将音符加上吐音,而不是常规的断开的一个个单吐或是双吐效果。在慢板部分尤其体现出“二人台”风格中的吐音效果。

其次是滑音的运用。滑音分为上滑音与下滑音两种,由一个音滑向另一个音,在吹奏时相对柔和,使乐曲更加华丽、流畅并富有色彩。在乐曲《大青山下》中,滑音的作用是为了增加歌唱性的表达,更加体现出一种诉说的感觉,亦或是生动、活泼的感觉,辅以深情来升华乐曲的中心主题,进一步提升乐曲的听觉效果。滑音的速度有快有慢,需要根据乐曲的具体情感来处理。快板中的滑音大多数都是为乐曲增添一种愉快、活泼、欢乐的气氛,因此在滑音的运用上,要快滑,处理得干净利落;慢板中的滑音通常是起到描述的作用,一般采用慢滑、柔和地处理方式。

最后是飞指的运用。笛子飞指技巧是利用臂力的带动作用,使一只手的一根手指或数指(最多三指)在一个或几个音孔上迅速的进行左右抹动奏法,飞指可以产生强烈的碎音效果。笛子是传统乐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音域一般能达到两个八度多。在本曲中,只有末尾运用到了飞指的技巧,一处右手飞指,一处左手飞指。右手飞指的音为“sol”“mi”,在吹“sol”音时,右手三根手指轻贴笛身快速地滑到笛孔外(右侧)即可;而在吹“mi”时,难度就会加大一些,“mi”音在正常吹奏时右手需要按住2、3孔,因此在飞指飞回来时需要飞到“mi”音上,可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完成从右到左的飞指过程,两根手指从尾部笛孔快速滑过并且按到“mi”的孔位(这里的“mi”音的音准不需要太精准,音高贴近“mi”即可)。左手飞指的音为“do”,先从筒音“re”作上历音到高音“do”上,再开始左手的飞指。左手三指并拢贴于笛孔上方,快速地向右向左有力度、有节奏地滑动三根手指,要做到快而不乱,响而不燥。最后一下为从右到左,并将手指甩出笛身。在乐曲《大青山下》中,飞指在最后一段中有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表现出了一种热烈奔放的情绪。

注释:

[1]寇亚军.李镇笛子艺术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

[2]马 荣.“二人台”音乐在竹笛作品中的发展[D].青岛大学,2019.

[3]张光伟.浅谈《大青山下》笛曲中浓郁的“草根性”[J].黄河之声,2015(12):83—84.

[4]单 铎.笛曲《大青山下》音乐内涵与演奏技法特点[J].通俗歌曲,2014(07):102—103.

猜你喜欢
慢板吐音大青山
巍巍大青山
吐音在长号演奏中的运用分析
大青山颂
浅谈小号吐音的吹奏技巧
大青山油松人工林林分密度对其生长指标的影响
笙的吐音演奏技巧研究
浅析山东梆子慢板板式
浅析山东梆子慢板板式
基于田野调查的澧水船工号子研究
西皮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