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建支架,让习作能力顺阶生长

2022-03-28 01:24陈洁锦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1期

陈洁锦

【摘 要】面對学生在习作中遇到的种种障碍,教师在学生习作的整个过程中,应通过搭建各种支架,介入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支持,让学生以激发习作兴趣,拓展习作视野,突破习作难点,提升习作质量,提高习作能力。

【关键词】情境支架 比较支架 构思支架 行文支架 修改支架

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习作对学生来说,很多时候都是一大难题。没有兴趣写、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如何写,以及写不到位,都是让学生闻“作”生畏的现实原因。面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给学生提供范文让学生一抄了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搭建各种支架,介入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给予他们有效的支持,让他们乐于写、学会写、善于写。

一、创设情境支架,激活习作兴趣

习作教学中很多学生之所以不乐意表达,往往有两个原因:一是习作的主题与他们原有的生活经历存在距离,他们一时无法找到表达的“话头”;二是习作的主题只是一个抽象的命题,无法对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产生刺激。情境的创设恰恰能把抽象的概念转化成丰富的情感体验,在习作主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以激发其表达的欲望。同时,这能让学生清晰地感知到即将展开的学习活动能解决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主动积极地进行构建性学习。

例如,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主题是“推荐一个好地方”,教师教学时就可以创设情境,设计一场“好地方评比大赛”,让学生当一回“好地方”经济人,为自己心目中的“好地方”写一张宣传单。以这个情境为支架,就让学生的习作有了任务驱动——为好地方宣传,有了明确的写作对象——游客们。这个情境的创设,一下子就让本次习作从“艰难的书面跋涉”变成了目标明确的“纸上倾诉”,学生与习作的关系也一下子亲近了,有了倾诉的兴趣与勇气。

二、搭建比较支架,确定选材方向

选材一直是学生习作过程中的头号“拦路虎”,要赶走它,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习作主题进行细致准确分析并联系生活经验,还要通过搭建群文比较的支架,来帮助学生拓宽思维广度,以确定选材方向。

(一)封闭式命题,在比较中提升认识

习作命题,有时虽是封闭式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选材空间。例如“勇敢”这个命题,“勇敢”的意思是“不怕外在危险、困难,有胆量,不退缩”。而学生往往只认识到它最浅显的层面,如“战胜黑暗”“敢于面对坏人”“敢质疑权威”,对于“敢于战胜困难”“敢正视自己的缺点……”等层面的认识却不多。所以,教师在习作指导时,就可以把表现“勇敢”的不同内涵层次的材料呈现给学生,与生活中更多的事例链接起来,从而提升学生对这个命题的认识。学生的选材空间因此拓宽了,选材的方向也更明确了。

(二)半开放式命题,在比较中拓宽思路

相较于封闭式命题,半开放式的命题选材似乎更容易。但是往往又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选材缺乏新意。如 “第一次           ”这个命题,很多学生会写“第一次骑自行车”,甚至从三年级写到六年级都是在用同一个材料。学生为何缺乏新意呢?在笔者看来,这里面固然有学生生活体验少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应该是学生思维上的惰性或是定势的问题。为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去除思维上的“枷锁”,让他们去发现更多的“可能”。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现多个题材的文章,如:“第一次被人骂脏话”“第一次当值日班长”“第一次寄包裹”“第一次撒谎”“第一次这样后悔”“第一次发现老师的好”……这些题材的呈现有助于学生勾连起对生活片段的回忆,而且通过与“第一次骑车”这个题材进行比较,他们就会认识到:习作要求写的“第一次”,不一定要写“成功”,也可以写“失败”、写“后悔”;不一定写自己动手做的事,也可以写自己的一次心灵上的体验;等等。

三、搭建行文支架,助力顺畅表达

(一)通过范文支架,学写作构思

无论是建造房子还是制作模型设计图,构思是最重要的,构思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习作能力。事实上,很多学生缺乏整体意识,对简单的“列提纲”这道习作工序也并不擅长,常常是写到哪里算哪里,这就导致他们写着写着就“烂尾”了。教师该如何搭建支架,帮助其把写作的框架搭建起来呢?

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非常强调仿写的重要性,他认为:“我们不必唱高调轻视模仿,古今艺术家,据我所知,没有一个不经过模仿的阶段的。”可见,要帮助学生迅速搭建写作框架,可以从对范文的分析、模仿开始。

教师可以精心选择在写作思路方面比较典型的优秀文章,并把这些文章的表达思路抽离出来,让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其行文思路。如笔者在执教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我的乐园》一课时,先是通过两篇范文引导学生看到每篇范文的思路的异同之处,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模仿着构建自己的行文框架图,这就解决了他们无从下笔的难题。

除了上面呈现的提纲式框架图,这种从范文中抽离行文脉络的图式还可以画得更加形象活泼一些,如思维导图、山行图、简笔画……哪一种图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及模仿创作,就选用哪一种。

(二)通过提示语支架,助起承转合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尤其是低、中年级的学生,有时教师讲的很多关于“线索”“结构布局”的概念,他们未必能一下子理解,与其低效讲解,不如在一开始的训练中就直接为学生提供一些提示语,帮助他们行文。

在一、二年级写话阶段,很多教师会采用“填空式”提示语支架。而到了中年级,提示的文字逐渐减少,教师的提示语支架需要设在关键点上,包括习作开头处、段落开头处,或者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衔接转换处。据笔者观察,这些地方,常常是学生感到困惑而写不好的地方。

比如四年級下册写游记,很多学生第一个景点描写得不错,可是由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的切换却显得很生硬。也有些学生没有形成清晰的习作线索和整体的构思,又在这些切换处“卡了壳”,就写不下去了。教师如果依据对学生的判断,设计好了提示语支架,在学生有难处时帮扶一把,就会大大地降低习作的难度,让学生轻松应对习作。而这些开头语及过渡句支架,不仅能起到帮扶作用,而且给了学生示范,让学生掌握段落间衔接的基本句式,久而久之,教师也就能“由扶到放”。

(三)通过语段支架,积累表达范式

习作起步阶段的学生,常会把作文写成流水账。这不仅是因为学生作文整体构架的缺失,其作文语言贫乏也是要因之一。这时,对特殊的语段仿写并积累就可以成为解决学生习作难题的支架。

不难发现,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后面都安排了仿写训练,如《猫》这篇课文后面就设计了对课文第二段特殊句式“说它……吧,的确是呀,它……可是它又是……”进行仿写。这种仿写练习其实就是一个语段支架,就是在为本单元习作《我的动物朋友》做语言的积累铺垫——学生写到动物的脾气、性格时,就可以用上这种句式。

又如,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写结尾,教师提供的不同类别的结尾片段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仿写支架。

当然,架设这种语段支架有两个要点。第一,对范例语段的应用不能简单抄袭。教师出示仿写语段后,首先要与学生一起分析其写作的方法与言语形式,帮助其找到言语表达的内在秘钥,让学生能真正“看个明白,想个透彻”,这样学生才能在仿写实践中,实现语言的积累与表达能力的提升。第二,语段不宜一次提供太多。提供多了,从表面看似乎有了更多的选择,实际上却不容易让学生产生深刻印象。每次提供一两种句式范例,集中力量去分析、模仿、内化,学生通过对语言范式的一点点积累,语言表达能力才能逐渐提高。

四、搭建修改支架,使表达更进一步

修改作文是写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很重要的一项作文基本功训练。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对培养学生认真的写作态度、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提高写作能力有很大益处。因为修改作文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对事物认识的进一步提高、深化过程,也是对语言的运用由粗到细的锤炼过程,其间可以修正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运用语言的不良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也在高年级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呢?教师可以从中年级起就为学生自主修改搭建支架,使学生到高年级时逐渐达到这一要求,并实现创造性修改。

(一)标准支架

标准支架,能让学生明白一篇习作“优秀”“良好”“合格”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常见的标准评价的做法是给出写作训练的要点,以要点的达成来打“等第”。如下表:

这种标准支架的设定能帮助学生一下子发现文章选材、整体结构以及思路上的问题,也便于操作,但是对于语言表达等细节方面的判断却不大适合。因为如果标准设定比较复杂,就会造成标准的机械和单一,对学生思维造成束缚。

(二)鼓励支架

陶行知说:“知情的教育是整个的,统一的。知的教育不是灌输儿童死的知识,而是同时引起儿童的社会兴趣与行动的意志。感情教育不是培养儿童脆弱的感情,而是调节并启发儿童应有的感情,主要是追求真理的感情;在感情之调节与启发中使儿童了解其意义与方法,便同时是知的教育。”这段话形象地提示我们,在知识的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笔者发现,习作批改中,教师如果太过严苛,就会打击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多一些鼓励、表扬,却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让他们乐于做出修改。

习作教学中的鼓励支架,其实是 “标准支架”的另一种表现,它与标准支架的不同在于它不是一开始就设定好的,而是教师在批阅学生习作的过程中生发出的支架。教师批改习作时应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亮点,在学生每一个使用修辞的精妙处圈画,在每一个用得传神的字词上打“☆”,在写得精彩的段落处写上诸如“这处的环境描写很能烘托气氛”“这个动词用得准确”“这一处过渡句自然巧妙”等简练的评语来表扬学生。这种充分的肯定,不仅能鼓励学生习作,还能给予他们修改的正向指导,让学生领悟到该往哪个方向进行修改,也让他们在修改他人习作时多看到一些他人的闪光点。

(三)修补支架

修补支架,是指在学生写不具体、写不生动、有缺漏的时候,教师要给出帮助学生进行修改补足的支架。很多教师批改学生习作时,只是习惯性提出评价意见,却忽视了指导学生从何处着手修改、如何修改,以至于有些学生看到教师的批语后,仍是无从下手,久而久之,教师的批语形同摆设。因此,教师的批改不能仅有评语,更要有修补支架。

修补的支架形式有:

(1)提问。用具体的提问,在不足处进行修改指导。

(2)填空。如学生写美食节很热闹,只有一句:这里很热闹。教师可以在一旁的订正栏,给出一串填空让学生直接补写具体。

你瞧,_________________!你听, _________________ 。

(3) 图表。对于习作结构上的欠缺,或内容上的缺失,光凭文字表述不够清晰,教师就可以把学生的行文框架图列出来,提示学生缺失的部分。如有学生写“我的奇思妙想——多功能书包”,书包的功能只写了两个,与功能匹配的构造也没写明白,教师就给出了图表修改支架:

这种图表式修改支架,非常直观,能帮助学生一下子发现问题所在,明确修改的要点。

习作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学体系,而学生因个性、语言积累、思想认识的不同,遇到的习作障碍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日常习作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习作教学中一步步落实语文要素训练;另一方面要细心观察和聚焦学生习作过程中的难点,科学搭建习作支架,帮助学生顺着支架的指引,去发现习作的乐趣,去掌握打开写作之门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