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

2022-03-29 21:07王利娟
广西教育·A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大礼堂植物活动

【摘要】本文以“广西民族大学校园环境探究”为例,论述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项目式学习,提出确定项目选题、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展开项目活动、进行成果展示与评价四大策略及实践操作方法。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 项目式学习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1-0008-04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要求教师基于学生已经掌握和需要掌握的知识确定活动主题、创设活动项目、设置驱动活动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在问题或任务驱动下自主组建学习小组,在真实情景中开展感兴趣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从中获得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按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地理课标》)的表述,高中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而地理实践力指的是人们在进行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所应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其中的“考察”“实验”“调查”,既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初中地理教师组织实施项目式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参加考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对学科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项目式学习活动通常包括确定项目选题、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展开项目活动、进行成果展示与评价四个实践环节。下面笔者以我校七年级学生项目式学习活动“广西民族大学校园环境探究”为例,谈谈地理学科组织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实践策略。

一、确定项目选题

开展项目式学习,确定项目选题至关重要。一个好的项目选题,既要符合国家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校情、学情,更要有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并明确了如下要求:地理课程应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倡导多样化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从校情考虑,笔者所在的学校地处广西民族大学校园(以下简称民大校园)之中。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民大校园内植被茂密、绿树成荫,校园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具有壮乡民族特色和东南亚异域风情。校园内较为著名的景点有亞热带自然林保护区、百花园、阴生植物园、相思湖、大礼堂、公主楼、相思风雨桥等,是组织实施项目式学习活动、开展地理环境探究的理想场所——距离近、安全有保障、地理环境特点鲜明。从学情考虑,本校生源虽多为市区学生,但学生的生活常态是“两点一线”(从中学校园到大学食堂),对校园中的地理环境要素缺乏足够了解。鉴于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地理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地形、气候、植被、方向判断等方面的知识,我校地理教研组决定组织一次以“广西民族大学校园环境探究”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用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实地了解校园的地形地势、认识校园中的亚热带植物特点及生长环境、学会制作植物标本和绘制东盟11个国家的法律吉祥物,从中增长乡土地理知识,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培养地理实践力。

二、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实施方案也叫项目执行方案,是指为解决项目学习过程中的驱动问题或完成其中的驱动任务而制定的方案。方案通常涉及以下内容:首先,阐述项目学习的主题内容,明晰项目活动目标;其次,确定项目活动的支持学科、活动课时、活动对象和活动方式;再次,设计项目活动的路线图,基于项目活动目标全面设计各活动点的考察内容、驱动任务及其间的师生活动;最后,组织学生分组整理项目活动收获并进行成果展示,教师对照项目活动目标对项目实施效果暨学生在活动期间的表现进行整体评价。需要说明的是,项目学习主题内容的表述应尽可能明确、具体,切忌过于宽泛;项目活动目标的设计也应尽可能简练,不宜过多。

我校在组织实施“广西民族大学校园环境探究”项目活动之前,地理教研组教师多次对校园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商讨项目活动的目标、内容与关联学科,最终制定了本次项目活动方案,如下页表1所示。

在该方案中,我校主要设置了8个活动点,其中:前3个活动点的自然地理环境相似,合并在一起组织实施野外考察活动;另有3个活动点的人文地理环境相关,合并在一起组织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

在亚热带自然林保护区、百花园、阴生植物园活动中:生物教师负责指导学生认识并记录3—5种植物、学习制作植物标本,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说出植物的名称并归纳其特点;地理教师负责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生长的朝向判断方向,通过观察植物生长的环境判断其是否属于阴生植物。

在东盟法律文化广场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参观学习,全面了解东盟11个国家的法律吉祥物,并挑选其中1个国家的法律吉祥物画下来。

在大礼堂、公主楼和相思风雨桥活动中:先由学生代表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简单介绍活动点建筑物的历史文化知识;再由历史教师补充相关史料,地理教师从地理思维角度提出屋顶设计与气候相关的问题;最后,学生结合教师的补充对问题展开讨论,加深理解和认识。

在博世科污水处理站(民大点)活动中:学生先了解污水处理的工作原理,再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到相思湖调查污染物的来源,并提出解决湖水污染的有效措施,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展开项目实施过程

项目实施过程,既是对项目设计方案的实地操作和完成过程,也是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

(一)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

在项目实施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合理分组,原则上应统筹组员人数、男女生比例、组员知识能力和兴趣爱好的搭配等,尽可能确保各组组员结构优化。要求每组设组长和副组长各一名:组长负责统筹本组的所有事务,明确组员任务;副组长协助组长监督组员任务完成情况。每个小组指定一名带队教师。每名带队教师通常需要负责1—2个小组的学生安全及小组任务完成指导。要求带队教师预先对自己在每个活动点的指导任务和负责监督的小组有个大致的了解,如遇突发情况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我校七年级6个班共288名学生参加了本次项目活动。各班分别组建了6个活动组、每组8人,每两组参加一个关联主题的项目活动。

(二)项目的实施

在亚热带自然林保护区、百花园和阴生植物园活动点,各班的第一、第二组一起开展项目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自主观察至少记下3种植物的名称,生物教师随后给学生科普了植物的分类及植物生长需要空气、光、热、水、无机盐等学科知识;地理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朝向,复习根据植物生长的茂密朝向判断南北方向、根据植物生长的地理环境判断其是否属于阴生植物的知识。学生在认识植物的过程中,以组为单位挑选一片叶子或花瓣用来制作植物标本。

在东盟法律广场活动点,全体学生先是以班为单位自行参观东盟法律文化广场,阅读东盟11个国家的简介,认识11个国家的法律吉祥物;再以组为单位合作绘画其中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吉祥物,美术教师给予绘画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动手绘画,加深了对相关国家法律吉祥物的认识和理解。

在大礼堂、公主楼和相思风雨桥活动点,各班第三、第四小组一起参加此三处以“建筑”为主题内容的学习活动。先是学生代表根据前期收集的资料介绍3个活动点的历史文化知识,再由历史教师补充有关这些建筑的史料;之后各班学生依次参观大礼堂、公主楼和相思风雨桥,完成相关的探究任务。在大礼堂活动点,地理教师先是引导学生从气候角度讨论将大礼堂屋顶设计成倾斜形状的原因,得出“屋顶倾斜是为了方便排水,且这种倾斜式屋顶设计更多出现在我国南方地区”的结论;之后组织学生比较大礼堂与公主楼外观设计的异同,归纳出两个不同民族建筑的特点——屋顶都是倾斜的,只是公主楼的屋顶上有一些尖顶式建筑物,学生由此联想到曾经学过的宗教建筑知识。在相思风雨桥,学生以组为单位就风雨桥传统木榫结构的独特工艺展开讨论,论证了风雨桥的主要作用是方便河、湖两岸交通及日常遮风避雨。最后,学生归纳3个活动点建筑物的设计规律:屋顶都是倾斜的,是因为都处于降水较多的地区,屋顶倾斜方便排水。

在博世科污水处理站(民大点),带队教师组织各班第五、第六组的学生走近湖边,观察相思湖的水面。生物教师给学生普及浮游生物的相关知识,解释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后果。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湖中有成群的鱼儿,湖面上漂浮着很多落叶,湖底也沉积了很多枯枝败叶和生活垃圾。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学生讨论归纳出保护相思湖的措施:加大枯枝落叶的打捞频率、宣传环保知识、限制水产养殖、利用博世科的污水治理技术强化对湖水污染的治理。

四、成果展示与评价

各组学生带着任务参加项目活动,在考察、思考、讨论、分析和动手操作中逐渐形成了本组的研习成果,接下来将按照“成果展示—同学质询—回应质询—教师评价”的流程进入项目活动的最后环节即成果展示与评价环节。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项目式学习不同于教室中的课堂学习,其学习成果评价也应区别于传统的学业评价方式。

(一)分组展示与评价

第一、第二组的活动点在亚热带自然林保护区、百花园和阴生植物园。在成果展示环节,学生代表说出了龙船花、棕榈树、牵牛花3种植物,展示了本组制作的洋紫荆花和朱蕉叶两种植物标本。“同学质询”时,其他组的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除了这3种植物还认识其他哪几种植物,二是怎么根据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判断方向。学生代表补充了金叶女贞、马尾松、杜鹃花3种植物的名称,并明确指出:一般情况下,阴生植物的生长无明显倾向性,因此无法根据其生长情况判断方向。最后教师根据这两组学生的表现进行精准点评:两组学生分工明确,观察仔细,除了按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观察任务,还观察了其他植物,并且思考了能否借阴生植物生长情况判断方向的问题,其求真、求实的精神可嘉。

由于东盟法律文化广场是全员参与,且活动任务较为简单,学生通过活动了解东盟11个国家的基本情况,并小组合作绘画其中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吉祥物,美术教师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进行了当场点评,在“成果展示与评价”环节便不再汇报点评了。

第三、第四组的活动点是大礼堂、公主楼和相思风雨桥。学生代表介绍了大礼堂、公主楼和相思风雨桥3个建筑的特点和功能,回答了“同学质询”中提出的“大礼堂屋檐上56个和平鸽的设计意图”和“为什么我国北方较少风雨桥”的问题。教师肯定了两组学生的活动成果,特别表扬了学生们齐心协力、分工明确、积极讨论、认真对待项目活动的态度和学习热情。

第五、第六组的活动点为博世科污水处理站(民大点)。学生代表先从相思湖污染的原因分析讲起,然后提出了保护相思湖水体的措施,包括预防污染和污染治理两个方面。在“同学质询”环节,学生代表还补充了水产养殖会导致相思湖污染的知识点,并提出了禁止在湖里进行水产养殖的措施。教师认为:两组学生对相思湖污染源的考察比较细致,对污染问题的分析比较到位,提出的解决措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从学生的成果展示和答辩过程中可以看出,本次项目式学习真正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二)撰写心得体会

活动结束后,学生按要求撰写了本次项目学习的心得体会,表达了对活动的态度和收获。

202班的小李同學在“心得体会”中写道:此次“环民大”之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植物标本的制作,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在参观大礼堂、公主楼和相思风雨桥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更多民族建筑知识,理解了雨水多的地区屋顶倾斜设计的知识,同时锻炼了与同学合作,一起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03班甘同学在其日记中写道:把地理课堂“搬”到室外,在大自然中上课,这是我从未体验过的。在这次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我了解了很多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认识到了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及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的重要性。

……

本次项目式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了我校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切实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但是,由于课时有限、活动点较多,学生在活动点进行观察和实践的时间较少;加上前期准备不足,教师专业知识有限,不能很好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导致部分学生没能真正融入项目活动当中。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明确了未来组织此类活动的努力方向,比如:可以提前让学生对项目主题有更多了解;指导教师不仅要做好“幕后”指导,还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活动平台和展示空间,“在活动中”深度发展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参考文献

[1]张雪婷,王向东.地理野外实察对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

[2]惠晓娟.PBL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王利娟(1987— ),广西陆川人,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地理教学。

(责编 白聪敏)

猜你喜欢
大礼堂植物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重庆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1月11日至15日召开
重庆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1月10日至14日召开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音频系统的改造
哦,不怕,不怕
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举行
将植物穿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