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工区活动中农作物材料的有效应用

2022-03-29 23:52马金凤
天津教育·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农作物幼儿教师材料

马金凤

当前,随着幼儿游戏化教学深入开展,区域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日常活动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在幼儿美工区活动中,幼儿能够同材料充分接触和互动,可用的资源有很多,包括农作物材料,教师可指导他们通过手、脑感受美、表现美与创造美。本文针对幼儿园美工区活动中如何有效应用农作物材料做研究,同时分享部分建议。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农作物材料

目前,学界关于农作物材料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有的学者将农作物材料按照生命特征,分为草、树、花等;有的学者则将农作物材料视作一种素材,这种素材是自然的、原始的,例如,小麦、水稻等。但可以肯定的是,农作物材料并非专门为幼儿教育存在的材料。因此,笔者通过“农作物”与“材料”两个概念来对“农作物材料”进行界定,农作物即农业的、天然的,如小麦、水稻,材料即未经加工整理的原始材料,如木材、土壤等。基于以上定义,本研究中的“农作物材料”是指源于农业的、未经特殊加工的、幼儿可以直接感知到的物品,如泥土、种子、树叶、果实等。

农作物材料具有丰富的教育和艺术价值,况且,我国的农业资源丰富,所以农作物材料对教育教学而言,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应当受到当下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重视。其教育意义如下。一是对幼儿身心发展有教育价值。农作物材料往往有着独特的美感、天然的物理特性和结构的多样性,这对幼儿的美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形态各异。自然美感的农作物材料能够丰富幼儿美术活动内容,这些自然材料随处可见,很多还是当地特有的,具有直观性、可取性和独特性。三是能够让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当下很多幼儿都生活在现代化的环境,缺乏对自然的“融入”及与农村生活的对话,而如果能够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引入农作物材料,就能够让幼儿充分接触自然、接近农村,促使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幼儿园美工区

幼儿园美工区是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为幼儿开辟的一个集自由欣赏、美术创作、自娱自乐、相互玩耍的个性化学习场所,也是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个合理高效的幼儿园美工区,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而且能够助推幼儿的情感表达、相互合作及感知体验。此外,在美工区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也会得到长足的进步,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在幼儿园美工区,幼儿的活动具有高度的自由性,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材料,使用各类工具进行绘画、手工等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展现自己的才能,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二、幼儿园美工区活动中农作物材料的应用现状

(一)农作物材料方面

很多幼儿园附近都有着丰富的农作物材料,主要分为花菜树木类、蔬菜类、水果类三种。笔者对本幼儿园农作物材料在美工区的投放及应用进行来现状汇总,发现小班美工区的农作物材料种类主要是蔬菜类、水果类,如红枣、花生、玉米、红豆、黄豆、小麦等,主要用途是用于作画,包括点画、拼贴画、在果实上作画等;中、大班美工区的农作物材料种类则囊括了花菜树木类、蔬菜类、水果类三种,具体有各种豆豆、叶子、蔬菜,材料用途也较为多元。以各种豆豆为例,既有根据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豆豆进行拼贴画活动,也有幼儿自己绘画喜欢的图案,然后用不同的豆豆和果实等进行拼贴画,还有用不同的豆豆按照顺序进行排序、然后穿成喜欢的项链、手链等装饰品。

(二)幼儿参与方面

在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幼儿对利用农作物材料开展美工区活动的参与度较高,其中中班参与度和大班参与度较高,低班幼儿参与度并不高。可以说,在利用农作物材料开展美工区活动,幼儿整体上是高度参与的。究其原因,是该园附近有着丰富的农作物材料,而幼儿园的大部分幼儿也来自幼儿园附近,他们本来就对农作物材料比较熟悉,有着较为丰富的相关生活经验,在利用农作物材料开展美工区活动时,只需要教师稍加指導,就能够进行美术创作活动。

三、幼儿园美工区活动中农作物材料的有效应用

(一)根据农作物材料特点,有目的地收集与整理

在幼儿园美工区活动中,要想有效应用农作物材料,首先需根据农作物材料的特点与习性,创设与之相适应的美工表现方式。教师应有目的地带领幼儿收集和整理农作物材料,合理选出能够用来进行美工操作的材料,并坚持健康、安全的原则,使幼儿学会按照农作物材料品种的不同来分类、清洁与晒凉等。比如,玉米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农作物材料,玉米须具有长、细、软的特点,颜色也不同,将其晒干以后在幼儿园美工区活动中能够用来制作裙子、头发、胡须等;玉米秆的硬度比较大,制作美工作品中的大树、房屋和栅栏时,可以当作主材料使用;玉米叶子较为宽大,幼儿在美工区活动中可以将玉米叶子剪开制成形形色色的小包,也可以在上面折剪或画画;玉米棒的外衣则能够编织成一些装饰品,做成小篮子或者搓成绳子。而且农作物材料还包括果实、花朵、植株等,幼儿教师需依据具体类别,将种子、花朵、果实、植株等进行大分类,再进行更细化的分类,按照顺序摆放这些材料,便于幼儿在美工区活动中选择,让他们根据自己制作美工作品的需要灵活使用。这样幼儿教师结合当地农作物的特点,有目的地收集和整理农作物材料,并按照幼儿的实际学习需求投放至美工区活动中,使幼儿利用身边常见的农作物材料进行练习,积极探索各种农作物材料的功能和作用,可以让他们在直接感知和具体使用过程中主动开动脑筋,认真观察和尝试创作。

(二)以幼儿兴趣为切入点,有效应用农作物材料

在幼儿园美工区活动中,不同幼儿之间有着显著的个体差异,他们的兴趣爱好不同,尤其是男孩与女孩喜欢的事物更是差异明显,在美工区活动中同样表现不同。为更好地应用农作物材料,就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兴趣特点,贴合他们的实际情况,包括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动手能力和兴趣爱好等。例如,大部分女孩子都比较喜欢美丽的事物,对田野中的花花草草比较感兴趣,当欣赏完“干花的妙用”以后,教师可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田野,采集各种各样的花朵、草丛中的茎叶与干果和美丽的叶子等,使其充满热情地投入课外采摘活动。之后,教师指导幼儿把采摘到的农作物材料擦洗、压平、修剪、组合与拼贴后,制作成为“花草明信片”,使其展示与欣赏各自的美工作品,让他们相互学习对方的手法和创意,实现共同进步。同时,有的家长会做一些草编手工,幼儿教师可以邀请这些家长到幼儿园中当志愿者,带领孩子学习编草鞋、织帘子、做草席、扎稻草人与编草绳等,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编织技巧,并对作品进行加工与改进,可以编织图案、粘上干花等,使之成为工艺品。其实幼儿的美感就是在平常的生活与学习中慢慢发展与形成的,在每一天的感悟中动手操作与总结经验,幼儿教师应做好指导工作,加强对美工区活动农作物材料的投放和使用,与他们的兴趣爱好相契合,使幼儿在美工区活动中极力发挥个人想象能力与动手能力,从而进行艺术创造,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

(三)结合实际教学的需求,科学运用农作物材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教师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且敢于表现个人能力的同时,要帮助他们提升表现的方式与技巧。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对一些身边比较常见的事物,兴趣往往更为强烈,他们将会全身心地参与材料收集、加工与应用中。农作物材料就是广大幼儿经常接触和感兴趣的一类美工材料,幼儿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在美工区活动中有的放矢地投放农作物材料,引导他们在直接感知与具体操作过程中认真观察、开动脑筋与尝试创作。

比如,在以《秋天真美丽》为主题开展美工区活动时,幼儿教师可以往美工区内投放一些当地秋季较多的农作物材料,像玉米秆、玉米粒、玉米包,黄豆、绿豆等豆类资源,以及高粱等具有代表性和易于获取的农作物,便于幼儿有选择性地进行操作。由于小班、中班幼儿的精细性操作能力不强,教师可指导他们对玉米秆进行粗加工,当作树干粘贴在画纸上面,用红色豆子粘贴成一个圆圈当作“太阳”,用绿色豆子来装扮树干当作“树叶”,并在地面上铺上“小草”,进行各种各样的种子贴画练习。而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均相对较强,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以中班美工区活动投放的材料为基础,再增加花生、蚕豆、黑豆等农作物材料,以及马铃薯、萝卜、青菜等资源,指导他们进行种子贴画、蔬菜印画和蔬菜造型等练习,使中班幼儿极力发挥出自身的创造能力,为美工区增添更多活力和色彩。

(四)巧用季节农作物材料,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季节不同,相应的农作物材料也不同。在幼儿园美工区活动中,教师可根据一年四季的不同,有效应用本季节的农作物材料。如春天是开花的季节,各种花朵能够当作美工作品的材料,用来制作各类饰品;还可采用小草、柳条等,指导幼儿使用叶子与花瓣拼接成美工作品,使其通过思维发散表现春天美景,也可让他们将一些花草制成标本,或插在瓶子中,甚至装饰绘画作品,由此锻炼欣赏美与表现美的能力。而且在春天,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来到户外欣赏五颜六色的花朵,采摘一些野花,用各种各样和颜色的花瓣拼贴出漂亮的画面,或者把花朵串在一起,编成手镯、项链等装饰品,激起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提升幼兒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可见,幼儿教师在不同季节在美工区活动有效应用不同的季节性农作物材料,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农作物材料,这能贴近生活,让幼儿美工课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使幼儿在操作中能够感性认识这些农作物材料的色彩、形态与质地,并学会画、撕、贴、粘、团、剪、折、印等技巧,训练手指的灵活性,从而锻炼幼儿制作美工作品的动手能力,提升他们的创造能力。

(五)多元运用农作物材料,发展幼儿的创造精神

在幼儿园美工区活动中,针对农作物材料的有效应用,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对同一农作物材料进行不同操作,鼓励他们通过多元运用设计出多种美工作品,如利用玉米种子制作娃娃、蝴蝶、小花朵与贴画;使用南瓜制作花篮、南瓜灯等。大力开发农作物在美工区活动中的运用途径,高效应用农作物材料,可以最大化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使其能够使用同一农作物材料制作出不一样的美工作品,发展他们的创造性精神。同时,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能力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注意力特点等,面对同一种农作物材料,他们选取的创作方式与目的均有不同。为确保农作物材料在幼儿园美工区活动中的有效应用,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情况分类投放农作物材料,给予区别性指导,让他们均能够顺利完成美工作品的创作。例如,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保持,动手能力也不强,幼儿教师可以利用橡皮泥圈画出一个小的区域范围当作“土地”,使幼儿将种子种植在“田间”,鼓励他们精心设计播种形状,最终成为极具特色的美工作品。

(六)多方式运用农作物材料,开展丰富的美工区活动

首先,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农作物资料的特点开展染色类美工活动,带领幼儿对枯树枝、麦秆等通过染、浸的方式来上色;而制作水果拼盘时,使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把各种类别与颜色的水果切开,观察这些花纹的切面,按照一定顺序摆放在盘子中,设计成漂亮的水果拼盘;也可以让他们按照蔬菜、小草、树叶等自然纹理大胆地进行拓印。这些美工活动不仅可以激起幼儿参与染色游戏的热情,锻炼动手能力,还能够通过操作、思考与交流等拓展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其次,幼儿教师可以深入发掘农作物材料的自然特性,开展拼贴类的美工活动,如在“蔬菜造型”中,指导幼儿用胡萝卜雕刻蜻蜓,用葡萄籽当作蜻蜓的眼睛,树叶与麦秆结合在一起设计粘贴画;将松果、石头和沙子组成成宝塔等。最后,幼儿教师应用农作物材料开展美工区活动时,要设计一些更加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活动,如春天开展“探索春天的秘密”色彩类美工主题活动,夏天以“夏天的故事”为主题开展拼接、粘贴类美工活动,秋天以“秋宝宝”为主题进行果实拓印的美工活动,冬天则以“寻找冬爷爷”为主题进行创意造型美工活动,以此让幼儿切实感受到美工区活动的魅力与乐趣,使他们体验到一定的满足感、成功感。

四、结语

在幼儿园美工区活动中有效应用农作物材料,是对传统美工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教师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当地现有农作物材料、幼儿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动手能力与思维水平,及美工区活动的培育目标等,结合美工教育主题,灵活自如地运用农作物材料,极力发掘幼儿的潜能,使其创造性地感悟生活,表现生活之美,有效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邱瑞玲)

猜你喜欢
农作物幼儿教师材料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可爱的小瓢虫
材料
趣味象声词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