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景德镇窑青白瓷盒上的文字研究

2022-03-29 00:04徐香玉
东方收藏 2022年2期

摘要:景德镇湖田窑遗址,各地宋代墓葬出土了一些带有文字的青白瓷盒,这些文字模印在盒底部,内容主要为“姓氏+合子记”。比较同时期其他带有文字的青白瓷器,青白瓷盒是其中文字内容最为集中、商业宣传最明显的一种类型。研究青白瓷盒上的文字特征及其兴起原因,对我们研究宋代景德镇窑制瓷业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景德镇窑;青白瓷盒;文字款识

一、宋代景德镇窑青白瓷盒上的文字

(一)湖田窑遗址出土的带文字青白瓷盒整理如表一。

(二)宋代墓葬出土的带文字青白瓷盒整理如表二。

二、宋代景德镇窑青白瓷盒上的文字特征

(一)内容主要为“姓氏+合子记”

这些青白瓷盒上的文字,内容主要是“姓氏+合子记”,“姓氏+合子”表明盒子是由某姓氏的作坊主生产的,“记”表示牌记,是当时具有商标性语言的习惯用法。

景德镇湖田窑址出土器物,姓氏有“程”“段”“陈”“许”“吴”,《江西出土的宋代瓷盒》还提到有“张”“徐”“蔡”“朱”“余”姓的盒子,宋代墓葬出土瓷盒的姓氏有“蓝”“汪”“潘”。1965年武汉汉阳十里铺宋墓的“蓝记”瓷盒和江西鄱阳施氏墓出土的“汪家记正”瓷盒,这些文字在表述上有不同,但是表达的意义和达到的目的是相同的。

“程”“段”“陈”“许”“吴”“蓝”“汪”“潘”这些姓氏,我们可以在《浮梁县志》(道光)中找到原型。“程”姓出现较多且宋时就已出现,如“景祐宝元以后如程公信”(卷三)、“宋参知政事程克俊”(卷六);“段”姓出现的次数不多,书序中提到“元元贞丙申乃升为州至治壬戌郡守段延珪”,以及在“列女贤媛”(卷十七)中提到“段氏生子”。“陈”姓在宋时也有记载,如“宋 大中祥符丞 陈汉 有传”(卷十);“许”姓宋时记载有“许彭年”—“衡名为皇祐四年任姑仍之”(卷十);“蓝”姓在《浮梁县志》也出现多次,“蓝文绶 景德镇人”(卷十一),并且“蓝”姓人较多地聚集在“里仁都”“长乡都”“长山都”三个地方。“汪”姓是景德镇比较普遍的姓氏,《浮梁县志》上有多处记载,宋时记载有“宋枢密使 汪澈”(卷六)、“汪澄 绍熙三年任”(卷十);“潘”姓,记载有“宋县令 潘材”(卷六)、“绍兴三年 癸丑 潘祥”(卷十一);“张”“徐”“蔡”“朱”“余”在《浮梁县志》中也都有记载。总体上,这些姓氏在历史上的浮梁县出现过,有的姓氏可以追溯到北宋,有的姓氏在宋时没有记载,但是这也不能否定在宋代没有这些姓氏。

关于“记”字,这是表示商标性牌记的惯用文字,江西景德镇道塘里宋代窑址出土了一件执壶,在肩腹部就有模印文字“刘百祥记”,这类文字不仅在瓷器上出现,在两宋时期的银器也有出现。《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清理简报》中提到“有内底契刻‘许四郎记’4字的平底银碟”。以及《江西发现几座北宋纪年墓》提到“有‘江州打作’‘周小四记’等铭记的银梳”。这里的“许四郎记”以及“周小四记”都具有明显的商标性质,其中“记”字作为惯用性的牌记语言出现。

(二)直接的商业宣传用途

在众多的宋代青白瓷器型中,青白瓷碗和青白瓷盒上的戳印文字都有宣传作用,但是青白瓷盒上的戳印文字宣传意图更明显、直接。

青白瓷碗上出现的文字,有“詹”“宋”“陆”这样的戳印姓氏,也有“程九郎”“李明”这样的名称,还有“小元□□□黄泥厂”“凌小七子黄泥”这样表明坯泥来源的文字,其中戳印姓氏的最多,主要戳印在碗内底心,文章《景德镇湖田窑宋代青白瓷碗上的刻印文字研究》认为这些姓氏是生产这批瓷器的作坊主的姓氏,而不是定制和使用这批瓷器的人的姓氏,这些戳印姓氏起到装饰和宣传的作用。但笔者认为这些文字既可能是作坊主的姓氏,又可能是定制这批瓷器的使用者的姓氏,这两者之间没有非此即彼的关系。同时期的碗内底心还出现了“酒”“吉”字的戳印文字,查阅整个《浮梁县志》和《乐平县志》,没有“酒”姓,也没有“吉”姓(有可能是姓名中的一个字,如王谦吉),文字和作坊主之间没有强烈的关联,反而极有可能是当时酒楼定制的酒碗。同时,《陶记》记载“烧成之际,售争取售”,说明在瓷器烧成之时,既有作坊商贩“售”,也有定制瓷器的人“取”瓷器,这些都说明青白瓷碗上戳印文字成因多样,宣传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总体上,青白碗上的文字有一定的宣传作用,但是这不是碗内戳印文字的主要目的,与青白瓷碗相比较,青白瓷盒上的文字内容单一,基本体现为“姓氏+合子记”,它的宣传更集中、更垂直,所以说,青白瓷盒上的文字宣传用途更明显,有强烈的品牌意识,这是其他青白瓷器型不能比拟的。

三、宋代景德镇窑青白瓷盒的品牌文字成因分析

在同时期的青白瓷中,为什么只有青白瓷盒上出现这种系统、垂直的商业宣传文字呢?

一、青白瓷盒器型给成排文字的书写提供可能。器底面积相对较大且平坦,底径一般为4—5厘米,较大的盒子底径在7厘米左右,文字普遍在0.5厘米大小,数量集中为4—5字,成排文字有书写空间,所以青白瓷盒的器型给成排模印文字提供了可能。此外,瓷盒精致小巧,易于携带流动,模印在器底的文字可以被轻易地看见,保证传播性的同时又不影响整体美观。

二、青白瓷盒的功能多样,可以使不同作坊的瓷盒产品差异化发展。同时期的青白瓷,如执壶、碗、盘等,它们主要的功能是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且受功能限制,在造型的设计上不会脱离人们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因此造型方面的变化较少,这就导致了市场上产品的差異化较小,价格是影响人们选择这类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瓷器的重要因素,品牌对人们的购买选择影响较低。

瓷盒的用途有多种,大致分为“粉盒”“油盒”“花盒”“香盒”等,这些功能的多样性给青白瓷盒的造型和纹饰设计创造了空间。在造型上,根据文章《江西出土的宋代瓷盒》,具体体现为“竹节形盒”“印花扁盒”“花形盒”“扁平形盒”“瓜棱形盒”“石榴形盒”“菊花形盒”“馒头形盒”等造型;在纹饰上,有“缠枝牡丹卷草纹”“珍珠地花卉纹”“竖条纹”“凹弦纹”等纹饰,有的瓷盒底部有人物堆塑,有的盒盖上模印花朵,造型和纹饰的多样化使不同作坊的瓷盒产品进行差异化竞争,这时的品牌塑造显得尤为重要。作坊主通过在瓷盒底部戳印商业标识的方式塑造品牌,区分自身与其他作坊主的青白瓷盒,引导人们购买选择,同时这种品牌的出现正向激励了作坊主,瓷盒一旦戳印上文字,就体现一间作坊的制瓷工艺水平和审美趣味,促使作坊主们不断地精进造型和纹饰设计,这样才能持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市场。

三、青白瓷盒满足人们对“美”的精神诉求,帮助人们进行自我认同。前面我们谈到青白瓷盒功能多样,它们总体上都是体现了人们对外在形象的追求,上升到对“美”的精神层面。人们对自身形象管理的同时,也对其周围附加的事物进行“美”的管理,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铜镜上较早地出现广告化标语,如“照子记”等。

青白瓷盒的纹饰、造型设计,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审美趣味,进一步说,人们在挑选不同设计的青白瓷盒时,挑选的是符合自己审美取向的产品,所以这些青白瓷盒是他们审美观念的外在体现。通过具象青白瓷盒传达自身的抽象审美理念,这些信息能够被他人接受,获得他人认同,从而进行自我肯定和自我认同。这些瓷盒品牌凝聚了整个作坊最核心的审美价值,有自己系统的设计理念,人们把自身审美趣味同瓷盒结合起来,在选购瓷盒时,会考虑瓷盒的设计能否满足和体现自身的审美需求,从而关注瓷盒的纹饰、造型和釉色。這些市场动力推动作坊主不断地创新瓷盒设计,人们在选择的过程中形成一批以作坊主姓氏为依托的品牌。

本文收集了宋代景德镇窑以及宋代墓葬中的青白瓷盒铭文,这些铭文主要为“姓氏+合子记”,青白瓷盒形成典型的品牌标识,具有明显的商业宣传用途,是同时期青白瓷中最突出的一种类型。探究这些品牌文字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三种,首先是青白瓷盒本身的造型给成排文字书写提供可能,其他青白瓷如碗,足底较小,模印成排文字困难。其次是青白瓷盒有多种功能,既可以装“粉”也可以装“香”,瓷盒功能的多样性使得青白瓷盒的造型和纹饰有较大的设计空间。最后是青白瓷盒使用的生活场景和人们的“形象”息息相关,人们对“美”的追求延伸到瓷盒上,选择满足他们审美取向的瓷盒,同时也通过瓷盒传达自己的审美观念,从而进行自我认同。

研究宋代景德镇窑青白瓷盒上的文字,让我们知道在宋代作坊主们就有了成熟的品牌意识。青白瓷盒有十三种不同姓氏,说明当时有十三种及以上的品牌竞争,还有其他的姓氏等待我们发现。“段家合子记”延续了从北宋到南宋的烧造历史,说明作坊主们在不断适应瓷业市场,改进工艺,动态发展。外在瓷业市场的竞争压力,内在对制瓷工艺的不断精进,使得一批以姓氏为依托的瓷盒品牌诞生,它们体现了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制瓷的成熟和繁荣,让我们感受到《陶记》中“景德镇陶,昔三百余座”的繁荣气象。

斯波义信在《宋代商业史》中提到“自唐至宋时期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由于地区的不同,造成了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和因原来自然条件的差异而出现的特产品分布”。景德镇自身独特的自然、人文条件下形成了特产品青白瓷,城市消费的增加和各地区交通条件的发达,区域性的景德镇瓷器开始广泛流通到各地。制瓷业作为手工业的一种,成为宋代商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一方面瓷器贸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在经济繁荣发展的历史趋势下不断积蓄力量,使得景德镇窑在宋代后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范凤妹.江西出土的宋代瓷盒[J].江西历史文物,1986(01):P98-105+85-151.

2.范凤妹、吴志红.江西宋代纪年墓出土的青白瓷器[J].江西历史文物,1983(01):P77-79+2.

3.张吟午.汉阳出土的北宋瓷器[J].江汉考古,1985(03):P83-84.

4.余家栋.江西波阳宋墓[J].考古,1977(04):P286+297.

5.肖梦龙.介绍镇江宋墓出土的两件瓷器[J].文物,1980(09):P95-96.

6.肖发标,冯菊莉. 景德镇湖田窑宋代青白瓷碗上刻印文字研究[C]. //'02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论文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P450-457.

7.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湖田窑遗址陈列馆编.景德镇湖田窑址1988-1999年考古发掘报告(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8.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民窑博物馆编著.景德镇湖田窑址1988-1999年考古发掘报告(下)[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9.清代乔溎修、贺熙龄纂、游际盛续纂修.道光浮梁县志22卷.清道光十二年.

10.斯波义信著、庄景辉译.宋代商业史研究.台湾:稻禾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徐香玉,景德镇陶瓷大学硕士研究生 ,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研究方向:文物鉴定与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