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能力培养 打好阅读基础

2022-03-29 00:07李雪梅
天津教育·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本课文文章

李雪梅

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受到自身年龄的影响,对身边的事物发展还不具备正确的认知能力,很容易被生活阅历限制养成错误的学习习惯和观念,此时正是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维理念的重要阶段,注重能力培养,打好阅读基础使其能够在接触阅读的初期便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小学时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展开探索,提出几点低段语文阅读创新教学的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学行业工作人员带来借鉴和参考。

一、小学时期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意义

首先,小学时期的学生思维浅显,语文阅读文章当中涉猎的知识体系较为广泛,通过阅读可以使其了解更多趣味内容,开阔自身的文化视野,此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对其今后的生活和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其次,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促进其思维的全面发展,不同文章的写作内容、写作体裁、写作手法和其中蕴涵的情感各不相同,通过阅读学习到的知识也多种多样,因此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代表着逻辑思维的完善,还促进他们想象力、创造力和感知力等多种素养的强化。同时,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写作水平,只有具备丰富的语文知识储备和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才能使其在应对不同的写作要求时都能轻松处理,小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的文章,积累好词好句,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写作,丰富文章情感,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分析

(一)教学方法陈旧

教师教学方法选用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水平。但从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况来看,可以清楚地认识到,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明显的创新性缺乏问题。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让学生大声地集体朗读课文,而忽视了学生阅读体验的深化,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通常会采取教师领读、学生跟读这种过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关注,致使学生只能接受统一的阅读教学,这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而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成长。

(二)阅读教学重视度不够

从教材的编排上来看,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重点和关键的教学部分。然而,由于低年段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相对较少,这就使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就会出现阅读教学重视度不足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将教学重点集中在生字词以及拼音的学习上,忽视对学生阅读体验的关注与重视,学生常以自学的形式学习阅读知识。这种教学问题的存在与出现,便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认知能力等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样对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提高也会造成限制。

(三)学生阅读学习兴趣相对较低

导致学生缺乏阅读学习兴趣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受到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便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气氛相对较为沉闷,单调。而对心智尚未发展成熟的小学生来说,这种过于沉闷和枯燥的教学氛围与环境便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与情绪,导致学生常会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走神、溜号等不良学习行为,进而严重限制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课堂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是受到学生自身原因的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教学要求,而基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是很难实现对语文阅读知识内容的全面掌握和理解的,这就使低年级小学生普遍会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出现较大的学习问题,学习自信心与学习积极性便会受到打击,进而致使学生丧失语文阅读学习兴趣,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创新

(一)学会圈注勾画,掌握阅读方法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总是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将文章的结构层次、写作方式、生僻字词进行生硬地灌输和讲解,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难以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长此以往在这种固定的模式中产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和厌烦心理。因此,想要提升教学效率,首先教师应该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将其身心发展需求作为课堂方向的指引,带领他们自主走进文章中,不再沿用自身的老旧的教学方法约束他们的思维发展,积极开展课前预习环节,引导学生在学习文章前便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学会圈注勾画,及时标记不理解的字词语句,在正式分析文章时更加具备针对性。比如,在进行一篇新课文的预习环节时,教师应该指引学生先将生词生字圈画出来,小学初期的学生知识阅历浅显,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较多,在预习环节引导他们标记生词生字并完成读音和注释的查找,能节省课堂的学习时间,丰富字词储备量。进而,带领其进行段落划分,结合自己的理解将文章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在语意不明的句子下画横线,标注自己的疑问,以便于在正式的阅读课堂中更加具备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创建学习氛围,提升阅读兴趣

小学时期的学生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尤其在小学初期,更受到自身性格和年龄的影响,容易在课堂上做出妨碍学习的行为和举动,教师此时如果采用千篇一律的手段约束他们的思维和行为,达到的教学效果仅仅作用于表面,学生还是无法对阅读产生主观学习的兴趣,结合小学初期学生的心理需求创新教学方式,营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完成阅读目标。在社会的全面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课堂,小学生对未知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运用信息技术转化文本内容能够有效构建教学情境,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氛围,约束自身行为,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掌握正確的阅读方法。比如,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涉及一些脱离生活实际的文本知识学习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不够高涨,以其自身的知识储备而言,理解起来也较为吃力,此时教师可以将先进的媒体技术运用其中,将抽象的文字和概念转化为具象的画面,帮助他们先理解文本内容,再体会深层含义,学习其中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情感的方式。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完成多个角度的教学优化,通过分析阅读文章的主题,进而完成相关视频的搜集和播放,全面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不再抗拒阅读分析,在教师的带领下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转变阅读模式

在进行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的是学生之间学习能力差异性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小学初期的学生相比于其他阶段,思维认知较为显现,生活背景、知识储备和阅读思维等情况各不相同,在进行同一文章的分析过程中往往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为了减少差异性对阅读教学的影响,教师应该积极转变阅读模式,将其按照自身能力特点强弱结合,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积极开展小组合作,转变阅读模式,带领学生在集体的氛围下不断完善自身的学习能力和阅读思维,深化阅读思想,为其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同时,在阅读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有助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快地理解文章内容,树立正确的语文思想,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不同的阅读活动更会使其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逐步完善自身阅读能力,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全面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定期开展主题阅读分享会,带领学生在交流和分享的情境中配合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推荐不同种类和难度的阅读任务,使其获得实现阅读目标的成就感,不再用不适宜自身发展的目标约束自己,感受到文章的丰富多彩,学习其中的写作手法和语言运用技巧,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同时,小组模式的创立也为学生分享阅读成果提供途径,教师设定的教学任务都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也会学习到其他人的有效阅读方法,不断弥补自身思维的不足之处,实现个性化发展。

(四)适当提出鼓励,优化阅读体验

帮助学生获取愉悦的阅读体验是帮助其养成良好课内外文本解读习惯、提升其文本分析能力的重要策略。教师可以通过适当对其进行鼓励的方式优化其阅读体验。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其进行鼓励期间,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语文素养,利用语言的艺术使其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尊重和喜爱,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后提出自己的想法,当其提出个性化观点时,采取先“质疑”再肯定的策略。这种鼓励方法可以使其在被质疑的过程中坚持自己的想法,并在“争辩”的过程中尝试更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获得教师的肯定,可以使其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认可。

比如,教师可以在课文讲解期间,更多地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当性格内向的学生提出自己对课文主人公的行为表示不认可时,教师可以提出“看来你已经融入课文中,将自己也当作课文里的人物了。那么,不知道你是否可以进一步说明你通过课文‘看’到的故事,说说你为什么不赞同主人公的做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其在教师的肯定下,更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获取愉悦的课堂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会有学生提出相反的观点,此时,教师就可以适当进行“质疑”:“你为什么会赞同主人公的做法呢?”并在其根据课文细节论述赞同的理由后,提出:“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希望我们课后可以围绕这个话题进一步讨论。”从而使不同的学生都能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活跃愉悦的阅读体验。

(五)分享课外材料,培养阅读习惯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注意科学分享课外材料,使其能获得更多文本分析的经验,培养其阅读习惯。为提升其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在开发和分享课外材料期间,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课外材料要与课文紧密关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群文阅读的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同一主题的文本,使其能意识到针对同一主题,不同作者会选择不同的写作角度和手法,从而使其在同主题文本对比期间,能从文章结构、写作技巧等进行分析,培养其阅读能力。也可以引导其阅读同一体裁的文章,使其能提升解读不同体裁文章的能力。其二,课外材料要简单易懂。在补充学习资源期间,必须充分结合学情。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有限,如果课外材料解读难度过大,很容易出现“读不懂”“读得慢”等问题,影响其学习信心,不利于其阅读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讲解与寓言故事相关的单元期间,学生可以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寓言”的含义,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通过寓言故事的解读找出其中蕴涵的生活哲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分享更多中西方寓言故事,并对其进行简化,将其改编为充满童趣的文章。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恰当地标注生词的拼音,并通过注释讲解其含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学生课外阅读的压力,使其能将更多精力集中于作者价值观念的探究过程。

(六)丰富阅读活动,提升分析深度

为进一步强化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教师也要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其在参与多样化的阅读活动期间,提升文本分析的深度。根据所读材料编创话剧、开展读书汇报会、组织辩论活动等,都是可以提升学生文本分析深度的趣味性阅读活动组织方法。教师可以结合近期的读书任务或重点讲解的阅读材料科学组织阅读活动,并鼓励学生在参与活动期间,在遇到困难时积极寻求教师和家长的帮助或与同学讨论所读文本的内涵,并自主通过互联网查找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了解一定的背景知识。在此期间,可以使其养成良好的文本分析习惯,为更好地参与阅读活动而不断进行深入探究,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比如,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后,鉴于低年级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多为文字简单易懂、人物特点明显的故事类书籍,教师可以鼓励其自主成立表演小组,将其中的故事内容以话剧的形式进行演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其积极与教师或家长进行讨论,从而不断挖掘书中的细节内容,争取更加全面地展示不同角色的特点,并尝试通过制作道具、调整语调和神情等展示不同场景中不同人物的心态。话剧表演期间,还可以邀请其他教师担任评委,这样,既可以使其感受到教師对活动的重视,又可以使其在“评委”的点评中学习更多的文本分析和演绎方法,使其能在今后的活动中,更加深层次地进行文章或书籍的阅读以及分析。

四、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多种多样,良好的阅读素养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也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意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帮助他们在低年级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事业的稳步提升。

(邱瑞玲)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文章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