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噬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

2022-03-29 07:55何泓朴许冠华陈伟钱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性反应滑膜抗炎

何泓朴 许冠华 林 进 陈伟钱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关节炎症和残疾。RA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未被完全阐明。巨噬细胞是一种固有免疫细胞,主要分为M1和M2型,M1型巨噬细胞具有促炎作用,而M2型巨噬细胞抑制炎性反应,参与血管生成、组织重建和修复。疾病RA早期阶段,即可发现滑膜衬里层巨噬细胞数量增加,滑膜巨噬细胞浸润程度与关节破坏程度相关[1]。M1型巨噬细胞通过抗原递呈激活T细胞,同时还分泌多种炎性细胞因子,例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募集更多免疫细胞,激活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促进炎性反应。RA炎症消退阶段,M2型巨噬细胞发挥抑制炎性作用[2]。本文重点关注巨噬细胞的起源、极化以及在RA发病中的作用,探索新的致病机制以及可能的靶向药物。

一、巨噬细胞的起源

根据巨噬细胞的来源,可分为组织驻留巨噬细胞(tissue-resident macrophages,TRMs)和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巨噬细胞,即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Ms)[3]。在正常生理条件下,TRMs保持较低程度的分化增殖状态,维持内环境稳态。当TRMs耗尽,在炎症或生理应激的条件下,大量外周血单核细胞通过血液进入组织,以TNF-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为代表的相关基因表达上调,分化为促炎性巨噬细胞[4]。

二、巨噬细胞的极化

巨噬细胞极化方向主要有M1型和M2型两种。M1型巨噬细胞具有促炎作用,可被微生物产物如LPS或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TNF-α激活,共刺激分子MHC-Ⅱ、CD80和CD86表达升高,抗原递呈能力增强,促进T细胞激活;而M2型巨噬细胞抑制炎性反应,参与血管生成、组织重建和修复,在IL-4、IL- 13、IL-10等细胞因子的刺激条件下,自身产生IL-10和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M-CS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5]。体外实验发现,骨髓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依赖粒细胞-吞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

1.M1型极化的信号通路:M1型巨噬细胞的极化涉及众多转录因子,其中NF-κB起关键作用,NF-κB调控包括IL-1、TNF-α、IL-6等多种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是M1型极化的关键转录因子[5]。IFN-γ可激活Janus激酶(janus kinase, 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1信号通路,促进M1型极化[6]。Notch信号通路也参与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研究发现,小鼠骨髓来源的M1型巨噬细胞Notch信号通路被激活,使用Notch抑制剂可减少TNF-α诱导的M1型巨噬细胞数量,并提高M2型巨噬细胞的数量,进而改善小鼠关节损伤[7]。

2.M2型极化的信号通路:M2型极化涉及多个转录因子。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2和STAT6通路共同诱导转录因子IRF-4,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8]。IL-4和IL-13可激活STAT6,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STAT6乙酰化可抑制M2型极化[9]。去乙酰化酶1(sirtuin 1,SIRT1)激活促进IL-10等M2型相关基因高表达,还可通过下调CCL2、INOS等M1型相关基因的表达和NF-κB的活性,提示SIRT1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发挥抗炎作用[10]。此外,研究表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eroxisome-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参与M2型极化。

除了经典M1型和M2型分法,还可根据其细胞表面标志物和功能差异进一步细分[2, 11]。M2型可进一步分为M2a、2b、2c、2d,具体表型如表1所示。M2a型具有抑制炎症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M2b型具有免疫调节作用,M2c型具有抑制炎症、吞噬作用和组织重塑作用,M2d型具有促进伤口愈合和血管生成作用。

表1 巨噬细胞分型、标志物和功能

三、巨噬细胞在RA中的作用

RA关节衬里层中可见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 FLS)和巨噬细胞样滑膜细胞(macrophage-like synoviocytes,MLS),其中MLS可能来源于骨髓。衬里下层由滑膜巨噬细胞(synovial macrophages,SMs)、血管和其他细胞组成。巨噬细胞具有吞噬作用参与稳态的维持和组织修复;M1型巨噬细胞通过抗原递呈促进T细胞活化,分泌细胞因子促进炎性反应,参与RA发病过程;而M2型巨噬细胞和TRMs具有抑炎作用。

1.巨噬细胞的促炎作用:促炎巨噬细胞表达MHC-Ⅱ、TLR、Fcγ受体(Fc gamma receptors,FcγR),通过抗原递呈作用促进T细胞活化并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M1型巨噬细胞还分泌细胞因子IL-1、TNF-α等,招募炎性细胞,刺激FLS和诱导破骨细胞活化,促进炎性反应和骨破坏,导致RA关节滑膜炎症和骨侵蚀。滑膜M1型巨噬细胞分泌趋化因子 CXCL4、CXCL7,招募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还分泌大量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促进滑膜炎症和关节软骨组织破坏[12]。有研究发现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eparin binding EGF-like growth factor,HBEGF)阳性的炎性巨噬细胞亚群在RA组织中富集,可上调FLS细胞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进而增强其侵袭力,促进组织破坏[13]。

2.巨噬细胞的保护作用:M2型巨噬细胞和TRMs在RA中起保护作用。滑膜衬里层存在一种趋化因子受体CX3CR1阳性TRMs,形成免疫屏障,具有抗炎作用,并通过CX3CR1-单核细胞局部增殖维持其数量[14]。TRMs抑制IL-1介导的炎性反应,并分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 OPG)减轻关节破坏[15]。TRMs还可诱导FLS的修复表型,并限制免疫细胞的招募和激活[16]。研究表明,TRMs具有krupppel-样因子2/4驱动的转录组程序,促进凋亡细胞摄取,并防止细胞凋亡产生的核酸引起 TLR激活,在组织修复和稳态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17]。有研究发现,并非所有TRMs都发挥抗炎作用,根据Mer酪氨酸激酶(mer tyrosine kinase,MerTK)和CD206的表达分为促炎MerTK-CD206-型和抗炎MerTK+CD206+型[16]。采用K/BxN血清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发现非经典Ly6C-单核细胞分化为M1型巨噬细胞,随着关节炎症进展,这群细胞还会向M2型巨噬细胞转化,而滑膜组织内TRMs在整个炎症过程都表达M2型标志[18]。

有研究表明,M2型巨噬细胞的抗炎活性在大量TLR2配体存在时有所下降,但细胞表面标志物没有明显变化,这提示经典M1/M2模式不能完全代表炎症条件下巨噬细胞的功能[19]。近年来研究显示,RA患者存在脂肪组织巨噬细胞(adipose tissue macrophages, ATMs),分泌TNF-α、IL-1、IL-6等炎性细胞因子,参与炎性反应,且随着疾病好转ATMs也相应减少,提示ATMs可能参与RA发病过程[20]。

总之,巨噬细胞的促炎作用与其抗原递呈和分泌促炎介质相关,而其抗炎作用包括屏障作用、吞噬凋亡细胞和分泌抗炎介质(图1)。

图1 巨噬细胞在RA中的作用

四、巨噬细胞相关治疗靶点

目前临床已使用的多种RA治疗药物对巨噬细胞有抑制作用,可有效改善病情。然而,仍然存在难治性RA患者对这些药物疗效不佳,且有多种不良反应,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实际应用的需求。因此,针对新的治疗靶点的研发显得尤为迫切。鉴于巨噬细胞在RA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巨噬细胞相关靶点的研究将给我们带来更多希望。

1.现有药物:甲氨蝶呤是RA经典治疗药物,既往认为甲氨蝶呤通过腺苷累积,抑制炎性反应。近年来研究发现,甲氨蝶呤可通过增加NF-κB抑制因子A20的表达下调巨噬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21]。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等抗TNF-α药物是治疗RA的生物制剂,它们通过IL-10/STAT3轴抑制M1型巨噬细胞炎性反应,上调CD163、MerTK调节巨噬细胞向M2型方向极化[22]。JAK酶抑制剂如托法替布、巴瑞替尼等,是已经被批准用于治疗RA的小分子类生物制剂。托法替布主要是JAK1、3通路抑制剂,下调巨噬细胞IL-6和TNF-α表达,抑制STAT1和STAT3磷酸化,降低RA滑膜MMPs和IFN调控基因的表达,有效改善病情[23]。乌帕替尼是JAK1高选择性的抑制剂,临床Ⅲ期试验结果显示其疗效优于阿达木单抗,其作用可能与抑制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相关。

2.研发中的药物:GM-CSF参与调控巨噬细胞的极化。MOR103是人GM-CSF单克隆抗体,在临床Ⅱ期试验中表现出良好耐受性和疗效。GM-CSF单克隆抗体TJ003234的临床Ⅰ期试验在国内处于招募阶段。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nterleukin-1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 4,IRAK4)是IL-1家族受体和TLRs必需的下游信号分子,阻断该信号可抑制TLR介导的炎症,抑制巨噬细胞产生促炎性细胞因子。PF-06650833是一种选择性IRAK4抑制剂,临床Ⅰ期试验发现,该抑制剂在健康志愿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Ⅱ期试验正处于招募阶段[24]。ABX464,一种小分子喹啉,可上调促炎巨噬细胞miR-124表达,抑制炎性反应;ABX464靶向作用于STAT3,抑制IL-6和TNF-α转化酶的表达,并参与维持M2型巨噬细胞表型,其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已取得一定疗效,目前处于RA临床Ⅱ期试验阶段[25]。

有研究者将巨噬细胞来源的微囊包被纳米颗粒用于靶向治疗,微囊表面表达介导巨噬细胞黏附作用的关键分子Mac-1和CD44,促进纳米颗粒聚集到关节炎症位置,同时将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包裹于该纳米颗粒,他克莫司可通过Mac-1和CD44精准作用于RA关节部位,显著改善小鼠CIA模型的关节炎症[26]。

表2 与巨噬细胞相关的新型生物制剂

五、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巨噬细胞在RA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促炎巨噬细胞占主导;而M2型巨噬细胞和TRMs在RA中发挥保护作用。外周单核细胞在刺激下可迁入RA滑膜,向M1型极化,发挥促炎作用;外周单核细胞也向M2型极化,可能和炎症消退相关。巨噬细胞通过抗原递呈,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激活FLS和招募炎性细胞,还可分泌MMPs和转化为破骨细胞参与软骨和骨的破坏。巨噬细胞对关节保护和炎症消退也有重要意义,其作用包括构成免疫屏障、分泌抗炎性细胞因子和OPG以及诱导FLS修复表型并限制招募和激活炎性细胞(图1)。

TNF-α抑制剂和JAK抑制剂可阻断巨噬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这些药物虽已取得良好疗效,仍存在难治性患者对这些药物疗效不佳。因此,仍需要特异性更强、安全性更好和靶向更为精准的药物。通过阻断GM-CSF,抑制促炎巨噬细胞极化的临床试验取得理想效果,但MOR103自完成Ⅱ期试验后发展陷入停滞,仍需进一步研究。随着巨噬细胞的作用机制被进一步阐明,开发新的药物成为可能,部分相关研究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最新研究采用纳米颗粒包裹药物,使得精准靶向治疗有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RA病理生理过程非常复杂,为这一领域提出诸多挑战。巨噬细胞在RA发病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巨噬细胞有助于进一步阐明RA的发病机制,并探索新的治疗靶点。

猜你喜欢
性反应滑膜抗炎
基于滑膜控制的船舶永磁同步推进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滑膜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中药复方提取物对IBDV感染SPF鸡抗氧化和抗炎能力的影响
两种血竭凝胶抗炎抗菌效果比较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纤维支气管镜下氨溴索肺泡灌洗对非出血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肺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关节镜在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诊治中的应用
关节镜下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诊断和治疗
女性的性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