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地区“二十四节气”气候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22-03-29 12:25孙玮鸿张冠华
现代农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大暑小暑二十四节气

孙玮鸿,张冠华

(1.赤峰市红山区气象分局,内蒙古 赤峰 024000 2.赤峰市农牧业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气候特征变化分析的主要指标有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等[1-6]。赤峰地区地处华北东北交界、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二十四节气气候特征变化的研究仍处于空白,因此开展对赤峰地区的二十四节气气候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其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可指导人们合理安排生活,尤其是对农业生产的合理安排提供指导,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气象依据。

1 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赤峰市松山区国家基准气象站1991—2020年(30年)逐日历史资料(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相对湿度),运用统计学方法分别统计了30年各节气日平均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按照赤峰地区3—5月为春天、6—8月为夏天,9—11月为秋天,12月—次年2月为冬天的4个季节,按季节规律划分二十四节气,“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为春季节气,“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为夏季节气,“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为秋季节气,“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为冬季节气,应用Origin、Grads软件,对赤峰地区二十四节气的气象要素资料进行气候整体变化特征的全面分析,同时基于各个节气气候条件分析节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赤峰市二十四节气气候变化特征

2.1 气温总体变化特征

本文利用赤峰市松山区国家基准气象观测站1991—2020年的气温资料,研究赤峰地区各节气气温变化规律。利用30年的气温资料,绘制了赤峰二十四节气气温的最高值、最低值和平均值曲线图(见图1)。结果发现二十四节气气温的最高值、最低值和平均值都按一定的趋势变化,大暑平均气温(24.17 ℃),是全年中最热的节气,其次是立秋(23.83℃)、小暑(23.38℃)和夏至(22.94℃),其中30年间二十四节气最高气温出现在夏至(37.9℃),只有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5个节气出现过35℃以上高温;全年中最冷的节气是大寒 (-10.65 ℃),其次是小 寒(-10.47 ℃)、立春(-8.68℃)和大雪(-8.65℃),其中30年二十四节气最低气温出现在大寒(-26.1℃);冬至这天虽然黑夜最长,白天最短,但是冬至时平均气温有明显的回升。

同时将30年以来各个节气逐年平均气温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30年逐年变化情况:立春、清明、小满、处暑有下降趋势,立冬有上升趋势,其余节气呈波动变化,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由上可见:30年整体上分析赤峰地区无明显的气温变暖现象。2013—2020年8年逐年变化情况: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芒种、立夏、白露、立冬、冬至、小寒有上升趋势,立春、处暑有下降趋势,大暑、立秋、秋分、霜降、小雪、大雪、大寒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由上可见:春季及夏初时段近8年气温变暖趋势明显、秋季及冬初时段近8年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

2.2 降水量总体变化特征

按照赤峰地区“春夏秋冬”的顺序,将赤峰市二十四节气近30年(1991—2020年)降水量平均值绘制成图2,可看出,赤峰市二十四节气的降水量呈正态分布,一年中的降水主要集中在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6个节气(夏季),占二十四节气总降水量的73%,其中小暑、大暑、立秋3个节气降水量占二十四节气总降水量的47.4%;赤峰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全年节气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节气,占73%,冬季节气降水仅占全年节气降水的0.9%,春季与秋季相差较少,春季占13.7%,秋季占12.4%;大暑节气30年平均降水值在二十四节气中为最大值(4.02 mm),立夏为最小值(0 mm),立夏30年均无降水量;从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看,春季节气清明、立夏,夏季节气小暑、芒种,秋季节气霜降、立冬,冬季节气小寒、大寒降水有突增。

2.3 日照时数总体变化特征

根据30年日照时数资料绘制了赤峰地区二十四节气多年平均日照时数曲线图(见图3),总体来说赤峰的日照时数较长。从图中可看出二十四节气的日照时数有一定的规律,按照节气以一定的趋势在变化,最高值在芒种(9.89 h),最小值在冬至(仅为5.96 h),在整个二十四节气中,惊蛰、清明、立夏、小暑、秋分、寒露、立冬7个节气日照时数相对整体趋势有突变或者连续低值,其中清明、立夏、小暑、立冬为降水突增点,秋分和惊蛰相对前一个节气降水量也有明显增加,只有寒露没有明显的降水均值增多情况,说明寒露节气天空状况多为多云或者阴天,但降水量很小。掌握赤峰地区二十四节气中日照时数均值及其变化情况,对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十分重要。

2.4 相对湿度总体变化特征

根据30年相对湿度资料,绘制了赤峰地区二十四节气多年平均相对湿度曲线图(如图4)。赤峰属于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全年湿度较小。从图4可以看出,二十四节气的相对湿度变化幅度较大,季节效应明显,最小值在小满 (35.87%),最大值在立秋(66.32%),其次小暑(62.71%)、大暑(65.32%)、处暑(64.32%)3个节气平均相对湿度也在60%以上,春季所有节气和冬季最后一个节气雨水平均相对湿度在40%以下;春季节气平均相对湿度(37.64%)为所有节气中最小值,冬季节气平均相对湿度(59.82%)为所有节气中最大值;按照全年节气平均相对湿度变化趋势来看,立冬、冬至、春分节气相对于整体变化趋势有明显的下降,尤其是春分节气相对湿度出现突变式下降,相对于上一个节气惊蛰下降4.02%,主要是春分节气多大风所致,夏季前3个节气(芒种、夏至、小暑)相对湿度连续3次跳跃式增长,平均每次增长8.84%。

3 赤峰地区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由于清明节平均气温未达到10℃,谷雨后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春播工作时间应在谷雨前后开展。

立夏、芒种两个节气降水比较凸显,在干旱年景应在立夏、芒种节气前进行抢种、补种相应农作物。

白露过后日照时数大幅下降,同时日最低气温在霜冻线左右,寒露时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建议大部分作物应在白露、寒露之间开展秋收工作。

4 结语

赤峰地区二十四节气的气温、降水、日照、相对湿度的气候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暑平均气温(24.17℃),是全年中最热的节气,全年中最冷的节气是大寒(-10.65℃)。(2)30年整体上分析,赤峰地区无明显的气温变暖现象;2013—2020年逐年变化情况可见,春季及夏初时段近8年气温变暖趋势明显,秋季及冬初时段近8年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3)赤峰地区二十四节气的降水分配极不均匀,全年节气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节气,占73%,冬季节气降水仅占全年节气降水的0.9%。(4)赤峰地区大暑节气30年平均降水值在二十四节气中为最大值(4.02 mm),立夏为最小值(0 mm),立夏30年均无降水量或者无微量降水;春季节气(清明、立夏),夏季节气(小暑、芒种),秋季节气(霜降、立冬),冬季节气(小寒、大寒、雨水)降水有突增。

(5)赤峰地区二十四节气的平均日照时数按照节气以一定的趋势在变化,最高值在芒种(9.89 h),最小值在冬至(仅为5.96 h),在整个二十四节气中,惊蛰、清明、立夏、小暑、秋分、寒露、立冬7个节气日照时数相对整体趋势有降低或者出现连续的相对低值。(6)赤峰地区二十四节气的相对湿度变化幅度较大,季节效应明显,最小值在小满(35.87%),最大值在立秋(66.32%),春季节气平均相对湿度(37.64%)为所有节气中最小值,冬季节气平均相对湿度(59.82%)为最大值;立冬、冬至、春分节气相对于整体变化趋势有明显的下降,夏季前3个节气(芒种、夏至、小暑)相对湿度连续3次跳跃式快速增长。(7)谷雨前后适宜播种,立夏、芒种前适合抢播、补播,白露与寒露之间适宜开展秋收。

猜你喜欢
大暑小暑二十四节气
农事 大暑
大暑
小暑
农事 小暑
农事 大暑
小暑
“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