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车间生产现场数据采集与智能管理探析

2022-03-29 05:10罗书明
信息记录材料 2022年2期
关键词:客户端车间架构

罗书明

(宁波芯健半导体有限公司 浙江 宁波 315327)

0 引言

新经济常态下,制造业迅速发展,不断地向着现代化、数字化与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数字化车间建立是重点,除了能够对车间制造数据信息进行实时收集之外,还能够智能化管理整个生产制造过程。对现阶段数字化车间生产状况进行分析能够发现,数据采集与智能管理为了能够达到预期,虽然在思想上得以有效转变,然而具体工作中依然存在各种不足之处[1]。对此,以数字化车间为基础,构建采集与智能管理系统尤为必要。

1 数字化车间概述

数字化车间,指的是将产品整体生命期等数据作为依据,并借助计算机技术,构建虚拟工作环境,仿真、评估与优化具体生产过程的相关操作,是一种较为新颖的生产方式[1]。在制造生产时采用数字化车间,除了能够结合虚拟环境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之外,还能够保证生产质量安全。

2 车间数据采集与系统采用的物联技术

2.1 车间数据采集分析

通过自动化设备开展数据采集工作。利用条码读写器、嵌入式采集终端、射频识别(RFID)读写器以及光电磁、温度等相关技术,对信息载体进行自动识别,然后再运用系统内部解析系统,把得到的数据向指定位置进行传输。此过程中,条码读写器主要在成本管理中予以运用,由于条码属于唯一的,明确之后,那么成品内部的全部信息也随之确定,所以存储动态的制造过程数据时,通常不会采取条码的方式,而是贴在产品外包装上,进而自动识别箱内物料。就RFID标签而言,涉及容量大、存储数字信息多元化的特点,所以RFID读写器在动态与静态数据的读写方面最为适用。随着数控伺服系统的不断发展,操作人员能够通过设备终端接口对相关数据进行获取。数控机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以及加工机器人等,属于最为常见的设备终端。利用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DCOM)技术和OLE for Process Control(OPC)标准,可以构建相互操作的控制系统。通过OPC接口与有关软件配置,然后再运用上位机就能够实时对机床数据进行采集。

2.2 物联网RFID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属于物联网数据采集的主要方式,涉及卡识别、射频识别、光信号识别以及条码识别。对于以上识别技术而言,RFID表现为整合无线通信、计算机以及网络等相关技术。和其他技术相比,RFID技术包含许多优点:(1)识别精确度高,可以迅速对识别对象予以精准识别;(2)无线射频技术不依赖光源,可以直接透过外部材料识别相关数据;(3)能够嵌入到不同形式和类型的产品中,实时跟踪包含RFID标签的产品,并定位;(4)可以对多个物体进行同时识别,且信息碰撞与干扰的解决方式较为灵活;(5)存在信息存储量大的特点,可以存储与识别各类动态数据。所以,在物联网中RFID射频识别技术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属于物联网顺利实现的核心技术。

3 数字车间智能管理技术架构

数字车间物联网基本体系见图1。物联网技术中,传感器与射频识别技术较为常见。制造企业积极引入物联网技术,各车间之间能够互联互通,实时自动采集监控对象信息。同时,企业引入互联网技术构建职能网络,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能够迅速、安全地传输与处理,且对数控设备、生产计划、工艺流程等形成的数据进行有效管理,为车间制造管理给予可靠、准确的数据支撑[2]。另外,立足于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可全方位感知整个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并实时传输与运用,集成各种数据,并同相关监控系统连接与共享,全方位管理与控制产品整个生命过程。

4 现阶段企业制造车间生产情况

近年来,制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生产应用技术与管理能力等均实现较好的提升。对此,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就需要提高生产车间投资。同时,随着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和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等相关信息管理系统的普及,车间在生产方面的信息需求量逐渐升高。为了能够对车间生产过程实现全面管控,需确保制造阶段数控设备状态数据能够实时采集与传递,达到智能管理目标。但是,通过分析现阶段制造企业运转状况可知,其主要涉及以下问题:(1)缺乏统一管理。当前,只有少部分机床拥有通信功能,且便于员工采集各类数据,而大部分数控设备不存在此功能,除了无法和计算机系统进行连接之外,还会对加工生产工作监管效率产生影响;(2)未统一联网。要想推动制造企业向着数字化以及现代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应促进数据采集水平的提高,保证车间涉及的各类设备能够在联网的状态下收集相关数据信息。但现阶段机器设备只有串口服务器采集数据功能,成本较高,具体操作不灵活;(3)难以监管设备状态。在工作状态中,员工难以对数控机床信息数据进行及时的掌控,诸如故障和加工质量等,这样除了难以提高设备工作效率之外,还会对产品生产质量造成影响。

5 数字化车间生产现场的数据分析及管理需求

5.1 数据分析

对现阶段制造企业车间工作状况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因为涉及许多数据类型,使得采集方式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需要分类采集和管理数据。通常情况下,车间制造数据包含以下几类:(1)静态。静态数据一般不会出现变化,诸如物料信息、产品名称、人员信息等;(2)动态。动态数据会在制造过程中出现改变,需要及时进行采集,诸如加工状况和计划进度等;(3)中间。中间数据表现为处理以上两种数据之后得到的数据,为接下来的制造工作提供可靠数据。

5.2 管理需求

对制造企业发展目标进行深入了解与掌握现场生产所需后,智能管理系统能够对整个数控设备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全过程、全方位控制,同时增强对加工过程数据的收集,并能够共享企业资源计划系统[3]。通常情况下,管理系统功能应基本如下几点:(1)计算机平台能够顺利地连接车间数控设备,可有效提高数控设备管理效率及质量;(2)对数控设备相关联的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如开关机、故障信息、报警等;(3)对数控机床运行状况进行监管,保证车间生产工作能够稳定、高效的运转;(4)对数控机床控制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统计,保障管理者可研究出更科学、更合理的决策;(5)若数控设备发出警告,需要通过系统对故障位置、类型、次数、时间等相关信息进行研究,并迅速把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传递给管理者,保证他们能够及时制定处理措施。

6 制造过程数据采集与智能管理系统设计

6.1 系统整体架构

通过分析数字化车间现场数据,精心设计现场数据采集技术系统的主要架构。对于此系统架构而言,由车间层、数据层、管理层构成。其中,车间层主要对车间生产现场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广泛采集与传输,相关数据采集设备主要包括传感器、RFID、加工设备等;数据层作用在于整合集成车间生产现场采集到的相关数据,数据集成指的是对数据开展关联运算、统一建模、标准化封装等程序处理,然后结合数据特点与用途予以存储,与其他系统共享数据;管理层的作用表现为结合车间生产实际需求,调取数据库中的数据,并采取合理的分析方式,以便于管理层、决策人员做出正确的决策。

6.2 系统软件结构

本数据采集系统在软件结构方面涉及C/S(Client/Server)与B/S(Browser/Server)两个方面。

首先,C/S架构。指的是客户端/服务器的一种架构模式,需立足于正确的设计,通过客户端软件本地处理用户业务逻辑、图像画面等。针对客户端来讲,为了能够顺利地给予访问支持,也可迅速交换数据,可在服务器与客户端中引入TCP/IP协议的Socket接口连接作为基础,在这一服务软件中用户能够同其他客户端进行数据交换[4]。一般状况下,为了能够同时管理、存储与共享多个客户端的数据,服务器软件应和数据库之间配合。此结构的优点表现为能够在本地运行主要业务,可减少额外通信相关支出,且可高效率响应。所以,客户端应设计多样化界面及多种功能任务。缺陷则是用户同服务器交换数据时,需安装客户端软件,对于客户端硬件有一定要求,系统维护不便,若服务器新增功能,则及时更新客户端,促使其能够积极适应服务端的各种变化。

其次,B/S架构。此架构为浏览器/服务器形式。对于该架构形式而言,指的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基础,优化传统C/S架构之后所形成的一种形式,特征表现在用户可借助互联网浏览器能在服务器端上获取交互界面,且在本地浏览器中更新UI界面及一些事物逻辑,服务器端则能够对重点事物逻辑进行重点处理,处理后将新交互界面迅速传输到用户端,进而构建起MVC(Model-View-Controller)结构,然后在运用各种脚本语言与浏览器容器中,可借助服务器对用户业务进行迅速处理。就本地硬件和复杂的业务逻辑而言,能够利用Active X控制达到交互工作的目标。和C/S架构相比之下,这属于一种全新的软件结构,客户不必对客户端软件进行安装,运用浏览器就可以完成软件才可以实现的功能,积极迎合了社会大众的需求。如果改变了浏览器各种应用,也不会影响用户,使得用户感知度得到了提高。

6.3 智能管理系统网络架构

通过分析现阶段数字化车间在生产方面的状况能够了解到,每台数控机床均会在网络布线中设计RJ45网口。对于不同类型的机床设备而言,能够选择的信息采集方式主要涉及电气电路信号、串口宏指令、DNC网口,最终在交换机的引导下,顺利传输到数据服务器层。作为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重点,数据管理服务器除了能够和机床、采集器等实现实时交互之外,还能够开展数据处理和存储等相关工作。此过程中,数据服务器与车间设备对信息进行传递时,会将Modbus协议作为基础进行操作。

另外,客户端软件应向数据库服务器提出请求,进而实时管控数控设备的工作状况,并对不同阶段的数据信息进行查阅,并管控企业系统、机床设备、员工的信息,以及修改、删除、调查机床基本数据。此软件需要将Web Socket服务器包含的各类网络技术作为基础,对车间层的数据进行获取之后,向数据库服务器进行传输,进而达到实时监管的目的。同时,智能管理系统也涉及Internet 网络管理服务,相关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凭借对应的用户名以及密码,登录系统内部,这样除了能够对数控机床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及时了解之外,还能够顺利找出潜在安全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与软件系统架构相关的模式逐渐增多,诸如前文提到的,C/S架构和B/S架构,这两种架构属于现阶段市场中运用最为广泛的类型,除了具备各自的优势之外,应用价值也极高。因此,对数字化车间生产现场智能管理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开发维护、硬件投资、企业后续发展等相关方面作为立足点,运用优势更强的B/S架构,实现对浏览器的远程监控,并对处理之后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呈现,保证企业管理工作人员能够提出准确且完善的发展决策。

6.4 车间异构数据采集方案硬件设计

为了能够妥善处理车间生产现场异构数据采集这一典型问题,需结合生产车间数据种类,运用自动识别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加工设备物联网技术等,对生产现场所产生的一系列数据进行全面采集。(1)自动识别技术。对于此技术而言,主要涉及RFID技术和条形码技术等,引入这两种技术能够对产品设计有关数据进行准确识别,如物料采集、人员信息、设备信息等;(2)传感器技术。车间生产时,外部环境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较为明显,传感器技术可基于以太网和数据服务器进行连接,实时采集生产数据,并监控车间情况,重点采集生产过程的温度、湿度、电磁等;(3)加工设备联网技术。基于车间具体状况,能够将加工设备划分成数控机床和其他设备。现阶段,数控机床传输接口包含无通讯接口、串行口与网口。其他设备主要为热处理设备、测试设备等,传输接口以RS-232-RJ45为主,可对生产现场各种数据进行全面采集。

6.5 系统物理架构设计

对于数字化车间生产现场数据采集系统而言,其物理架构设计中的每个车间均包含制造工作站、库房等相关结构,不同单元硬件设备可借助工业以太网连接方式,逐渐形成车间局域网,然后再和交换机连接,最终连接到公司主干网络中[5]。同时,构建通信链路让车间层能够访问上层ERP服务器、数据采集器、CAPP/PDM数据服务器。此过程中,中间件提交的EPC码解析主要由ONS服务器进行负责,这同互联网域名解析DNS服务比较相似。针对RFID系统来讲,ONS服务器可以通过发布指令的方式,让中间件访问企业内部服务器,这一服务器充分体现了RFID中间件产品存储的有关信息。借助ONS服务器能够借助开环应用系统对外协件信息进行查询。对于数字化车间管理系统而言,工作的下机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为各用户提供所需页面,同时受理用户请求并显示提交结果之外,还属于软件中间件的载体,肩负着基于用户指令迅速发出控制底层硬件设备的命名,并同底层设备相连接,向上层数据处理器及时反馈结果。利用车间的无线网络,用户可以随时运用移动终端设备对企业内部网络进行访问。并且,用户利用手机APP软件,也能够凭借4G网络等,和管理服务器、数据采集器等进行连接,便于用户采集车间现场数据,对车间生产情况进行全面掌控。

7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制造企业车间生产现场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可采取建立数据采集和智能管理系统架构的方式,不仅无需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还能够提高生产加工水平。所以,新时代背景下,制造企业应重点关注数字化车间生产工作,结合大量工作时间,积极引入最新的现代化理念与技术,进而构建起更加适宜的技术架构,有力地促进制造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客户端车间架构
你的手机安装了多少个客户端
你的手机安装了多少个客户端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山间采茶忙 车间制茶香
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社会治理架构
如何看待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断舍离”?
招工啦
“扶贫车间”拔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