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2-03-29 07:55朱学文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尿素氮肌酐主动脉

朱学文 骆 璇

急性A 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最致命的心血管外科疾病,发病后其病死率以每小时 1%~2% 递增,病情发展急骤,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1,2]。目前治疗AD以外科手术为首选,患者术前由于全身血管病变累及不同脏器造成灌注不良、术中手术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等原因,术后容易出现各类并发症,其中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尤为常见,既往研究报道AD术后AKI发生率为44%~54%[3~5]。AKI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费用,而且严重的AKI会造成患者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死亡[6,7]。因此早期识别AD患者术后AKI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从而指导临床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行急诊手术治疗的AD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与 AKI发生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AKI提供相应的依据。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于2020年1~12月在南京大学附属南京鼓楼医院行急诊手术治疗的226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过严格的病史采集、心脏超声和主动脉CTA等检查确诊为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发病时间均在48h以内。排除标准: 未行手术患者,术中因无法停机死亡患者,术后48h内死亡患者。最终入选211例患者,其中男性166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54.6±12.9岁。本研究通过笔者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审批。

2.研究方法:记录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肾功能不全病史及术前白细胞、血小板、肌酐及尿素氮、BNP等数值。查阅CTA记录左右肾动脉供血情况,分为真腔供血、假腔供血、真-假腔供血。收集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尿量、术后1天尿素氮、肌酐、胱抑素C等,记录ICU停留时间及住院天数。术后AKI诊断采用2005年急性肾损伤网络工作小组制定的AKIN诊断标准,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

3.手术方式:手术均采用全身麻醉下深低温(鼻咽温20~22℃),下半身停循环并行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术中根据夹层破口位置选择不同手术方式,主要包括Bentall、David、Wheats+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岛状吻合),升主动脉置换+全弓覆膜支架置入,升主动脉置换+右半弓置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二尖瓣成形/置换术,详见表1。

表1 按照主动脉弓部手术处理分类的手术方式

结 果

1.临床资料比较:术后105例患者发生了AKI,发生率为47.8%,其中22例患者术后需行CRRT治疗,有10例患者30天内死亡,其30天内病死率9.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及术后相关资料比较,术前白细胞、肾小球滤过率、尿素氮及肌酐、肾功能不全病史、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尿量、术后1天尿素氮、肌酐及胱抑素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的比较

2.危险因素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显示,术后1天肌酐(OR=1.020,95%CI:1.007~1.033,P=0.003)、术后1天尿素氮(OR=1.287,95%CI:1.098~1.507,P=0.002)及术后1天胱抑素C(OR=3590.873,95%CI:96.335~133849.038,P<0.001)与术后AKI发生独立相关,详见表3。

表3 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

讨 论

AD患者由于夹层病变累及全身多处血管会导致重要脏器的灌注不良,加之手术操作复杂、时间长、出血多、需要停循环操作等,所以患者术后并发症多,其中AKI是最常见并发症之一[1,8]。文献报道AD患者的术后AKI的发生率为44%~54%,本研究结果发现术后AKI的发生率为47.8%,与既往文献报道相一致。导致AD患者术后AKI发生的影响因素很多,年龄、术前肌酐异常、长时间呼吸机使用、输血、BMI、C反应蛋白、术前肾功能不全及肾阻力指数等是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6,9~16]。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天尿素氮、肌酐及胱抑素C升高是AD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患者术前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具有明显差异,提示患者术前已经存在肾功能损伤,造成纳入多因素研究后并没成为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考虑部分患者手术治疗改善了肾脏的灌注,从而没有进一步发展为AKI,而术后1天的尿素氮及肌酐水平能够反映患者术后的即时肾功能,所以一旦术后尿素氮及肌酐明显持续升高需要临床医生高度重视,提前做好干预措施。术后AKI的诊断是依据血肌酐水平、肾功能和尿量,肌酐被认为是相对特异性的指标,但并不特别敏感,因为在肾功能小于正常值50% 之前,肌酐水平不会显著增加。此外,肌酐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肌肉质量、饮食、肾小管分泌异常以及各种药物和内源性物质[17]。最近胱抑素C用于AKI 的早期诊断,据报道血清胱抑素C预测 AKI比肌酐提前1~2天[18]。胱抑素C不易受到其他常规测量肾功能方法的干扰,能够准确并有效预测AKI[19,20]。本研究结果也表明,术后1天胱抑素C水平是AD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大量研究证明,AD患者术后发生AKI后会增加住院天数和费用,并增加了术后30天内的病死率[7,15,21]。本研究发现,AKI组患者ICU住院天数及总的住院天数均远高于非AKI组,其中AKI组患者中有22例需行CRRT支持治疗,CRRT使用率为20.9%,30天内的病死率为9.5%,CRRT的使用率稍高于文献报道但病死率低于文献报道[3,15,22]。考虑一方面与本研究收治的患者病情较重,所有患者均是24h内急诊手术完成,手术时间长且复杂,术后肾功能损伤重,需要CRRT辅助治疗;另一方面与术后对AKI治疗干预比较积极有关,中心拥有丰富经验治疗AKI。术后AKI的预防治疗需要临床医生早期准确识别其发生的高危因素,筛选出高危AKI患者,通过本中心的研究能够为AD患者术后AKI的发生预测提供临床思路。

本研究注重预测AD患者急诊术后早期的AKI发生,纳入的研究因素都是术前、术中及术后早期的临床数据,其结果更具有AKI发生的早期预测价值。研究结果再次证明胱抑素C的升高能够预测AKI的发生,而且统计学结果发现胱抑素C与AKI的发生关联性更强,其敏感度高,能够早期预测术后AKI的发生。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仅代表笔者医院AD患者的AKI发生情况;②本研究仅收集了1年的患者病例数,样本量不够大,可能影响对术后AKI高危因素的精准分析,需要进一步进行更大样本量、设计更科学的研究。

综上所述,AKI是AD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AKI的发生是患者早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术后1天尿素氮、肌酐及胱抑素C升高是AD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胱抑素C能早期灵敏预测术后AKI的发生。本研究对于AD患者术后可能出现AKI高危患者的早期识别、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尿素氮肌酐主动脉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尿素氮变化、变化规律及变化的意义分析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血肌酐升高非小事,你的肾可能已“坏了一半”
大量放腹水加白蛋白治疗肝硬化张力性腹水疗效分析
尿蛋白正常了肌酐为何还是高
关于主动脉夹层的那些事
酶法与苦味酸速率法测定肌酐的优缺点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