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式教学法在“人造板工艺学”国际化课程中的应用

2022-03-31 21:05唐睿琳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

唐睿琳

[摘 要] “人造板工艺学”课程是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加班的核心课程。但中加教师在同一门课程内授课,带来了语言割裂、时空局限、教学方式融合度低、学生过度依赖PPT等问题,致使学生学习负担重,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改善这些问题,将抛锚式教学法引入课堂,创设情境并抛“锚”,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通过该教学方法,可实现中加双方教师教学有效融合,不受时空与语言限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明显改善学习效果。

[关键词] 国际化课程;抛锚式教学法;建构主义;人造板工艺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0-0141-04 [收稿日期] 2021-06-16

一、“人造板工艺学”课程国际化授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人造板工艺学”是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人造板生产的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了解人造板行业发展现状及科研的最新进展。2012年,北京林业大学与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展开了联合办学机制,创立了中加班。“人造板工艺学”课程也成了中加班的中加共建国际化课程。在56学时内,由中加双方教师授课,具体授课任务经双方教师协商。与传统的“人造板工艺学”课程不同,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中加班的课程建设面临更多的困难与挑战。

(一)授课语言割裂

课程在一个学期内中英文连续授课。中文授课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内容量巨大,无暇思考,内容烦琐枯燥,采用单纯记忆的方式掌握所需知识点;英文授课时,学生需要面对大量的英文专业术语,外教西式的思维模式,采用英文学习板材生产案例,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学习难度大,效果不理想。外教觉得学生掌握效果不好,又开始重复补充基础知识,造成了教学时间的浪费,最后专业课演变成专业英语课。

(二)受到時空的局限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中加班的授课惯例。外教不仅无法抵赴中国,受到国际疫情局势瞬息万变的影响,网课都无法保证,故“人造板工艺学”中加双方联合授课不得已搁置,具体实施方案需要后续协商。但是学生的教学进度不能耽误,需要中方教师承担全部课程,并且为学生后续出国学习铺垫道路。

(三)教学方式融合度低

中加合作办学中一门课程由两个国家的老师授课,需要达到教学体系的融合。由于授课时间、授课条件等客观因素,造成了中外授课时教学方式融合度低。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由注入式转为启发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不仅可以统一授课体系,还可以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学生对PPT依赖度高,预习达不到预期效果

在实际的“人造板工艺学”课程中,学生对教师高度依赖。在实际学习时,学生往往会机械式的抄录板书,思考时间不够,记忆效果差。在笔者对学生进行的调查问卷中,超过80%的学生表示宁可老师照着PPT读,也要求老师把所有内容都写在PPT上,方便抄录,课后复习。这需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把需要复习的内容在课堂上完成,进行课前预习,留出课堂内思考的时间。

二、基于抛锚式教学法的“人造板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针对以上问题,以建构主义为核心,将抛锚式教学法引入“人造板工艺学”课堂,实现课程改革。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1]。抛锚式教学法(Anchored Instruction)以建构主义为核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2]。考虑到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中外教师的配合情况,抛锚式教学法更加适合“人造板工艺学”课程的改革。

将课程根据内容进行分解,中加双方共同规划课程的“锚”,学生通过对“锚”的解析,促使学生在锚的基础上不分语言的自主性构建内容。教师由原来的专家、输出者,转化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支持者和引导者,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引导学生学习利用资料解决问题;学生从原来课程里疲于奔命和适应的聆听者和接受者,变成学习的主体,知识通过自我构建完成,掌握课程内容,从而不再受到语言和时空的限制。

抛锚式教学法的实施主要有5个环节[3],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在应用时分为了3步,以“人造板工艺学”板材后处理——降低甲醛释放量的教学内容为例进行介绍。

(一)创设情境与确定问题

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令学生感同身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抛锚式教学法的第一步。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课程开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教师携带甲醛释放量超标板材和普通板材,请同学们直观对比,同时介绍爆炸性的案例——2018年,阿里P7级职工因为室内装修甲醛超标而身患白血病身亡,从而引发自如集体退租事件,人人自危,而在座的大三学生马上要走入社会,开始租房生活。那么在人造板生产过程甲醛从何而来?有没有什么理论和技术能够帮助降低板材甲醛释放量?行业现状又是什么样的?

如此的情境介绍,跟个人息息相关,带给学生以强烈的冲击,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因为同时又抛下了锚——甲醛来源、降醛原理、降醛现状。这样无论是中方还是加方在授课时,本节课的授课重点都落在了这三个基本点。加方教师可以引用加方案例,中方教师可以选用熟悉的国内内容,并不受时空限制,完成了教学内容的融合。

(二)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核心。教师要为学生铺设大量的学习资料同时鼓励学生的创新性。在该部分中,基于自愿原则,建立学习小组,每组4名学生。

针对降低甲醛释放量的问题,提出引导——在人造板的生产过程中,有哪些步骤会引入甲醛?在这些引入甲醛的步骤中(前面的课程学习过),都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有机化学中学习过)?在这些步骤中,如何操作能够降低甲醛释放量(锚,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能够在后处理中加一个小小的工艺步骤,你会如何设计,通过什么方式去添加?(锚——在后处理阶段使用何种手段能够降低人造板甲醛释放量)提示:例:氨能够和甲醛发生化学反应。课前发的资料中介绍了哪些新技术?先行GB是如何要去的?请学生总结工艺技术的优缺点及改进措施。整体讨论限时20分钟。请一个小组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对的地方有哪些,哪些需要改进,并且鼓励有不同的观点。

在课前需要为学生准备一些学习资料,在学生已经有准备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将自主构建出从现象(甲醛从哪里来)到本质(降醛机理)再到應用(降醛技术与现状)的知识网络结构。在该阶段学生作为主体,所有的知识由学生自己分析、讨论而来,可以深化学生的认知,加快理解与记忆同步,降低完成学习的难度。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思考,不再需要依赖板书,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授课,学生更加关注降低板材甲醛释放量的本质内容,解决了对授课PPT的依赖。从关注语言,回归到了关注课程内容。

(三)评价与矫正

利用现代化的应用手段,例如钉钉、问卷星等在下课前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评价,获得反馈并强调重难点。在结课前和下一堂课开始前,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确保学生的完全掌握。

通过评价与矫正,可以了解学生对于内容的掌握情况,确保学习的完整性,并且通过学习效果,中加双方教师可以有依据的交流,及时调整授课节奏,加强课程融合。

三、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一)解决了中加班联合授课的问题与挑战

以抛锚式教学法授课,解决了授课过程中语言割裂、时空局限、融合度低和依赖PPT的问题。从课后的调查问卷来看,学生认为语言不再是学习中的障碍,中加教师以抛锚式教学法授课,课堂融合程度提高,学生的不适感得到了减弱。中加教师再沟通的过程中,不再受到时空限制,确定共同的“锚”后,实现了授课的可复制,能够确保完成课程的讲授。有88%的学生表示喜欢抛锚式教学法的学习方式,但是仍然有少部分学生喜欢传统的学习方式,即便老师照着PPT读也可以。调查问卷后,对这些学生进行了一对一访谈,发现学生是想要完整的PPT方便课后考试复习,而不是喜欢老师照着PPT读的方式。针对这一问题,授课教师会在课后利用思维导图整理课程的重点内容发给学生,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抛锚式教学法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了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不再受双语的限制,回归课程本质内容。实现了中加班的教育目标。通过学生的课后测评及课堂汇报来看,中加班的学生通过纵览国际案例,具有更宽阔的视野和创新思维。

(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这种跨越语言障碍,鼓励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架构体系上自主搭建知识内容的学习方法,降低了学生的排斥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与学生课后的交谈中发现,让学生带着实际的任务去学习,会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清晰,学习内容更具有针对性。遇到问题会主动利用手里的现有工具去查询。问题由浅入深,学生会更有兴趣,在不知不觉中知识实现了增长,在后测过程中不会觉得吃力。

(三)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团队协作,调动全体组员原有的背景知识,发挥每一个组员的能动性,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不同的组员有不同的擅长内容,通过团队分工协作,能够锻炼团队内同学的领导能力和协作能力。学生反馈,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他们在团队学习时配合得更默契,并且相较于个体学习,团队学习在有效时间内掌握的内容量更大,学习效率更高,也更容易有创新性的想法产生,为今后的科研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17-22.

[2]李晗,闫宏微.抛锚式教学在社会工作教学中的运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21):92-93.

[3]马宏岩,祁皑.以激发内在动机为目的的《基础工程》课堂教学改革方案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19):121-123.

Application of Anchored Instruction in Internationalization Course of Wood-based Panel Technology

TANG Rui-lin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Wood-based Panel Technology is the core course of w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owever, Chinese and Canadian teachers teach in the same course, resulting in language separation, time and space limitations, low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students’ excessive dependence on PPT and other problems. As a result, students have heavy learning burden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is not ideal.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nchored instruction is introduced into the classroom.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learn autonomously and cooperatively. Through this teaching method, we can realize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Canadian teaching, not limited by time and space and language,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reduce learning burden and improve learning effect.

Key words: internationalization course; anchored instruction; constructivism; Wood-based Panel Technology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著作权法的作品观:从本质主义到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语境词汇策略的思考与实践
从建构主义下分析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必要性
英语语法教学的建构主义策略浅谈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