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域下劳动教育体系的建构

2022-03-31 21:08于亚楠李高建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教育体系劳动教育

于亚楠 李高建

[摘 要] 在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一直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核心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五育的融合并未完全落到实处,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提升速度相对缓慢。基于此形势,学校要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就必须重新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确保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教育均能落到实处。从五育融合的角度出发,就如何构建更具完善性的劳动教育体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劳动教育;五育融合;教育体系;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0-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0-0185-04 [收稿日期] 2021-11-16

在我国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学目的设定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国际性“全人教育”思潮有着紧密联系。虽然教育教学中推崇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教育教学的宏观层面来分析,即使个性化的学习和教育也需要建立在共性规律和特征的基础之上,只有在规定的教育体系之内才可追求个性化教育,对于个性化教育来说,教育体系是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1]。

一、五育融合理念的提出与发展

何为五育并举?即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五育并举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的一种新时代教育思想主张,其具体包括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落实到现代实际教育工作当中,便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2]。五育并举是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何为五育融合?其本质是一种融合教育,强调融合育人。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的转变,深层次代表的是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与五育并举相比,五育融合是更具先进性的思维方式和教育理念,也是更具创新性的教育实践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重点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对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提出再次用实际行动向全社会证明了我们国家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也再次明确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3]。

纵观多年来我国教育生态体系的发展形势,提出五育融合的理念是一种必然结果。多年来我国教育生态体系在基础教育中是存在失衡和缺失现象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中呈现出疏德、偏智、弱体、抑美、缺劳的多重负面倾向,而“唯分数、唯升学、唯论文、唯文凭、唯帽子”的五唯顽疾是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4]。从中可以看出原本积极正面的德智体美劳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反而成为重症顽疾,影响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学生教育本应该是有机融合的整体,虽然不同学生有着各自的个性和学习需求,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他们都需要接受来自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教育,他们的综合素养便是他们接受德智体美劳多方面教育的呈现结果。因此,只有将德智体美劳这五个方面的教育工作发挥到极致,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才真正实现了质的提升与飞跃。

总而言之,德智体美劳本身就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实际教育工作当中,教育工作者开展德智体美劳教育既要做到内在统一,又要做到有所侧重。只有如此,学生才能接受到科学合理的教育,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从五育并举向五育融合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分析

(一)对五育融合的认知存在偏差

在部分教育工作者的认知体系当中,他们更习惯于将五育融合看作是一场零和博弈,将五育看作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五育当中任何一育得到凸显,那么就代表着其他方面将会有所损失。但实际的五育融合内容却并非如此。现在学校里所推行的五育融合思想绝非是德智体美劳五方面教育的机械拼凑,五育融合在真正意义上指的是五种教育的相互渗透,就是要做到大众都理解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将五育如此融合在一起,才能够算得上实现了五育融合的目标。在践行五育融合的过程当中,最关键的还是要看学校的举措,要看学校是否做到了真变革,是否尽全力推动了学科融合、知识融合、方法融合和价值融合等,是否真正将立德树人机制落到了实处。就目前学校的实际作为来看,有很多学校并未真正做到五育融合,甚至五育之间出现了割裂现象,各自为营,互不相干,导致学校的教育力过度分散,很难在五育融合中找寻到一个最佳契合点,也便不能将原本分离的、割裂的教育形态有效连接和整合到一起[5]。

(二)长期被忽视的劳动教育成为五育融合的短板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越来越重视成绩和与成绩相关的教育,而劳动教育就变得越来越不重要,长期以来都被严重忽视,久而久之,便发展成了当下推行五育融合的一个巨大短板,劳动教育很难与实际教育教学工作融合在一起,与其他四育相比也更具困难和挑战。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的劳动认知渗透难度很大。哲学理论中讲到认知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认知才适合形成行动自觉的必要条件。可是,就目前学生群体的认知以及行为分析,现在的学生群体对劳动价值观的认知颇浅,甚至是有失偏颇。在物质条件日益提升的今天,学生基本上都是由家长全权负责供养,直到大学毕业还会有少部分人在啃老,这与他们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劳动价值观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性,他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慢慢习惯了不劳而获,并将别人的辛苦劳作和付出当成理所当然,加之现下社会中部分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一些负面和扭曲的病态价值倾向在学生群体中的蔓延,都不同程度削弱了学生对劳动观念的认知与认同,将其引入劳动价值观扭曲的泥沼。

2.教育工作者的劳动教育态度和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学校看似是在积极推行和开展劳动教育,但是深入其中便不难发现,有很多学校的劳动教育仅仅是停留在了理论知识层面,劳动实践教学也基本上是点到为止,未能做到从思想认知深处去引领和教育学生,未尽全力去帮助学生塑造品性[6]。一个人的学习阶段恰恰是培植和渗透劳动思想和精神的关键阶段,如果他们在这个阶段没有接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学生内心深处便没有将辛勤劳动和热爱劳动的种子根植其中,那么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未来发展。勞动教育被边缘化已经是学校教育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甚至会有部分学校直接将劳动课程删除掉,若从教育工作者的认知角度便不重视劳动教育,学生的劳动精神从何谈起。

三、五育融合视域下如何健全和完善劳动教育体系

(一)五育融合,完善劳动教育目标体系

新时代的学校教育应以五育融合为指导方向,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劳动价值观,将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面加强对人才劳动能力和創造能力的重视力度,积极开展劳动教育,聚焦社会新形势,提升学生的劳动实践力[7]。除除此之外,在健全和完善劳动教育目标体系当中要坚定不移地坚守培养劳动观念、端正劳动态度、涵养劳动品德、强化劳动习惯、巩固劳动知识、历练劳动技能六大目标,深入挖掘所有可利用的劳动教育资源,将劳动教育和育人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

(二)多措并举,深化劳动教育体系内容

1.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学校在制定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在保留原有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精髓基础之上融入更多更具科学性与新鲜感的元素,吸引学生对劳动教育课程的关注。学校要考虑学生群体在劳动学习方面的变化,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个性特征开展针对性的课程内容设置[8]。此外,学校应该拓展劳动教育课程的范畴,尝试将诸多与劳动教育相关的资源和要素融入各门课程当中去,将劳动教育与各门课程教学结合在一起,深入挖掘各门课程中的劳动资源。

2.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作用就相当于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评价体系,就会指导什么样的教育实践。以评价为导向,指导学校重视劳动教育、学生落实劳动实践,对于提升学校劳动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关于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内容具体如下:(1)从学生个体角度进行评价。劳动教育是一项实践性课程,涵盖日常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不同于文化课程,文化课程在结束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多数是通过一纸试卷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关于学生的劳动学习评价,建议学校放在平时,即采取过程性评价方式,提高评价方式的灵活性,随时对学生的劳动表现做出评价,最终在固定时间段给予学生一个更具客观真实的评价结果。(2)从学校角度进行评价。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劳动教育落实得怎么样,并不是个体行为,而是取决于学校对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情况。如若学校没有落实到位,学生的个体劳动只能成为空谈。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融合”,严格落实劳动教育,需要以评价为手段撬动基层教育改革。劳动教育的主要评价对象便是学校,对学校劳动课程的设置、劳动场所的设置、劳动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保证学校正常开展劳动教育,进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劳动教育。(3)从主管机构角度进行评价。学校的劳动教育不仅是学校行为,更是主管机构行为,是政府行为。学校劳动教育的落实情况与政府主管机构的重视程度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主管机构在师资配备、经费投入、安全保障等方面给予学校的支持力度,都可以纳入劳动评价体系当中,将其作为督政的重要项目,作为考核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内容,以推动劳动教育的落实[9]。

3.劳动教育保障体系。如何强化劳动教育保障体系,建议学校可以围绕教学与实践两个劳动教育的核心环节来作为切入点,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可以考虑从师资队伍建设、文化氛围营造、专项资金保障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强化劳动教育的保障体系。(1)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高校可以进一步放宽教师的任职要求,让每一位教师的教学优势都能够得以有效发挥。高校可尝试专职兼职结合,从社会上吸引更多的优质专业人才到学校参与授课和学生教育工作,实现学校与社会的多方联动。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各专业教学需求,从社会人才市场上挑选出优质的专业人才,与学校优秀的专职教师一起成立专门的劳动教育工作研究团队,在研究如何在学校内开展好劳动教育工作的同时,一起探讨如何将各种各样的劳动教育元素及时有效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当中来,最好能够和各专业实际教学的环节和项目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从社会上引进人才,则要更大限度地利用社会多方资源,诚挚邀请社会中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与技能高手进入学校来与教师和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故事,展示自己的技艺,为广大教师树立目标和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将劳动精神传递到教师内心深处[10]。(2)在文化氛围的营造方面,建议学校可以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同步着手,做到双管齐下。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里现有的各种宣传平台,诸如文化长廊、宣传栏、墙壁等传统平台,以及学校官网、抖音、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出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另一方面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将劳动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各种活动当中,让劳动精神在广大教师和学生发扬光大,以此强化劳动精神的渗透力与感染力。(3)在专项资金的应用方面,建议学校要进一步加大对劳动教育教学的投资力度,要全方位保障教师教学科研、学生劳动实践、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等环节的支出。

劳动教育应该贯穿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要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全力营造出浓厚的劳动氛围。这就需要学校这一主体积极推动,要主动去寻求校外多方主体的帮助,与校外主体建立合作关系,实现校内外的密切联系,以此来增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广度。另外,学校领导层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工作,要自上而下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使劳动课程教师意识到学校对劳动教育工作的看重,全校上下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无论是校内外的联合,还是学校内部上下级的联合,都是学校开展和优化劳动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学生在学校接受了良好的劳动教育,树立了正确的劳动意识,对于未来步入社会各个岗位和长远发展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虽然在教育理念上发生了转变,做出了创新,但是我们国家对于德智体美劳教育的重视程度始终未发生变化,这五个方面的教育始终都是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培养优质人才的重要切入点。劳动教育虽然在之前一段时间内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视,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创新与优化,其再次进入大众视野,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相关主体对教师教育体系认知的不断深化以及学校自身做出的诸多改变,教师教育体系将会愈发合理与完善,在实际教学中所发挥的价值和作用也会越来越理想。

参考文献

[1]丁志健.新时代劳动观视阈下的高职劳动教育体系构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4(2):5-9.

[2]缪昌武.“个性全面和谐发展”视阈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问题刍议[J].江苏高教,2020(4):60-63+90.

[3]隋玉亮.工匠精神视域下中职学生劳动教育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2020(2):180-181.

[4]向孝學.校本资源视域下劳动教育的创设与实施[J].新智慧,2020(8):5.

[5]罗芳芳,肖琪.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路径研究[J].社会科学前沿,2021,10(2):6.

[6]尹丁鹏.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校劳动教育政策变迁特点对新时代的启示[J].青年与社会,2020(6):14-16.

[7]于磊,毕娅欣,陈卫东,等.内科学本科教学课程改革和考评体系建设初探[J].中华全科医学,2021,19(3):486-489.

[8]吴峰.战“疫”下“五育并举”线上课程开发与实施——以青岛第五十八中学为例[J].现代教育,2020(10):30-31.

[9]王羽.“生态文明项目学习周”里的全面发展——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小学“五育并举”创新策略例谈[J].贵州教育,2020(2):12-13.

[10]宁本涛,樊小伟.成融合气象,育中国少年——“全国五育融合研究论坛”综述[J].基础教育,2020,17(2):107-112.

Construction of Labor Education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gration of Five Education

YU Ya-nan, LI Gao-jian

(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Taishan University, Taian, Shandong 271000, China)

Abstract: In China’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ystem, the core goal has always been to cultiva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que, art and labor. However, in the actual teaching, the integration of five education has not been fully implemented, but more stays at the theoretical level, and the improvement speed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iteracy and ability is relatively slow. Based on this situation,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schools must re-establish a set of scientific and perfect labor education system and ensure that students’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artistic and labor education can be implemen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gration of five education,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of how to build a more perfect labor education system.

Key words: labor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five education; educ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strategy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教育体系劳动教育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乌克兰高等音乐院校专业设置与学位授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