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及相关性研究

2022-03-31 08:51李文飞何磊
安徽医专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双相高尿酸血症

吴 宇 李文飞,3 何磊

双相情感障碍(BD)的特点是反复发作的抑郁和躁狂,影响世界高达2%的人口,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且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病死率也在逐年升高,尤其是在15~29岁的年轻人群中[1]。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有研究发现,嘌呤能系统的功能障碍与双相情感障碍的病理生理学和治疗有关[2],嘌呤能系统调节睡眠、运动活动、认知、注意力、行为和情绪,但是嘌呤不易检测。尿酸作为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由黄嘌呤脱氢酶产生,尿酸水平的增加表明嘌呤能转化加快,腺苷能传导减少,腺苷能受体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释放来限制细胞的兴奋性,腺苷能传递功能障碍可能决定情绪障碍的发生。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早期诊治率较低,不利于病情的及时控制,还可能对患者的机体代谢产生负面影响,增加患者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3],导致患者的治愈率下降、病死率增高。因此,本文将进一步分析不同临床相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发作期及稳定期血清尿酸水平及与量表的相关性,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诊疗提供进一步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4月在合肥第四人民医院收治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83例,其中躁狂组135例患者,平均年龄(32.89±12.12)岁,其中男78例,女57例;抑郁组48例患者,平均年龄(30.33±12.49)岁,其中男23例,女25例;同时选取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135例健康人群纳入正常对照组,平均年龄(30.96±7.21)岁,其中男75例,女60例。所有数据的收集均为不计名和回顾性的。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年龄15~65岁。②排除标准:伴有其他精神疾病,如精神发育迟滞、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妊娠及哺乳期患者;烟、酒滥用或精神活性物质成瘾或躯体疾病所致的双相情感障碍;有相关药物过敏史;正在服用影响血清尿酸代谢的药物;有痛风病或重大躯体疾病。

1.3 方法及观察指标 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人群的血清尿酸水平:①血清尿酸水平:治疗前、治疗6 w后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入组患者于上午5:30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4 mL,在抽血前日清淡饮食,避免摄入嘌呤含量高的食物,采用罗氏Cobas c70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清尿酸水平(UA)的检测(高尿酸血症HUA的标准:男性≥420 μmol/L,女性≥360 μmol/L)。②杨氏躁狂量表(YMRS),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 w后评估躁狂状态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疗效。③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于在治疗前、治疗6 w后评估抑郁状态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于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两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两组间采用非参数检验,三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分类资料以百分构成比(%)表示,相关分析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组受试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三组受试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总病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1 三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躁狂组(n=135)抑郁组(n=48)对照组(n=135) F/χ2 P年龄(岁)32.89±12.1230.33±12.4930.96±7.211.6400.196性别(男/女) 78/57 23/25 75/60 1.3970.497教育年限(年)11.13±3.79 10.29±3.58 - -1.6290.103总病程(月)113.51±103.4990.63±76.14 - -0.9410.347

2.2 双相情感障碍发作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 躁狂组发作期、抑郁组发作期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2 三组受试者血清尿酸水平的比较(,μmol/L)

表2 三组受试者血清尿酸水平的比较(,μmol/L)

组别 n 尿酸 F P抑郁组 48 338.42±93.60 26.647 0.000躁狂组 135 395.09±105.51正常对照组 135 311.65±82.12

2.3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前躁狂组患者发作期血清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后稳定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患者发作期血清尿酸水平高于治疗后稳定期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4。

表3 躁狂组、抑郁组治疗前后与正常对照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的比较

表4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的比较(,μmol/L)

表4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的比较(,μmol/L)

组别 0周 6周 Z P躁狂组 395.09±105.51360.07±76.43 -2.263 0.024抑郁组 351.64±90.33 344.85±96.43 -0.553 0.580

2.4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HAMD、YMRS的相关性分析 躁狂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尿酸水平与YMRS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与HDHM无相关性,见表5。

表5 血清尿酸水平与HAMD、YMRS的相关性分析(,μmol/L)

表5 血清尿酸水平与HAMD、YMRS的相关性分析(,μmol/L)

组别 HAMD/YMRS 尿酸 r P躁狂0周 22.97±9.91 395.09±105.510.219 0.011躁狂6周 4.88±6.95 360.07±76.43 0.200 0.020抑郁0周 28.15±10.63 351.64±90.33-0.140 0.343抑郁6周 6.96±8.87 344.85±96.43 0.137 0.353

2.5 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在不同性别方面的比较 男性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血清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在不同性别的发生率比较(,μmol/L)

表6 血清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在不同性别的发生率比较(,μmol/L)

组别 男性 女性 Z P 高尿酸血症躁狂组429.26±109.70348.34±79.00-4.5370.00037/22(47%/39%)抑郁组 381.76±96.44323.93±76.06-1.9920.0468/8(35%/32%)对照组 372.17±64.96263.23±59.17-7.7090.00012/7(16%/12%)

3 讨 论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以反复发作为特征的慢性心境障碍,终生患病率为0.4%~5.5%。目前双相情感障碍与腺苷、嘌呤能系统紊乱之间的联系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腺苷是一种嘌呤核苷,与ATP一起,可以调节多种第二信使系统、能量稳态、多巴胺能和谷氨酰胺能神经递质,从而影响行为、认知和睡眠,因此,嘌呤能代谢增加和腺苷活性改变可能会导致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关于嘌呤能系统可能参与双相情感障碍的想法可以追溯到Kraepelin,他首次描述了躁狂症状、尿酸排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之间的联系。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精神障碍可能是不平衡的尿酸水平导致,并提出了“UA素质”的概念,血清尿酸水平高的个体更有可能表现出更高的驱动力、去抑制、亢奋或易怒的气质、冲动和寻求刺激[4]。

本研究结果显示,躁狂组发作期、抑郁组发作期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可解释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嘌呤能功能的紊乱,与既往一些研究结果一致[5],因此,与健康人群相比,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受试者可能具有尿酸水平较高的嘌呤能功能障碍,临床医生早期可以通过检测血清尿酸水平筛选患者。

关于血清尿酸水平是否可以作为一种状态或一种生物标记物一直是个令人争议的话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组患者在血清尿酸水平上明显高于抑郁组患者,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健康人群,本结果与陈红梅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血清尿酸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一种生物标志物。我们也发现治疗前无论躁狂组还是抑郁组发作期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后稳定期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Chen J X等[7]认为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发作状态相关的研究结果一致。YMRS、HDHM主要用于评定躁狂、抑郁状态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疗效,躁狂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与YMRS呈正相关,抑郁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与HDHM在统计学分析中无相关性,提示血清尿酸水平的高低与躁狂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与Chen J X等[7]研究结果一致,但是,在邢志强等[8]研究中,并未发现血清尿酸水平与症状严重程度相关。

我们通过对比健康人群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发现男性血清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女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结果与Jeong J等[9]研究结论是一致的。临床上,为了稳定病情、减少自杀率、恢复社会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必要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治干预方案。我们发现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与YMRS评分是呈正相关的,有研究显示,血清尿酸水平的升高会诱发氧化应激,导致情绪障碍的发生[10]。因此,针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规监测血清尿酸水平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评估临床疗效及个体化治疗。

综上所述,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躁狂相发作期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均高于健康人群;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及健康人群中男性血清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治疗前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及抑郁相发作期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稳定期患者,且躁狂相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与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由于样本量有限,血清尿酸水平受众多因素影响,本研究未考虑地区、年龄、遗传、饮食结构等影响,今后将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证据。

猜你喜欢
双相高尿酸血症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低磷血症与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研究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协同护理对血液透析伴高磷血症患者低磷饮食的影响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高尿酸通过氧化应激诱导心肌细胞胰岛素抵抗
男性为何也会 患高泌乳素血症?
尿酸高易导致全身受损
双相抑郁也是抑郁症吗?
关于高尿酸血症你该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