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地方文物文化工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22-04-02 23:18刘崇宁
成功营销 2022年1期
关键词:新发展新时代

作者简介:刘崇宁,(1986.5-),男,汉,山东省滕州市,本科,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物保护、博物馆管理、历史文化研究、文旅产业发展。

摘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十三五”以来,滕州市文化、文物工作者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文化、文物工作要求,推动文物保护与利用有机结合,努力让文物“活起来”,全面推进文物文化事业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滕州文物;新时代;文化振兴;新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滕州市推进文物、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打造文物、文化强市的关键时期。“十三五”以来,滕州市文化系统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文化、文物工作要求,立足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推进地方文物、文化事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1 开启地方文物文化建设新征程

1.1 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滕州博物馆新馆全面建成对外开放,完成汉画像石馆、王学仲艺术馆的升级改造工程,修复加固龙泉古塔,形成了龙泉广场“一塔六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特色格局,滕州市博物馆、汉画像石馆晋级国家一级馆,王学仲艺术馆、滕州市墨子研究博物馆(墨子纪念馆、鲁班纪念馆、墨砚馆)晋级国家二级馆。公共服务设施综合馆开工建设,全面完成21个镇街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和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新建、改造或提升工程,实现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及器材设备配送全覆盖。建设孔子学堂和农家书屋共建点126处,农家书屋和儒学讲堂共建点120家,全市基本形成以市级公共文化设施为龙头、镇街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纽带、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的“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实施“社区文化艺术节”、“一年一村一场戏”、“一月一村一场电影”、省市县三级购买惠民演出等文化惠民工程,累计送戏下乡演出近5200场。持续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年均举办各类展览、文艺演出、文化队伍竞技及培训570余场次 。建成高标准游客集散中心,广泛设置咨询服务中心、游客服务点,新建改建各类旅游厕所354座,设置旅游道路标识200余块,旅游公共服务短板加快补齐。

1.2 文物保护成效明显

编制完成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羊庄镇东辛庄村、柴胡店镇葫芦套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姜屯镇东滕城村等6处文化遗产入选全省首批“乡村记忆工程”。推进岗上遗址、大韩东周墓地考古发掘,新发现的母祖山采石场遗址是目前国内发现遗存面积最大、原始刻痕保存最清晰的一处汉代采石场遗址。西孟庄龙山文化遗址入选2019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六大考古项目,岗上遗址晋升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鲁中南文物保护考古研究中心落户滕州。完成“文物保护进村居”文化服务中心试点16处,建成村史、民俗馆126家。滕州市历史文化展示馆、滨湖镇微山湖文史馆、东沙河镇乡村记忆馆、柴胡店镇鲁南民俗博物馆、善南街道善国苑社区城市历史变迁馆、西岗镇东王庄村“西岗记忆”民俗馆、界河镇单马厂村土豆文化馆、木石镇木石三村墨子故里博物馆成功入选全省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十百千”示范点名单。

1.3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组织开展墨子文化节、鲁班文化节、微山湖湿地红荷节、滕州书展、伏羊美食节、北京世园会“滕州日”、第八届山东省文博会滕州专展、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滕州专展、山东大厦&滕州文化美食品鉴周、第十届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滕州站、盈泰温泉文化旅游节等各类大型文化节庆活动,持续开展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累计发放惠民消费券225万元,直接拉动消费1100余万元。培育发展骨干龙头企业,华瀚工艺、腾海玻雕、三艺木雕等文化企業建立互联网交易平台;滕州鲁班天工木艺有限公司实施墨子鲁班文创产品及木制品智能制造项目建设,“圣匠鲁班·和而不同”鲁班锁荣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

2 新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趋向

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根据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党中央作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文化旅游业是幸福产业,也是提振消费的主力军,要着力加快供给侧升级,激发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活力,通过提供高质量文化产品,满足更高水平的人民生活幸福需要。

2.2 文化消费的大众化时代到来

“十四五”时期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新时期,在物质丰裕之后精神文明建设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文化消费、旅游消费逐渐从小众的变成大众的刚需。特别是老龄化社会的来临、00后成为消费主力、国际消费群体的多元化等文化消费群体变化,必须要加速推动文化、农旅、商旅、康旅、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新业态的发展。

2.3 文化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深化

“十四五”时期文化旅游将从资源到产业链的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数字化加速。文化旅游的数字化转型由从线下往线上走到线下和线上的一体化、交融化,比如各类文博展馆、旅游景区更注重数字化的生产力建设,线上和线下实时互动、数字虚拟体验、新旧媒体融合等逐渐成为常态。尤其是,注重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新基建等日益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数字内容产业、数字文化产业、数字创意产业、互联网文化产业、文化科技产业等新业态发展势头较强。

3 地方文物、文化工作振兴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3.1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3.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市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3 坚持新发展理念

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4 推动地方文物、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目标定位

4.1 全力打造新时代历史文化传承新高地

严格落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北辛文化”“岗上遗址”“薛国故城”“滕国故城”等为核心,做好文物保护、考古发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彰显“三国五邑之地、墨子鲁班故里”独特的历史底蕴,实现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与现代城市精神有机结合,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2 全力打造国家级文化生态度假目的地

充分贯彻“文化赋能、旅游助推”的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思路,深入探索“文化+”融合发展模式,发挥龙头项目的引领作用和重点项目的区域带动作用,培育新的极具滕州特色的“生态文化”品牌,助力打造滕州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构建“1235”的全域旅游空间格局,将滕州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生态文化全域旅游目的地。

4.3 以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文化融合发展试点县为两条主线

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乡村振兴战略、双招双引等三大战略,紧抓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华文化枢轴等三大机遇,实施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工程、文化产业培育工程、旅游项目带动工程、龙头景区壮大工程、旅游业态丰富工程、旅游质量提升工程、文化融合发展工程“八大工程”,力争十四五末文创旅游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70亿元,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推动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实现打造鲁南文化旅游核心区和目的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文化强市三大目标,为加快建设美德滕州、文明滕州、富强滕州提供新引擎新动力,形成发展新优势。

5 聚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求,加快推动地方传统文化新发展

5.1 夯实文物保护基础工作

实施“城乡记忆留存工程”。充分收集城市发展中古建筑、古遗迹、老地名、老物件等资料,制作地标性遗存标识,加强滕县麻风病医院旧址、王家祠堂、老县衙等城区特色建筑风貌的保护,留存城市记忆和特色,丰富城市空间和文化底蕴;依法依规加强文保单位集中成片的传统村落整体保护,保护好古树、古桥、古井、古建筑、古街巷,修复乡土人文景观,推出10處综合性强、活态化高的乡村博物馆,并鼓励支持挖掘乡村文化、编修镇村史志,传承弘扬农耕文化,保持乡村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延续性。坚持“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文物保护利用进村居”多点开花,力争实现全市特色乡村文物陈列展览全覆盖。完善文博单位免费开放工作机制,整合馆藏资源,丰富展陈内容,活化展陈手段,推出更多历史文化展览,提高馆藏文物利用率,让更多市民感受到滕州文化遗产的丰厚魅力。启动实施岗上遗址、滕国故城、薛国故城、北辛遗址保护与展示工程,加快推进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鲁中南文物保护考古研究基地建设;积极联系北京大学、山东大学设立滕州考古实践基地。组织实施好官桥村南墓群及莲青山皇陵旧址保护与展示,葫芦套老村乡村记忆馆展示,北辛遗址博物馆陈列布展工程;加大对上协调和争取力度,力争更多的文保项目列入国家、省或枣庄市扶持范围。大力加强革命文物传承保护,启动实施洪振海烈士墓、中共滕县县委旧址、军门大院抗战旧址、懋榛小学、生家大院、李天倪故居、三圣阁等各级各类革命文物保护展示工程。

5.2 扎实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建立健全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丰富工艺题材和产品品种,提升设计与制作水平,支持鼓励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政府采购、项目立项、财税减免优惠等多种方式扶持非遗项目产品开发,精选木雕、剪纸、年画、土陶、紫金石砚台等一批非遗项目产品,开设书城、荆善优品、微山湖景区等一批非遗产品展示销售基地,开办滕州文化旅游云线上展示销售非遗产品,多渠道增加非遗产品销售。充分利用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墨子鲁班文化节、红荷节、滕州书展等节会和重要时间节点,加大非遗宣传力度,积极开展非遗展示展览活动,向上争取承办国家级、省级非遗精品展。积极搭建非遗交流学习平台,精心组织邀请省内外非遗名师名家及滕州本土非遗名家和传承人,办好滕州非遗名家大讲堂活动;适时推荐优秀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参加各级各类对外文化交流,并广泛组织非遗项目进校园、进企业等公益性非遗活动,选择条件好的社区(村居)建设非遗传习所,拓宽合作渠道,扶持学校开设非遗课程,有步骤地推进试点学校建设,组织非遗传承人走出去参加不同层次的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班,多种形式鼓励支持非遗传承人研磨技艺,不断加强非遗传承实践能力。

5.3 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扎实开展书香滕州建设工程,积极倡导全民阅读,全力办好滕州书展,做大做强“博物馆大讲堂”“国学大讲堂”“善国讲坛”等阅读品牌;广泛开展书香企业、书香社区、书香校园、最美书店创建活动,鼓励社区(村居)建设读书吧,积极推广樊登读书会、思南读书会等民间阅读组织,扶持培育独具地方特色的读书沙龙活动,营造全民阅读、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打造书香滕州。深入推进每个镇街培育一支骨干庄户剧团、组建一支文化志愿者服务队,每月组织一场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每个村居配备一名文化管理员、组建一支广场舞蹈队。参与做好新时代中国卓越匠心文化论坛、墨子文化节、鲁班文化节、红荷节、滕州书展、马铃薯文化节等大型节会,争取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精彩。

6 聚力强化党建人才支撑,开创地方文物、文化发展新局面

6.1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要求落到实处,将党的领导贯穿到文化旅游各领域和规划编制实施全过程。坚持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对经济和社会工作的全面领导作用,围绕“十四五”中心工作,不断夯实党的基层组织,抓好意识形态、强化思想建党,巩固并扩大统一战线。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向党委报告制度,落实党组制定重大政策、推进任务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专家审议制度。加强对规划的学习培训,提高各级干部抓落实的意识和能力。

6.2 严守意识形态阵地

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按照“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要求,用好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用灵活丰富的文化内容吸引群众、教育群众;严格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阵地管理,严把内容导向,规范广播电视传播秩序,加强安全播出管理;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的监管,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和旅游市场环境,始终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切实占领思想文化阵地;要定期研究意识形态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确保文化和旅游领域意识形态的安全稳定。

6.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文物、文化事業发展的基础。加大对本土文化人才的挖掘、培养力度,催生一批知名作家、工艺大师、非遗传承人,以名人的群起辈出,提升滕州文物、文化的知名度、影响力和软实力。推荐地方文化和旅游领域领军人才申报“国务院特殊津贴”“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各类人才评选,并在职称评定、参与培训、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倾斜;对文化和旅游产业技术创新、企业和行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带头人、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进行奖励。

参考文献

[1] 潘宝明. 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扬州的得失引发的名城文物保护的忧思[J]. 旅游学刊, 1999(3):5.

[2] 蔡永旭. 试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J]. 四川文物, 2005(3):4.

[3] 单霁翔. 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M].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8.

[4] 王建荣, 郭海云. 文化软实力视阈下文物文化对外传播策略分析——以博物馆语境为例[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2):5.

[5] 胡广新, 焦广盛. 认真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促进文化文物旅游业的发展——浅谈琉璃厂与琉璃厂文物文化街[C]// 2015.

猜你喜欢
新发展新时代
新发展理念下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向
房建工程节能技术新进展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再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