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读写互动,释放语文魅力

2022-04-02 12:43秦莉莉
文理导航 2022年13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素养小学语文

秦莉莉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小学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及时更新教学方法,从学生学习需求的角度寻得良策。“读”与“写”能力的养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要经历和最终归宿,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也不失为一种对传统落后教学观念的摒弃,并且能够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读是为了更好地写,写需要更好地读,教师要将二者紧密融合,在实际的写作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素养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课程学习的两个重要方面,语言文字需要输入和输出。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其融合在一起,读写结合,将能力提升化为无形。当前,读写结合已经引起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但是教学策略还不是很有效,只有在读写互动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语文学科素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鉴赏能力备受关注,在此理论基础上,读写结合也更加重要。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在阅读中发散,还可以使学生在写作中发挥充分的想象力,从而让思维漫游在语文的世界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将读写结合落到实处?教师不妨从仿写句子、书写感悟、联想想象、主题写作等途径展开课程教学活动,从而促进读写结合的实效性。

一、仿写句子,锤炼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建议,教师应当意识到学生的语言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想要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的丰富和语感的提升还需要引导学生在把握知识之后能够学以致用。教师应以适宜的教学引导策略,督促学生将其对语言的情感化为学习的基本动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深入探究,让课堂真正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服务。语言积累可以通过仿写句子的途径来实现,在仿写中不断吸纳语言的精髓,将语言运用到极致。就小学生的心理状态而言,仿写介于自主创作与抄写之间,它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语言发展方面的进步。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优美的句子,让学生仿写,既写出灵动之感,又挖掘出创作之美。

例如,在《天窗》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剖析教材内容时不难发现,作者通过一些看似平凡而清丽的排比语句将自己的情感淋漓展现,这样的方式值得学生进行借鉴学习,基于此分析,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后仿写其中的句子。而后,教师为学生强调这一句子在文章中对作者情感表达的助力之重,因而向学生传达信息——这样的表达方式和内容,是值得学生去仿写的。教师在学生仿写之前,应当作出适当的提点,比如句中可以加入学生的想象,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教师的引导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还可以使学生在这样的写作中融合自己的创作情感,这既是能力的提升,又是思想的延伸。读写结合在这样的仿写中便可以得到实效。在仿写活动过后,教师再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并作出一定的评价,以此促成学生仿写练习的价值生成。

仿写句子是学生的一种能力,它既有据可依,又有创作的自由性。在仿写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写作中的情感投入,不要使其成为负担,要使学生在思想自由的状态下写作,从而写出语言之美。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并提升写作技巧,还能实现其对文本更为深入的理解,以此产生共情心理,从而加强对作者情感表达的把握。

二、书写感悟,写出真情

读写结合既是一种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的途径,还是打开学生思想闸门的钥匙。在当前的小学生语文写作中,缺乏真情实感是突出的问题,很多学生为了得到高分而进行套作,写出的作品假大空,毫无欣赏价值,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解决,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何谈提升?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找出学生写作无真情实感的症结所在,再对症下药,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问题的“根除”。而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意识到,学生对写作一味追求套路,从而失去自我思考的意识,因而一次次失去情感表达的时机。因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的语言发展提供帮助,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显现自我,使其意识到写作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应该与阅读充分融合,在融合中不断突破思维局限,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其中,从而唤醒学生的真情写作。

例如,在《白桦》这首诗歌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考虑到诗歌这一体裁的特殊性,其常以简短、精妙的语言描绘出引人入胜的景物、令人深思的事物等,以此营造出各种具有深远内涵的意境。而在这首诗歌中,诗人所营造的意境颇具感染力,抓住这一点,教师应积极引导并帮助学生体会这之中的情感,以此理解整首诗所要表达的深意。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书写阅读感悟,从而通过笔尖产生共情之意。在这首诗中,作者不仅写出了生活中常见的美,还写出了对白桦的爱。诗歌这种文体感情炽烈,能够将作者深藏的情感表达出来,更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促进其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学习《白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追问等形式,启发学生深层的思考,让学生在这样的思考中看到那些积极的人生元素。比如在分节讲解之前,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想象,而后提出一系列问题:“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这样连续性较强的问题更能引发学生循序渐进的思考,从而帮助其在后续的感悟书写中表达更多自己的想法。做好准备工作后,教师为学生布置相关任务,可以鼓励学生写一首这样的诗歌。这样既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又使其写作能够充溢真情实感,写出生活中的美,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想象联想,促进思维

聯想和想象是写作的灵魂。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明确指出,中高学段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可见,想象在写作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与此同时,小学中高学段正是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蓬勃发展的时期,教师应借此机会,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更为有效的挖掘和培养。教师也应认识到,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思维能够不断发散,想象内容也会愈加丰富。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积极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力,因为每个学生的联想内容都是不同的,这正是宝贵的创新力。在写作中,很多学生宁愿落入俗套,也不愿尝试创新。在阅读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在这样的世界中独立创作,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促进写作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白鹅》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帮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中作者对 “白鹅”描写的精彩之处,比如其语言风趣、幽默,且其对白鹅各方面的特点都能够准确把握,从而能令人深切感知其中的趣味。教师应带领学生分析作者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使学生在后续的联想和想象中获得更为广阔的思维发展空间。比如在文本学习过后,教师向学生提出具有导向性的问题:“在这篇文章的阅读中,我们可以想象到哪些事物呢?”学生悉数罗列之后,教师对其回答进行补充和评价,总结其在想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后,教師基于学生对写作的了解和把握,继续进行写作任务前的引导:“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由眼前的事物产生更多的联想呢?能不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悟呢?在阅读这篇文章时你都想到了什么?写一写。”教师的提问环节与学生的写作环节无缝衔接,使学生的思维能够保持“在线”,并一直延伸至写作任务结束。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被打开,在想象和联想中,积极而全面地思考并深入而长远地探究,继而使其思维品质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最终以促进学生语文和思维能力全面提升为宗旨,在无形中提升其写作能力。

在阅读中写作要充分展现出学生的想象力,文本中大都是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话题,教师要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并使其及时记录下想象的内容,从而写出具有创造力的文章。

四、主题写作,整体提升

在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设计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些主题能够激发学生对文本探究的热情,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提升大有裨益。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好这些主题,展开课程交流活动,尤其是写作活动,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写作,在写作中发展。在课堂中,教师要利用好主题内容,从主题延伸开来,尝试以单元主题为链接,展开群文阅读教学,使学生可以借助几篇文章产生更为深入的思考,实现其对单元主题更为到位的把握。基于此过程,学生的学习才能有效融入生活化的内容,并且加入自己的情感元素,以此实现其写作情感的建立,从而提升写作的思想性。

例如,在《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认识到,若要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就要择其相似之处进行联系,以此促进学生探究欲、感知欲的提升。这一单元中的三篇课文,虽然在体裁和题材方面不尽相同,但其字里行间都饱含令人动容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因此,教师可从各篇文章所展现的情感入手,让学生深入探究主题内涵。在学生情绪高涨时,教师为学生进行写作思维的引导:“同学们,我们的幸福来之不易,它是无数的中国人历经了长期的奋斗和磨难,才换来的。由这个单元的学习,你们想到了什么?在现在这个时期,我们的爱国精神如何体现出来呢?借此主题,请大家搜集相关的资料,写一篇文章,请写出你的实际感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的写作热情高涨,也有了相关的写作素材,学生在写作中受到单元学习的情感影响,融入了自身的情感,从而写出了真情实感。这正是小学生习作当中所缺乏的,这样的强化情感写作训练有利于学生的写作思维发展,对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借助单元主题,展开拓展延伸写作训练,使学生能够在深厚的情感基础上展开课程交流活动,促进学生深层思考写作内涵,从而在写作中将文本思想与自身实际生活之间搭起一座坚实的桥梁,促进学生的写作思想性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应该紧密融合在一起,唤起学生对于写作的强烈兴趣,让习作在阅读中无形发展并得到提升。读写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其能使语文教育于无形中得到更大发展。就当前的读写结合策略而言,教师更要做出新的教学尝试,从仿写、书写感悟、想象联想和主题深入拓展等方面作出努力,从而使课堂更加高效,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芸.互动式读写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0(06):18-19.

[2]胡杨.“读写互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2020(12):62.

[3]张忠.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究[J].知识文库,2020(15):77-78.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素养小学语文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