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2-04-03 23:02张欣靳龙娇赵丹丹
物流技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

张欣 靳龙娇 赵丹丹

[摘要]以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法为例,研究了创业人才培养的方法和路径问题。通过对近两年新疆理工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的观察,发现该专业学生在学科竞赛、参与社会实践等与就业密切相关的指标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创业型;人才培养;专业路径;少数民族地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52X(2022)02-0141-06

[收稿日期]2022-01-04

[基金项目]2020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区内地方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研究”(PT-2020071)

[作者简介]张欣(1973-),男,四川达州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双创人才培养。

0引言

新疆地区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少数民族生的有效就业,关系到民族地區经济协调发展、边疆社会和谐稳定。有别于精英化教育,在大众化教育阶段社会的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指导下,创业作为一种就业形式被明确了下来[1]。新疆地处西北边陲,多民族聚居于此,少数民族毕业生创业可以带动当地就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对维护边疆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2]。研究创业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法,是积极响应推动自治区高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基础地位,调动高校工作者积极性的要求,对于拓展人才的就业面,增强就业技能,提高就业率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依然面临很多当下必须解决的问题:一是创业型人才培养观念落后,导致高校人才培养中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育培养不被重视。一些学校通过举办大学生创业讲座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但目前只有少数高校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到系统的学习和课程体系中[3];二是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在国外,讲授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大多都有创业或投资的经历,熟悉企业的运营[4]。但在新疆,即便在已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少数高校中,授课教师也多是学术专家出身,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5];三是没有形成权威的教材体系。国外已经开发一些很受学生欢迎的教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估标准,但这些在我国几乎还是空白。已经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一些高校在选择教材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6];四是创业活动流于形式。比如,一些高校虽然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但多数大学生只是为比赛而比赛,而不会真正将创业计划付诸实施。学校方面也缺乏相应的培育大学生创业的具体措施。新疆地区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与培养体系,迫切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深化,创业教育任重道远[7]。

综上,该项目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教育为例,探讨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问题。

1民族地区物流管理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设计

通过相关文献研究可知,由于自然、生活条件等因素影响,部分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基础相对薄弱,人才的综合素质不高。因此,在当前国内兴起的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浪潮中,对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中的创业教育,必须寻找适合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培育方法,以实现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根据前期研究成果,创业型人才的专业知识+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基本特征要求,结合高校校内教学的实际,本研究首先将创业型人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融合进专业课堂教学中,通过研究探索性教学方法,依托案例,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将创业基因内化为自我的认知,实现专业学生创业诉求从本我向超我的转变。戴维·奥苏贝尔认为,认知结构是一定时期内个体关于某学科领域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的良好、清晰、稳定的结构,决定着新学习的知识、材料是否被理解与保持。学生只有把新知识融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将学习内容内化,并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习才具有真正的意义[8]。此外,整个过程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为此,可以建立人才培养的约瑟夫·裘兰教育模型(如图1所示),通过人才培养不断的、持续的螺旋式上升内化,将理念的迁移内化在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迁移中,通过有温度的理念感化,减少冷冰冰的理论说教,实现创业教育的自觉。

目前,新疆理工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正经历着从规模化发展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方向的转变,为避免重复中国一些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走过的弯路,实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尽快研究如何实施创业型人才培养问题,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具体到课堂教学,将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合到具体的案例中进行讲解,以便留给学生更多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为了解决少数民族生对自我认知改变,项目组对案例教学过程进行了程序化的处理,以保证研究方法对研究结果的无偏性。

第一步,案例选择。案例选择上,有目的、有意识的选择那些与创业相关的案例,包括创业成功案例,也包括创业失败的案例;

第二步,对选择的案例进行研究,明确本次教学活动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通过案例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认知、思考和掌握哪些方面的内容,如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思辨能力。

第三步,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主要包括课前计划和课堂计划。课前计划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课前任务布置。要求每一位学生对给定的材料进行案例概述,并结合该案例需要的专业知识、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给出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并进行总结和分类。

课堂计划是指在九十分钟内完成的任务,包括课堂前言。教师通过自我专业知识的素养,尽可能客观的展现本次课堂教学的案例主题。随后根据专业知识、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结合案例随机提问,使学生对案例在课前了解的基础上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此环节可以给定启发思考题,要求每个学生回答;也可以是开放式的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寻找本案例中最感兴趣和印象最深的是哪些部分;最后进行案例总结。

第四步,案例教学的课后设计。要求学生对本案例中涉及的专业知识、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搜集一些其他的相关案例,并根据相关的专业知识写出相应的研究报告。

2创业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践

创业型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和动力,其目的是培训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自信和目标导向性的思维能力。为此,项目组研究认为,由于人才培养的不可逆性,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用来解决经营活动中的现实问题,提高人才对知识学习的探究性认识,而不是只注重专业知识本身的传授;培养他们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企业经营活动中可能面临问题的范式和思考方法,增强专业教学过程中专业知识与现实问题的紧密联系和契合度,解决专业知识与实际问题断裂的困惑,实现培养对象对学习和运用专业知识的兴趣和能力。根据约瑟夫·裘兰教育环,将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设计成知识传授、内化教育、创业感化三个维度的人才培养。

本文从技术层面探究归纳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效果。为研究方便,着重从教学方式方法的维度--案例教学法探究对物流管理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在知识传授、内化教育、创业感化的影响。本研究项目在新疆理工学院物流管理161和物流管理171两个班级中施行。两个班级共计109人,为消除其他影响的因素,获得更一般的结论,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不预设民族、性别、生源地等特征的先验条件。

(1)知识传授。西班牙人文主义学者、教育家韦弗士认为,教育主要是由学习者的心理所决定的学习过程,本质是从各种感觉到想象,再由想象到理解的过程[9]。人才的培养过程,首先解决对各种专业知识的有效感觉和理解。本研究中将简单的知识和概念留给学生自学,其他的按照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分为2级(难易程度从低到高分别为1级,2级)。对于1级难度的知识点传授,主要通过音视频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对关键的地方进行着重强调、不易理解的地方要有停顿,关联教师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自我为案例、现身说法的方式传授专业知识。2级难度的知识点采用文字、图表、数学模型等工具的形式,通过具体的案例讲明白知识之间的推理过程和关系结构,要求学生针对相应的知识体系整理出适合学生自己的整体知识体系结构图。此过程要求专任教师需有相当的专业知识。一方面要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钻研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完善和丰富自我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必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此,新疆理工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强调教师每年必须到企业去挂职不少于二周,上不封顶。

(2)内化教育。内化教育阶段必须解决知识传授向体验传递的转变,让受教者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去理解新的概念和知识,并与之建立其内在的逻辑关联。该项目主要通过学习内化和环境内化两个途径进行研究。学习内化阶段,专业教师将涉及的相关知识提供一至二个方面的文献,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研读;自己再查找相应的一至二个文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研读,最后写出研读体会。环境内化阶段主要是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课堂演讲和课堂讨论,每学期必须保证每个同学有一至两次的课堂演讲和课堂讨论的参与机会。

(3)创业感化。创业感化阶段主要是完成人才培养过程中被培养者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积极、主动投身社会实践的人才培养目的。本研究中将此阶段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通过一些与创业有关的励志的视频和故事,激发学生对创业的热情和激情。第二阶段,研读和分析大量创业成功的案例,并运用专业的知识分析和研究,创业人员成功的秘诀,进行必要的概况和总结。第三阶段,在前两个阶段比较成熟的时候,适当的选取一些创业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和研读,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和接受挫折的勇气。

具体研究过程中,将原有的单向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替换为创业教育过程中常用的探索式、启发式、互动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实践,在培养基本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同时,有目的、有意识的注重专业学生潜在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价值观、自我认知、品质与动机形成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施教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三类课程,分别从观测者的主动性、担当性、学习性、专业性四个维度进行观测(见表1),课后客观、及时的记录课堂上学生的实际表现(将实际表现按1到5级从低到高打分)。为尽可能的保证研究的无偏性,要求任课教师在施行具体的教学方法时,不需要进行任何的干预和评价,并如实的记录下来即可。共收到有效观测表格55份。

说明:i表示班级编号;j表示观测顺序次数;NMI,NMR,NMS,NMP,NFI,NFR,NFS,NFP,HMI,HMR,HMS,HMP,HFI,HFR,HFS,HFP分别表示被观测对象在四个维度上的等级状态,取值为从低到高1到5级。

研究数据表明,在前5次观测中,纵向看学生的专业性显著高于其他观测维度,说明专业技能要比人才需要的其他隐性能力要强,符合我国传统教育体系的一贯做法。横向看,汉族学生的各个观测维度均高于民族学生,这与刘喜军等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值得提醒的有两点。一是各民族学生在观测维度并無性别上的显著差异。这与现实中创业型人才男比女较高的直观感受结果不一致;二是汉族学生的担当能力要强于少数民族学生。一般认为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受家庭、教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应该更有担当性,但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反而汉族学生后期表现出更有担当性。以上两点超出了本研究的范畴,限于篇幅,不做过多分析。但可以肯定的是性别的差异在创业教育上的效果无显著差异。研究期末,在汇总观测数据时,为尽可能减少数据噪声,课题组剔除掉了因疫情影响导致的部分观测数据和学期开学第一周等非常态下的数据(为便于对照比较说明问题,增加了国贸172作为参考样本),最后获得1个民族班和2个汉族班学生在创业型人才需要的四个维度上的汇总数据(见表2、表3、表4)。

横向上看,两个汉族班学生的综合效果基本一致,但与民族班学生比较,起初的观测值基本一致,但随着观测的持续,差异化越来越明显,汉族学生的线条更加陡峭。纵向比较,各民族学生总体上是逐步获得了较好改善,但到观测的后期,慢慢出现下滑的现象。究其原因,是高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联系不紧密。

汇总数据说明:为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所有的数据由三个班级的老师独立给出;其次,为保证数据的连续性,中间有遗漏的由后面的递进,所以可能存在维度观测次数不一样的情况。这样的处理结果不影响对趋势的分析和判断。

项目结束的时候,通过比较观察两个班级纵向和横向上的参加学科竞赛和后期参加社会实践的主动性指标,分析该教改项目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效果。经过一年半的持续观察,发现物流专业两个班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参加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两个班级比以前的各类学科竞赛都要积极主动。第一次组建了3支队伍(按队长所在专业统计)参赛,参赛项目涵盖了食品(以新疆地方美食为特点的创意项目)、服装(定制化服装设计下流程改造项目)、旅游(旅游集聚地的物资配送系统设计项目),改变了之前一支参赛队伍都没有的局面。参加该学科竞赛的人数达到13人,参赛比率为9.4%,远远高于3%的全校参赛率。最终取得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自治区赛二等奖一项。一年后,该教改班级利用课外时间,有几位同学与其他专业同学一起自发的组建了一个餐饮店,主要经营民族特色食品,截止观察结束,该项目经营效果一直处于盈利阶段。该创业项目是建校史上第一个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在该批学生的带动下,后期逐步出现了其他的一些大学生创业项目,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通过项目的研究发现,虽然为了获得一般的研究结果,模糊了民族、性别、生源地等特征,但到研究最后,民族、生源地等特征依然表现出来不一样的效果。比如少数民族生参加学科竞赛的队伍和人数的比例、不同阶段的表现成绩、参加学科竞赛的项目领域等等都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性。

3少数民族地区物流管理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对策

通过该项目的实践,研究发现在具体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如何在高等学校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院校施行创业教育,获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研究发现民族地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创业教育存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和反思。

第一,提高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将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个认识的误区,认为创业教育是创业学院的事,是专门的创业课程的教学任务,与专业教育、学科教育关系不大,也不是这些课程的教学任务。事实上,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门课程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必须将创业教育的理念根植进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这是为什么项目组研究后,考虑选择基础课程《管理学》的原因所在;其次,认为创业教育只适合想创业或想成为创业家的同学。然而,创业教育的初衷不是要让所有的专业人才都去创业或成为创业家,其重点是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在整个创业培养中提高物流专业人才的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和开拓意识,以便能很好的胜任未来岗位。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创业教育并不是创业者独有的教育。

第二、改变现有的教学组织活动,进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改变现有的教学组织活动,选择能够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具有创业思维的教学方法,激发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对创业的渴望和兴趣。创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和时代需要,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已经无法满足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当前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既要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理论积淀,更重要的是要改变专业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业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培养创业的兴趣和思维。只有真正体验到创新带来的乐趣,他们才会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创新的活力和创业的氛围。

第三、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职业价值观培养融入专业教学。带有民族文化烙印的职业价值观,反映了在大中华民族价值观背景下根植于各民族的具体价值标准对民族地区的社会职业做出具有一定民族特色的职业选择。在民族地区不能仅仅以现代社会传统的职业价值观作为唯一评价标准,而要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继续保留对民族地区经济潜力和优势具有推动作用的价值观和主动的创新创业精神,以利于传承传统的民族工艺技术。通过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民族职业价值观培养,培养出富有创新创业激情、判断分析决策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个性和性格和谐发展的新型民族职业人。

第四、建立一支能够较好运用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少数民族地区有关部门应加大政策力度,吸引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手工艺艺人、具有家传绝学的师傅,通过“兼职教师师资库”和完善的聘任机制,传授有关少数民族文化的知识和技能[2],拓宽和加深创业型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渠道。

[参考文献]

[1]魏喜强,刘振.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意愿调查与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9(12):152-154

 [2]赵银河.论加强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J].教育探索,2019(11):107,134-135

[3]姚凯,李思志,王姣姣.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复旦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20(4):40-46.

[4]李亚员,王瑞雪,李娜.创新人才研究:三十多年学术史的梳理与前瞻[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3):116-124.

[5]杨东,张继伟.新疆高校大学生省域就业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0(4):5-14.

[6]刘晖,赵庆华.基于创新精神培养的新疆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J].教育观察,2020(6):10-14.

[7]刘洪波,李厚建,常广增.对新疆高校大学生使命担当教育的思考[J].昌吉学院学报,2020,9(3):34-37.

[8]陈志刚.从意义学习谈历史深度教学的实施[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21,22(1):66-70.

[9]顧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
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有效策略
浅谈新媒体下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宣传方法的创新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数学范式教学探析
论湘西地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